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争贡之争二

如果将茶业种在山上如何?

虽然大部分茶业都长在山上。但是东雍的山地并不太平。虽然东雍不再兴兵讨伐那些野人了,但并不是说那些野人,就不存在了,他们之是被从平原之中逼到了山里而已,即便如此临近大山的几个县,还时不时的听到了有野人下山抢东西的传说。

不过大多都被打跑。

如果朱厚煌想开发茶业,恐怕又是一轮杀戮,将很多丘陵地带清洗一遍才行。

不过,朱厚煌现在不想动兵了。至少不想去山中与这些野人追逐,简直是得不偿失。

朱厚煌岔开茶业的问题,对身边的侍卫来说道:“拿几块糖来。”

“是。”立即有人答应下来。

随即有一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有几个小碟子,而小碟子上面,却有几块好像是冰块一样的东西,这东西当然是冰糖。

朱厚煌对榨糖的环节并不是太清楚,但是只要他指出方向,雍王府之中,就有足够的人才,将一份设想变成现实。朱厚煌只记得,明代发明了什么黄泥制糖法,让糖产量的大增,而明末清初吗,成为国际上的拳头产品。朱厚煌就从黄泥这个角度来提醒工匠,这才做出这个。

朱厚煌说道:“这是冰糖,还请诸位品鉴。”

糖在大明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毕竟中国从唐代就有糖了,被称作石蜜。只是因为产量问题,一直没有进入百姓之家,但是在座各位都是东雍重臣,谁也不能被称为百姓,百姓没有吃过糖,但是他们谁没有吃过,味道没有什么,只是觉得颜色比寻常的糖好。

朱厚煌生起生产糖,并不是一日两日了。

朱厚煌问麦哲伦,说道:“麦先生,这糖不错吧。”

麦哲伦说道:“不错,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说道:“那么,如果大量向西方输入这个东西,你觉得有人买吗?”

麦哲伦说道:“一定会有人,因为谁都拒绝不了,这是上帝的味道。

朱厚煌说道:“南洋比大明更适合甘蔗种植,所以,我准备在吕宋推行大规模种植甘蔗。用甘蔗来制糖,用来代替大明短缺的货物。”

麦哲伦说道:“殿下,只要你有足够的糖,一定会给殿下带来巨大的财富的。”

看着麦哲伦一提到糖,就眉飞色舞的,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糖一样。

朱厚煌长出一口气,心中暗道:“虽然看上去问题解决了,但是从种甘蔗,还有收获甘蔗,然后榨糖,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开辟出足够数量的甘蔗院,更需要时间。只是,希望变化没有那么快。”

朝廷的反应是比东雍慢一点。

当东雍这边刚刚确定该怎么办的时候,消息也传到了嘉靖的手中。

嘉靖一看,先是皱起了眉头,随即哈哈大笑,说道:“将这个消息传出去,看看百官的反应。”

大明朝廷的决断,没有东雍这样明快,东雍只需要朱厚煌点头就可以了,但是在大明却需要一定的流程,不可省略。

所以嘉靖先将消息放出去,因为嘉靖的得到的消息,是东厂锦衣卫的消息。官方正式消息,要比锦衣卫的消息来的更晚一些。

数日之后,群臣议论纷纷,嘉靖乘机召见杨廷和,询问杨廷和此事的意见。

杨廷和说道:“日本来使,无视天朝,在宁波大大出手,累及百姓,念日本为太祖不征之国,故而臣以为当与日本绝贡。”

嘉靖说道:“单单是绝贡,就行了?”

杨廷和自然能听出嘉靖有话要说,那就听着,“陛下以为?”

嘉靖说道:“民间走私猖狂,朕想重申禁海之策,并派御史巡视海疆,重申海禁之令。请杨先生派出几个铁腕人物。”

杨廷和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东雍的财政运转内部是怎么样的,他已经通过了各种情报了解了不少,所以他很明白,贸易就是东雍的死穴所在,而禁海令推行的种种疏漏,他也一清二楚,哪里不知道嘉靖如此做,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东雍。

但是杨廷和要拒绝吗?

他片刻之间,就做出决定。当然是不会拒绝了。

他觉得大举用兵,特别是在东南大举用兵,耗资太多,而且没有胜算,特别是东南沿海早就烂成了一团浆糊。所以杨廷和不同意对东雍用兵,并不是杨廷和对东雍就有什么好感了。嘉靖如此对付,杨廷和是乐见其成的。

杨廷和说道:“陛下英明。臣这就按陛下所说的办。”

嘉靖说道:“朕认为,非要日本国王来大明谢罪不可。”

杨廷和心中有些莫名其妙,日本国王不是傻子,他怎么会乖乖的来大明谢罪。大明对很多藩国失去控制能力,这已然是事实了。当然面子上说万国来朝,实际上却是另一回事,但是当政者如果真以为是这样,就是太傻了。

嘉靖说道:“雍王是大明贤王,让日本国王来朝之事,就交给雍王来做吧。”

杨廷和这才明白,嘉靖的意思。嘉靖分明是想为难为难东雍。

一方面是在财政上给东雍下绊子,另一方面给东雍树敌。现在明眼人都知道东雍与大明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双方都还没有撕破脸。雍王是大明亲王,嘉靖给他下令是天经地义的,如果他不从,将来出兵讨伐,就是天经地义。而且嘉靖也不怕朱厚煌对日本怎么样。

因为海禁一出,东雍恐怕自顾不暇。

但是杨廷和却不想这样做,杨廷和说道:“先帝授雍王南海征伐之权,如今又放东雍入东海,恐怕将来雍王势大难治。”

嘉靖说道:“朕即便不这样做,他已经在东海了,琉球那一支水师到底是怎么回事?杨先生不明白。朕就是要为东雍找一点事做。”

其实杨廷和明白,东雍已经是势大难治了。所以杨廷和对东雍的处理方案越来越消极,有一种任他自生自灭的感觉。但是嘉靖与杨廷和不一样,嘉靖看雍王与杨廷和不一样,杨廷和觉得东雍势大难治了,杨廷和就改变路线,不再去想办法平定雍王,试图冷处理。不去管雍王,反正雍王也在海外,无关大局。

但是嘉靖不一样,嘉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他的皇位是从雍王手中抢来的,雍王不死,他心难安。

所以,雍王的势力越大,嘉靖心中越不安,对待杨廷和的态度也就越厌恶。特别是杨廷和对雍王的态度,与他相左的时候。

嘉靖绝对不愿意看着雍王的势力一点一点的扩张。但是即便是作为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特别是有一个强势首辅的时候,更是如此。

对嘉靖来说,宁波之乱,来的正是时候,嘉靖借题发挥,用来对付东雍。

杨廷和也知道东雍的势力在琉球的存在,一时间也不好反驳。不过,杨廷和对雍王的看法,觉得这区区小事,难不到雍王,只是见嘉靖兴致勃勃的样子,他不好反驳了。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嘉靖在朝中站稳了脚跟,就轮到杨廷和难过了。毕竟大明制度在皇帝一方。杨廷和的权力被一步步剥夺,为此杨廷和与嘉靖明争暗斗好多次,杨廷和都落于下风。所以杨廷和决定不在触怒皇帝了,这件事情即便不成,也没有什么害结果。反正杨廷和已经决定放弃对东雍用武的打算了。让陛下见识一下东雍的实力也好。

杨廷和说道:“臣遵旨。”

第七百三十二章 杨慎的行动第八百八十七章 宁波城下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战三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第八百四十一章 善后第八百六十四章 杨一清的困境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铁炮是怎么样炼成的第二百七十六章 垂涎王阳明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群集二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五十八章 郑绥的选择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平矿区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游戏第二百九十四章 消息传来第五百一十四章 帝崩十六第二百九十六章 安南二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锅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烟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关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乱的平息四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庆攻防战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二百八十四章 东雍渔业二第二百九十一章 许松在马六甲第七百三十一章 诏狱第八百一十二章 椰城之战三第八百章 余波第三百四十五章 双城战记第八十九章 财政问题第八百三十三章 东雍之战七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晋府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战八第八百八十五章 胜负手二十第一百三十八章 吴家宝藏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之乱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五十章 接战九第五十六章 杨慎相助第四百八十七章许松的解决办法第五百二十六章 京畿鏖战八第四十七章礼第七百三十九章 东雍新印象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逃离北京第三百三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 许蓝与许松第二百六十四章 火烧赣江第六百二十章 四方云动三第六百零三章 升龙围城战八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三百四十四章 战前商议第七百五十六章 应对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龙城外第六百二十一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第二十一章 经纬【4】第二百七十章 争功第一百零二章 神医薛已第八百七十八章 胜负手十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南昌城下第三百九十二章 升龙会战六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渊第七百五十章 决议南征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访第三百七十一章 莫登庸归来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六十九章 夜袭第二百四十章 安庆攻防战十五第六百六十二章 日本局势第七百三十三章 论杨慎第七百零二章 第一波倭乱的平息四第二百一十章 铁作与炮场第八百二十八章 东雍之战二第一百七十章 夜袭下第三百零一章 占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安庆攻防战二十一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三百一十九章 苏禄七第二百二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禄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来使第二百二十九章 安庆攻防战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许蓝与许松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战事七第五百六十六章 沈希仪的野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战事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张璁第八百六十七章 胜负手二第十一章 佛郎机第八百六十九章 胜负手四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一百七十五章 杨慎走马荐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