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雍王相唐寅

唐寅用这两个人来类比朱厚煌,其实已经给了朱厚煌很高的评价了。

朱厚煌见唐寅一直沉思不说话,忍不住叫道:“先生,先生。”

唐寅如梦初醒,说道:“臣失礼了。”

朱厚煌说道:“无妨,只是唐先生以为孤所言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问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朱厚煌有些忐忑。担心唐寅以为自己是痴心妄想。而这一切都是自己必然要做的事情,如果唐寅与自己意见不合,甚至背道而行,他不得不做唐寅离开的打算了。

唐寅叹息一声,说道:“殿下之论,观天下如指掌,堪比隆中对,但臣却不是诸葛武侯。”

朱厚煌皱起眉头说道:“此言何意?”

唐寅说道:“唐寅少来放荡,误信友人,乃有终身之误。不得已放荡形骸,留恋酒色之中,不足以养自身,更不要说兼济天下了。殿下之策,自然是高妙绝伦,但不是臣能执行的了的。”唐寅自己有自知之明。他不是一个能臣,而朱厚煌这个几乎想要达成,必定有一位丞相之才来辅佐才是。只是唐寅知道自己,根本不是那一块料。

不要看自己将大员之事处理的井井有条,这其实是任何一个能干的县令都能做到的。但是要将格局放到朱厚煌宏图之中,唐寅确实支撑不起来。

唐寅说道:“非国士之才,不可一实行此策。而臣不是国士。”唐寅一时间悲从中来,双眼通红,微微低头收敛自己的眼泪。

唐寅一生都在怀才不遇,一生都在意气不平。老了老了却没有想到有今日的际遇,但是他却抓不住,如何不让他心生后悔,五脏如焚啊,他暗道:“如果当年舞弊案后,安心读书,用心求学。今日也不会有如此下场。”有时候他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老了。

唐寅不想在朱厚煌面前示弱,说道:“但是臣却有一些肺腑之言,要说。”

朱厚煌正色道:“唐先生请讲。”

唐寅说道:“殿下之策,最大的根结不在海外,不在殿下麾下的战力,而是中原,在北京。如果北京稳定,圣上与殿下亲密如旧,殿下自然不用有所疑虑,但是一旦山陵有变,殿下将何以自处,就是一个问题所在了。新皇允许不允许殿下拥兵海上。”

朱厚煌心中咯噔一下,他忽然想起,正德好像是英年早逝,现在离正德去世还有多长时间?朱厚煌使劲回忆,也想不清正德到底多少年。

不过唐寅不明白朱厚煌的担心,说道:“不过,现在还不用担心,圣上风华正茂,殿下还不用担心北京之事。只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请殿下派重臣去北京,观察天下大事。只是为天下大事,首在得人,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殿下想扬波万里之外,必将先得人。江南文才甲于天下,请殿下派人去江南招揽人才。”

朱厚煌再次想起他当初推掉了杨慎举荐的人才,一时间肠子都悔青了。长叹说道:“唐先生,所言极是,但是孤的口袋里面实在是没有人才,这派人去北京,该派谁去啊?”

唐寅说道:“臣自请。”

朱厚煌大吃一惊,说道:“东雍万万离不开唐先生。”

唐寅说道:“臣有自知之明,臣所长并不在此,而是在觥筹交错之间,北京乃是臣的用武之地,而留在东雍却不过是一县之才。天下之间,宰相之才少有,但是郡县之才,却不少用,臣定然给殿下物色一个郡县之才。”

朱厚煌忽然想起来了,问道:“说起来宰相之才,唐先生以为天下之间,谁是宰相之才?”

唐寅说道:“杨大学士,调和阴阳,主持天下大事,纵然圣上不理政事,天下之间紊丝不乱。可以称得上宰相之才。”

朱厚煌苦笑道:“翰林院是储相之地,里面有多少宰相之才,又如何啊,反正不会为孤所用,先生不用说了,就说能为我所用的宰相之才吧。”

不要看朱厚煌好像一国之主,只是他这个一国之主,不过是两县之地而已,根本算不上什么。翰林院的大佛们根本看都不看一眼,更不要说让他们为朱厚煌所用了。

唐寅说道:“一时间臣只想起一个人了,就是王华大学士之子,王守仁。字阳明。臣虽然与其交往不多,但是知道此人允文允武,是不可多得的宰相之才。”

“原来是王阳明。”朱厚煌喃喃的说道。

“怎么殿下听过此人吗?”唐寅问道。

“听说过。”朱厚煌说道。当然他不会告诉唐寅,这为王阳明在后世的名声可比你大多了,连日本人都一生俯首王阳明了。一时间朱厚煌心中一动,暗道:“如果让这位后世名声大大的主,做我的CEO。那么我的雍国上市,啊,不称霸南洋,可就有希望了。”

朱厚煌满眼放光,说道:“王阳明现在什么地方?”

“好像是在江西吧。”唐寅一时间也弄不清楚,王阳明的近况,说道:“臣考举人的时候,与王阳明同榜,说起来还有几分交情。 臣回去后,就给王兄写信,试试他的口风。”

朱厚煌说道:“此时不急,有一事还请唐先生应许。”

唐寅说道:“殿下何事?”、

朱厚煌说道:“雍国虽然说是国,不过是两县之地,而且混乱不堪,上下不分,尊卑未别,孤想拜先生为雍王相,将以师事先生,还请先生应允。”朱厚煌说完,一揖到底。

唐寅万万没有想到,朱厚煌居然说这样的话。自从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后,大明对宰相两个字就忌惮的很,就算是内阁首辅有宰相之实,也不敢担宰相之名。唐寅说道:“臣愧不敢当。”

朱厚煌说道:“唐先生,何必谦虚。唐先生之才,胜孤十倍,雍国上下就托福给先生了。”

唐寅只觉得一股激流从身上流淌过,好像自己的每一根毛发都竖起来,激动的的流下泪来,说道:“臣敢不从命。”

中国士大夫,从古到今心中都有一个豫让,豫让所说的那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永远是士大夫的浪漫,所以才有了诸葛武侯的神话,因为诸葛武侯是在用生命来诠释这一句话。所以他成了历代文人墨客永不磨灭的梦。而此刻唐寅就感受这一种信重,内心深处也油然升起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说下“敢不从命。”四个字之后,朱厚煌在唐寅心中的地位,瞬间提高了。

唐寅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现在他女儿在他心目之中的地位,都没有朱厚煌高了。

唐寅坦然受了朱厚煌一礼,随即还礼说道:“既然殿下拜臣为相,那么臣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官设治。”

在唐寅看来,朱厚煌弄得简直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根本不像是一个国家。

朱厚煌大喜说道:“孤就是这个意思。”让朱厚煌去负责开荒建城什么的,朱厚煌一窍不通,但是如何组建一个国家,用什么制度,朱厚煌却有很多话说。无他,他想将中国现在的制度退广到明代,当然了朱厚煌也明白,盲目照班是很不切合实际的。他只负责说思路,剩下的详细内容,要与唐寅好好的商议再说。

朱厚煌说道:“孤觉得要用汉制。”朱厚煌心中无数思想的火花,迸发出来,虽然这些火花不都属于朱厚煌自己,但是他相信,这些火花一定能在这个时候,开出不一样的花朵来。

第八百九十六章 南京城二第四章 豹房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乱之加剧二第八百零二章 爪哇烽烟第四百二十章 古晋之变二第四百四十八章 接战七第八百八十四章 胜负手十九第五百四十八章 第二次安南之战九第七百零八章 后宫琐事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决策第三百八十一章 休战第五百七十一章 再到安南第二百八十九章 与佛郎机人的交易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六十四章 唐伯虎第七十九章 福州三卫第二百零六章 朱厚煌给出的出路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战第八百一十九章 大明vs东雍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鲜第六百八十二章 关门海峡之战第六百二十二章 张翰的先发制人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龙会战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远航的准备第七百一十三章 长史府vs少府第七百九十一章 亚齐的覆灭一第十章 长史第八百五十八章 何文渊七百八十三章 金洲战事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张璁第三百九十五章 升龙会战九第四百九十三章 正德北归四第六百八十三章 关门海峡之战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帝崩十七第四百七十九章陆地泥泽第四十四章 再胜第六百零三章 升龙围城战八第七百六十一章 第二次马六甲海战二第二十一章 经纬【4】第七十八章 李良钦【三】第五百零七章 帝崩九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战事七第八百六十六章 胜负手第五百三十四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二第三十四章 应州之战王勋【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再战升龙二第三百五十三章 云海关下第三百零四章 真腊第六百五十六章 海盗会盟第七百二十二章 正旦大朝六第九百零四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四第四十一章 单于夜遁逃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战五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庆攻防战十六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德的游戏第七百八十四章 金洲战事六第五百三十三章 中国人在西班牙第七百四十章 东雍新印象三第九十七章 土著下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升龙会战五第三百七十六章 夺升龙第三百一十三章 苏禄第三百零七章 暹罗三第八百四十六章 福建第二百四十三章 安庆攻防战十七第一百五十章 和议第八章 练兵第三十七章 应州之战决战之前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战三第六百八十二章 关门海峡之战第二百五十一章 皇帝宝座的诱惑第六百二十八章 整军计划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古晋会议第三百五十六章 云海关下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吏试第五百八十三章浮桥之战二第七百二十一章 正旦大朝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谈判破裂第八十八章 唐寅的魔法第六百三十三章 经年之后四第三百五十八章 云海关下六第八百八十一章 胜负手十六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庆攻防战十六第七百二十七章 杨廷和之死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方云动二第六十七章 许栋第二百一十六章 宁王之乱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破莫军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三十八章第六百六十六章 大内与细川第八百零九章 上兵伐交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群岛结束战斗第十八章 经纬【1】第四百三十三章 古晋府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打黑第五百四十三章第二次安南之战四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犹豫第九百零二章 第二次京畿战争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瘟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