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临蜀地

叙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宜宾,此时的叙州还没有五粮液,但已经是整个川南地区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

南溪罗龙镇则是叙州府内一不是很有名的小镇。

狭窄的街道上拥挤着许多鸡毛小店,陈旧的木楼在秋风吹动下嘎吱作响,拥塞的河道只漂浮着黄叶。

头缠白布,发髻高高拢起,只着草鞋的百姓在街道石梯上健步如飞地行走着,在他们后背上则是高高隆起的茶砖或是煤炭等。

这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

许多沿途百姓皆靠作挑夫为生,即便闲散时也时常在肩膀上搭个扁担。

马吊此时已然兴起,茶楼之上处处能听得见拍桌之声。

没有一张竹藤椅是空着的,一杯浓茶还冒着热气放于嘴边细品,在阴雨连绵的蜀地里,这些略有余钱的富户自然没有当挑夫赚钱的觉悟,只摇着蒲扇把韶光花在闲扯之间。

张同敞的禁卫营官兵整整齐齐地分成两路闯入了这个闲散而又殷实的蜀中小镇。

鲜艳的鸳鸯战袍和凌然的崇祯二十二式线膛枪组成的禁卫营战士在茶楼下一站,便让来往于这茶马古道上的百姓慌张地跑了。

而茶楼上的富人也都躲进了桌内,探出半个脑袋来:“日他个先人板板,这是郎凯回回事哦,官军又打回来了吗,李将军不会败了哟。”

“涅哪个晓得哟,先看看嘛,也不晓得是福是祸哟。”

有人接过了话,满怀担忧之色。

咚!

锣声响了起来,已被任命为大明南溪县县令的庠生梁恒带着一班衙役走了过来:

“阖家百姓勿要担心,勿要害怕,南溪已重归我大明之治下,李将军已准备归附大明,今日大明皇帝陛下要来这里与李将军会面,这是我们罗龙镇内百年难遇的大事情,你们都警醒着点,不要乱了秩序!

陛下有了旨意的,你们该做啥子就做啥子,但樊记茶楼的老板你要给我下来,本县令有要事给你商量商量,皇上和李将军待会要在你的茶楼会面,记得叫你的人伺候小心点,该收拾干净的就收拾干净,叫来的堂客(伎0女)都带回去耍,老倌们也不要在这里待了!”

闲散安逸的罗龙镇听说皇上要来一个个也都兴奋了起来,知道这是百年难遇的谈资,好奇心也都爆棚,忙把樊记茶楼周围的茶楼都包了下来。

“这个梁相公才叫有本事耶,这转眼间就当了县老爷了。”

“皇上都来了,肯定要换县老爷晒,这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嘛,你懂不懂哟,要说我们这四川自从刘皇叔来了后,皇上也换了好几茬,如今朱皇上来了,也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

在川中百姓的议论声中。

朱由检在督师马士英、云南总督李岩、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王自德、司礼监内书堂掌司徐昭华、第七军第二兵团副总兵阎应元以及副将夏完淳等陪同下骑马进入了罗龙镇。

因眼下李定国已属意归附大明,朱由检心情也不错,看着这蜀中小镇景色以及那一张张带着好奇与惶恐的眼神,他也不由得笑了笑:

“朕本以为张献忠占据四川后,这些蜀中百姓必遭罹难,水旱从人,风调雨顺的天府之国要因人祸而沦落为人间地狱,他年也得来一次湖广填川才行,如今却是颇出乎朕的意料之外,这小小的罗龙镇倒也是人烟阜盛。”

“非陛下惊疑,微臣也是如此,崇祯十七年微臣进入北直隶时,见到尚是累累白骨,千村凋零,那还是京畿之地,如今看来,倒没有这蜀中安然,难怪陛下要招抚李定国,观此地风貌,便知其治军甚严。”

云贵总督李岩这么一说,朱由检不由得接过话来:

“爱卿也不想想,北直隶虽是天下中心,但被鞑子劫了多少次,如今更是深陷胡人统治已有六年啊!”

“陛下爱民如子,微臣钦佩不已!好在马上将要北伐,苦难中的北直隶百姓也将再次回到吾皇之庇护之下!”

马士英此时也不忘了奉承朱由检几句。

朱由检淡淡一笑没再说什么,而是在南溪县县令梁恒带领下上了樊记茶楼,因朱由检坐在正厅,因而也就无人敢坐皆陪侍在一旁。

夏完淳只偷偷看了徐昭华一眼便旋即收回了目光。

徐昭华此时已是内官中官位最高的,司礼监有掌印、秉笔、随堂等官,而徐昭华作为内书堂掌司已然相当于外朝翰林院掌院学士,再加上头戴瓦楞帽,一身锦袍修得身材越发纤细可握,气质夺人。

“夏完淳,徐昭华,你们替朕去访查访查民情”。

朱由检给了夏完淳一个机会,旋即便笑着喝起茶来:“李定国若是来了,就让他再等半个时辰,朕先小憩一会儿,可有茶点没有?”

“有呢,回皇上,这,这些都是乡间粗食,未必有御膳房做的好,您就当略微填填肚子。”

梁恒腆着笑脸说着的时候就把一蝶茶点递了过来,王自德先吃了一块,旋即点头:“陛下请放心食用。”

天青色的云,明灰色的街,绯红色的一对人。

大明有时候不止是铁骑滚滚,钢枪如林,也不仅仅是猩袍乌帽、象笏黄绢,亦有这懵懂的爱慕与蠢蠢欲动的青春。

“你可有收到我给你的信?”

夏完淳不敢抬头看徐昭华,梗咽了几下就只偷偷地看了看白皙修长的手指一眼。

“看了。”

徐昭华只觉心跳如麻,就是这个离自己不到半步距离的傻小子从崇祯十八年到现在,整整四年,一共写了一三百一十四封信,寄一次就是寄一沓。

“那些话是谁教你说的?”

徐昭华最终忍不住问了一句。

“哪些话?”

夏完淳满脸不解。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徐昭华红了脸:“你写的未免太白了些吧。”

“陛下说了,白些才好,才显得有真情”,夏完淳最终一咬牙站在徐昭华面前:“我们成亲吧。”

“好!”

第三百三十章 宋应星立军令状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为妻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进击之血肉横飞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赏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来的大敌会变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学技术领域第二十七章 陈圆圆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检知道税政出现腐败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戏新妃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军之后是清军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五十五章 调近卫军剿左良玉第一百第一十一章 大明第一兵工厂第五百一十七章 满清太庙前杀清军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复广宁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六百六十九章 关于电磁感应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鲜第七十六章 给我一把刀第四百零七章 回师江南第二百六十六章 内阁首辅范景文表态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鲜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锅侠第六百三十六章 给老太监的恩赐第二百八十七章 赐名郑成功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复天津卫第三十一章 贪小利无野心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见工部官员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五十一章 万人空巷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卫军的南北运动第五百零七章 近卫军第二军登陆旅顺第四百三十九章 满清想议和第三百零六章 暗杀松江府士绅第五百三十一章 绝望的满清贵族们第七十章 两个太监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训练日常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御战 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获得军事基地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围 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没卖国晋商之临汾亢氏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岩临危受命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对于战争的不同感受第六百三十七章 处决外番贵族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乱时代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士英的算计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国政体基本稳固下来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饶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对于战争的不同感受第三百章 洪承畴的心思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卫军进逼天津卫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战 二 巨炮发威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红毛范德兰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赏第四百六十章 线膛炮与未来制造业瓶颈第三百六十七章 谍战第五百九十八章 将三位皇子打入诏狱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击阿济格部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顾林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军大乱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六百一十五章 狂虐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歼清军,明军大胜!第一百五十五章 调近卫军剿左良玉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见吏部尚书华允诚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军训练正式启动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现在还不能走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国工业的新变化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乡村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歼清军,明军大胜!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鲜第两百三十二章 当鼓励盐商转型第一百二十八章 访皇后乞红梅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八十七章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来的大敌会变第三百四十章 朕若不依呢第五百零九章 光复金州卫第一百四十章 三颗重磅炸弹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祯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四章 调兵入京第四百五十二章 这才是天下民意!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试探帝王心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第二百三十五章 扬州大牢里的满清王公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检搞不懂大明官员们第三百三十四章 马士英挂帅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怀宁城第二百一十四章 歼灭准塔部五千铁骑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战 四 大胜 第三更!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紧他们第两百零二章 离开开封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歼荷兰东印度公司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