第904章 骑虎难下

第904章 骑虎难下

本时空嘉靖二十年十二月,昭圣慈寿皇太后张氏崩于慈圣宫。关于这次驾崩,看起来过程很符合逻辑。

惊闻亲兄长在赦免前夜突然暴毙,年老的张太后承受不住打击,当即卧床不起。

皇后方氏和宫廷大总管司礼监掌印秦太监前往侍疾,亲手奉上汤药,虽然只是走个形式,但这也是礼法。

但张太后近十年来待遇很差,从身体到精神本就不好,这次又悲伤过度,一下子人就没了,喝汤药都救不回来,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一切看起来都是符合逻辑的,纵然也有疑点,但又有谁会抓着疑点不放?

经过嘉靖皇帝二十年的不停打击和封杀,张太后自身没有势力,在宫里是一个纯正的孤家寡人。

而宫外张家势力已经彻底烟消云散,张鹤龄、张延龄这两个公侯都已经身亡,只剩下几个零星小字辈散落在外地。

所以,没有人替张太后“鸣冤”,外人就算想追查,也得不到任何好处,更没动力了。

政治就是这样残酷,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有的人死了,轻如鸿毛。

当一个人的死亡,并不能给别人带来附加价值时,真就是白死了。暗杀这样的人,也是最没有风险的。

最终这样一个名义上地位至尊的人,神秘死亡的后果也就是增加了一则宫廷秘闻。

不过宫里最多的就是各种秘闻传说,这次甚至都不能算特别突出的。

张太后的梓宫还停在慈圣宫,司礼监派了太监李芳和冯保在此看守。

冯保没有多想,只是感慨说:“当年张家何等煊赫,堪称是第一国戚,如今宛如白茫茫大地,当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李芳则沉默寡言,先前秦太监问他的时候,他还预测说这是让张延龄速死之道。

却万万没想到,不但张延龄死了,张太后也很干脆利落的追随先帝去了。

真实活生生的上了一课,很多话只能烂在心里了。

而在此时,本来已经打算躺平过年的百官不得不又聚集在午门外,等待产生新的政治生态。

其实也没什么悬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有人都知道,但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一遍。

内阁阁臣和司礼监诸太监一起从午门的左掖门走出来,到场官员就自动安静了下来。

首辅严某人不想说话,张潮作为礼部尚书,就开口道:“圣母崩而太子年幼,内廷无可以做主者,于今为家国计,唯有请皇后摄政。”

这个提议丝毫不出众人所料,是个人就能猜得出来。

虽说皇后摄政有点不伦不类,在史上仅有的几个皇后摄政例子也都是充满非议的。

可如今在宫里面,除了方皇后之外,已经没有别人具备摄政资格了,任何礼制都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还有些恶毒的大臣忍不住就想,如果这位方皇后也崩了,朝廷又该怎么办?

张潮等了一会儿后,再次开口道:“若无别议,我等一同去朝见皇后,请皇后出面摄政。”

百官一起“劝进”,这也是一种法理形式,没有这个程序,想摄政就是僭越。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叫道:“慢着!有些事情还是先议论明白为好!”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是通政司的赵文华,另一个身份就是严嵩的义子。

秦太监诧异的看了眼严首辅,贵党还不死心?

严嵩也很意外,赵文华这完全是“自作主张”,他并不知道赵文华想要干什么。

赵文华是个喜欢高调的性子,排众而出,侃侃而谈:“有两件事,还是先议论出个章法,再去朝见皇后。

第一,先前为防专擅和里外串通,政务和宫务是分开的,圣母太后摄政,皇后娘娘主持宫务。

现如今若请皇后娘娘摄政,宫务是否应该遵照先前规矩,另交与别人?”

众人想了想,觉得赵文华这个角度挺刁钻的。

当初方皇后硬是把宫务单独剥夺出来,抢在自己手里。如今别人若要依葫芦画瓢,还真没理由拒绝。

而后赵文华又继续说:“第二,太子太过于年幼,由谁来看顾太子起居?

皇后如果摄政,为避嫌就不应该再看顾太子!以免武周旧事重演!”

众人一开始还不明白赵文华的意图,听到这里就有点“水落石出”的感觉了。

除了皇后之外,谁还有资格看顾太子?当然是太子的亲生母亲王贵妃了!

张太后崩了后,宫里最尊贵的女人是方皇后,第二尊贵的女人就是太子生母王贵妃了,而且这是名分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那么又再回到第一个问题,宫务和政务如果按“先例”分开,主持宫务的人除了王贵妃还能有谁?

赵文华掷地有声的说:“总而言之,为防范专擅,皇后娘娘理应有所避嫌,将宫务和太子起居交与他人来主掌!

我等人臣应当全盘衡量轻重,坚持原则方为大义!不能丧失信念,一味迎合当权摄政之人!”

正所谓有理走遍天下,赵文华的这些话理直气壮,居然无人能驳斥。

纵然“气焰嚣张”的秦党众人,也不好公开说这些道理不对。

反正也不影响皇后摄政的大局,就先这样吧。

张潮环视四周道:“若无异议,就如此向皇后娘娘奏请。”

于是百官就开始列队,准备一起去朝见方皇后。

列席的司礼监诸太监先行一步,到了方皇后寝宫这里准备。此时秦太监又将午门外群臣议论结果,简要的告知给方皇后。

本来内心深处正在暗喜的方皇后听完了后,怒道:“赵文华算是个什么东西,胆敢如此恶意揣测本宫!说的本宫仿佛要谋朝篡位似的!”

秦太监冷静的说:“但他这些话确实也顺应了人心。”

方皇后没理解秦太监的意思,反问道:“哪来的人心?什么人心?那王氏又有什么人心?”

秦太监便只好又答道:“圣母驾崩,朝臣对此肯定有些疑虑,虽然不至于翻案,但多少也会有所反应。

在朝臣眼中,娘娘你受益最大,难免下意识的想要针对你。

赵文华所顺应的,就是这个人心!朝臣们的疑虑,需有要一个渠道发泄出来。”

方皇后调整了自己的情绪,“那就只能暂且忍住了?”

秦太监就说:“眼下要镇之以静,不必针锋相对,一切从长计议。”

随即百官已经候在了正殿外,方皇后便出去接见,谦逊道:“本宫德薄才浅,难当大任,诸公还是另寻贤明吧!”

朝臣便再劝三劝,请方皇后为了江山社稷大局,出来暂时摄政。

又礼节性的谦逊了几次后,实在推辞不掉,方皇后便应百官所请,接受了摄政职责。

百官又贺拜后,这个法理程序算是走完了,大明又有了一个“君主”,后面各回各家。

严嵩也没什么心思回内阁办公,反正现在临近新春,也没什么必须处置的公务。

他走出了长安右门外,忍不住对跟随在身边的赵文华说:“你今天失心疯了?上来直接把即将摄政的方皇后得罪到死!”

赵文华却有点疯狂的答道:“方皇后肯定不是我方的人了,我们现在就已经是她的敌对者,不必心存侥幸!

所以得罪到死和小小得罪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与其还想着讨好方皇后,不如去赌另一种可能!

至少王贵妃现在,对我们肯定十分感激!肯定会将我们视为潜在的盟友!”

严嵩叹道:“伱这赌性也太大了,都是八字没一撇的事情!”

赵文华咬牙道:“现在情况都变成这样了,如果去赌,将来还有一丝希望;如果不赌,就什么也没有了!”

严嵩没再说什么,他还有希望,但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东南了,眼下也只能等待结果。

只要秦德威翻了车,将差遣办砸了,一切都会再次好起来的。

要不然的话,也不用再挣扎了。等秦德威胜利班师回朝的时候,就主动辞官走人,以后不玩了!

方皇后正式摄政后,很快就先下了两道旨意,今年已经到了尾声,有些事情还是尽快去做比较好。

第一道旨意是关于张太后的丧葬事宜,命令朝廷尽可能以最高规格办理。

第二道旨意,就是关于阁臣的名号问题。

先前张太后摄政时,只严嵩和张邦奇的名号被批准了。如今方皇后便将其余阁臣封赏全部发下。

关于这位太后的丧葬事宜,虽然被要求“最高规格”,但对于官员们来说也并不难办,一切遵照既定的规矩就是。

张太后是孝宗皇帝的元配皇后,正德皇帝的本生皇太后,礼法上无可争议。

国丧就是停止一个月的娱乐,下葬就是葬在孝宗皇帝的泰陵,与孝宗合葬在提前准备好的墓穴里,不需要另外再大兴土木。

所以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难题,无非就是花钱多少的问题。

这种波澜不惊的按部就班举行丧礼,居然让相关官员感到了有点不适应,竟然没有任何波折?

要知道在嘉靖朝,每一次丧礼问题都可能是“大礼议”,动辄引发巨大的争议,让相关官员无所适从、左右为难。

想想嘉靖皇帝那个死了二十多年的爹,再想想三年前死的蒋太后,都惹出了多大的风波?

伴随着太后丧礼的,还有内阁辅臣的任命。

原本被张太后扣押的诰命纷纷颁给下去,张潮和秦德威一起晋位武英殿大学士,张璧加文渊阁大学士。

诰命在新年之前送到杭州的时候,秦中堂正在与幕府属员们议事,这次议事完毕后就要封存关防过年了。

在这个时候,秦中堂同时收到了太后驾崩的讣告和晋位武英殿大学士的诰命。

属员们面面相觑,情况有点古怪,怎么太后驾崩的折子和秦中堂的诰命一起来了?到底应该不应该向秦中堂道喜?

众人又看向秦中堂,只见秦中堂皱着眉头,面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忧愁神色。

于是众人又劝道:“中堂肩负重任,要振作起来,切莫陷入情绪不能自拔!”

秦中堂便解释说:“刚建造好的岳王庙石牌坊,我的署名用的是东阁大学士官号。

但这才没过几天,朝廷又给我晋位武英殿大学士,那石牌坊上的署名岂不就立刻废了?

石牌坊造价不菲,如果再次重建,又要多花不少银子,是以忧愁!”

众属员:“.”

敢情在你秦中堂眼里,就没把晋位武英殿大学士当回事?也没有把摄政太后驾崩当回事?

这两件事加起来的影响,还不如让你担忧重建石牌坊费用?

唐顺之便又劝道:“虽说中堂在朝中根基深厚,但也不可将朝廷变动太不当回事。

过了年马上就要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幕府还是需要朝廷支持的,至少不能被朝廷中的恶人拖了后腿。

故而应该早做打算,早做筹划,减少来自朝廷的干扰。”

吴承恩感觉终于找到了卖弄机会,可以向其他属员展示一下自己和秦中堂的密切关系。

于是吴承恩神神秘秘的对唐顺之说:“你可知道,皇后方娘娘乃是中堂的同乡旧相识?

如今太后没了,太子年幼,也只能让方娘娘来摄政了。”

唐顺之恍然大悟,难怪秦中堂没把太后驾崩当回事。

原本他担心的朝廷变动影响到幕府,可如果有这层关系,那就没什么可担忧的了。

“你闭嘴吧!”秦德威突然发飙,没好气的对吴承恩说。

吴承恩莫名其妙的,但又不敢和老师顶嘴,只能听话的住口不言。

秦德威长叹一声说:“木秀于林,千夫所指,未必是好事啊!”

目前搞成这样子,秦党风头太盛了,连秦德威本人都有点害怕了。

正所谓骑虎难下,又所谓被党羽绑架着往前冲,没有了回头路可走。

历史书上那些个权臣,势力膨胀到这个阶段,往往才是真正危险的开始。

万一多疑猜忌的嘉靖皇帝醒了,就会有点难办啊。

众属员无语,你秦中堂还知道木秀于林不是好事?你秦中堂还知道害怕千夫所指?

现在秦德威内心有点后悔了,或许当初秦太监干掉嘉靖皇帝的提议是正确的,但自己还是心软和不忍,才造成了有点尴尬的局面。

(本章完)

第47章 老秦的面子第392章 水到渠成第491章 不咸鱼了第426章 找工作难啊!第299章 解开迷局的钥匙第578章 传言不可尽信第884章 公事公办第149章 那个开挂的男人第193章 一切不正常!第599章 没有人能阻挡我!第893章 全都啥也不是!(求月票!)第173章 来了就别想走!第35章 阶层差异(求票!)第68章 物质文明的时代第371章第523章 状元怎么就是你?(下)第714章 高难度技术活第477章 科举余波(上)第881章 秦中堂的狗第337章 都是你的错!第78章 瞎操心第200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第487章 都是为了你好!第650章 到底发生了什么第260章 内守备厅里有坏人啊第507章 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第232章 挡路的人(下)第311章 凶险的死局第241章 都是欠收拾的!第319章 人生到此凄凉否?第751章 一条道走到黑(上)第344章 火坑第375章 记一次春游(下)第261章 全新的揭帖第161章 县尊但衙里坐第574章 分享喜悦第35章 阶层差异(求票!)第460章 我跟你们不一样!第741章 你也不想......第589章 真打?假打?第699章 不通夷务就少说话第555章 总有这种本事第513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768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825章 责任重于泰山(上)第427章 心惊肉跳第121章 小人物的奋斗!第656章 托臣给陛下带个话第45章 真诚的交流第926章 弱国无外交第896章 可以动手了!第438章 七个抢一个第298章 集体懵逼的东朝房第776章 猪队友第940章 还是秦中堂靠得住第442章 嘉靖男儿第337章 都是你的错!第743章 政治这东西(下)第421章 佛曰不可说再请一天假第82章 你是一个好人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887章 时代变了第88章 那又如何?第38章 该死的爱情第489章 这门亲事......第141章 唱个曲儿第272章 筹钱和赶路第752章 一条道走到黑(中)第22章 得加钱第692章 恩威莫测第207章 这算好现象?第561章 秦德威足矣!第151章 单身挺好的第915章 投胎是个技术活第404章 官官相护第74章 喧宾夺主第595章 一生只有一次第270章 去或者不去(上)第385章 何为宗师(中)第438章 七个抢一个第29章 智商问题第786章 风波起第109章 劝不住(下)第28章 我话讲完第912章 三日后第668章 平常的一天第883章 双向奔赴第763章 乡试里的秘密第783章 时机临近了第541章 改过自新第171章 你是不是没坐过堂?第36章 惹不起惹不起第327章 想输的和想赢的(下)第932章 事不过三第742章 政治这东西(求保底月票!)第26章 公审之前第7章 告状也是门学问今晚请个假第377章 嘉靖十二年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