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后会有期

袁崇焕本顾及礼仪,对谈的大部分时间,不是盯着桌案,便是瞅着茶盏。

只说到辽将毛文龙在抚顺立功后,竟肯前往东江皮岛等地募兵镇守,而非挑选辽阳、沈阳这般繁华重镇驻扎,袁崇焕颇为佩服,一时对那位“毛参将”竟有惺惺相惜之感,兴致所起,自然而然地看了郑海珠一眼。

却见她听到毛文龙时,面上乍现异色,转瞬即逝。

袁崇焕已到中年,自负孔门子弟的报国志外,心机不可谓不深沉。

他立时想到,抚顺大捷,郑海珠也在。

旋即便猜测,战后叙功之际,她会不会与哪个将军有龃龉。现下朝堂上下,只晓得她和马祥麟一家交情深厚,而真正的辽东将门派系,尤其李如柏、张承胤、毛文龙这些,会不会存了过节?

袁崇焕于是,果断地将明廷经略辽东的话题刹住。

他呷一口茶,语气越发现了沉吟意味:“不过,袁某看来,既然荼荼边事在东,对西边,也就是蒙古北虏,我大明就应以抚为主,即使未必为我所用,至少无害于我。否则,建州若与蒙古东西勾连,辽沈、盖州、复州、东江守得再好,鞑子也可以绕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夫人此番,遵上谕出使蒙古,回来就是走的喜峰口吧?”

郑海珠轻轻地“嗯”一声。

时间窗口的原因,此时的袁崇焕,离他督抚加身、口称“本部院”还早,所以自己的确是可以俯视他的。

但自己不会浅薄到花费哪怕一息一瞬,去享受这种居高临下的权威碾压。

真正值得关注的,一则,是袁崇焕在对谈之际流露出的机敏善察,强于那些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没什么人生阅历的青年举子,二则,便是袁崇焕对于边事的看法,无论经略东江至旅顺海防、宁锦至山海关的辽西走廊,还是招抚蒙古,起码目前,都与她郑海珠的想法,比较吻合。

后世的口水仗,于此世的郑海珠,没有意义。

她只能在当下的时空里,根据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言行表现、身份地位,去整合排布,并且为万一试错留好备选的计划,将沉没成本的负面影响,尽量降低。

郑海珠于是抿嘴笑笑,带了几分淡淡的揶揄道:“咱说句不打虚幌子的话,这朝堂里,但凡身上袍子颜色凑合能看的,最忌讳去给朝廷出什么议和、招抚的主意。朝中言官,市井闲人,可不就盯着此类说法,将提议者说成是没有骨气的软蛋么?倘使撞上民间血性喷涌的当口,提议者被弹劾、被降职,甚至被削籍为民、一上街就被扔了满头满脸的菜皮子,都不奇怪。所以,我确实没想到,袁录事也赞同,朝廷应对那些蒙古部落,恩加招抚。”

袁崇焕正色道:“定边靖远,素来乃时移事易的策论,议和也好,招抚也罢,怎可一棍子打成卖国之举?”

他遂又滔滔不绝地分析了一番漠南蒙古各部落与后金努尔哈赤的亲疏远近,主要意思便是林丹汗或可助战明廷抗金。

历史上,袁崇焕后来构筑宁锦防线后,担心后金军从西边包抄,倒确实约林丹汗出兵助战,并且刺激了喀尔喀部也加入进来。

天启年间,林丹汗的母亲去世时,袁崇焕还修书吊唁,并且始终注重保持与蒙古草原藏传佛教喇嘛保持关系,令黄教喇嘛成为明、蒙政权之间的润滑剂与传书者。

故而,此刻,郑海珠听袁崇焕不断地提林丹汗,倒也并不仅仅看作对方有意讨好自己,特地捡自己爱听的说,将出使蒙古说得多么明智似的。

但毕竟初次打交道,摸摸对方的想法就成,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的感觉大可不必。郑海珠于是瞥了一眼厅堂一角的铜漏,打断袁崇焕,直言道:“袁录事,夜深了。”

袁崇焕一怔,反应过来,忙起身道:“袁某一谈国事,便疏于礼仪,夫人见谅。”

郑海珠也站起来:“倒不是礼不礼的,而是,畅言边事,不在朝夕。况且,实干比坐而论道更要紧。往后,京师也好,边关也罢,乃至塞外,定还有机会,与袁录事相见相商。”

袁崇焕微感失落,他原本还想再“表现”一番的,因他今日,虽知韩道台的颜面需要维护,但从亲眼所见来分析,实在感到眼前的妇人更值得自己经营一番“倾盖如故”,没准天子或阁臣不久便能听到他袁崇焕的名字。

好在对方最后提及“塞外”两字时,目光与他结结实实地碰触,显是颇有深意。

袁崇焕于是在走回自己的客房时,咂摸咂摸,又生出些许兴奋来。

工部的小小录事,或者富饶州县的六七品官,都非他甘心领受的职位,大明北疆的关外,恰恰是这位人到中年才披官袍的帝国文人,筹划自己辉煌生涯的起点。

……

翌日,袁崇焕一早就策马往山海镇最北端的燕山山脉去看工事,但留下自己的书吏,送郑海珠一行往西出榆关,作为进士出身的京官,算是很笃诚的礼仪了。

英俊的赘婿程新,则依着韩道台的吩咐,直接送过来一辆载满皮货的骡车。

“程兄弟,请韩道台放心,我与道台不打不相识,这般上乘的厚礼,我可不敢专美,回头好中取优,给阁部能为山海镇说上话的老大人们,还有宫里的大珰们,送去。”

程新垂首应喏,由衷道:“小弟多谢夫人昨夜为我撑腰的几句话。”

郑海珠叹口气:“你,要是啥时候对这份肥差吃腻了,想换盆菜尝尝,我也求贤若渴的。”

“啊?”程新倏地抬头,有些疑心自己听错了,愣一愣方道,“我,我也算个贤?我,我能干啥?”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郑海珠利用晨间到巳中的那点辰光,早让黄祖德在镇上的商户里打听过程新来此做税监的缘由了。

“程兄弟,你其实是个人才,良心也在。卖脸吃饭,或者打仗怂包一次,也都过去了。不妨想想将来。”

程新这多年,凭着一副好皮囊,不必像同乡那些军户后代拼力讨生活,衣食无忧的代价是不知被多少声音编排是个“吃软饭的”,今日还是头一回听到,有人用“贤”、用“人才”来称呼他。

他目光闪烁,想与郑海珠再唠几句,却听对方道:“行了,言尽于此,不怕吃苦的话,后会有期。”

第371章 夜访291章 刘时敏你留下167章 谈判(下)第442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上)第300章 宣府镇的重要第430章 完第三十四章 我大松江的棉布第437章 不要让情绪影响任务144章 入辽(上)第428章 哥萨克第355章 我有个条件第七十二章 接头232章 三个女人一台戏(下)159章 抚顺保卫战(七)第十一章 都是名将第303章 出塞(上)第441章 去洛阳133章 和鲁藩谈合作240章 诏狱往事(上)第340章 程某敬佩夫人218章 映在窗棂上的人影213章 露馅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177章 明荷海战(八)今晚第二更263章第348章 “为国为民”的东林派第八十六章 出路(上)第441章 去洛阳第114章 不要轻易定义别人是懦夫第422章 炮兵队正162章 大哥大哥你好吗(上)240章 诏狱往事(上)第102章 水落280章 宫中转场(中)第四十九章 探监(上)129章 探煤第七十四章 绯红为王293章 千钧一冰(第八卷完)第二十六章 又遇马将军206章 四贝勒的人第364章 领了任务的乐师第七十六章 给马将军的厚礼第347章 司礼监不是你现在该去的地方192章 争田第412章 一圈看下来,锁定你这个同乡150章 栽赃(上)第428章 哥萨克155章 抚顺保卫战(三)第386章 全新的认知第四十七章 晚明名士207章 见面(上)第389章 你可能戴绿帽子的脑袋都没了第402章 不告诉你199章 拇指第十五章 扬帆向洋第111章 小郑的中期财报185章 本书上部完结178章 明荷海战(九)第398章 翻云覆雨220章第118章 穿四品官服的登徒子123章 北上第八十四章 西拉雅人(下)第五十二章 听讼(上)170章 明荷海战(二)第349章 你帮朕选的人,都不错164章 争海权第二十八章 董宅前空降锦衣卫第327章 直男就不能派出去和亲了?第442章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克的(上)第397章 建奴也有奏凯时128章 不是普通的人贩子第343章 深夜请罪第五十二章 听讼(上)第382章 设套227章 王府赘婿(上)第331章 荷卓的命运(上)第325章 恢复大宁镇(下)第429章 激战第三十一章 主仆重逢第367章 前夜第八十三章 西拉雅人(上)第329章 入城第431章 分兵会宁第317章 拉开步弓的复仇者236章 放人163章 大哥大哥你好吗(下)第十八章 前缘难续第六十二章 书院定址第306章 崔都督第438章 干场狠的,军饷哪儿来第296章 用好向老大直接汇报的机会(下)第八十三章 西拉雅人(上)第414章 “户部额真”穆枣花第352章 无耻之妇134章 知政失而在草野第三十七章 黄妻姚氏139章 力挽惊马第308章 满桂第六十六章 北清复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