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84章 文臣武将一言堂

整个事情的发展总是会超乎人的意料,准备的越多最后得到的结果反而不会越好,也就是说他们所做的事情到最后都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对于很多人来讲,他们一直努力追寻的事情到最后都会变得不那么重要。

之前他们很努力的做了这件事情,后来这件事情渐渐的成为朝中重臣,他们所要思考的事情,皇帝在之前一直都担心,北方大营所做的事情会引起大的反弹,但是现在看来朝中的官员们还是分得清楚大局的。

这一点见皇帝中英文反而是想岔了那些大臣,最后觉得北方大营这次事情虽然做得不太好,但终究还是为朝廷弄来了一座铜矿,这座铜矿现如今传来的消息是非常非常的大。

就是说这一次的出兵,不仅没有让朝廷承担大部分的份额。

对于朝廷官员来说,他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之内,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果,如今看来这一次他们是赌对了。

对于锦衣卫和方力在里面所起到的作用。

他们是不关注的,或许有些人已经发现了,甚至说根据自己的事情做了某些关注,但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又能怎么样呢?在一场庞大的战争之中,个人的鼓励与支持,都会显得那么的渺小,毕竟整个战争之中不可能因为个人英雄主义来影响整个战争的结局。

但是他们有哪里知晓锦衣卫的小队在里面按上了多少的部落头人,又有大明幻夜骑,神出鬼没骚扰敌方的后方。

那一支骑兵不会出现在朝廷的任何一场真正的战役之中,只会在敌后进行大规模的偷袭。

这是他们总结出来大明换业企业最能够建立功勋的地方,在之前平叛战争之中他们所表现的那样直冲君,正是因为评判战争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不在那个时候发力,最后带来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而如今大名的军力一直在向上走,也就是说他们所要提到的就是奇功。

这才是它们存在的必要性,放纵欲不能把他们当做普通的卫所兵,也不能让他们和如今的北方大营士兵一样,只是为了防范而存在的。

如今他们的存在是真正的利器,也就是说国家利器。

就在建文皇帝朱允文以为六部尚书会因此来对朝廷发难的时候,他们反而齐心协力的接受了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安排,为北方大运河那座铜矿的发现做后续的辅助工作。

御史台也罕见的没有发现声音,毕竟大多数辅擅自出兵,甚至是在草原,不发生大规模的战斗着,是他们可以抨击的地方。

左都御史一直保持着沉默,副都御史练子宁虽然在大殿上表示了自己的声音,但事后也没有进一步的说更多的话。

也就是说他们在事后都得到了一致的意见,在这件事情上要保持沉默,至少反对不去拖后腿。

年轻的学子们如今越来越多的参与朝廷的各项政治事务之中,他们也许凭借着一腔热血,凭借着自己脑中更多的想象在做的事情,可这并不能阻挡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毕竟他们现在或多或少都跟方中玉有一些关系,所学的知识是由方中玉传过来的所拿到的奖赏也是因为方中愈提议他们才能获得的,更重要的是能够探索更多的知识,而不是只在那里死读书,是他们这一次更重要的事情,因为传承是很重要的。

就算是如今朝廷正在淡化方中寓所带来的影响,但在年轻的学子当中,方中玉的形象一直都很高大,或者对于他们来讲,那个年轻人已经超越了他们太多太多,而成为了他们生命中的一座高山,如果我想要努力的追上他,恐怕还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那个人就像一道光明一样,那个背影就在前方,他们必须追随着它的脚步才能赶上他。

当然这些话他们不会说出来也不会承认,毕竟对于帝国来讲进入皇帝,朱允文才是真正的高高在上,还是那个带领着他们走向更远的帝王。

皇帝不会轻易下到战争之中,也不会带你的兵马去剿贼,毕竟进入皇帝,朱允文还是一个文皇帝,而不是燕王朱棣那样能够在战场上厮杀一番。

也就注定了建文皇帝朱允炆不会真正的走进军营之中,就算是去犒赏大军也只不过是按照礼仪来走一遍,所以更多的将士们反而把心思放在了那些能够上阵杀敌的将领之中,就好比驸马也没音,魏国公徐辉祖,虽然他们也很久没有在战争之中了,但只要他们穿着盔甲在那里一站,就会给人无限的信心,那些将士们就会为之效死命。

谁都知道他们是忠于建文皇帝朱允炆的,但在战场上能够让自己活下来的将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士兵们非常的清楚这一点,平时的操练,就算是再苦再累,在经历过数次战争之后,他们都会明白那才是对他们最好的。

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不小心死在战场上啊,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第二就是自己太懒。

源源不断的物资,从津市河津市附近的城镇向北方运输,他们将要在那里建起一座大城,而且力量宽阔的道路将会从那里连接到最近的开平卫。

北方的萎缩虽然在不断的进行改变来靠近边塞和草原部落的猥琐一直都存在,他们也是更加善战的边军,英王朱棣当初的军队有一部分就被解散在那里,当然更多的是融入了北方大营。

毕竟大家都是当兵吃粮的,更重要的是当初他们想要造反,只不过是因为燕王朱棣是太祖亲自,但是如今燕王也已经离开了大明境内,大家都是建文皇帝朱允炆手下的兵,自然要听从皇帝的命令。

如果能够从天空上看去,就会发现北方大军源源不断,因为他们不仅要在那里守候,还要清剿那些在草原上散下来的敌军士兵。

源源不断的骚扰对整个大军都是一种威胁,甚至可以说补给线越拉越长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草原上的男儿从生下来就会打仗。

所以那些高过车轮的人,在历代中都是被杀掉的。

如今朝廷虽然没有那么残忍可。

那些草原牧民们依然是战战兢兢的,他们害怕如今大名的士兵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可是就是这一切现在还没有发生,他们不认为是这些人变好了,只是因为还没有到时间。

自然也没有人去跟他们解释,毕竟圈养它们跟圈养牛羊一样非常的容易。

在朝廷的旨意没有正式下来之前,他们只能这样呆着,就算是那些与朝廷交好和暗中与朝廷交易的部落,如今也只能乖乖的在那里表示自己臣服在大明的脚下。

战争是他们不具备的,也许在以前他们还能凑足万人战队,可是如今他们的部落里连1000壮丁都拿不出来。

这就是战争的残酷性,连年累月的战争已经让他们吃尽了苦头,不仅要跟草原部落相争,还要给大明的军队象征着已经让他们疲于奔命,更别说养活更多的小孩子了。

此相比长一直都是一种事情,因为有人成长就得有人便,若大明朝廷如今就像一具巨大的机器,正在以它的锋芒向四周散发,而周围那些人要么臣服在大明的脚下,跟着他一起去探索更多的未知之境,要么就在大门的车轮之下完全被淹没。

这是时代的自然,没有人会去同情他们,因为同情的人都死了,留下来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残酷更加残酷。

皇帝所要表明的事情也非常的简单,因为他想要大明更加庞大。

太祖高皇帝当年没有做到的事情,他会去做太祖高皇帝,当年做到的事情他要做得更好,这就是建文皇帝朱允文的底气,如今他已经做得够好了,可是做的还不够强大,因为大明的江山还可以更大,那些民族还有更多的融进大明的部落里来。

异族人这样的称呼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朝廷应该宽宏大量,赦免那些愿意投降大明在大明定居的人。

虽然这样的政策并不是太好,但是朝廷已经在慢慢探索,毕竟能够容纳更多的人进来,也就意味着朝廷会越来越壮大,朝廷统治的百姓越来越多,创造的利润也就越来越多。

鼓励生育的政策一直都在强制的执行,越来越多的城镇开始这样做,百姓们只要能够养活得起就开始大生特生,朝廷也乐于见到这样的场面。

粮食不够吃,那就种南洋那边的作物,如今已经慢慢的探索在大明国境内种植。

总之只要还没饿死就要一直生,这是它们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做的事情。

如今最轻松的反而是方中玉了,他的父亲要为最新的理论一直做着研究,这几年频繁的跟大家接触讨论。

他的弟弟要不断的跟太子接触,然后帮助太子获取更多人的支持。

皇帝如今还很年轻,但有些事情太早还是要学习,建文皇帝朱允文不像当年他的祖父一样对待自己的父亲那么严厉,但是他还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成才。

早早的立下太子储君之位,也是为了保证大明江山能够完整的延续下去,这也是为什么皇帝如今越来越多的对自己的儿子保持更加高效的教育,虽然他的年龄已经到了叛逆的时候,很多老师讲的课他都不愿意听。

可这并不意味着太子如今都就很顽劣。

反而皇太子所表现出来的聪慧,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未来的储君不太好惹。

有建文皇帝朱允炆文挡在前面,更多的事情都不重要了,毕竟皇帝才需要和那些文臣们做斗争。

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那些文臣们盯着皇帝,生怕皇帝做出一丝一豪,对整个国家不好的事情,他们既不希望皇帝太聪明,那样的话他们就没有办法去获取自己的利益了,可是又不希望皇帝太过懦弱,如果什么事情都要养成大臣的话,他们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个大的权臣。

谁都想把权力弄在自己手中,可是又得提防其他人,这个时候他们更加多的是,希望皇帝能够在居中调和,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朝廷虽然都很忙碌,但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党政。

没有谁希望自己的对手坐上全程的位置,因为那样只会意味着自己这一方,如果表现出了一丝一毫的弱势,将会被赶出朝堂永久都不能回复。

所以保持现状是最好的,当然更多的是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各个部门所建的学院如今开始出现了毕业生,与其说这些毕业生是那些学院培养出来的,倒不如说是方中愈给了这些人机会,毕竟光靠科举考试哪里有这么多人能够走进朝堂,走进朝堂的各个部门。

皇帝对这些事情都只是知道,但却不会过多的干预,每个部门都有自己运行的方式,只要他能够按照大明律,按照自己所有的规律来做事情的话,更多的事情她是不干涉的。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文臣们虽然不再害怕皇帝,但也会敬畏皇权的事情,因为皇帝越是表现的不在意,也就意味着他对这件事情有着充足的把握进行把控这也是为什么就算是方中愈离开了,尽是那些大臣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是一些小动作如今也不敢做了。

因为有更多的人在承担着这个责任,或者说有更多的人在盯着他们,只要他们稍有一丝妄动,带来的恐怕就不止是牢狱之灾了,流放这件事情如今已经更多的能够威慑到人了,以前还是流放到北方前线,也现如今直接送到南阳,甚至是送到大明南洲,都有可能谁都不愿意去更远的地方,虽然那个地方有着能够让自己活命的东西,背井离乡,可能一辈子再也回不来了,这样的下场还是让更多的人望而却步,还是好好的活着吧。

第0033章 小鬼来京师(求收藏)第0952章悄无声息幻夜骑第0909章 会咬人的狗不叫第0268章 中愈一直被模仿第0766章 每人位置不一样第0312章 圈套背后的猜测第0215章 清新口气有牙刷第0343章 微信传播就好了第0395章 这花肥还是太少第0104章 人心隔肚皮(求订阅)第1015章孔家家主的后路第0032章 兵部遭贼了第1100章 切去前事算后事第0921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0629章 宿敌出现磨刀剑第0083章 小孩过家家第1203章 豁然开朗齐大人第1246章 一切朝前看就好第1097章 分封文武好消息第0863章 孤独的建文皇帝第1076章 中枢权力的交接第0301章 不信邪的燕反王第0022章 说干咱就干(求推荐)第1113章 底气十足的猜测第1110章 贪多嚼不烂是也第0275章 渐渐露出的真相第0588章 天下大同只是梦第0174章 儒生屠夫间变换第0947章 最好的时代有你第0337章 一盘凉水泼下去第0958章走路有些不方便第0177章 看不见的触手怪第0024章 民间的变化(求推荐)第0029章 舌战尚书令第0040章 屏风后有人(求推荐)第1233章 父与子和君与臣第0206章 黑夜杀敌犹如狼第1199章 这是时代的必然第0038章 雨天去蹭饭第0755章 自动与被动解散第0694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0802章 不同立场不同语第1000章 有些事出乎意料第0790章 皇帝新生活起点第0314章 破局有了金钥匙第0565章 年轻一代的争锋第0326章 兔爷是如何练成第0141章 多条朋友多条路第0788章 艺术来源于生活第1092章 泉州府的风向标第0907章 赏钱不是这样的第0891章 功与过世人评说第1059章大明海军的改变第1123章 到底在乎不在乎第0359章 燕王与先帝养子第0262章 是栋梁还是废物第0866章 保国人祸国殃民第1148章 看起来都有道理第1136章 怎么说都有些难第0774章 三年改制困难多第0631章 好坏皆有大可能第1044章 巨佬的府中会面第0945章霸着爵位有脸吗第0516章 真命天子的归属第0395章 这花肥还是太少第0349章 大明第一美男子第306章 你得赶紧生孩子第0243章 挖条小缝钻一下第0871章 这个皇帝不一样第0985章国公府不养废人第1100章 小模型的大变化第0907章 赏钱不是这样的第0882章 你以为的就是吗第1141章 权臣之间的博弈第0915章 死了管洪水滔天第0506章 道衍重归极乐界第0337章 一盘凉水泼下去第0978章 老大人教诲无常第1130章 真相不只有一个第0323章 锦衣暗藏漫长夜第0153章 风沙渐渐迷了眼第0301章 不信邪的燕反王第0553章 走一步看一步吧第1145章 帝国军队的忠诚第1100章 小模型的大变化第0850章 卿卿我我好惬意第0367章 太祖留下的孽债第1085章 有野心是会变的第0627章 民办学院的成立第0148章 这真是小家碧玉第1153章 皇后娘娘的担忧第0154章 做您身边的女人第0555章 看年轻人的天下第0536章 什么都考虑清楚第1203章 豁然开朗齐大人第1180章 活着比什么都强第0314章 破局有了金钥匙第0328章 竟对叔叔这样做第0758章 皇帝吃了霸王餐第0236章 小子不是省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