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没有赢家的北邙山之战

?这一天的天气很好,适合砍人,史思明率军出现在唐军面前。[燃^文^书库][www].[774][buy].[com]

5万叛军的规模不小,规模很吓人,但是,面对60万唐军,规模还是严重的不成比例,简直不堪一击。

这一段时间,唐军将士们没有掌握叛军的规模,被整蛊的人心惶惶,今日一见,当时就气蒙了,就这么几个人,敲锣打鼓的折腾,让我们睡不着觉,原来只有这么几个,今天说什么也要报这个仇。

按照兵法,两军对阵之时,一般都是人少的坚守,人多的进攻,在战斗中寻找翻盘的机会,这是冷兵器时代不变的定律。当然,如果是亚历山大大帝和光武帝刘秀指挥作战,对手又是少见的笨蛋,那就另说着。

在那一刻,郭子仪以为自己要发牌了,然而,让他意外的是,唐军还没有发动进攻,叛军的战鼓声就响了,数万叛军全军发动,向唐军大阵扑了过来。

唐军抱团取暖,采取了防御行动,叛军几次突击无功而返。接连的血战,双方谁也没占到大便宜,也没有吃大亏,伤亡基本相当。

这样耗下去,对唐军是有利的,因为唐军实力雄厚耗得起,而史思明的叛军人数不足耗不起,很快就会吃大亏。不过,史思明就是不在乎,不顾将士们的伤亡,拼了老命的进攻,再进攻。

叛军的进攻让唐军一次次的瓦解,然而,对于史思明来说,既然是战斗,早晚要分出胜负,绝不能无功而返。面对叛军的疯狂进攻,唐军寸土不让,双方很快搅在一起。这时,意外发生了,唐军一侧的淮西节度使鲁炅一不留神被流矢射中。

要战斗就会有牺牲,何况仅仅是受伤而已。本来。这点伤不算什么,然而,淮西节度使鲁炅的表现让人不明所以,竟然领着部队直接逃了。

淮西节度使的军队人数不多,对战场的形势无关大雅,起不到决定作用。然而,他的军队不守规矩。乱纷纷的溃散,直接从郭子仪的部队中穿行。导致郭子仪的部队也乱了。

郭子仪的军队是中军,中军一乱,唐军顿时大乱。

唐军全线混乱,抵抗力迅速下滑,史思明敏锐的发现了机会,投入了后续部队,叛军立刻冲锋,唐军马上呈现了败象。

在那一刻,叛军马队卷起阵阵烟尘。猛烈攻击唐军,唐军的失败不可避免。

在那一刻,不仅史思明认为叛军赢了,甚至郭子仪也这样认为。

这就让人扼腕,经过多年的血战,大唐朝廷好不容易危而复安,仅仅几个时辰。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正在史思明兴奋的几乎大哭的时候,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人算不如天算,沙尘暴来了!

太阳突然失去了光芒,大风在远方卷地而来,沙尘暴毫无预兆的从天而降,所过之处愁云惨惨。日月无光,天地之间顿时变成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双方的将士们,不撞到一起都不知道跑偏了,这就是瞎子摸象。这仗没法打了。

面对不可解的超自然现象,60万唐军惊了,5万叛军也惊了。

慌乱之中,谁也不砍人了,60万唐军掉头往南跑,5万叛军狠揍马屁股往北跑。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数十万大军犹如水银泻地,一个不剩,只留下满地的兵器和辎重,还有跑不了的尸体和伤兵。

这场无厘头逃跑的代价是十分沉重的,唐军因为人数太多,又多是新兵,战场经验不足,死于乱军人马践踏的无计其数,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十节度中,唯有李光弼和王思礼的军队没有损失,在大风沙中撤退,完整的保存下来。其余的军队就惨透了,伤亡不计其数,甚至郭子仪的军队都大量减员。

损失惨重的大唐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名声不是凭空的来的,尽管军队慌乱,但他的头脑依然清醒,担心叛军从后追击,毫不犹豫的毁掉了河阳桥,据守谷水,然后准备退保洛阳。

但是,这是好大的一个画饼,一厢情愿的。看到盔歪甲斜的唐军,洛阳官员和百姓什么都明白了。因为有了回纥骑兵抢劫的教训,不管是不是有钱人,谁都不肯留在洛阳受罪,立刻蜂拥出城。

洛阳在太行山不远的地方,周围山岭很多,洛阳百姓躲避进茫茫的山谷之中藏身。

看到这种情况,郭子仪立刻意识到,洛阳根本就无法坚守,于是,率军退到了河阳、缺门一带,担任警戒任务,防备叛军趁虚而入。

既然会战失败,唐军大军解散,其余的8个节度率领部队返回各自战区。

为什么是8个,因为淮西节度使鲁炅知道自己惹祸了,害怕受到朝廷的追究,服毒自杀了。

他娘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不是没事儿找抽么,活该!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唐军以为自己败了,史思明也是一样。

在大风之中,史思明以为自己败了,顾不得自己的军队死活,马不停蹄的拼命逃跑,而且跑得更远,一竿子跑到了河北沙河。

跑到沙河地区,没有唐军追击,史思明才扎下大营,搜集残兵败将。

这次大战,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丢人都丢到了姥姥家。

在这场两败俱伤的乌龙战中,交战双方都输了,只有观众赢了。趁着史思明攻击唐军的时刻,安庆绪趁机派兵出城,夺取了唐军丢弃的六七万石粮食。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安庆绪有了吃的,心中不慌,立刻忘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又跟手下大将孙孝哲、崔乾祐等人商议,得出了一个重大的结论,就是皇位不能让出去,要紧关邺城城门固守,防备史思明的军队。

实事求是的说,这个主意不错,起码能让安庆绪多活几天,甚至几年。人要不死就有救,谁说以后没有机会翻盘呢!

安庆绪的想法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将领们曾经饿的要死,不想再一次重蹈覆辙,于是纷纷抗议道:“都什么时候了,哪能再一次背信弃义!”

反对的声浪足够强烈,安庆绪没辙了。

看到安庆绪拿不定主意,张通儒、高尚、平冽等人劝说道:“燕王远道而来,为我们解脱了灾祸。我们都应该去迎接,道歉!”

没有任何人抬轿子。安庆绪很无奈,于是说道:“随便吧,你们爱咋整就咋整吧!”

唐军撤退了,跑的很远的史思明得到斥候的报告以后,想了很久终于明白,自己赢了,而且赢得彻底。于是心情大好,立刻带领叛军到邺城的南边筑起营垒驻扎,等候着安庆绪践行诺言。

史思明没看到安庆绪。却看到了张通儒等人来了。他看到了这些安禄山的老臣,想起了过去的岁月,一块儿抱头痛哭。

史思明命令大摆筵席,招待这些饿急眼的老战友,送给他们丰厚的礼物,又催他们回邺城去,通知安庆绪禅位。

史思明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啊,可是整整过了3天时间,安庆绪的人影都不见一个。

史思明明白了,这是安庆绪改了主意,要耍臭无赖!史思明从来都是便宜占少了都不高兴的主,吃亏就更不干了。于是。他秘密派人混进邺城,秘密召见安太清,要他想办法诱出安庆绪。

当然,史思明是这方面的老手,封官许愿自然不在话下。

安太清这些天正在为自己的以后发愁,安庆绪的军队实力不足,硬抗史思明是找死。现在,史思明封官许愿,恰好满足了自己的心愿,于是当即投奔了史思明。

既然换了主人,那么就要给新主人出力,安太清掌管着邺城的禁军军队,他说话的分量很重,安庆绪无可奈何,只好选择了投降。

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安庆绪让安太清替自己给史思明写了一道奏折,自称“臣”下,请史思明解除铠甲进入邺城。只要史思明进入邺城,他将亲自将“大燕皇帝”的宝座相让,决不食言。

奏折很快送到了史思明手中,史思明心里乐得乱七八糟直冒泡,恨不得高歌一曲。不过脸上还故意装作一脸严肃,对安庆绪的使者说道:“这是搞的什么事儿,有这个必要吗!”

史思明假装不情愿,送走了使者,不过,他想知道手下将士们的心理,于是命令将奏折在诸将中传阅,看看将军们的态度。

自古以来,没有任何部下不希望自己的领导升官的,因为他升上去了,抬轿子的都有好处。将军们传阅着奏折,禁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喊着“万岁,万岁,万岁。”

喜悦是可以传染的,史思明的军中顿时欢声雷动,“万岁”之声不绝于耳。

史思明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拥戴,准备接收安禄山留下的遗产了。但是,他很清楚,安庆绪是正统,如果自己获得控股权,就一定要将安家的势力彻底抹掉。这时候一定要沉住气,将安家的势力连根拔起。

史思明亲手给安庆绪写了一封信,饱含深情地写道:中原土地如此辽阔,自己人好说,谁也不给谁称臣了,我们就结为兄弟之国,互为屏障,互相支援,与唐朝成三足鼎立之势,并立于世。

史思明勾勒出一个“后三国”的美景,确实很吸引人的。热情洋溢的信送到安庆绪手中,傻乎乎的安庆绪被深深地感动了,长出了一口气。

安庆绪被感动冲昏了头脑,但是,高尚的脑袋不糊涂,还保持着清醒,提醒安庆绪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史思明老奸巨猾,为人狠毒,不顾信义,不是一个能相信的人物。

安庆绪没辙了,现在,没有任何人能约束史思明的行为,如果他不守信义,自己还真没办法。想来想去,智商实在可疑的安庆绪想出了一个办法,史思明谁都敢骗,就是不敢欺骗鬼神,如果我和他歃血为盟,他就不敢说话不算了。

于是,安庆绪回了一封信,内容很简单:要求与史思明歃血为盟。

安庆绪真是天真的不可救药,歃血为盟就是守信义人的表现形式,如果碰上不讲信义的坏蛋,就是拿他老妈起誓,也是该不算就不算。然而,要命的是,安庆绪却偏偏认为这个有用——是不是到了无依无靠的时候,人都这么蠢?

史思明当然同意安庆绪的意见,正好城外有关帝庙,有他老人家在天上看着,咱们正好对天盟誓。

安庆绪高兴了,离开了老巢邺城,在300骑兵的护卫下去见史思明。

史思明安排全军列队,全体将士穿甲戴盔握着武器,夹道欢迎安庆绪,亲自护送他进了军营。

史思明在中军大帐的主位上座,将安庆绪等几个兄弟晒在一旁。

到了这一刻,安庆绪明白了,人家根本就没有歃血为盟的打算,这是逼着我臣服啊!不过,身在矮墙下,哪能不低头!于是,他很不情愿的跪下叩头,说道:“我不能担当重任,丢失了长安洛阳,长时间陷入重重包围,没想到燕王看在我父亲的面上,率领部队远道而来援救。”

安庆绪说得可怜,史思明却没有任何怜悯之心,脸色一寒,脱口骂道:“丢失了长安和洛阳,战斗失利,这是兵家常事,算不了什么了不起的罪责!但是,你作为儿子,杀死自己的父亲夺取皇位,难道不是大逆不孝吗?我替你父亲来惩罚你这个奸贼。”

这些话发自肺腑,毕竟,安禄山和史思明交好数十年,兔死狐悲的感情总是有一些的。

史思明说罢,命令亲兵动手,将安庆绪拉出去勒死。

史思明杀了安庆绪,马上挥军进攻邺城。

邺城现在是安太清控制,早就被史思明收买,看到史思明亲自前来,立刻命令军队打开城门投降。

史思明进了邺城,采取了极为残酷的报复行动,将安庆绪的4个弟弟以及安庆绪的嫡系高尚、孙孝哲、崔乾祐等人抓起来,全都处以绞刑。

第282章 密诏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298节 函谷关遭遇战第149章 野人的家园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国参战第239章 穆斯林总督的和平第258章 呼罗珊警报第294章 潼关血战第82节 雪夜突击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25节 轮台大捷第136章 程千里败了第164章 血战石堡城第299章 无疾而终的御驾亲征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8节 西北望第272章 “以番易汉”第78节 突骑施铁骑第19节 孤身遇险第261章 蔡家楼第111节 峡谷遇险第1章 故土难离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30章 石堡城的攻防史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315节 太原保卫战第18节 伏击第81节 拨换城陷落第22节 滑头小子郑德诠第210章 汉家奴第147章 目标麦赫万第26节 胜利者戴上了镣铐第195章 进军拓枝城第85节 庭州被围第1章 故土难离第82节 雪夜突击第188章 烈女第189章 翠儿第100节 拜火教第216章 背水列阵第95节 马老四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46节 有朋自远方来第253章 陌刀军破敌第169章 血肉磨坊石堡城第291章 颜氏兄弟的鸿门宴第16节 飞来横祸第275章 诏令即将下达第304节 土匪牛二第311节 血战群敌第151章 阿拉伯传教士第235章 碎叶川第191章 柘枝城第166章 上野寺沟第283章 大唐朝廷的欢乐颂第104节 背水一战第312节 安禄山死了第14节 强盗打劫第101节 攻克俱兰城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125章 鸿门宴第308节 马嵬坡第188章 烈女第328节 冒死突击第68章 难熬的黎明第67节 有敌情第328节 冒死突击第8节 西北望第136章 程千里败了第31节 惺惺相惜第209章 遥远的呼罗珊第323节 李嗣业殉国第309节 李隆基下野第193章 阿拉木机王子第306节 哥舒翰出征第174章 越过青海湖第12节 到草原撒野第112节 华清宫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击第315节 太原保卫战第231章 庆祝胜利第309节 李隆基下野第161章 进攻前的暗战第245章 谁先掷骰子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163章 石堡城第131章 一代天骄王忠嗣第275章 诏令即将下达第254章 穆斯林总督的犹豫第155章 旗开得胜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兰达干第25节 轮台大捷第241章 战争、战争第49节 专使挨揍了第285章 洛阳守备第133章 吐蕃赞普嫁公主第202章 悬崖上的绳索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84节 遭遇突骑施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