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潜流 (中)

第一章潜流(中)

“当真?”朱翊钧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双目之中涌满了期盼,“开城如今落在谁手里了,李如松为何没有告捷文书?宋应昌呢,为何他也没有任何奏折给朕?!”

“锦衣卫的加急密报今晚才送到,奴婢正在派人核实!”孙暹斟酌了一下,拿捏着其中尺度小声补充。“李提督的告捷文书得先交给宋经略转呈,而宋经略为人向来谨慎,恐怕得反复核对无误,才会再上报兵部。”

“迂腐!这老书呆!都什么时候了,还,还墨守成规。朕,朕真该将他…”朱翊钧恼怒地跺脚,然而,犹豫再三,最终,却没有将处罚宋应昌的话说出口。

当初他之所以在委任李如松为御倭提督的同时,又委任的宋应昌为备倭经略,图的就是用宋应昌等文官来牵制辽东李氏,以免后者尾大不掉,最后重演安史之乱。而如今,宋应昌不过是在履行自己份内的职责而已,何错之有?!

孙暹没有收过宋应昌的任何好处,当然不会替此人做辩解。犹豫都没犹豫,果断选择了沉默。在场其他太监和宫女们,更是没胆子干涉朝政,一个个低下头,噤若寒蝉。

“算了!不过是迟个三五天而已,朕等得起!”朱翊钧的火气,来得急,去得也快。挥了挥手,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孙暹,下次锦衣卫那边再有任何密报,都立刻让朕知晓。兵部那边做事只求一个平稳,宋应昌的告捷文书到了那边,肯定又得耽搁!”

“奴婢,奴婢遵旨!”孙暹要的就是这句话,却故意装出一幅小心谨慎模样,压低了声音快速提醒,“但,但锦衣卫的密报虽然及时,有时候,有时候却有失粗疏。奴婢如果不派人反复核对后,就上呈陛下,万一…”

“没什么万一!”朱翊钧横了他一眼,霸气的挥手,“锦衣卫是朕的耳目与爪牙,朕之所以养着他们,图的就是一个便捷。如果他们遇事也向各部一样磨磨蹭蹭,朕要他们还有什么用?你尽管上呈,即便偶尔错上一两次,朕也不会责罚任何人。”

“谢陛下信任,奴婢,奴婢哪怕,哪怕粉身碎骨,都,都报答不了陛下万一。!”孙暹迅速趴在地上,哽咽着给朱翊钧叩头。

如果锦衣卫能够和言官一样,随便指控任何人,并且即便指控错了也不用担责,那他这个掌管东厂和锦衣卫的秉笔太监,权力扩大了何止十倍?日后哪个不开眼的再敢找他的麻烦,不用采取其他手段报复,派锦衣卫诬陷此人勾结外敌就够了。反正无论有没有根据,都能先将此人查个底掉,即便什么把柄也抓不到,也不用担心事后反坐。(注1:反坐,大明律法,诬告他人,被拆穿后,会用同样罪名处置诬告者。)

“起来吧,朕不用你粉身碎骨,只要你对朕忠心就行!”朱翊钧疲倦地笑了笑,再度轻轻摆手,“回头多派一些得力人手去朝鲜,无论那边发生什么事情,朕都想尽快知道。朕,朕不想总是听朝臣们处理和粉饰过的消息!”

“奴婢定不负陛下所托!”孙暹再度叩头,郑重承诺。

“嗯,朕等着你一展身手!”朱翊钧的神色依旧很疲倦,笑了笑,轻轻点头。

“陛下,还有,还有一件要紧事,也未经证实。”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空口白牙只会吹牛,孙暹把心一横,再度从衣袖中掏出一份牛皮信封,当着朱翊钧的面儿拆了火柒,取出里边的麻布,双手展开,靠近烛台上的鲸蜡。

在火焰的熏烤下,麻布上缓缓出现了竖排暗黄色的字迹。孙暹将还在发烫的麻布,双手举到朱翊钧的眼前,同时用极低的声音迅速解释:“宋经略派遣其麾下赞画袁黄,就是原兵部职方司六品主事袁黄,带着二十名侍卫去见了倭寇第二路兵马主将加藤清正。双方具体谈话内容和过程,都在这片麻布上。事关二品大员,奴婢不敢胡乱上呈,已经派了两波人手星夜赶往朝鲜。”

“嗯?”朱翊钧听他说得小心翼翼,顿时又将眉头皱了个紧紧。待从头到尾看完了麻布上的密奏,脸色上却忽然又露出一丝轻松。“这宋老夫子,真是异想天开!他麾下的这个赞画袁黄,也是胆子大得没了边儿!居然赤手空拳,就敢去威胁倭将退兵!好在那倭将加藤愚蠢,竟真的相信,自己再不赶紧跑就来不及了,乖乖地答应让出整个咸镜道!”

“是陛下神威,远及万里!”没想到自己表功之举,居然无意间成全了宋应昌和袁黄,孙暹楞了楞,顺着朱翊钧的话头称颂。

“是将士们打得好,关朕什么事情?!”朱翊钧被拍得浑身上下,每个关节都发酥。笑呵呵地摇摇头,大声否认。

“陛下恕奴婢多嘴。奴婢不通军务,却也知道,光靠二十名亲兵吓不跑敌将。袁赞画分明是借了陛下的神威,才能出入虎穴,如履平地!”

“你这老奴,就知道哄朕开心!”朱翊钧翻了翻眼皮,继续笑着摇头,“即便宋经略和他麾下的袁赞画两个,有因人成事之嫌,那借的也是李经略和将士们的势,还借不到朕身上!”

“那也是陛下知人善任!”孙暹光是听声调,就知道自己拍对的地方,赶紧躬着身体,笑呵呵地补充,“若非陛下当初力排众议,从西北调回了李如松。随后又重瞳亲照,发现了祖承训的冤屈,并下令撤了郝杰的职,我朝天兵怎会有今日之完胜?!所以,奴婢不会佩服宋经略,不会佩服李提督,唯独对陛下您,佩服得五体投地!”

说着话,又跪了下去,准备对朱翊钧顶礼膜拜。后者却终于脸色开始发红,抬脚轻轻踢了他一下,笑着数落:“滚起来!你这老奴,就会卖嘴!朕又还没糊涂,才不会吃你这一套!”

话虽然这么说,内心深处,却也觉得孙暹的话,隐约有很多道理。当初群臣对是否救援朝鲜争论不休之时,的确是自己果断做出了决定。当初群臣担心西北局势反复,不敢抽调李如松返回,又是自己力排众议,认为提督人选,非此人不可。当初群臣当中,有人包庇郝杰,将战败责任全都安在了祖承训头上,也是自己替祖承训做了主,让其洗脱的冤屈。当初宋应昌和张诚两个争斗不休,还是自己,果断将张诚调回了北京,才让宋应昌不再受任何擎肘。

当然,这其中的曲折,朱翊钧都不太记得了,也没功夫去回忆。反正作为皇帝,他从早到晚都忙得很,没必要在细枝末节上浪费自己宝贵的精力!

想到自己大半年来的种种“知人善任”举措,他忽然又记起了一件事。迅速低下头,大声咨询:“孙暹,那朝鲜国王的谢恩奏折上,曾经多次提到李如柏。你刚才也曾经向朕汇报,说朝鲜兵马溃败之际,亏得李如柏提前做了安排,才令我军有备无患。这个李如柏,朕记得是李如松的兄弟吧?他们李家共有兄弟几个?都在辽东军中么?这次都上阵了么,各自表现如何?!

第十八章 寒风(上 )第二十章石出(上)第十六章 砺锋 (中)第十四章 天城 (下)第一章狗官(下)第十二章变数(中)第三十一章 芒刺(上)第十二章社鼠(中)第十八章 秋光 (中)第二十六章 暮霭(上)第二十五章绝境(中)第七章 危机 (下)第十六章抽丝(下)第一章 真伪 (中)第三章噩耗(下)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上)第二十六章 迟暮 (中)第十五章 雪仗 (下)第十六章 交锋 (下 )第二十六章暴雨(中)第十三章 夜袭(上)第五章 风向(上)第十七章 鏖战 (下)第十四章 故知 (下)第二十二章 玄机 (下)第十四章玩火(上)第二十二章 借势 (上 )第十章 试刃(中)第十章 管窥 (中 )第二十六章暴雨(中)第一章狗官(上)第二十二章奈何(上)第九章 驰援 (上)第十章黑白(中)第二十章石出(下)第二十三章奇招(中)第八章 疑云 (中 )第三章 噩耗 (上)第十七章 权谋(上)第十三章 锦衣 (下)第二十五章 又逢(下)第六章绝境(上)第十章黑白(中)第六章 胜负 (下)第十九章水落(上)第二章 旋涡 (上)第四章 天威(中)第五章 上宾 (中)第十章黑白(上)第十九章水落(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二十一章所图(上)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下)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中)第三章 急援 (上)第二十四章 惊梦 (下)第三十一章 芒刺(中)第二十五章绝境(下)第十章黑白(中)第十二章变数(上)第五章 风向(中)第十九章 孤军 (中)第十三章 锦衣 (上 )第十章 试刃(中)第二十三章 脱离 (下)第十一章 援军 (上)第十九章 孤军 (中)第十九章水落(上)第十八章 秋光 (上)第二十五章 大谎 (下 )第十九章水落(上)第十八章 寒风(中 )第十九章 孤军 (中)第十四章 内应 (上)第二十五章 又逢(上)第十九章水落(下)第二十章石出(下)第二十三章 奇兵(中)第十一章 虎啸(下)第十七章 胜负 (下 )第二章 旋涡 (中)第三十章 平壤 (中)第二十三章 威压 (下)第二十五章绝境(下)第二十四章 横扫 (上)第十七章 鏖战 (中)第二十四章 横扫 (中)第四章 收获 (下)第十七章 再战(上)第二十一章 骗子 (下)第十一章 虎啸 (中)第二十五章 大谎 (下 )第十五章 清流 (下)第十六章 砺锋 (中)第六章清流(上)第二十七章 长歌 (上)第二十六章 辟易(上)第十四章 野火 (下)第二章 风雨 (下)第九章雨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