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国的殖民时代

不仅仅是开牙建府和建立学校,随着帝国有意要在西欧扎下脚跟,大明开始陆续允许国内各大官商民商进驻西夷,甚至还包括农夫以及道士、和尚等。

渐渐的,整个西夷省便成了欧洲最不一样的区域,在这里几与国内无异。

有园林、有道观寺庙还有茶楼酒肆,而在一些高档的会所,也会贴出“西洋番与狗不得入内”的标志。

郑和和孔子的雕像甚至都出现的阿姆斯特丹的岸边。

昆曲也在艾瑟尔湖边响起。 Wωω• ttka n• ¢O

除此之外,大明中央银行与大明帝国银行也开始进驻于此。

大明证券交易所分所也在此成立,还有国内的媒体以及矿业公司。

这里很快就成为了大明在海外最为富庶的地区,经济文化十分发达,纺织业与化工控制了整个西洋市场,遏制着西夷诸国的资本主义崛起,而文化也只是汉文化,且向周围蔓延,帝国正式确立汉语发音标准以来,西夷省同国内一样皆以汉语为官话。

大明西夷总督李明睿成为了帝国最有权也最富有的总督,被他拥有的西夷女人在数年间就突破了三百位。

而他名下的大明西夷公司也占据着帝国商贸最多的财富,从美洲到非洲,整个全球的殖民贸易有一半控制在他手中。

但这大部分财富是流入了大明帝国国内的,按照朱由检和内阁的分成,有一成是专属他自己的内帑的,因而如今的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所拥有的财富依旧是全球最多的。

内阁现在也不穷,国库收入已经让帝国可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

除此之外,投入科学研发的资本也大幅度增加。

现在第一辆蒸汽机车已经被制造了出来,这得益于帝国钢铁制造业的进步与蒸汽工业的进步。

最根本的原因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与新式教育的人才提供,让帝国已经形成了完本的科技工业体系。

每年有大部分蒙童接受最基础的汉文化教育开始,便有大半的孩童被选入新式学堂接受各科教育,其中主要的学子会被选入理工类专业,成为帝国研究科技的中坚力量。

大明科学院与工程院以及大明工业学堂、京师大学堂等都研究机构与大学堂都有了自己的一整套的科研体系,由研究者申请课题,由内阁相关部门拨予课题资金,每一项科研技术发明都有专门的团队在负责。

一些新的学科也不停如同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物理方面,大明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宏观方面,圣学引导的元素概念出现后,帝国的科研人员们开始更多的关注着这些元素的微观结构,甚至开始想办法去搞清楚这些元素的原子量。

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为科研提供了进步,大明的科研人员确实发现了物质有更细微的存在,但他们看见的是细胞,而没法通过显微镜发现分子结构。

但这也算是很大的突破,让整个大明的医学领域乃至思想领域都受到了波动,吴又可的空气中的瘟疫传播物质被开始认为是某种细微的细胞生物,虽然事实上这个结果是错误的,但至少证明大明的科学家们已经在主动思考与开拓。

实验科学的发展总是让大明出现很多新的理论事物,把猴子丢进抽干了空气的密闭空间里,开始发现生物离开空气的确会死,将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涂抹于细菌密布的玻璃培养皿,开始发现的确青霉素有抑菌的作用。

而大明帝国对理论知识的刨根问底也促进着实验科学的发展,为了观察更希望的物质结构开始不停的改进显微镜,为了算出原子量与科学现象开始不停地推进算学公式与概念,为了能实现飞开始试着用力学理论去制造飞行器,甚至梦想着有一天看看天上到底是什么。

蒸汽机车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大明的一等公民太富裕了。

富裕的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为了实现不依靠马力就可以自由快速行驶,整个大明研制蒸汽机车的团队达到数百个,但最终成功的则是大明工业学堂的一个团队。

崇祯帝朱由检现在的心情也很不错,大明帝国能在西欧占据一块地盘,同时又在全球各个洲有了自己的殖民地,他能看到的是自己能够控制的财富越来越多,使得他这个帝王也更加感兴趣去促进帝国新的事物产生。

如今的蒸汽机车还比较大,且受制于橡胶工业与有机化学还未完全发展到成熟的地步,所以还只能用构建铁轨的方式构建铁路,供蒸汽机车在铁轨上运行,而之所以能实现在铁轨上运行,除了蒸汽动力外,还因为大明的力学已经很发达,铁轨与机车之间通过力学运用使得机车能倒弯以及刹住都变成了现实。

大明第一段铁路是在宣武门外修的一条一里长的铁路,在朱由检以及帝国官民看见它真面之前,他已经被改进了三十四次,最终到现在才基本成型,实现蒸汽机车在上面能运行自如。

而蒸汽机车也同样被改进了很多次,最终成型的时候,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形如巨龙龙头的钢铁怪兽,喷出的蒸汽烟雾能让整个宣武门附近都犹如笼罩在仙境之中,发出的噪音更是刺耳得让人忍不住捂住耳朵。

但当机车铁轮滚动的开始那一刻起,却也让无数的人为之欢呼起来。

大明不比原本历史上的大清,没有谁把这个钢铁巨兽当成“观者骇怪”之物。

如今的大明士民对于蒸汽机车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通过纸质媒体有所了解,知道大明工业学堂有一帮人在研制什么可以不用畜牲只烧煤的机车。

在当时还是个笑话,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人们异想天开,甚至有御史弹劾帝国内阁工业部不该把资金投入到这样的课题项目研究上。

但大明帝国有钱,御史弹劾也不过是投入池中之小石,引不起多大的波澜,反倒是随着媒体的传播,关于蒸汽机的新闻越来越多,好奇这个的大明技术控也越来越多。

第七十九章 多尔衮与李自成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十六章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们要求皇帝重新掌权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明中央内阁出面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压力第六十章 物议沸腾第一百九十七章 朕现在还不能走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与地方商民之争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戏新妃第五百零六章 近卫军海军舰临辽东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来了第四百四十章 选妃第七十五章 龙颜大怒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击第五百零八章 兵临辽东金州卫第六百四十章 明军登陆长崎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发怒第二十八章 卖国求荣的代价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围开封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进式射击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虏烟尘笼开封第二百一十四章 歼灭准塔部五千铁骑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紧他们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三百一十三章 两派士绅的激烈交锋第二十二章 诈降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学院里的君臣之议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计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虏满清王爷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谁又是一年初夏时第五十二章 钱谦益觐见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统治下的黄河两岸第一百二十八章 访皇后乞红梅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抚完成第九十五章 确定第一军第一营番号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乱时代第五百八十一章 马士英的算计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调第四百七十一章 满清介入西南战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复京师!第一百五十五章 调近卫军剿左良玉第一百零九章 关于火炮与火药第五百零七章 近卫军第二军登陆旅顺第五百六十五章 当用新的战争方式第九十一章 刘芳亮的烦恼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里的明争暗斗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个西洋殖民地第四百三十二章 处决造反的文官们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与伺机反攻第六百五十四章 召开廷议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访丹徒听说书第三百五十一章 无耻文官与收军心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围 四第五百六十四章 战争要继续进行下去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铎受刑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临扬州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访光华日报报社第二百八十章 这下国库有钱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大战荷兰陆军第四百六十三章 名将交锋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两百章 击败白甲兵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五百五十九章 处决宁完我第六百二十一章 击溃荷兰舰队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复广宁城第三百三十一章 有战事自西南来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脑后的辫子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迟新任首辅宣布之日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军事会议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罗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迟处死第七十五章 龙颜大怒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后宫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对骑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杀人的近卫军第六百四十三章 登陆日本本州第五百七十三章 占领科尔沁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检问夏完淳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员在吴桥的新政第二百七十六章 应天巡抚与东厂抓人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鲜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旧事第一百八十章 关于崇祯十八年的恩科会试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检第六百零一章 朝鲜使团与朝贡制度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广督抚第四十章 曲阜孔门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国扩张之路第四百五十九章 线膛枪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无能,何关陛下之罪!第七十三章 银元开始发行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斗的宁完我第一百二十八章 访皇后乞红梅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