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规划(上)(求红票)

那就是极易暴发内部矛盾,不管是自诩最是文明的美国还是自认最爱好和平的法国,都身体力行地告诉了我们,解决内部矛盾的唯一方案就是对外侵略,掠夺他人的财物,转嫁民众的视线,以平民怨。

如果你不想让一个民族去侵略别人的话,那你就得让这个民族的生存有保障,这里的保障不是仅仅指解决温饱问题就好了的。你得让这民族的生存条件,不会跟周遭民族相差得太远,不然的话,那问题就大拉。

这也就是后世中国为防内蒙古、西藏、新疆的独立,而不得不每年从沿海地区拿走大把的银子,进行入不敷出的西部大开发,以弥补西部依靠低价输送能源给资源贫瘠的沿海地区的经济劣势。

要想解决草原民族南征烧杀抢掠中原的行为,短视者自是将草原民族赶尽杀绝,自炎黄到民国,哪一个汉人所建的王朝不是这样做的。只是有实力的杀得了狼,没实力的反落入了狼口。甚至到了21世纪,还有居心否测,妄图分裂中华的某些愤青也是别有用心地这么做的。

但是赶尽杀绝的方法可行吗?郭进就不明白了,中国不是有五千年的历史吗,若将中国的历史推到五千年前,那时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祖先应该都生活在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沿岸吧。又惶论谁是中原的主人呢?

后来散居中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半是被炎黄从中原大地赶跑的。说起来炎黄才是侵占者。而就炎黄两个联盟部落来说,到底是亲密无间的联合,还是名义上的联盟,私底下却是一个部落吞并了另一个部落,那就不得而知了。

要给蒙古补足的剩余劳动力找事情来做,工业没基础,第三产业则要等到商业区建好后,才会有岗位缺口。所以他也只能往农业方面想想办法了。只是适宜发展农业的地区一般要属热带多雨地带和温带湿润地带,这样算起来,中国适宜农业耕作的区域,北至额尔古纳,沿满洲里、呼和浩特、河套平原、汉中、川西、云南一路沿着45度角斜下。

所以想要在漠北开发农田,就只能是在满洲里到嫩江(呼和诺尔草原)地区,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在300-700毫米左右,这正是后世满清的发源地之一。以后有机会再慢慢向黑龙江、精奇里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渗透,形成西起满洲里,东滨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南起鸭绿江,北抵外兴安岭的新北大荒农业开发区。

休耕了一年的呼伦贝尔地区的六万亩农地,在郭进的计划中,明年开春后将重新开始耕作,并趁着冬雪融化、土地湿润松软的机会,大力发动民屯,开垦到十万亩土地,以每个成年劳动力人均五亩土地来分配的话,这将可以容纳两万牧转农从业人口。

粮食作物则以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的一年一熟制,实行深耕细作,可以从附近引进有经验的老农,又有充足的水源灌溉,亩产大约可在三百斤左右。

可能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人均只分配到五亩土地呢,为什么不像某些YY小说中那样,人均十亩起跳,五十亩、一百亩都属正常。孰不知五亩农地有一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按深耕细作的要求来做,你相隔一尺走一步都要走上七万多步。而一季完整耕作过程:犁耕、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晾晒、储藏、加工,有的工序还不只一次,只是这些工作就要花费你大量的时间,还得保证你在农忙的时节不生病,才不耽误工夫。

除非是机械化时代,不然只有超人才能仅凭一己之力,耕作得了几十、成百、上千亩田地。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像西欧懒人那般,在土地里撒完种子后便不闻不问,只待成熟时节过来收割罢了。只是这样的产量,每季你能收到五倍粮食,就该感谢老天风调雨顺了。(这些都是按照现代田亩制度来算,也有的说一百亩是指长宽各一百步,这里取前者)

当然这样的好处也是有点,一是省时省力,不会辛苦;二是不用患得患失,好年景收个五、六倍的回报,遇上涝害旱灾的,也能收个一、两倍的粮食。牛畜、农具、劳动力都不是什么问题,但要将牧牛训练成耕牛,就需要专业的人员;还有将无耕作经验的牧民教授成专业化的农民,也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农耕高手来指导。

纵观整个蒙古高原,只有驻守阴山南北、河套平原的汪古部已经进化到了半耕半牧文明,只因汪古部收留了大量从西夏、金国边境逃脱战难到达汪古部,以耕作为生的汉人农民。至于金国、西夏为什么没出手对付这个占据了两国交界重要产粮区的汪古部,足见汪古部历代族长的高明之处。

脚踏两只脚,左右逢源自是不必说,金国攻西夏则助西夏,西夏攻金国则助金国。再加上金国与西夏谁都没有办法完全击败对方,占领河套平原,与其争得个头破血流、两败具伤,倒还不如让坚守中立的汪古部,作为两国的缓冲势力长驻河套平原来得安心。

没了河套平原的相互羁绊,西夏与金国倒是可以腾出手来,联合攻宋,抢下更多的土地,再坐地分赃岂不是要更加合算。要寻求汪古部的帮助,一是交与金钱财物,这点蒙古部自己都缺。二是纳与婚盟,也就是和亲。由木华黎出面,赴汪古部交涉,很顺利地,汪古部首领阿刺兀思答应了铁木真的请求,令一千精习耕作的壮年农夫,携家带口随同木华黎北返。

阿刺兀思的长子不颜昔班与铁木真四女儿的婚约也就此定了下来。“和亲”是汉朝发明的专利,中原汉家男人的无能,便期望于送出自己的妻女给对方糟蹋,以女人的肉体来换取自己的平安。而按照无耻无良史学家的吹捧,中国历代汉家王朝,最成功的两次色诱分别是:汉时和亲匈奴的王昭君和唐时和亲吐蕃的文成公主。

后世对于两人功绩的歌功颂德,郭进恶心得很,自不必多说。他只是知道史学家口中自愿出塞的王昭君是自杀而死的,史学家笔下与吐蕃王一见钟情的文成公主是在冷宫中孤寂而死的。为什么只是汉家王朝送妻女给别人糟蹋,别人却一点礼尚往来的意思都没有,不是说有来有往才是正道吗?

第四章 我是谁(下)第十章 得逞(下)第十章 战丘处机(上)第一十一章 小甜瓜(上)第二十九章 疗伤第十七章第十章第九十七章 布置(下)第七十三章 婚约(上)第十二章 出游长安第八十一章 征战不休(上)求红票第二十二章 沧桑第二十一章 智勇双全第五十七章 玩命本书上架以及关于以后清节的一些说明第五十三章 战争升级第五十二章 血色第十六章第五十六章对策与血腥的前进第二十八章 狂战第一章 重生(上)第三十章 六岁第十八章 形势逆转第四十章 浑水摸鱼第三十四章 机缘(上)第七十八章 计划和离开第十一章 战丘处机(下)第三十一章第九章 宝藏(下)第十二章 闹剧第八十章 以利诱之(求红票)第五十二章 血色第十二章 小甜瓜(下)第七十七章 规划(上)(求红票)第九十七章 兄弟(上)第十六章第三十三章 东夏国?第十六章 行商(下)第十一章第八十三章 突击第七十七章 返照1第七十九章 商业区第六十六章 心结第七十五章 打拼(上)第六十二章 又是老一套第九十三章 名将如云第二十四章 立基(下)第二十三章 立基(上)第九十四章 虎父无犬子第十八章 形势逆转第五章 艰难的童年第十二章第六章 相依为命(下)第七十五章 纵论局势第五章 艰难的童年第九十七章 狂胜第十一章第三章 这个小子不简单第八十四章 重回古墓第八十九章 建国(上)第二十章第八章节 宝藏(上)第四十四章 出海第十六章 行商(下)第三十二章第五十三章 拉练(上)第八十二章 报仇血恨第三十三章 东夏国?第二十八章第十章第九十章 拯救老大铁木真(下)第四十章 投效(下)第六十一章 变化第九十六章 败第五十七章 猛攻第三十九章 千里救援之遁入少林第四十六章 来信第六十四章 任务第六十八章 阴上一把(下)第二十章第四十八章 端倪第十九章 杀蛇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 雄心万丈第八十九章 运铁之路与分歧第九十九章 南下(下)第十六章 援军到来第二十章 老桥段第六十三章 选择第六十一章 离去心伤第八十章 长生?第七十二章 七怪(下)第五十五章 黑风双煞(上)第七十一章 终于来了第三十二章 加入第五十四章 狼狈而逃第四十六章 结拜(上)第二十一章第八十八章 统一(下)第四十一章 站稳脚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