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乱(下)

“什么?”刘继业性子最急,顿时惊呼出声。再看李彤和张维善,也双双将眼睛瞪了滚圆,嘴巴张得几乎可以塞入一个鸡蛋。

这就是年纪轻,阅历太浅的坏处了。不像赞画袁黄,早已经过了花甲,并且长期沉浮于宦海,见多识广。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还都不到二十岁,进入官场也都刚刚半年多,根本还没弄清楚大明朝顶部的权力架构。在三人心目中,万历皇帝朱翊钧即便不能出口成宪,至少也可以做到言出无悔,绝不会受到点阻力就缩头。

“皇上登基之时,年仅十岁,大事小情皆有张太岳做主。”早猜到三个少年全是官场上的生瓜,袁黄笑了笑,非常耐心解释,“平素稍有哪里做得不对之处,就会比张太岳和太后逼着练字思过。直到太岳驾鹤,才终于能透过一口气。所以,皇上的性子并不强势,甚至,甚至有些过于温和。如此,若是群贤满朝,或者首辅能有张太岳一半本事,倒也没太大妨碍。若是朝臣结党营私,或者首辅能力不足,做事就难免缚手缚脚。”

为了给万历皇帝留面子,也为了避免自己的话被泄露之后,无端惹来麻烦,他尽量措辞委婉。然而,却依旧让三个年青人如闻霹雳!

原来,皇上是个没主见的!

原来,朝中许多事情,皇上根本做不了主!

原来,朝堂上很多大臣在结党营私,首辅王锡爵能力有限,根本镇不住场子!

原来,并非太监进谗,奸臣弄权,而是皇上自己靠不住!

原来……

“这些话,本不该出自老夫之口。但老夫能在花甲之年,还扬名域外,全赖你们三个在阵前舍命拼杀。”唯恐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因为不了解官场和朝廷的情况,将来自毁前程,袁黄叹了口气之后,继续笑着摇头,“所以,老夫今晚,就给你们三个补上这一课。至于听不听的进去,能领悟多少,就看你们自己了,老夫只求问心无愧而已!”

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哪怕换在半年之前,或者换在他心中还藏着半点对功名利禄的追究之时,他都不会说。但是,既然现在已经决定急流勇退,有些话,他就认为没必要烂在肚子里头了。

“愿意聆听前辈教诲!”也不枉负他的一番好心,李彤、张维善和刘继业三个,都知道今天他说的每一句话,有可能都贵比黄金,相继站直了身体,郑重拱手。

见三人礼数周全,袁黄欣赏地点头,“有些事情,说起来其实也不复杂。去年接到朝鲜国王李昖的哀告,群臣之中,有七成以上,都不主张出兵相救。是皇上,次辅赵志皋,兵部尚书石星三个极力坚持,必须维护上国尊严。又逢倭寇自己做贼心虚,跑到南京去放火,激起了众怒,所以,大军才勉强成行。而无论赵次辅,还是石尚书,都非有担当之人,东征军势如破竹还好,一旦遭受挫折,或者对自身前途影响太大,二人的意志就会动摇。今年开春以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皆旱,歉收已成定局。先前阻止东征失败的那些人,便又开始拿粮草难以为继说事儿,偏偏就在此时,李提督在碧蹄馆中了倭寇埋伏,损兵折将……”

“哪里损兵折将了?四千人被六七万倭寇包围,最后还逼得倭寇先行退避,怎么能算损兵折将?”刘继业性子急,听袁黄又提起碧蹄馆之战,忍不住大声打断。

“问题是,你我都不认为李提督吃了败仗。朝堂上,别人却众口一词。”袁黄看了他一眼,笑容里带上了几分无奈,“距离远了,就容易三人成虎。况且在某些人眼里,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一派,能够以此为机,争夺权柄。”

“这,这……”刘继业气得连连跺脚,“白的总不能由着他们说成黑的,等我回了北京,等我见到了皇上……”

“这也是李提督和宋经略,明知道你们三个英勇,却不让你们三个继续于倭寇作战,催着你们快点儿回北京面圣的缘由!”袁黄接过话头,声音忽然转高,“只有你们和李如梓等有功将士,押着俘虏回到北京,才能让谣言不攻自破。才能让皇上知道,大军并非像别人说的那样,在碧蹄馆伤筋动骨。李提督和宋经略,也没有联起手来,掩败为胜!”

“嗨!你怎能不早说?!”刘继业浑然忘记了,先前是谁对自己被召回之事怨声载道,跺了下脚,大声抱怨。

“这就是老夫想要提醒你们三个的!”袁黄狠狠瞪了他一眼,有些恨铁不成钢。“李提督和宋经略,当然希望皇上见了你们之后,就会清楚我军并未吃败仗。但是,你们三个,却只能带领麾下弟兄,表现出强军之姿,且不可主动向任何人去宣扬,碧蹄馆之战,其实是一场大胜。更不可四下联络,替东征军奔走鼓呼!”

“啊?为,为什么?”不光刘继业一个人愣住了,李彤和张维善,也听得两眼发直,满脸困惑。

“东征是否继续,该怎么继续,乃是皇上,几位阁老与各部尚书需要商议的事情,你们三个,还没有插手的资格!”袁黄翻了翻眼皮,语气忽然变得有些尖锐,“此外,以文御武,乃本朝国策。你们三个因为投笔从戎,眼下还被视作文臣一脉,还是像王阳明那样兼顾武事。如果你们三个公然为东征军活动,恐怕用不了几天,就会被视作纯粹的武夫,从此再不被文官接纳。还有……”

不给刘继业抱怨和反驳的机会,顿了顿,他快速补充,“眼下朝堂之上,争得根本不是继续不继续帮助朝鲜收复国土,而是王锡爵被赶走之后,到底谁说得算!交手各方,都与你们三个没任何关系,你们贸然卷进去,只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王锡爵去年因为其母亲患了眼疾,曾经暂时告假回去探母。”既然老师都当到这个份上了,袁黄也不在乎多说几句。以免三个曾经被经略宋应昌看好的年青人,一头撞进京城的官场旋涡,“死”得不明不白,“次辅赵志皋早就盯着他的位置,他这次回来,难免被赵所恨。而吏部与内阁,向来为考察与选拔百官权力,斗得各不相让。王锡爵并非吏部出身,又喜欢大肆提拔自己所看好的年青人,为国储备人才,行为深受吏部所忌。今年正月刚过,吏部尚书孙籥、考功郎中赵南星就联手发难,将受到王锡爵提拔的官员尽数评了劣等。后来虽然在皇上的支持下,王锡爵勉强搬回了一局,罢免了孙籥,自身却疲态已显,估计用不了多久,便真得以为母亲尽孝的借口,体面回乡了!”

“赵志皋计短,本以为赶走了王锡爵之后,从此自己在朝堂上就能一呼百应。却忘记了。孙籥、赵南星和吏部侍郎顾宪成,乃是一伙,并且在朝堂上有许多党羽。待王锡爵一走,他就必然会成为顾宪成等人的眼中钉。姓顾的想要搬倒他,最方便的下手之处,就是拿东征说事。届时,无论谁输谁赢,东征军都是一堆筹码,进退皆不得自主!”

“轰隆!”天空中忽然滚过一阵闷雷,闪电透窗而入,照亮三张雪白的脸。

“老夫已经六十多岁,实在陪他们折腾不起了。所以,趁着这次有舌战加藤清正和孤身守卫平壤,可以功成身退。而你们三个,还不到二十岁,千万莫要明知道前面是个大旋涡,还非往里头跳。仗已经打到这个份上,东征即便半途而废,倭寇也没胆子再入侵大明。而万一你们三个……,总之,听老夫一句话,不值得,真的不值得……”袁黄的声音,继续在屋子里回荡,不高,落在人耳朵里,却比惊雷还要响亮。

第二十九章勾兑(下)第十九章 扬名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下)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中)第九章宝物(上)第二十章 使者 (中)第二十五章绝境(中)第十二章变数(中)第十章 逆风 (中)第十九章水落(中)第二十六章 辟易(下)第十五章 奇货 (下 )第四章逆流(下)第二十八章酱缸(中)第二章 遭遇 (上)第八章 狂澜 (上)第十六章 砺锋 (下)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中)外篇二 刘继业第十章 管窥 (中 )第二十四章赌命(下)第十四章 野火 (上)第三章 曲直 (中)第二十六章 迟暮(下)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第五章 上宾 (中)第一章 伏波 (上)第三十一章同行(上)第二十六章 袭营 (下)第十一章 虎啸 (中)第二十六章 迟暮(下)第十八章匕现(上)第十七章 胜负 (下 )第二十章 围猎 (上)第二十一章 惊变(下)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中)第二章 遭遇 (中)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下)第九章宝物(中)第七章拼命(下)第二十章石出(下)第二章 遭遇 (下)第二十四章 惊梦 (下)第十五章 奇货 (下 )第二章倭寇(上)第十八章匕现(上)第二十四章赌命(上)第二十三章奇招(下)第二十五章 时代 (中)第五章锦衣(下)第二十一章 骗子 (上)外篇二 刘继业第十二章 龙山 (下)第七章拼命(下)第五章 恶战 (下)第七章老儒(下)第二十章 后生( 上)第二十二章 借势(中)第二十章 旋涡(下)第四章逆流(下)第九章宝物(下)引子江南第二章互啄(中)第三十三章 求索(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下)第三十一章 芒刺(下)第十一章 虎啸 (中)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上)第十三章 锦衣 (中 )第十三章乱(上)第二十章 后生( 上)第六章 鸿门 (上)第十九章 扬名 (上)第九章宝物(下)第十章 试刃(下)第一章狗官(上)第二十二章 归航 (上)第二章 遭遇 (上)第二十章 围猎 (中)第八章 疑云 (下 )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三十章掀桌(下)第七章 扬帆 (中)第二十二章 借势(中)第二十五章 时代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中)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下)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下)第十一章 援军 (下)第二十五章绝境(中)第二十九章勾兑(上)第一章狗官(上)第十八章 金牌 (中)第二十一章 奇兵(中 )第二章倭寇(上)第二十四章 横扫 (上)第二十六章 迟暮 (上)第十二章 争夺 (下)第十八章 暴露 (中)第七章 夜这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