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7章 思考利益最大化

生气的时候总爱胡思乱想。

是很多人都没有办法逃过的一件事情。

说想得开无非是因为自己心胸开阔,但那是真的吗?有些时候只是因为有一些无奈。

太常寺卿黄子澄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

之前他特别的不满意,方中愈做到这样的事情,但是在那之前他还是选择了稳重,也就是说目前不争论什么世道这些东西都出现问题。

是的,这却是他心中所想,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发现了也许自己没有办法阻止,所以打算拖上一拖,也许多拖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一些弊端出现在那个时候,朝廷的官员们可能就不会那么大力的支持方中愈了,所以他选择了等待妥协。

但是这一段时间,她愈发的有些恐惧了,不想让他们的势力更加庞大,所以在这一次的机会之中,想要把这些事情做一下决定才取得出来,只是没有想到,支持他的人有,但并不是很多,反对他的人却是一大票,而且地位都还颇高。

“先生,您也看到了,不是正不愿意停下,现如今的自查自纠和改革行动只是因为其他的诸位大人现在都非常的支持朝廷改革,或许这场改革在以后的证明中,道路会出现偏差,或者错误,但是如果真不改的话,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还请先生不要在意真还是选择支持他们,你也看见了,毕竟大家的意见还是占多数的。”

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委婉地告诉太常寺卿黄子澄,那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并不愿意站在那些官员的对立面,况且那些官员的只是他的眼睛,所以如今的一切都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最后的收割者,不管他们如何争吵,不管他们做到什么地步,这是因为会帮助大明江山走得更远。

太常寺卿黄子晴,面色微怔,但是内心,却如翻江倒海,他没有想到短短的这么点时间,竟已经让朝廷的大部分官员完全北方,终于牵着鼻子走,或者说他们心甘情愿的为方中愈所提出来的改革政策服务。

虽然明面上他们跟方中愈并没有什么挡针,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影响,甚至是跟方,终于都没有什么私人交情,但是方中愈确实是给他们带来了实际上的好处,再加上近期可能海上贸易就要开始了,那个时候带来的好处恐怕会更大,太常寺卿黄子澄真的不敢想象,以后这大明朝锦,还有他们这些文官吧。

事情到底是怎么才会发展到这个地步的?

黄子辰想不通。

是的,这么久以来,他知道方中愈的力量肯定会越来越强大,只是没有想到现如今,连那些之前站在他这边的人,都慢慢的向方中愈那边倾斜过去。

也许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应该这样,可是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些事情他应该阻止,或者说他应该坚持,不要搞得这么着急。

“陛下,臣知道您的心思,也知道诸位大臣的难处,但是成还是要说,有些事情不要只看现在还要看长远,陈也承认,现在朝廷有很大的发展帝国的态势也变得非常的好,可是我们依然不能确保以后也会好,所以多观察总是没有错的,臣虽然没有办法阻止,但臣保留意见,还请陛下三思。”

不管怎么说,他还是要表态的,金融皇帝朱允炆也不可能一直等着他,所以稍微沉思了一会儿之后,太常寺卿黄子澄这样说道。

方中愈其实也在一旁,但是他没有说话,朝廷里的诸位大臣,不管是站在他这一边,还是反对他,无非都是想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一点背后牵扯的很多,如今能够站在他这一边的,并不一定就是永久的盟友,而反对他的也不可能是真正的敌人。

如今还没有到,一定要用生死来判断是否是对错的情况,所以警惕是要警惕的,但是不会做得那么绝。

方中愈也,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些才会不断的把自己的情况控制下去,他要做的只是自己领域中的领头羊。

所以在其他大臣和皇帝讨论的时候,他都是静静地听着,因为他知晓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影响建文皇帝比影响其他人要好的多。

更重要的是,建文皇帝朱允炆非常的依赖他,在某些事情上是特别考虑他的意思的,所以只要他能够把握大方向的变化,而具体事务上有严格要求,甚至是暗中访查控制的话,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你是说按照他的意思,只要把控大的方向下面该怎样执行,目前来说都不太重要,因为他要确保有些能够深入人心的政策不断的持续下去,而不是会出现人亡政息,或者说主事大臣离开或者是升官的话,那些东西都不会再被执行了。

这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全天下的百姓和官员都认识到朝廷的发展,朝廷新制定的政策是跟他们息息相关的,而不是只是上面的一纸公文,而下面愿意做就做,不愿意做就不做,甚至是敷衍了事,这才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朝廷,你的诸位大臣统一起意见来,才是对他们更重要的事情。

“先生,有这个心是好的,但也不会怪你,如今朝廷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也许在某些方面有些操之过急,但这条路不走的话,可能我们永远都发骗不了这些问题,所以朕还是选择支持继续,但如果后期出了什么问题,也一定会使大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当然有人还是需要承担责任的,所以大家在做事情的时候还是要慎重一些,但朕并不希望因为一些私心,而影响了整个朝廷的布局,所以大家还是要着重团结协调,将各个部门内部的事情做好,然后再团结起来,把朝廷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团结起来向前看,搁置争议,这是建文皇帝朱允炆这一段时间深思熟虑之后得出来的结论,虽然方中愈之前也跟他灌输了不少这样的思想,但是之前他还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不过如今他也知道有争议是一定的,因为每个部门都想将自己做得更好,他首先利用皇家军事学院抢走了一大部分的人才,那么其他部门分到的人就更少了,这样的话,每个人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一些的,所以这样来说还是要帮助他们一下。

“是,臣记住了。”

太常寺卿黄子澄,不得不承认,建文皇帝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如今很多事都不是臣子的名义行事的,而是以建文皇帝朱允炆的,而如今见皇帝朱允炆,在老百姓间的口碑还是挺不错的。

没有人会去责怪建文皇帝朱允炆,但是很多人却知道,只有现在把事情做得好,才能够帮助他们获取更多的东西。

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但是朱允炆为了治理好整个天下,却不能只依靠自己,他要虚要更多的人,而那些人就是其中之一。

兵部尚书齐泰,齐大人看了看方中愈的脸色,发现方中愈一脸严肃,但却没有慌张的意思,反而很坦然,心里不禁默念,方中愈还,真是沉得住气。

毕竟谁都可以看得出来,太常寺卿黄子澄之前就跟房东也不太对付,如今事情走到这一步,只是因为方中愈,确确实实,现在事情做的越来越大,盘子大了,很容易兜不住,他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而进入皇帝朱允炆恰恰是认可这种说法的,但是因为没有能力去拒绝,或者说从内心里并不想去拒绝朝廷的发展,他是看在眼里的,现如今他能感受得到大家不一样的热情,因为那些东西都是方中愈带给他们的,而建文皇帝在里面支持获益的最大一方就是他,以他代表的皇室宗亲都非常满意现在朝廷的现状。

利益最大化,方中愈,就算不说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会明白,因为整个国家都是他们的,这一点没有人会去怀疑,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不用管了。

六部尚书其实都是获利的一方,所以他们基本上都选择了支持方中愈,不管是言语上的支持,还是事实上的支持,基本上都是没有把方中愈隔离开外的。

锦衣卫的扩张离不开他们的支持,而他们的扩张也离不开锦衣位的支持,方中愈现在代表的是一大股子力量,所以并不是太常寺卿黄子澄看不清楚,只是他不愿意让朝廷都担着这么大的风险。

如果慢慢走,那个风险可能会降到一半以下,甚至是不足百分之二十三十但是方中愈和建文皇帝朱允炆,还有这些大臣们所做的事情,已经将整个朝廷架在火炉上烤,风险甚至远超了当初。

所以他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这种担心,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所以大家还并不是太在意,就算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也没有想过阻止,因为他们知道朝廷现在是有能力控制这些风险。

整个国家还没有到那种完全崩溃的地步。

风险与盈利是并存的,而如今因为人口的增多,也就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大量实施,还有朝廷技术的改革让很多以前不能做到的事情,现在都可以做到,朝廷们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力量也是之前大家所没有办法预料到的,正因为这样,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才能让人幸福。

很多人都明白,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但是却不愿意把这个风险继续扩大,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影响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这个世间有太多的事情,让我们没有办法控制,有的时候一翻老路,自然会影响很多的人。

方中愈带领着大家走向了新的道路,而这个道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支持,这枪的路,最终的尽头,没有人会知道是什么,但是如果这条路能够走到底,那么获利最大的一方肯定是建文皇帝朱允炆。

大明皇室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皇室之一,但是如今却没有办法把整个国家都变得富裕,所以一步一步的走才是最重要的,方中愈所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因为对于他来讲,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朝廷之前没有做过的事情。

参与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想要停下来,肯定是挺不住的,方中愈和建文皇帝朱允文自己也都明白,所以大臣们的反对声音他们基本上都压下去了,就算是方中愈阵营内部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当然那种质疑是害怕方中愈,一旦倒下,那么这一切都将成为泡影。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努力多年的东西,一朝化为泡沫,而这影响的将是众多的人。

没有人会放弃到手的利益,前提是这个利益是他们辛苦得来的,如果不费一番工夫就能得到很多东西,这样的东西注定是不被重视的,朝廷这么久以来,终于把这些事情都搞得非常的透彻。

水师已经逐渐在整顿了,大明水师将为独立成军,并由同俊,同大人任海军都督,这本来就不是什么忌讳人的消息,但是最近大家却发现海军的行事风格愈发变化了,他们现在跟个军都督府都不一样,甚至跟北方编练的新军都不一样,着重考虑的还是大明的海疆。

各地的水师卫所的消息正在源源不断的传入京城,通过各个渠道得来的消息都汇总在童浚童大人的身边。

他毕竟还要做很多事情的,这只是其中之一。

朝廷现在所做的事情就是这些,他要帮助更多的人,把这些事情都做好。

童俊童大人也是这样想的,他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不能了解各个地方的情况,他也没有办法确定自己会在后期的规划之中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方中愈提供过来的策略毕竟只是一种策略,要想实实在在的实行下去,还得修改。

第0080章 立万世之功(求收藏)第0656章 只是自助者天助第1098章 另起朝廷中枢台第0078章 又是这小子(求收藏)第0356章 朝廷的迷之自信第1047章 中愈能当皇帝吗第0442章 梅驸马爷的担心第1205章 文臣体系的妥协第0236章 小子不是省油灯第1035章 死了又活的规矩第0587章 好茶愿与同道饮第0621章 认命的朱家天子第1136章 清者不用人自污第1042章 岁月从来不饶人第0416章 你想做那只鸡吗?第1085章 有野心是会变的第0110章 国子监讲课(求订阅)第0788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第0053章 皇帝第一次(第三更)第1052章 旧时代的片尾曲第1140章 太子殿下的要求第0463章 消失的燕王朱棣第1114章 花钱买一个机会第0184章 回不去那就留下第0116章 天狗吃月亮第1063章 不再是纯粹武人第0339章 请叫我那个三胖第0584章 一发动全身颤抖第0757章 大帝国风雨同舟第0660章 此去仍是少年郎第1062章 改革从军队开始第0108章 天机不泄露第0528章 帝王心术有点怕第0131章 十年前的旧故事第1165章 到底是谁的意思第0391章 突然出现的转折第1139章 处于暴风的京师第1040章 螳螂捕蝉大明在第0193章 东宫行走是个啥第0435章 东宫伴读的心思第0945章霸着爵位有脸吗第1199章 这是时代的必然第0496章开口劝降的技巧第1222章 这不是一件好事第0261章 君臣父子的转换第1102章 百姓们的大期待第0925章 杀人不过头点地第1158章 担负自己的责任第1046章 显而易见的变化第1051章 太子的经营之道第1094章 大明帝国的未来第0853章 驱赶豺狼喂虎豹第0280章 那只蝴蝶出现了第0003章 温暖与收心第1169章 悄悄的做不留影第0228章 红绳之上的眷恋第0771章 离开京师向西行第0494章 大明朝廷的根基第0559章 惊人一语建风雨第0006章 新年有初败第0245章 大明王朝要续命第0316章 身份心态的转换第1093章 绝处逢生看运气第0021章 师兄弟畅谈(求推荐)第1101章 消息真回京来了第0333章 心思活络的齐王第1130章两兄弟间的哑谜第1201章 郑重的踏步不前第0759章 刷碗刷出的道理第0554章 筹谋害人终害己第0459章 真的兵败如山倒第0032章 兵部遭贼了第0380章 让你见不到太阳第0020章 官家子拜年第0568章 军人的京中摇篮第0209章 这姿势真的很美第1064章 来自帝国的压力第0344章 真假历史的选择第1134章 非好习惯的习惯第0475章 突然出现的圣旨第0906章 努力的人运气好第1086章 移民大佬的困惑第1078章 大时代的大计划第0701章费尽心机的活着第1220章 能人辈出帮帮忙第1028章您辜负我的敬意第1089章 我们来做要更好第0587章 好茶愿与同道饮第1140章 有种怪怪的感觉第0627章 民办学院的成立第0961章 说的比唱的好听第1121章 做人做事的准则第0173章 一切都成了泡影第0002章 初见遂提醒第0436章 无绳赶忙赶地铁第0437章 迟到的杀戮战争第0908章 有钱我们认真的第0415章 晋藩开始行动了第0244章 忠贞不二齐先生第0342章 朝廷利器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