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财政问题

任何事情问题归根结底都是钱的问题。。

朱厚煌看着账单有些发愣。

移民需要钱,每一个人发放安家费,不要多,一个人一两,朱厚煌从福州三卫弄过来的人,就已经过来万人了。这就需要一万两了,至于船只,更是朱厚煌急需的,他虽然花了两万两银子让福建水师为自己所用,但是朱厚煌却不想一直依靠福建水师。受制于人的感觉并不好。所以朱厚煌就大手笔下订单,要沿海的船厂为自己造船。

朱厚煌既然有囊括四海的野心,一心就想建造大船,特别是宝船。

但是福州,不仅仅是福州,整个大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建造过这么大的船了。需要从头再来,其中花费的功夫并不少,再则,一般三桅福船价格在五百两到八百两之间。而船只每多上一桅,价格就翻倍上扬。朱厚煌即便没有订那一种那一种七桅宝船。但是仅仅是五桅福船每一艘都在千两以下。朱厚煌大手臂一下子十艘,就已经将一万两扔进水里面了。

当然了这也是东雍发展的必然结果,朱厚煌所有的海船,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许栋捐献的。一部分是在澎湖抢那些海商的。不过这些海船都是一些民船,不知道是从哪里弄过来的,破破烂烂的,有的年纪要比朱厚煌自己还大,朱厚煌自然看不上眼,这些船根本不能当做战船,特别是与福建水师的战船一比,更是不能比。

这十艘大船,全部都是给许栋的。让许栋建立雍国水师。

只是这建立水师并不是仅仅是船就行了,海战弓弩火箭第一,这些东西,那一样都不便宜。如果仅仅是不便宜也就罢了,直接花钱就能到手。但问题是这些东西民间根本就没有,只能从府库之中买。而江南的武备早已松弛的不像样子了,那些东西是样子货,那些是真正能用的,都在那些小吏的一笔之内,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纵然朱厚煌有福建镇守太监的支持,也是要花钱的。

可以说万事只要一开端,就是一个钱字,千头万绪,无处不要钱,哪里也不能省钱啊。

比如说唐寅就建议过,让百姓无偿服役。这是千百年来的正理。大明百姓的正税并不是太多,但是劳役却从来不少,可以说真正能要人命的不是赋税,而是劳役。朱厚煌虽然觉得觉得无偿使用这些民夫,对自己现在来说很省钱,但是他不还是不愿意。

这件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这才几个月,就好几万两砸了进去,纵然朱厚煌知道,这只是开始,花销大一点而已,到后面每月的开销会少一点,但是绝对没有少于每月五千两的。

不说别的,他身边的人,比如唐寅,比如朱裕,比如吴凤仪,等等,这些人俸禄还没有定下。这些人俸禄,朱厚煌绝不能少给。甚至要多给一些,无他,朱元璋定下的俸禄太低了,让明朝贪污成为一个不能触碰的普遍问题,朱厚煌可不想将来自己身边也是这样。

朱厚煌再也坐不住了,留唐寅在东雍主持。自己带这人回到了澎湖。

这时候的澎湖与朱厚煌来的时候,已经大有不同了。

虽然澎湖还没有建城,但是县衙已经建造起来了。吴行之在澎湖岛上几个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干的,曾经的三大家族都已经烟消云散,整个澎湖都是吴行之的一言堂。吴行之以数学家的偏执将整个澎湖治理的井井有条,还给朱厚煌带来这一段时间唯一的进项。

粮食一万石,银子一千三百两。这是澎湖县的所有岁收。还有澎湖港的收入。

吴行之说道:“不过殿下不要指望澎湖县能有多少税收了。大明的规矩,是春秋两税,除却港口引水钱之外,其余的赋税要到下半年了,而且澎湖县的维持也需要银子。”

“也是。”朱厚煌已经很满意了。在荷兰人之前,很少有人去台湾开垦土地,但是澎湖却是明朝,倭寇,乃至西方人争夺的焦点,正是因为澎湖虽然在海外,但是已经有很多人聚居,简单的食物饮水的补给在澎湖就能补齐了。朱吴行之根本没有做什么,只是整顿一下澎湖,将澎湖纳入掌控,就成了朱厚煌第一块有财政收入的熟地了。

“只是孤从京中带来的银两,已经消耗过半了,希望东雍自给自足,至少需要三年有余。这样一来,孤必将难以为继了,诸位有什么能教寡人?”朱厚煌用询问的目光看向所有人。

除却唐寅之外,所有人都在这里了。

唐寅的意见,朱厚煌已经私下询问过来,唐寅根本没有什么意见,就一个开源节流,最主要是在节流上。让朱厚煌放弃大手脚花钱的风格,勤俭节约,用这数万两熬过两年,等大员屯田丰收之后,就能自给自足了。

但是朱厚煌却不愿意。

无他,这样的速度太慢了,即便是大员与澎湖两地能自给自足。到时候,朱厚煌依靠两地之力,即便是一辈子也不能将整个东雍开辟出来,更不要说参加大航海时代的盛宴了。所以朱厚煌干脆让唐寅没有过来,在大员主持屯田。

朱裕没有任何表示,他在澎湖上的观星台已经建造好了。如果不是朱厚煌相招,他这会儿,根本在睡觉,做为一个有志于重订历法的天文学家。夜夜观星,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这才是本质工作。至于财政问题,他没有一点意见,只要不消减自己拨款就行了。

其实朱厚煌虽然给朱裕两万两银子的拨款,但是这些钱从来没有到朱裕手中过。朱裕虽然在澎湖与大员,乃至台湾三地都建了一座观星台,还订了很多非常精密的仪器,但是他这才发现,建观星台花不了多少钱,而那些精密仪器,什么浑仪了,水运浑象仪。都是有钱都没有地方买的。

吴行之管帐还行,在澎湖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收税体系,也算是劳苦功高。但是澎湖一地的财政对朱厚煌来说简直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吴凤仪也皱着眉头,说道:“殿下,我这里还有抄施家银子,不过千余两而已。”

“你自己用吧。”吴凤仪并不是没有事情干,恰恰相反,吴凤仪负责的事情,很重要,就是建立雍国的锦衣卫体系。情报部分也是吃银子的大头,即便朱厚煌没有要求吴凤仪去大陆布点,而是让他在南洋,日本越南等地布点。不过这也是需要钱的。

朱厚煌又将目光投向许栋。

许栋觉得压力山大,说道:“殿下,我已经试着打开东洋航道,只是,霸占东洋航道的人势力很大,臣不敢轻举妄动。”许栋之所以感到压力大,是因为朱厚煌财政压力很大部分都水许栋带来的,比如许栋正在建立的雍国水师。

整个雍国水师,有福州三卫的士兵,不过更多的是许栋的原本的手下,有三桅福船十几艘,大约有三千人正规军。许栋的副手不是别人,正是李良钦。

李良钦虽然是福建人,但是在海上征战,却没有什么特长,不过一身武艺,却是朱厚煌麾下第一人。不过李良钦之所以成为许栋的副手,是因为朱厚煌看中了李良钦在福州三卫之中威望,让他牵制许栋,如果水师之中,都是许栋的旧人,朱厚煌自己都睡不着觉。

第六百六十四章 日本局势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崩四第一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二十章 古晋之变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抄家第一百二十七章 雍国兵制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庆攻防战十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尾声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战事六第三百零四章 真腊第五百八十二章 浮桥之战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龙城破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战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海上运兵第一百七十章 夜袭下第八百四十七章 福建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安庆攻防战三第二十九章 谷大用第六百七十九章 出兵长崎第一百三十三章 北港之役第七百零五章 再申海禁第三百零七章 暹罗三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五百七十四章 升龙城下第三十四章 应州之战王勋【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陆完的计划第八百七十三章 胜负手八第一百九十六章 许栋的行动第六十章 土盘算法第六百四十三章 东雍与大明四第一百二十章 天钟法的实践第七百零九章 后宫琐事三第二百一十一章 铁炮是怎么样炼成的第八百六十一章 宁波在望第八百六十二章 宁波现状第六十七章 许栋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东雍第六百三十四章 日本贸易现状第五百一十八章 脱离北京二第三百二十章 南洋舰队第七百一十六章 新都城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征影响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麦哲伦顾问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师与商船的区分第三百七十三章 说服第八章 练兵第七百五十一章 亚齐的兴起第三百一十七章 苏禄五第六百八十一章 长崎大火第七百一十八章 正旦大朝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谈判破裂第二百零四章 海盗群聚第一百五十章 和议第七百一十七章 正旦大朝第八百零四章 奴隶贸易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象兵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庆攻防战十二第六百三十五章 海盗复起第三百五十章 军法司第二百二十章 宁王之乱之黄石叽第五百五十九章 瘟疫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五百零二章 破城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军计划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东雍与大明五第八百六十五章 会稽山之战第六百一十二章 升龙城破二第八百八十八章 宁波城下二第三章 侍卫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锅二第八百七十八章 胜负手十三第六十二章 两万两第七百零一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庆攻防战十七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龙会战八第六百八十四章 关门海峡之战三第三百零六章 暹罗二第八百零七章 完善军制第三百四十八章 双城战记四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临安庆第一百九十七章 交易第八百一十三章 椰城之战四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战事五第一百三十六章 刘师爷奇遇记第 八百零六章 东雍的政策调整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崩十四第四百八十五章 日耗千金第四百三十八章 前哨战第八百二十四章 对策二第二百一十章 铁作与炮场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二百一十七章 宁王之乱二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战二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七十八章 李良钦【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