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网

1909年(宣统元年)4月l日,北京,金銮殿。

“袁宫保,今后就拜托了……呜呜呜……”隆裕太后说完这句话,就大哭起来。

“请太后放心,只要退位诏书公布,南方的革命军自然消停了。”袁世凯捧着刚刚拿到的退位诏书,面无表情的说道。

“呜呜呜……”小皇帝溥儒这时才2岁多点,虽然比原时空的溥仪大,但也不是很明白这份诏书的意义,只是看到一屋子的熟人都在哭,他也就跟着哭了。

“如此,臣等告退了……”袁世凯看了看这一屋子如丧考妣的宗室权贵们,心里冷笑了几声,就带着一帮心腹告辞而去。

等到袁世凯等人一走,金銮殿上的哭声就更大了。

一个老郡王跪在地上嚎啕大哭:“祖宗啊,我大清……我大清就这么亡了啊……祖宗啊,祖宗啊……我大清亡了啊”

即日,清廷总理大臣袁世凯代表清廷通电全国,发布退位诏书。

从公元1644年开始统治中国的满清王朝,在经历26年后,于1909年4月l日正式宣告灭亡,这个政权落下帷幕,退出了历史舞台。

同日,内江,科社党总部。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又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顾晓绿念完电报,笑道:“清廷还称我们为民军呢……”

“不,不是清廷,是北洋,他们还自以为是中央吧,呵呵……”文德嗣笑了笑,问道:“大头打算怎么处理清廷那帮人?”

负责华北地区事务的阿尔托莉雅答道:“据我们的情报,大概是这样的。下个月袁世凯就会让废帝他们搬出紫禁城,他们把原来的恭王府拨给他们居住。今后每年给皇室十万元生活费,别的就没有了。那些皇族王公只是保留封号,俸禄全都没了,颐和园以及各处皇庄都被北洋没收了……”

文德嗣笑吟吟的听完,点点头:“呵呵,看来大头还是考虑我们的意见,没有做得太过分。不过,这个做法还是没有让我们满意……”

原本按照大头的想法,还准备多给点好处给清廷,当然也没有原时空那么多。但科社党这边强烈反对,要求把那帮人全部贬为普通平民,并接受公审。袁世凯不得不考虑科社党的意见,最后只得作出一些让步了事。

其实大头这个做法也是两面不讨好,清廷的权贵们不会感激他,而科社党和其他革命党派也觉得太便宜清廷了,也很不满意。不过清廷现在大头手里,科社党等组织就算再不爽也只有暂时忍了。

“没关系,就让他们再过几天好日子,等我们打过去再算账……”文德嗣冷笑道。

满洲八旗的上层必须彻底清洗,这是原则问题,可容不得袁大头和稀泥。袁世凯虽然把宗社党砍了个七七八八,但还有很多不是宗社党的就没什么事情,当然钱财方面肯定有损失。北洋军要捐款的时候,可不会管是不是宗社党,除了庆王少数几家,俺大清的王公们人人有份。

不过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些人也不受他保护,只要留个废帝当门面就好了,其他人的八旗王公是死是活管他屁事。但是他也不会积极的针对他们做什么,也就是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自从上次清廷准备拉拢文德嗣的情报被科社党交给大头后,大头对这帮人就更讨厌了,没有翻脸把他们都砍了,已经很给面子了。

文德嗣想了想说道:“好了,通知柳杨,吸金行动已经差不多了,他们华北局可以准备收网吧……”

天津,德隆银行总行。

“哈哈哈,布置了这么久,总算到收成的时候了。”柳杨笑嘻嘻的看着总部发来的指示,对秘书说道:“立即通知各个支行、分行负责人,收网了”

“是,柳书记我马上下去通知”秘书兴奋的答道。

前面说了,德隆银行就是文总成立的一家专门以坑八旗权贵为主,其他业务为辅的银行,是“吸金计划”的主要行动机构。

当时八旗权贵也是要做生意的,而且做的很大,关外的皮货、药材,关内的丝绸、食盐等各种土特产,都是他们的经营范围。因为盘子大了,所以他们的流动资金经常会出现不足,这时就只能找钱庄拆借,等把货物卖出去了再还

而钱庄对这种短期拆借的利息是收得很高的,能在京城开钱庄的,哪个没有大后台?对这些权贵一样不买账,他们的态度就是:嫌贵?爱借借,不借滚后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权贵们尽管多了一个拆借的对象,但外资银行就更不会卖他们的帐了。

而且这些银行钱庄还不太容易拆借给他们,因为这个时候往往也是现金最紧张的时候。天底下做生意的多着呢,大家都要用钱,银行钱庄应付提款的都应付得很艰难,哪有闲钱借给他们,地主家也没余粮啊。所以这些权贵经常碰到无处借贷的窘境,不知错过了多少利润。

不过权贵们不用忧虑了,19UU年6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德隆银行在天津挂牌,据说这家银行是一位英国伯爵开的,虽然名气不显,但后台很硬。开业之后,银行经理柳杨通过原北京办事处德斯蒙的路子,结识了一些权贵子弟(这些都是卖人造宝石的客户)。

柳杨先是利用极低利率的贷款吸引八旗权贵的贷款业务,日利率千分之一,而此时其他金融机构的短期拆借的日利率往往高达0,而且还不容易借到。“千分之一”和“百分之五”可差了6倍啊,本着“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精神,八旗权贵们顿时蜂拥而至,德隆银行的贷款业务顿时猛涨。

而其他的金融机构在这个时间没有什么现金用于拆借,也就和德隆银行没有多少业务上的冲突。德隆银行这种做法,被其他同行理解为新入行商家招揽客户的正常手段。至于那些开地下钱庄的黑-道势力虽然很恼怒他们抢生意的行为,但也不敢怎么样。

嗯,当然最初也有那么几个不服气的,还大刺刺上门去威胁柳杨,柳杨当时很热情的笑脸相迎,表示一定会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很快就会给他们满意的回答。

随后几天,最最嚣张的几个就纷纷遭遇不幸了,有遇到火灾的,还有遇到盗匪团伙上门的,甚至还有遇到不明猛兽袭击。至于这北京城里为什么会有这么牛叉的盗匪和猛兽,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反正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阖家遇难,全家上下一个活口都木有。

还有几个不那么嚣张的,倒是没有碰到这种天灾人祸,但他们都被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登门拜访,随后被礼貌的送出城去。按照那些迎接人员对他们家属的说法,这是某位大人物邀请他们移民去“海地”了。他们会乘坐一种会潜水的新型交通工具,保证直达“海地”,家属们愿意的话,也可以同去。

这么搞了几次后,就没人敢跳出来了。不过,以柳杨同志的节操,即使那些地下钱庄不来找麻烦,他也要找上门的。在之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京津直隶地区所有的地下钱庄,不论他们有多硬的后台,都纷纷遭遇不幸,火灾、匪灾不一而足,还有兽灾,甚至虫灾……你没看错,确实有人遇到了虫灾,天津有个放高利贷的,就是被一大群马蜂蜇死的。还有相当部分的是被请去“海地移民”或者“海地旅游”了。

其中一些外资银行,包括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在京津一带的负责人或重要位置的人员也被种种手段收服,他们也不敢给这些家伙提供服务了,业绩虽然重要,自己的小命更重要啊。这些人大都是打工的,凭啥要给老板卖命?更何况,这忙也不是白帮,德隆银行对于合作者还是很慷慨的。一边是钱,一边是刀,傻子也知道选什么。至于极少数自己就是老板的那种银行,规模都不大,在柳杨各种无节操的手段下,他们很快就遇到各种风波,不是关门大吉灰溜溜的滚出中国,就是被德隆银行收购了拿钱走人。

到了1907年初,德隆银行在京津直隶地区的所有竞争对手都消失了,甚至连山东、山西、河南地区的竞争对手都消失了大半,所以他们的生意像吹气球一样飞速扩张。

在没有竞争对手之后,“讲义气”的德隆银行很快得到了八旗权贵们的认可,都跑来贷款、拆借、周转,不过这种低息的好日子没多久,等权贵们都养成了习惯。德隆银行就变脸了,日利息马上就上调到0,一下子涨了3倍。爱借借,不借滚

可这时候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了,权贵们就是想换家银行也找不到了,而且这个利率虽然涨了好多,但也比原来0的行情低,也可以接受。在掌握了那些权贵大量债务后,柳杨又用了很多光彩或不光彩的手段,让绝大多数八旗权贵都在德隆银行贷款、存款以及保管贵重物品。

可以说,现在的德隆银行就是八旗权贵们的专用银行,北洋兵变后,到德隆存款或寄存贵重物品的就更多了,95%勺清廷权贵都成了这个银行的“客户”。到了196年底,八旗权贵们在德隆银行的存款已经超过了6亿。

到了今年初,又是一个高峰,眼看着清廷快撑不下去了,北洋又在找他们“募捐”,这些旗人就于脆把大半身家都交到德隆银行手里。

德隆银行的背景太硬了,北洋也不敢动。这样的消息传出后,德隆的生意就更好了。到了现在,八旗们的存款和寄存的金银宝石等贵重物品折合银元已经到了近3亿,这还不算那些欠债和抵押的不动产,以及不好估价的古董字画等东西。

北京,德隆银行北京支行。

“行长,这几天生意这么好?现在收网是不是早了?要不要再等几天……”东直门业务主任孙殿英不解的问道。嗯,东直门业务主任只是他的身份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站行动科第七组组长。

大家都知道,这清廷根本没有什么机密,退位诏书还没发出呢,消息就在四九城传遍了。旗人们都人心惶惶,来存款和托管贵重物品的旗人比以前多了几倍,这几天搞得大伙都快忙不过来。

结果,今天上午开会,上级就下命令准备收网了。不但孙殿英不理解,其他同事也不理解。

“呵呵……”范含笑了笑,对疑惑的众人解释道:“这几天只是看着热闹罢了,实际上那些权贵们知道风声更早,他们的钱财早就送进来了。这几天来存款的,都是些中下层旗人,他们身上可没什么油水。你们也可以算算,这几天看着那么热闹,才多少钱入账?”

他继续说道:“于我们这行,要学会见好就收,不然就会适得其反。要是等那些权贵们反应过来,准备移民跑路了,来我们银行提现,那时候给还不是不给呢?”

“哦,原来是这样……”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好吧,大家都去准备,后天上午就宣布。我们接到总行通知,应中国南方自治政府要求,即日起冻结所有旗人存款和保管物品,等建国之后,相关案件审理完毕之后再解冻……”范含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小孙……”等众人走后,范含留下了孙殿英,笑着问道:“听说你最近在京师大学堂旁听……”

“是的,站长。”孙殿英连忙答道:“自从上次组织给我搞了个京师大学堂学生的身份后,我就经常去了,我以前读书少,现在有了这个机会,我不想错过。”

“你能这样想,是很好的。虽然那个身份只是给你们掩护用的,但是其他同志却没有你这样用功,他们真的只是当成掩护身份了。那帮小子居然连课都不去上,真是浪费”范含摇摇头,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感慨了几句,范含接着问道:“小孙,你对考古很有兴趣吗?”

“是的,站长。不知为什么,我在学堂看了那些课本之后,就觉得这是一门有意思的学问。”孙殿英认真的答道

“嗯,那么现在你还有个选择”范含顿了顿,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他说道:“你看看这个,总部发来的。”

“这是……”孙殿英打开一看,顿时惊呼:“西南陆军学院推荐名额……”

范含很和善的笑道:“没错,上级对我们北京站的工作很认可,因此给了我们一个军校进修名额。本站适合年龄的工作人员中,我觉得你是最合适的,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就把你名字报上去。你考虑一下……”

“站长……我真的可以吗?”孙殿英激动的说。

“当然,你的工作表现我一直看在眼里,你很有资质。”

“我愿意去军校,我愿意去军校,站长……”孙殿英高兴得有些语无伦次。

“那你的考古学怎么办?你在考古系的成绩也很好,我听京师大学堂那边的教授说,你在这方面也很有天赋……”范含笑了笑。

孙殿英坚定的回答:“站长,我更愿意成为一名军人,那个考古就当我的业余爱好吧。”

“好,那就如你所愿,把这个表格填一下……”范含拿出那张军校推荐表。

第294章 旧船换海湾631章 纳拉伯装甲大会战中第235章 倒霉的约翰牛(上)第214章 新地图,新忽悠第560章 熊猫坦克第559章 扯皮时间第453章 长门号的一声炮响…...第238章 观察团(上)第248章 王启年看新闻第725章 核平时代(下)第413章 琉球的秋收(下)第229章 大战争,好生意第573章 “兽类大作战”落幕第681章 “强大”的尼泊尔(下)第134章 袁世凯的选择第287章 澡盆里的海军第471章 新的黄河第326章 叶目夷的泡妞之路第197章 舟山海战(四)第91章 席卷天南(下)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349章 王师!王师!这是路!(中)第39章 第八镇的进攻第398章 奥匈帝国解体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来(1)第223章 买飞机第87章 基层(下)第398章 烂尾的一战第400章 淘金热第611章 崩溃第652章 治安战(2)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186章 焦虑的日本(上)第140章 友好访问与宣示主权(下)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下)第627章 装甲熊猫(上)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677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下)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510章 考古当如孙殿英第682章 次大陆战争(1)第316章 法罗群岛的烽烟(下二)第271章 英德决战日德兰(上)第682章 次大陆战争(1)第243章 隔岸观火好种田第299章 扬基佬的忧虑第717章 根本停不下来(4)第223章 买飞机第246章 第三代计算机第587章 三把宰牛刀第647章 法德谈判(2)第137章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第172章 渔业(上)第371章 商人和大师第270章 威力巨大之酸素鱼雷(上)第651章 治安战(1)第387章 损失与收获第39章 第八镇的进攻第504章 钨网装甲第148章 营养餐和俱乐部第132章 夏收之后第387章 地中海风云(六)第685章 次大陆战争(4)第371章 红色哥萨克的覆灭(中)第140章 友好访问与宣示主权(下)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殇第163章 加剧的造舰竞赛第307章 美国要下场了第393章 邓尼茨的回忆第21章 留学计划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365章 带路党和维持会(2)第343章 爪哇海之战(五)第222章 不一样的一战第600章 志愿者第541章 马奇诺之殇第195章 舟山海战(二)第621章 金库第656章 大洋洲的投资和移民第269章 阅兵式上的新装备第43章 天下震动第51章 土地政策第45章 神展开的北洋兵变第551章 全面换装(中)第719章 根本停不下来(6)第593章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下)第605章 大洋风雨起澳新第510章 考古当如孙殿英第171章 法国远东舰队覆灭(下)第686章 印度犹太人问题第359章 把尼二那家子捞出来(中)第263章 唐普的狼獾(下二)第716章 根本停不下来(3)第677章 不好意思,狗链松了!(下)第382章 地中海风云(四)第451章 夜起暴风扫日本第38章 风云渐起第166章 武装干涉(上)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网第36章 热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