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个县

这是大明军队在时隔多年后第一次主动进入蒙古活动区域。

喀喇沁部不是一个很大的部落,但因临近大明边界,对大明也时常有侵扰之害。

不过,这一次大明主要针对的是科尔沁部。

因而,只要喀喇沁部不主动来挑衅大明军队,大明军队也不会对其怎么样。

近卫军第二军与李定国部在进入喀喇沁境内后,除了派出斥候警惕周边敌情外,并未派出精干斥候侦察喀喇沁部王庭所在。

但大明军队在从出古北口一直行进了五六十里,一直到一处名为青松的废城时,皆未遇到喀喇沁部的蒙古骑兵袭扰。

明军便继续前行,十万兵马犹如漫天浓云一般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

随着春季的到来,草原上已是水草丰满,饿了一个冬季的野狼也开始探出了半个脑袋,但如今明军一出现,即便是野狼也要退避三舍。

从古北口一直到开平卫以前都是大明的领地,即便是现在的青松城也是当年徐达、蓝玉等辈在追击蒙古残兵时于此修筑的城堡,但如今早已被废弃百年,城墙已风化成沙砾堆。

按照大元帅府现在的军事战略,这青松城一占据便不会在废弃。

因而在到达青松城后,兵团巡抚官张煌言便立即任命孟森为青松县知县,在此重新筑城移民。

在大军出征之前,大明内阁便已下达钧令于各省,着山东、江西、浙江、南直隶等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州府号召商团和百姓垦殖关外。

原本历史上的闯关东是在清末光绪以后,汉人才被清廷允许出关种田,但那时已经为时晚矣,许多肥沃的土壤早已尽归沙俄之手。

而如今大明足足提前了两百多年!

按照内阁钧令,只要愿意随大军出关,商团和百姓个人便可以分配土地,且不限制土地面积,有多少分多少,其土地上的人口(主要指非汉人)、矿产、草木乃至牛羊等畜牲皆为其私有。

初始虽然应召出关的商团和百姓不多,但也有几个比较胆大想闯一闯的商团和一批带着掘金精神的百姓向当地官府递交了申请,一路随大军北上。

其中主要的商团还是皇庄。

皇庄如今算是大明最大的商团,麾下有土地无数,遍布整个大明各省,皇庄掌控的佃农数量也远远多于其他官僚地主与庶民地主控制的佃农数量。

如今,皇庄又从四川、福建、江西、山东等地招募了一批有十余万的百姓随着大军出关垦殖,其规模远远大于其他商团。

孟森成为青松县知县后便带着这些商团头子和百姓个人以及自己的属吏官兵从青松县北边出发一直纵马到了柳河边才停了下来:

“以这里为半径,周围之地皆属青松县管辖,将石碑拉来,立在这里!”

孟森一声令下,其属吏便立即带着官兵拉着一车早已准备的石碑过来,在河岸边挖了坑后,便将半丈长的石碑打了进去,压实之后,官兵便开始以此为起点拉铁丝打木桩,沿着柳河边一路打过去。

孟森则往回看了看,指着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现在你们有马的骑马,没马的就跑,有弓箭的就射箭,按照预先你们所缴纳出关第一笔地税的多少分配的序号开始选择你们自己的领地,同时时间也按照你们缴税时辰等级为限制!”

说毕,第一序号的皇庄代表余英时便穿着骑马走了出来:“孟县令,那余某便开始跑了?”

“你跑便是,不过余老兄,本官可把话说在前面,如今内阁规定关外之地暂按地域大小征税,所有草原地等于关内山地,也就是说,你自己选的地域如果是戈壁沙漠但只要有一百顷就得按照一百顷的山地征税,所以你自己到时候跑错了方向就别怪孟某没把话说明白。”

因皇庄是皇帝的产业,余英时算得上为皇上做事的人,所以孟森也不得不先提醒他两句。

“多谢孟县尊提醒,余某身上担着皇差怎么能不小心些,出关前已经把这一带的地理风水记在脑子里了”。

余英时说完就带着青松县户房属吏策马扬鞭奔了出去。

待两个时辰后便又从另一个方向跑了回来:“刚才有马蹄印的地域内皆是我皇庄的领地,还请孟县尊立案。”

孟森没有任何犹豫立即就把文书拿出来写上地契盖上公章交给了余英时。

紧接着,便是其他商团也相继按照缴税的多少开始自己圈选土地。

个人百姓是不用缴费的,会在商团圈选土地完毕后由他们来圈选属于自己的土地,以一个时辰为限,自己能跑多远或者能走多远就算自己的土地。

很快,从古北口到柳河边的整个青松县境内的草原便有了自己的新主人。

大明的商团百姓开始在这里开发属于他们的土地。

汉人向来是勤劳的,而非是靠劫掠去不劳而获的群体,诺大的江山也不过是一点点的耕耘扩展出来的,非是只有屠刀才能扩张。

商团与百姓在青松县分得自己的土地后便开始了自己的耕耘,有的商团在这里开始建立自己的畜牧基地,准备供应军队与民间对马匹乃至牛羊的需求;

也有的商团在这里寻找到了煤矿与铁矿,开始了自己煤矿与铁矿基地建设。个人百姓大多数选择在这里开垦出农田,也会圈养家禽牛羊。

余英时作为皇庄代表,受皇庄上层即朱由检的指示,主动承担一些公共事业,在青松县建立了第一所新式学堂,命名为青松学堂。

当然,要在地广人稀的青松县建立农业与工业基地,最需要的还是人口,周围的牧民被强征为了各领主的佃农。

按照青松县的规定,领地里的一切都是属于领主所有,某一领地里的牧民及其他们的马羊乃至帐篷也自然被领主没收。

商团们会强迫他们放弃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将他们安排在领地内的固定棚屋居住,且编户成册,规定其工时与薪奉待遇,由自由的牧民变成为商团的工人。

但草原上人口稀少,单单是青松县内的牧民满足不了商团的需求,一些商团开始组织武装团队去周边掳掠牧民回青松县强行逼迫其改牧为民。

青松学堂是皇庄搞的福利性教育机构,关内的汉人自然是不愿意也不需要来到这只有几间破瓦房的学堂读书的,也只能把许多牧民的孩子抓来逼迫其学习汉字学习汉语。

虽在掳掠时发生一些冲突死几个牧民,但大多数牧民在青松县被编户为民后也没再反抗。

对于他们而言,为部落首领当农奴或许还没有现在当青松县的底层庶民强,至少只要老老实实干活就可以获得报酬,可以用报酬买到粮食与布匹还有盐巴,不用担心其他部落掠杀甚至被奴隶主迫害。

关键是自己的孩子还能同汉人的孩子一样穿着布袍长衫彬彬有礼,而不再是脏兮兮在草地上为部落首领挤羊奶。

但是,很快喀喇沁部落的上层贵族们发现不对劲了。

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二百四十章 还有大明皇上吗第三百九十章 全歼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稳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毕懋康接来第二百八十七章 赐名郑成功第三十章 对付刘泽清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欢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章 疑阵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还有希望第三百零二章 崇祯十九年与上海县的经济崛起第四百一十章 让俘虏先接受劳动改造第一百三十章 行动开始第一百一十八章 还乡与帝临扬州第五百一十章 要辫子还是要命的两种选择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铎败退第六章 大丈夫相时而动第二百一十章 一万清军攻定远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进击之残阳烟火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还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杀虏第六十七章 经济操控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检搞不懂大明官员们第九十八章 去军器局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团问题解决第八十四章 积极响应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来的大敌会变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将交锋第六百三十一章 机炮营出动第三十章 对付刘泽清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围开封第二百六十六章 内阁首辅范景文表态第三百八十三章 关于土地和粮价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祯十八年的满清统治区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与朝鲜的战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尔衮见周则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闹户部、礼部衙门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东第四百四十三章 崇祯二十一年冬的皇家生活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顾林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开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乱时代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员被杀事件第三百一十二章 开始选妃第二百八十一章 钱花不完?第三百零二章 崇祯十九年其他方面的发展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御战 二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个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汉贼第九十一章 刘芳亮的烦恼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见郑家兄弟第五百零一章 无耻士绅之嘴脸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毕懋康接来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军部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四百零一章 总攻开始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训练日常第三百五十二章 吾皇万岁第六章 大丈夫相时而动第三百一十四章 东林后人再结社第十七章 骗取保定城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战 三 海上交锋 第二更!第六百三十一章 机炮营出动第五十二章 钱谦益觐见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二百九十章 要让大明成为强大的资本帝国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满清的奸贼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战前夕第三百七十五章 大军出征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铁骑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战炮发威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变计划与袭扰第四百七十四章 刘文秀投奔李定国第五百零五章 剿杀旗人恶奴第九十五章 确定第一军第一营番号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进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未来的大敌会变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复山海关第六十八章 税政改革开始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来了第二百七十七章 贪官们的应变之策第三百六十章 刺杀清廷大学士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对于战争的不同感受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访光华日报报社第二百七十二章 户部左侍郎党崇雅之胆第三百六十章 刺杀清廷大学士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应星反对议和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机第四百八十一章 线膛炮轰炸清军骑兵第六百五十六章 资产阶级与手工业者渗透进朝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六百三十九章 准备征服倭国第三百零九章 杀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