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章 正旦大朝七

至少朱厚煌现在的威望还是无人可及的。

朱厚煌既然斩钉截铁的说了,下面很多人都不敢反对。而且有一些人心中未必真的有反对的心思。

分封之策对国家,如何先并不去说,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本来封爵之策,已经惹得不知道多少人关心注意,现在更是出现如此诱人的封爵政策,更是引得无数人,人心澎湃。

符合他们的利益,他们虽然明面上支持的话,有一点吃相太难看了,但也不会强硬的反对。

朱厚煌见没有人反对,冲老太监点点头。

老太监将圣旨放下,立即有一个小太监端着一个托盘托住,起身离开。然后又有一个小太监,将另外的一封圣旨呈上。

第一个被封爵的不是别人,是许栋。

许栋以从老之功,开拓之功,建立水师之功,战胜佛郎机之功,救驾之功,封为山阴公,为功臣第一。许袭三代,三代后降阶继承。到男爵为止。

下面的功臣都是这样的规定,降到男爵为止,东雍后世称这一批,已经朱厚煌在世封的三批贵族,为开国爵,就是因为到男爵为止的规定,而后世封爵却是没有。

以许栋的功劳,山阴公有一点过了。不过再加上许栋本身就是外戚,而且已经是死人了,所有也没有说什么了。

一般来说,封侯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祖上的郡望,籍贯,以及封地名,而许栋就是因籍贯而封的,许家虽然是徽商,但是居住在山阴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虽然他们长时间在宁波的,但是祖坟还是在山阴的。

朱厚煌听许栋的功劳,微微一叹,曾经被自己忌惮的那个人死了,现在却让人觉得,似乎没有了他,对水师就不大放心了。想来他虽然忌惮许栋在水师之中的威望,甚至不得不以联姻拉拢,但是本质上还是信任他在水战的能力。

只是那个人已经死了,这是对他盖棺论定。所以朱厚煌就给高一点,这一点贯彻了第一次封侯,凡是死国之人,都会高封一点。而活着的人都要压上一压。

“臣代二弟谢殿下大恩。”许松跪倒在地。

朱厚煌说道:“许卿请起,如果许二哥还活着,将来封王可期,惜哉,天不假年。”

这里只是宣读封爵之令,真正的封爵大典,还有等上一阵子,毕竟现在礼部都不明白这种封藩建国之典,该怎么办,该怎么裂土封茅。

第二被封爵之人,是唐寅。

唐寅以从龙开拓之功,救驾之功,封晋昌侯。

唐寅祖上有人封过晋昌郡公。所以才封侯晋昌侯。

晋昌是唐寅祖上的封爵,唐寅祖先唐褒皆封为晋昌公。所以,朱厚煌才封他为晋昌侯。

唐寅也是因为他已经死了,死的惨烈。

如果唐寅活下来,绝对封不到侯,顶多是一个伯。

“臣代妻弟唐兆之,谢过殿下隆恩。”礼部官员之中,有一人出列跪倒在地。

这个人朱厚煌还真知道,就是唐寅的女婿。王阳。

王阳父亲是一个书法家,虽然说是一个书法家,但是出身商贾,没有什么威望,王阳更不堪了。在书法上有些造诣,不过是庸碌之才而已。

可惜朱厚煌要的不是书法家,而是能臣干吏。

唐寅没有儿子,所谓唐兆之是唐寅过继过来的儿子,而且是死后办的,无非是觉得唐寅在东雍的产业不能落到外姓手中。

朱厚煌其实想让唐寅的女儿继承唐寅的一切的,但是这明显与宗法做对,即便唐寅的女儿也不愿意。朱厚煌只好作罢。

朱厚煌决定培养王阳,让王阳继承唐寅政治上的遗产。毕竟唐寅虽然不是什么能臣,但是有救驾之功,与东雍的老臣都很熟悉,有交情,如果王阳有才能的,朱厚煌提拔的府县官员之中,王阳早就上去了。

只是王阳是一个不争气的。朱厚煌无可奈何,就将他留在中枢丞相府之中了,在中枢升官快。但是已经绝了在政治独挡一面可能。

朱厚煌说道:“唐卿救孤一命,孤岂能忘记。”

第三个封侯的不是别人,是陆完。

陆完以开拓之功,屯田之功,水利之功,封长洲侯。

陆完已经病死数年了,不过陆完死后,大明与东雍的关系急剧恶化,所以陆家站在大明一方了,甚至陆完晚年也后悔过在东雍任职。

不过不管怎么说,陆完都是为东雍立下了大功,没有陆完,东雍开发根本没有那么快。而且陆完也当过东雍长史这个位置。

朱厚煌已经决定为东雍建立一个政治潜规则,就是丞相必封爵。

朱厚煌设计的规定之中,东雍的丞相是有任期的,也不会经常更换。只要这丞相并不因为犯罪下台,朱厚煌都会给一个体面。封一个爵位。

但是这个爵位高低,就要看这个丞相在任期间的功劳如何了。

不过,有一任东雍长史却错过了,就是杨慎。

朱厚煌一想起杨慎,还是满心怒火无处发泄,又怎么会为杨慎封爵,更何况,杨慎也绝对不会来领这爵位的,岂不是更加丢脸吗?

陆完的爵位没有人来谢恩。

第四个封爵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以教化之功,平定安南之功,开创纸钞之功,等数功封为新建公。

本来朱厚煌绝对,以王阳明的功绩虽然高,但是不应该封公,应该封侯就行了。毕竟东雍的封爵与大明不同,大明封出的是虚的,而东雍封去的是实打实的土地。

所以朱厚煌对封爵卡的很紧,而且王阳明不比之前那些人,王阳明还活着,一旦王阳明再建大功,该怎么办,是封王吗?

最少朱厚煌还没有封王的想法。

但是谁教王阳明与别人不同啊。王阳明是东雍除却朱厚煌之外,唯一有大明爵位的人,新建伯,有这个新建伯打底。朱厚煌封爵不能太低的,最少不能单单封伯,不仅仅封伯不行,连封侯也都有些小气了。

朱厚煌犹豫的时候,忽然想起刘邦与项羽,刘邦为什么能得天下,就是因为他出手大方,几乎将除却关中洛阳之外所有的土地都封给功臣了。

才让功臣为他拼命。

朱厚煌暗道:“孤要打下一片大大疆土,如果能得偿所愿,封出几个王,又如何啊?”

封藩建国恐怕是东雍将来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一想到这里,朱厚煌一咬牙。批下了一个公,甚至做好了,将来为王阳明封王的准备。

“就让王阳明当马骨,希望能引来千里马,即便没有千里马,也要引来一群马才是。”朱厚煌想到。

东雍人才匮乏的状态,从来没有解决过,随着东雍的发展一直伴随着朱厚煌。

“臣谢殿下隆恩,然臣之微功,当不得殿下之重赏。”王阳明出来推辞。

朱厚煌说道:“王先生国士无双,天下人谁不知晓,不比推让了。”

即便如此,王阳明三辞三让之后,才算是退回原位。

朱厚煌心中暗道:“读书人太麻烦了一点。”

王阳明之后,是戚景通。

戚景通以安庆守城之功,练兵之攻,运筹帷幄之功,坐镇后方之功。封为定远伯。

戚景通戚家如果往上数的话,是太祖从龙时的老班底,所以是南直隶定远人,而且定远这个名字也吉利。

朱厚煌本想封戚景通高一点,但是数数戚景通的功劳,的确有一点单薄,只好封一个伯了,

朱厚煌暗道:“好在,你有一个好儿子,将来你戚家的功业,就建立在儿子身上了。”

第三十八章 决胜第一百零三章 人之将死第五百九十九章 升龙围城战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一百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的婚事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势第七百五十二章 亚齐的兴起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经年之后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亚伯奎的远征第六百七十七章 对马岛之战七第九百章 影响第四百四十二章 接战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雍国吏试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的遗产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阳明的遗产二第七百六十二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三第八百二十四章 对策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访第六百七十一章 对马岛之战一第五百零八章 帝崩十第八百七十三章 胜负手八第六百六十八章 与朝鲜官僚的接触第六百一十七章 如何善后五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烧赣江三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臣群集三第十八章 经纬【1】第三百三十七章第九章 打虎第二十八章 云飞扬第三百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晋府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港之役下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十八章 经纬【1】第四百三十二章 古晋府第七百三十四章 金蝉脱壳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三百四十一章 东雍与大明二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犹豫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晋府二第二百七十四章 贱民第五十九章 离别第六百九十七章 陷城四第四十章 决胜【三】第五百六十五章 收尾第六百零一章 升龙围城战六第六百零二章 升龙围城战七第四百一十章 政治洁癖?第三百三十章 作假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庆攻防战十八第九十六章 雨停了第五百六十一章东雍近况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七十章 兵变第八百一十八章 椰城之战尾声第六百九十九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一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战升龙二第八百七十三章 胜负手八第三百零三章 占城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瘟疫三第七百七十一章 失子失先第六百七十章 大内的对策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扫平矿区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转向大员第二百三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十三第二百章 夺岛之战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慎到来第八百三十六章 东雍之战十第七百九十一章 亚齐的覆灭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离开马六甲第六百四十五章 经济危机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备第三百四十三章 郑绥东征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战二第四百八十八章 东雍纸钞第二百七十五章 明正典刑第四百七十二章 厦门湾之战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军二第三十章 宣府第八百七十七章 胜负手十二第二十一章 经纬【4】第三百四十七章 双城战记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八百七十七章 胜负手十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休养生息第三百一十二章 苏禄情况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对马岛之战八第八百一十章 椰城之战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张璁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善后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第一百零二章 神医薛已第四百四十三章接战二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古晋之变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