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0节 大明史上第二奸臣

朝廷越是淡定,心中有鬼的大臣们越是不安,这表明了朝廷掌握形势,根本不怕人作反。

今天大朝!

群臣齐聚,大家看到马士英站在了姚明恭的位置上。

马士英阴沉着脸,冷气外溢,竟无多少人敢上前与他打招呼。

而在殿内殿外的“大汉将军”即侍卫,也换了不少生面目,许多人脸皮黝黑,被晒得多的,正是内调的东南军,他们控制了殿堂!

随着礼官唱礼,辅国公主朱真真上殿,虽说她面无表情,但是脸上的灿烂阳光已经暴露了她的心情!

家伙们心中惶恐,感觉委屈无比!

娘娘呵,我们可是为的是你朱氏的江山,为什么你不领情啊!

众臣参拜公主毕,公主也没叫平身,径着TJ总管宝和宣旨。

宝和TJ尖利的声音在殿堂内回荡,不出所料,乃着马士英暂代首辅一职。

大家还低着头,连抬头反抗都办不到,只听到马士英谢恩的声音。

朱真真这才让大家平身,马士英站前稍稍侧身,朝向群臣,这有点不敬,可是公主不发话,殿上御史竟不敢对他纠正!

马士英这么做给自己增加气势,他预备着与反对者肝起来,要是见不到那些反对者,他初回乍到的,哪知道谁搭谁啊。

仿佛听到当的一声锣响,马士英开始了上场狂怼。

“臣奉东南王之命,自东南国赶回朝廷,听到骇人听闻之事!”

“有大臣在朝廷之中,公主殿下面前,言姚阁老乃大明史上第一奸臣!”马士英嘿然道:“他若是,则我马士英乃大明史上第二奸臣!”

众人听得瞠目结舌,马士英还真敢说啊。

“象姚阁老、本官这样的奸臣在朝,圣上、公主安心,海内平靖,没有外患,官民收入节节升高,建设项目一个接一个,社会变化巨大,大家说,是还是不是?”马士英大声道。

大家一想,还真的是!

“做到这一步,本官何吝骂名!”马士英慨然道:“大明史上第二奸臣,本官与荣有焉!可惜,本官不配,远远比不上姚阁老!”

他一一述说姚明恭的功绩,整个明帝国秩序良好,无外患,亦无内乱,百姓安居乐业,民众收入增长,官府财政收入达8%,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值为12%,人口增长为2%,民众保障逐年增加……

“多年来,我朝没有提高俸禄,而只有到了公主理政,姚阁老任内,官吏连续提了三次俸禄!”

“大家扪心自问,姚阁老为朝廷和大家做得还少吗?说他是大明史上第一奸臣,不觉得羞愧吗,姚阁老不是奸臣,乃是本朝第一忠臣!”马士英判言道。

公主朱真真适时道:“姚阁老确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功不可没,忠臣!”

她表示,将待东南王回来,由他亲自褒奖姚明恭。

朝堂鸦雀无声,东南王就要回来了!

他人没到朝堂,威势已经沉甸甸地压在了诸人的心田上,让他们不堪重负。

马士英为姚明恭的辩解,聪明地用数据说话,别人就很难反驳他。

能够说不,我们不需要经济增长,我们要回到以前?

时代不同了,正如马士英所讲的东南国民众二件事:生孩子和赚钱,现在的陆上中华也开始了经济发展的大潮,浩浩荡荡,民众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东南王提倡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深入人心,过去明朝文官津津乐道的“嘴炮”已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箱中!

马士英乘胜追击,声明经辅国公主同意,宣读名单,将以下官员停职,交部议处。

包括了方一藻、魏景琦等人,高官达到五分之一,尽被裁撤。

即使有人抗议,但又有什么用,周边环境被控制,侍卫们虎视眈眈,大势已去!

更多的人沉默不语,盖因马士英讲得很明白:“除非是叛国或者罪行过重,否则本朝不轻易杀人,流放东南国,行劳动改造!”

他们被带走后,朝堂显得空荡荡的,马士英报请辅国公主同意,进行人事安排,他暂为首辅、杨天生为次辅、组成搭挡,主拼经济!

一大批年青官员则在这次大调整中任起了六部低级职位,假以时日,这批官员成长起来,朝堂将会迎来一个崭新的时期。

这批官员,许多人都是“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的,这所大学是辅国公主朱真真创建,她担任首任校长!

马士英居然成为了这次大换血的主导者,凭借着他的资历,依靠着东南王的威势和兵力,兵不刃血,顺利地完成这次朝堂大清洗。

之后他执掌朝政,按照颜常武的设计,推进陆上中华各项事务,后来居然成为一代名臣。

说真的,颜常武也觉得这楼很歪,马士英在平行空间中可是以奸臣闻名,而在此位面,赫然成了为国为民的好臣子。

后来一想,这些人上位是有一定的道理,他们不拘泥条条框框,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可谓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看在什么情况下,如变色龙般地灵活。

类似于“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如阮大铖,颜常武初掌朝政时,其他人都冷眼相看,没人帮你的时候,阮大铖就巴巴地贴上做狗,叫他吠他就吠,叫他咬人就咬人,叫他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能怎么样?用他还是不用他?

你清高不用他,那么就没人为你做事了。

什么人都有他的优点,看用在什么地方,用好了,就是一条好狗。

事实证明,用阮大铖用对了,也表明在颜某人功力强大,在新社会中把坏蛋变成了好人。

相比之下,东南党其实也有优点,问题是没用对地方,过于僵硬,不与时俱进,最终被时代大潮所摒弃。

公主朱真真也在检查自己的得失,为自己识人不明,用人不当而懊恼,好在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反倒让那些家伙暴露出来。

“还是老公厉害啊!有老公在真好!”她由衷地道。

而马士英则暗凛那些材料的齐全,领袖的特务机关可怖,都有的放矢,被贬谪的官员都被监视到,哪一天与谁串朕,甚至说了什么话,都有记录!

就算是马士英不动手,这些材料一样要了那些人的命!

当大臣们步出紫禁城的时候,只觉得阳光灿烂。

周围的民众还不清楚,大明的航船,刚刚驶过一处险阻,正奋力向着美好的明天驶去!

第901节 开国大典(一)第261节这是神战第277节 英国人干的?第649节 酒风就是作风第436节 新兵一枚之见识第901节 开国大典(一)第1559节 运河之粮与人第61节追杀敌船第1826节 外卖来了第729节 我想念东林党了!第1531节 镇压奥斯曼骑兵第2067节 都看得开第1827节 感觉到心疼的荷兰海军上将第796节 我们的征途第534节 事情的前奏第1809节 修复战舰第1564节 运河之开工二第938节 战5渣的三锅第1749节 苏伊士运河通航第715节 青山见我应如是第204节己巳之变第1348节 千叶合战之两翼战事第879节 印度离上帝太远,离华人太近第817节 旧事不须再提第2089节 连续不断的战斗(四)第848节 与黄道周的争论第1508节 年轻苏丹之心第595节 准备远航!第1812节 上将当戏子第1469节 直驶也门亚丁!第1249节 好想干上一票第1032节 大神神像事件之罪名第1672节 旧事重演第1129节 深宫巨变(二)第629节 明军雄起第29节急袭奥伦治城(三)第1983节 大战叶尔羌人第1861节 城墙上的枪声第1223节 朱家子孙反大明第1492节 组建新皇协军第1419节 试探不利第1268节 路难行第827节 在菩萨的眼中,众生平等!第1049节 战土耳其人之英雄无敌1684节 事情跟不上变化第1555节 此起第1182节 莫卧儿军队的来由第1442节 我们都是刹帝利!第1044节 进波斯湾!第330节 “友好通商协议”?第1376节 早防着你了,兄弟!第494节 百万华人下南洋(一)第357节 小短腿的悲哀第443节 狗咬之谜第357节 我要带你们去死第93节喜与悲第1137节 伊哈桑·帕夏的进击第2071节 诸臣齐劝进第1394节 救灾第2014节 郝摇旗差点学了夏侯惇第2166章 海鲜陈皮美食节第786节 王爷的礼物第715节 青山见我应如是第1834节 黑武士的冒险第732节 高杰的抉择第2084节 连续不断的战斗(一)第419节 鼓动下南洋第857节 史可法的志向第1992节 聪明的叶素甫·乌依古尔第307节 狙杀岳托!第27节急袭奥伦治城(一)第1438节 阿三打败东南军第279节 处大过部第513节 匪夷所思的军令第1351节 杀,不杀!第567节 驱虎吞狼之龙咬虎第1929节 求援之高棉内乱第1172节 漕运改海运之成功第595节 准备远航!第453节 万丹人的对策第63节风向改了?第566节 驱虎吞狼之鲨鱼吞将军第1312节 灭虏会议(一)第1063节 竟有这等事情!第777节 一劳永逸解决游牧民族第690节 大奖功臣第1658节 斯克新城第1779节 自由不香了第409节 胜利之后(二)第674节 从此留下哥的传说第967节 新的力量第400节 第三次巴达维亚会战之上风下风第1363节 出乎意料的事多了第875节 军心不稳第351节 男人外出,女人当家第611节 地中海边第1372节 释罗布丹珠心结第34节战俘生涯第1355节 家纲怒了第117节琉球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