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换汤不换药

在济远号的甲板上,南洋水师提督叶祖贵望着岸边人密密麻麻的人群,听着他们大声疾呼着每一艘南洋水师舰船的名字,叶祖贵的眼睛湿润了。曾几何时,这位在中日黄海海战中血战归来的英雄,是何等的刚强!可是面对父老乡亲们的巨大期望,他觉得心中愧疚万分,自己为了遵循朝廷的条例,不得擅自与洋人交恶的方针,使得南洋水师被法国舰队包围,蒙受了巨大的耻辱。

南方人远比北方人清楚,没有水师就等于没有了国门,没有了安全的保障,尤其南方几乎都是洋人们的势力范围,南洋水师就是南方人的心里安慰,哪怕它再弱小,也会让老百姓们有安全感。

当叶祖贵想起在广州湾重新登上自己坐舰济远号时,竟然得到了法国舰队司令高礼睿中将的亲自登舰赔礼,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当他带水师驶离广州湾时,在外海上看到了严阵以待的太平洋舰队时,他才明白是什么原因使得法国人肯向他低头赔礼。

看着太平洋舰队威武雄壮的海军编队横列海上,每一艘重巡洋舰的吨位比他的全部水师家当都大,叶祖贵心中既羡慕又心酸。

谁有实力,谁就有说话权。

在他心里,又一个声音在呐喊:若是自己也能拥有这般庞大的舰队那该多好!

杜锡圭完成了他地承诺,周樟寿也没有令人失望,号召了不少的水师学堂的学子加入到张云飞的海军序列。不过,水师学堂的大部分人心中虽然十分渴望到张云飞的海军去当兵,但是受到太多的其他因素影响。 щщщ. ttκǎ n. ℃o

两江总督刘坤一虽然不服张云飞,但是不得不承认张云飞在海军方面的强大,既然人家已经帮自己弄回了南洋水师,刘坤一自然也不能太不领情,毕竟得罪张云飞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或许自己以后还需要张云飞帮忙呢!’刘坤一暗暗想到。

于是索性就大方一点儿。刘坤一给船政官员下达了命令。不得再阻拦学堂地学生。愿意到张云飞地海军服役地。一律放行。

刘坤一地动作着实让杜锡圭愣了好一会儿。对刘坤一地做法。杜锡分地赞赏。这也能看出一代封疆大吏地气魄。毕竟刘坤一也不是一个迂腐地人。

有了刘坤一地点头。江南水师学堂地学子们再无顾忌。纷纷应征太平洋舰队地大海军计划中去。而杜锡有大批地服役驱逐舰无人指挥。正好给这批学生一个实习地地方。同时。主修海军船舶工程地学生则同福建船政局地学生一起被安排到苏比克海军基地地建设中去。这样一来。苏比克海军基地便解决了最重要地人员不足地问题。同时大批地学生和工人进入吕宋。对于华人强化在这一地区地控制有着举足轻重地作用。

海军部长杜锡圭随即派吕宋地兵舰。赶往上海、南京以及马尾等地。护送两大船政局地学生、工人技师以及他们地家属。运至马尼拉北方重镇。世界最大地海军基地苏比克海军基地。

同时海军部地闽浙将领们顺便在两大船政学堂里征召了大量地学生兵。而且但凡闲散在家或者仕途不顺地已经毕业地学生也被高待遇聘请至苏比克海军基地。在那里他们将接受政治洗脑和系统地强化军事培训。之后根据成绩择优录取到太平洋舰队中服役。

杜锡对于上海地江南制造总局地报告。让张云飞有些头疼。曾然它是中国最大最先进地兵工厂。但是却远比世界各国都落后。

江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可以称得上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了,对于清朝地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的提升都有举足轻重地作用。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地仿制,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这些当时先进的武器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除了枪弹之外,该局也在186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艘自造的汽船木壳轮船惠吉号。18911年时,为大清首次炼出了用于造舰使用的钢铁。

这些对于刚刚工业起步的大清来说,的确是相当的先进了,而且打仗的对象还是长矛锄头的农民,可谓正合适。不过,如今要对付的已经不再国内的‘叛军’,而是工业强大的列强国家,那么这些老掉牙的武器设备是远远不行的。

而且从整体而言,江南制造局在晚清时的军备生产品质并不好,例如步枪的水准不高,性能不佳,据说因此连李鸿章率领的淮军都拒绝使用,且生产成本高于直接购买。每支步枪的成本高达174~两而外国产品成本仅为1左右。

造船的情形亦类似,1868年首次生产之后,陆续造了数艘汽船,但所造船的速度不快,整体生产成本及耗燃料都高,结果反而不如直接向外国购买,因为自造一艘船的钱大约可以向英国买两艘船。

张云飞想到过,国内的工业落后,自造的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是没有想到会高到这种程度,这样下去不用说是清政府没钱支付,就连张云飞这样财大气粗的大军阀也经不起这样折腾。

改革,必须要改革!趁着光绪帝的大改革气氛,张云飞要对上海的工业进行重组,大大地换一次血。

改革的第一步便是将江南制造总局进行局坞分家,各类地机械制造统统划归到一起,成立大清帝国皇家兵工厂。而从洋商那里收购回来的各大船坞和维修设备也统一划归到一起,统一支配调度,成立大清帝国皇家造船厂。另外,福州船政局以及下属的马尾船厂的人员,虽然都征调到苏比克海军基地了,但是剩下的大量的机械设备则一股脑的都搬迁到了皇家造船厂。

之所以将名字改成皇家字样,是因为张云飞和杜锡圭研究了上海的工业改革之后,势必会触动一大批在上海的官员和两江的官员地利益,甚至朝廷中央的亲王大臣也可能参与其中,毕竟是个肥水衙门。

但是这些庸官污吏已经严重阻碍了上海的工业改革,不清除掉这些内部的蛀虫的话,那么张云飞投再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惘然。

因此,必须得做好充分地思想准备,应对这些被清除的蛀虫们的反咬一口。张云飞不怕这些单蹦的蛀虫,他怕这些家伙拧成一股绳到朝廷中央去诬告自己。于是便和杜锡出了这么一出戏来,在改革的所有项目上都冠上‘大清帝国皇家’字样,这样一来,张云飞即是奉旨替皇上办事,又是为皇家谋划,话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不就是图个名声吗?难道

不准张云飞这么做?

这么一来,张云飞不但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去改革,而且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那里也没法说张云飞的不是,可谓一举两得。

上层的人看名声,下层的老百姓看利益,谁给钱便给谁办事,这上海的一遭公司企业还不都是张云飞掏钱?有奶便是娘,张云飞通过这种手段默作声地便将上海掌控在自己的手里的。所谓官场守则,瞒上不瞒下,张云飞也将这招给搬到上海的工业改革上来了,不过效果还不错,蛮适合的!

话说杜锡圭左手拿着巨舰大炮,右手握着金银钞票,这往上海的地界上一站,哪个敢吭声?还不都得规规矩矩的老实的给张云飞打工去?

接下来,杜锡可以放心大胆的改革了。

由于兵工厂的军备生产成本地高涨,所有的生产原料几乎都靠进口洋人的,不过现在可以改善了,吕宋的工业材料有的是,而且张云飞在澳大利亚西部占据着巨大地优质矿石资源,这两处的丰富地廉价资源完全可以供应上海的工业制造。

另外就是申购物资,人员人数都过于浮滥。江南制造局内培养出来地技术人才,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而造成了人才地浪费和流失,以致广方言馆“精算术绘图之技”的人员被派到机器厂去“司工账”。除了外国顾问人数庞大外,大清的官员、职员有不少人是利用关系进入,坐领干薪,尸位素餐。单说以官员而言,1870年代初期只有人,到现在增加了几倍之多,达到了180人之多。

杜锡圭也不是不通人情,在裁汰了大批的无用人员后,又给了他们一笔相当可观的所谓安家遣散费。这些人不外乎就是为财而已,没有必要一棒子打死。这样一来,进京告张云飞御状的人群也就大大的减少了,何况张云飞也不差这点儿钱不是?

江南制造局的东西还真就不少!有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几座小规模的船坞,246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C0~余人,当然若是算上各部门的工人苦力的话,将近五万人。

凡事只要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张云飞是坚信这一点的,事实上也证明了他的这种观点是绝对正确的。尽管这些设备大多数都过时了,但是大批的专家技术人员却是张云飞梦寐以求的财富,当然这里地老外也不少。

皇家造船厂督办由原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提调、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次子徐建寅担任,吴德章、李寿田等造舰专家协办。皇家兵工厂则由华蘅芳担任总办,杨廉臣协办,当然还要安插一些张云飞自己的人控制着一些重要的部门,不是信不过这些总办和帮办,而是因为很多的员工都没有什么‘爱国主义教育’,根本就架不住形形色色的‘诱惑’。

同时,原本徐寿和洋人玛高温、博兰雅创办的格致书院,也被正式冠名皇家科技大学,张云飞特意利用和各国驻华公使的关系,从各国的知名大学中聘请了大批的优秀老师和教授来上海执教,负责培养各类地科技人才。

格致书院是一所完全新型的近代学堂,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国难当头之时,格致书院能突破旧教育之藩篱,引进西方学制和教材内容,延聘西人授学,实开风气之先。张云飞听说这个书院后,觉得这个书院绝对是未来在大清进行教育改革的先锋。想到自己日后要大力兴办全民教育,让国人真正的强大起来,于是对于这个格致书院十分的感兴趣。

在命令杜锡圭跟这些外国的传教士说明意图之后,他们立刻表示出了极大地兴趣,为杜锡圭讲述了他们这个格致书院的办学宗旨,以及教学目的。

傅兰雅是英国“圣公会”的传教士,曾当过北京同文馆的教习以及上海英华学堂的校长。为推广西方的科技知识,傅兰雅在1874年与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磋商在上海建立一个科普教育机构,得到了麦氏的支持,遂于同年3月12日在上海英文《北华捷报》上发表了出麦华陀署名的侣议书。此举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响应,3月24日由傅兰雅主持在博物会召开筹备会议,按照傅兰雅地建议,格致书院从事提倡科学,不宣传宗教,并推举麦华陀、福勃士、伟烈亚力、博兰雅和中国的唐景星即唐廷枢,轮船招商局总办、徐寿、王荣为董事。1876年6月22日在上海正式成立格致书院。

并不是所有的外来洋人都是欺负中国人的,其中不乏有一些思想先进的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他们的目标仅仅是弘扬科学文化精神而已,不参与任何的政治勾当。或许我们今天很多人不是很理解,这些洋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只是为了传播科学?事实上这些事情还真就存在,而傅兰雅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与中国传统的学校设置不同,格致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座专门研习“格致”之学的教育机构。其主旨是:使“中国便于考究西国格致之学、工艺之法、制造之理”。而学生在书院中掌握了“格致机器、象纬舆图、制造建筑、电气化学”等科学技术,便能够“有益十时、有用于世”,达到“为国家预储人才,以备将来驱策”的目地。

可以说,这座书院成立的这二十年来,深深的影响着上海的政治和文化,使得上海成为在中国的唯一快速进步地城市,为上海日后成为东方的中心城市有着不可磨灭地功劳。

张云飞经过权衡之后,认为在文化领域上,还是越早起步越好,因为文化不同于其他产业,军事和工业可以跳跃式发展,但是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慢慢积累地。在这方面,大清甚至还赶不上日本,早在1895年,日本便完成了小学普及教育,而大清自曾国藩、曾格林沁、李鸿章之后再无人才可言,这种断代的危机,或许就是造成日后大清落后挨打地局面吧!

既然要改革,那就得彻底一点,不在文化上改革的话,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是白费。张云飞当然不敢大张旗鼓的像光绪那样直接废掉科举和八股文,温水煮青蛙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而格致书院成立了二十年了,都没有被清政府取缔,说明它的方式是当前符合大清文化改革的,行得通的。

为此,张云飞才敢打着皇家科技大学的

高举光绪帝维新改革的话:“非变法不足以图,而人材之基不可。”将科技教育先在上海办起来。不过张云飞还是很无耻地在皇家科技大学要了一个名誉校长的位置,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在校学生都知道张云飞是他们的校长,是和他们一起支持科技发展的。

作为一个统治者,张云飞这么做是无可厚非的,在中国的文化底蕴上,永远都存在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概念。这种理念将一直伴随着文明的进步而延续至今,就像我们一直深深地怀念着我们的班主任一样,张云飞知道未来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将会是国家的顶梁柱,而张云飞若是有朝一日定鼎中原,这些学生将会是张云飞最有力的支持者。

随着皇家科技大学的成立,一时间,上海地各个地方都出现了很多的冠名‘皇家’字样的机构,倒是令北京的光绪帝和慈禧太后顿时眉开眼笑,不停的称赞张云飞会办事。

周边诸省的文武官员们一个个的耸拉着脑袋,眼看着张云飞的这一计马屁是狠狠的拍对了地方,哄得皇上和太后老佛爷十分的开心,他们已经闻到了浓浓地酸味儿。

上海,这个百年后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张云飞的世界里,再次生根发芽,并迅速长大,相信很快就会长成参天大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

广州城内,两广总督府

啪啪啪!一阵急促的叩门声,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李鸿章的书房门差点儿被敲碎了。

书房内,只有李鸿章和于式枚两人在内,也没有办什么公事,就在那里没事聊天下棋。一旁的茶几上摆放着一个茶壶和几只茶杯而已,香气四溢,正是上等的广东名茶单丛。棋盘上黑白交错,虎踞龙盘一般叫着劲,眼见就到了大决战的局面。

“来了!”于式枚十分不爽的应了一声,正在思考如何拆解老大人地棋局呢,半路去杀出个程咬金来,当真不快活。

砰砰砰!声音重了了许多。于式枚极不情愿的起身开门,并嘟囔道:“来了!来了!这破门再敲几下就该换新的了!”

话说这前任两广总督谭钟麟也不舍得花钱修修,到如今这总督府的房屋还是道光年间的总督琦善修缮过一次,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一个总督肯花钱修理这总督府,当官地吝啬到这个地步,也就大清朝‘人才’辈出吧!

还没等于式枚完全打开门,罗丰禄便一头撞了进来。

这些日子大清眼看着维新变法运动在各省展开,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新一轮的权利之争再次拉开序幕。作为李鸿章地幕僚,罗丰禄只好时刻的关注着京城地动静。不过作为一个眼光如炬的谋划人才,罗丰禄明显知道光绪帝地帝党干不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集团。

自从李鸿章在离京之时,被小人弹劾擅自闯进圆明园之后,李鸿章便一直闷闷不乐,所有的事情都不闻不问,只和一干幕僚们下下棋,喝喝茶而已。

罗丰禄知道李鸿章之所以参观圆明园,是想看看那里的残垣断壁,因为李鸿章心里有些事情始终放不下。

罗丰禄知道李鸿章心中的苦楚,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这个老头子,只好暂时先帮李鸿章打点一下两广的那点儿屁事了。

之所以两广没啥事情干,是因为光绪帝整出了个维新变法来,这可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两广的官差们可都是大清的‘精英’份子,朝廷里的啥事他们不清楚啊!宁肯得罪皇帝,也不能得罪颐和园的那位,于是大家也就消极怠工,心照不宣了。

而诺大的一个两广总督府衙门,每天也就不外乎几张朝廷下发的变法公文和电报,罗丰禄有兴趣的时候,便拆开看看。

这些日子,不要说京师诸位大佬们了,就连远离朝廷中央的两广,对京师里的消息都像听着瘟疫一般。光绪帝的维新变法不用说了,李鸿章一口一个支持,隔三差五的就给各地的强学会送点儿会费。不过雷声大雨点小,两广地区丝毫没有关于维新变法的活动,李鸿章更是懒得关心。

给罗丰禄一干幕僚的信号就是,光绪帝自个瞎折腾,李老爷子对维新变法不抱任何希望。

“大人,张云飞动手了!”

李鸿章和于式枚对望一眼,都微微讶异。看到罗丰禄这么紧张着急,可是破天荒地事情!

于式枚当即笑道:“张云飞他干什么了?跟俄国人开战了?还是起兵造反了?劳得我们的罗总督大人如此惊慌失措?”

罗丰禄只是苦笑着摇头,一脸无奈的神色,当真又好笑,又好气。真佩服于式枚天塌下来都面不改色,谈笑风生。

罗丰禄可是在自己书房睡午觉正香的时候,接到电报房送来的京师方面的紧急电报,见是张佩纶发来的电报时,翻开看后,还没洗漱就一脸睡眼惺忪的跑了过来!

“我倒是希望张云飞造反!他要是造反了,咱们大人又可以出山斩妖除魔了!”

听着没什么大事,于式枚接着坐回到棋盘旁思考着如何破解李鸿章的棋局。

李鸿章也是一笑,低头看了看棋盘局势,伸手在于式枚吃紧的地方敲了敲,摇头说道:“这局怕是定了!重来吧!”

于式枚头也不抬地道:“话说这龙争虎斗的棋局,咋就一步都走不得了咩!”

罗丰禄见二人活宝一样的不理他,顿时一副对你们相当无语的表情,大声喊道:“和着,你们对张云飞的事情一点儿都不上心?”

于式枚依旧不理罗丰禄,拿着棋子在棋盘上转来转去,愣是不知道该放哪里!而李鸿章倒是像老小孩儿一样,在一旁不停的催促于式枚赶紧落子。

“我说,罗大总督……罗大总管,您咋就还没有看明白咩!张云飞只要不造反,谁拿他都没辙?”于式枚说道。

罗丰禄狠狠地瞪了一眼于式枚,又吸了一口气,转头对李鸿章沉声道:“张先生来电,几天前张云飞突然请旨,要求皇上整顿大清海防,重建南北洋水师!”

李鸿章没有吭声,只是静静的望着棋盘,不过罗丰禄知道,李鸿章在等自己的下文。于是接着说道:“皇上同意了张云飞的提议,并任命张云飞为钦办全权海务大臣,负责整顿大清海防和重建大清南北洋水师。不过,一切费用,让张云飞自筹,沿海诸省要积极配合。”

哗的一声,于式枚已经站了起来,将棋子洒在棋盘上:“实在破解不了了,大人始终棋高一筹,属下甘拜下风!”

接着拿起茶壶为自己到了一杯茶水后,边喝着边说道:“这个家伙,当真人心不足蛇吞象!有了那么强大的海军还不知足?重建南北洋水师?怕是要打什么主意吧!本就拥兵自重了,如

这家伙真是狠角色!想要完全掌控大清的海防!荣吃的?这事情应该他出面整顿才是?哪能轮得到张云飞插手其中?”

罗丰禄继续说道:“张云飞很狡猾,偷偷的借着维新变法之机,想要插手沿海诸省的海防!如今他人在京城,却派出了个所谓地帮办海务大臣杜锡圭出来四处走动!跟据张先生的电报所说,这个杜锡圭已经将福州船政都盘了下来,连同全部设备和员工一起运往吕宋。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江总督刘坤一也栽到了这个杜锡圭手里,不但赔了江南制造局进去,连江南水师学堂都没有保住!”

“什么?”李鸿章终于动容。“刘坤一把江南制造总局和水师学堂都给了张云飞了?”

罗丰禄点点头。

“这怎么可能?”一旁喝茶的于式枚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问道:“那可是刘坤一的命根子,怎么会轻易的就给张云飞弄了去?”

李鸿章急忙拿过电报仔细的看了一遍后,喃喃的说道:“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

罗丰禄点头说道:“张云飞的确是我所见过地最难对付的角色,真不敢相信他以前还是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

于式枚在屋内来回走动着,说道:“当真好深的谋略!我想他身边定然有十分高明的隐士辅助,否则真难以想象张云飞会有这么大地深谋远虑!”

“后生可畏啊!”李鸿章缓缓的站起身来,伸手在后腰上敲了敲,继续说道:“张云飞没有什么高级幕僚,顶多有个青年后生唐绍仪,但是这些年地各项决策都是出自张云飞自己之手!”

“这这么可能?”

罗丰禄和于式枚同时惊讶道。

“都说无巧不成书!这世间还真有许多我们无法理解地事情!就像没有洋人到大清之前,我们世代都以为是天圆地方,今天才知道天空是无边无际地,而我们是站在圆圆的地球上!可是我们为何没有掉下去呢?是因为地球有引力,吸着我们!这些事情都是我们无法想象地!”李鸿章说着说着,两眼便出神的望向窗外,似乎再回忆着过往的事情。

不过这话太有哲理性了,一时间罗丰禄和于式枚都没有体会出啥意思来。

“大人可否说的详细些!卑职没有弄明白您的意思!”罗丰禄问道。

许久,李鸿章从回忆中醒来,收回了神游的眼神,转向二人说道:“在京师的时候,老夫曾跟太后老佛爷详谈了很久。也谈到过张云飞突然换了一个人似地这个问题,太后只是说张云飞有了奇遇,但老夫再深问下去,她便什么都不说了。”

“这……”

于式枚和罗丰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李鸿章这不等于没说一样吗?

少卿,但见李鸿章接着说道:“你们可能不知道,老夫最拿手的便是从他人的眼神里读出答案,太后在回答老夫的问题的时候,眼神明显飘忽不定,她一定是知道了张云飞前后判若两人的秘密。不过她没有说出来,不是不想说,怕是她自己都没有弄明白而已!”

“难道是神灵附体?”于式枚惊讶道。

“少胡说八道!你也读了不少书了,别总神叨叨地!”罗丰禄瞪了一眼于式枚道:“张云飞突然改变后,便没有再回国,而是一直呆在海外,待国内的人渐渐适应了他的变化后,才回来。我一直有个猜想,张云飞一定是想要掩饰什么,趴在海外这么久才回国!”

李鸿章突然眼神一亮,接着一会儿过后又暗淡了下去,说道:“你说的有可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何况是三年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连他的亲人都认不出来了!”

“大人的意思是……”罗丰禄问道。

“没什么!”李鸿章说道:“我想到了太后为何知道张云飞的离奇事情,却不说出来,她一定是有张王牌没有亮出来!”

“王牌?”罗丰禄和于式枚再次糊涂了,他们不知道李鸿章在说些什么?

李鸿章明显是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反而很开心的笑笑说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张云飞既然是太后老佛爷的干外甥,太后带他如同己出一般,比待皇上都好。而张云飞早年经常在京师惹事生非,身边必然有太后地严密保护。据老夫所知,张云飞的身边除了有十几个御前侍卫保护外,应该还有叶赫那拉氏的暗卫随护。

明白了,于式枚和罗丰禄对望一眼,均感觉到了慈禧的手腕竟是如此强大。

按照李鸿章的猜测来看,慈禧定是在张云飞身边安排了令张云飞都难以察觉的人,这些人原本是慈禧心疼张云飞,怕张云飞出事而暗中保护张云飞的,可是当张云飞改变后,这些人依然跟着张云飞,怕是如今或者成为张云飞嫡系将领,或者是贴身侍卫,或者其他的方面的关键中枢,总之是张云飞依然在慈禧的手掌心中,而慈禧掌控着张云飞地一切活动资料。

好可怕!就连李鸿章想到这点后,也不觉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大人,既然这样……”罗丰禄还待问,突然被李鸿章挥手阻止。

“这不是我们该谈论的事情,今天的话不可让外人知晓?”李鸿章严肃的说道。

“好吧!不提也罢!大人,跟我们说说叶赫那拉氏的暗卫吧!听着怪好奇地!”于式枚问道。

“好奇心会害死猫的!”李鸿章笑笑说道,知道于式枚肯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说道:“这个事情,我也是听一个落魄旗人子弟醉酒后说。传说中满清的几大氏族都有一支秘密守护部队,都是超级高手,专门保护着家族地血脉,使得家族能延续下去。其中皇族爱新觉罗氏的暗卫称天煞,而一直跟他们作对地叶赫那拉氏则称地煞,其他的不是太清楚,只知道有天地玄黄之说。”

“没了?”于式枚问道,故事听到一半突然没有了下文,让他心中痒痒地。

李鸿章点点头,看着于式枚一脸沮丧的样子,笑笑说道:“老夫也没有办法啥!巡洋舰大人说今天有个催更滴,等到他乖乖滴把票票和打赏送上之后,再下回分解!”

扑通!扑通!

“咦!你们咋都躺下了咩?天冷了小心着凉啥!”李鸿章惊讶滴说道。

扑!扑!

倒在地上的两人再度喷血不止!

这时李鸿章突然变成了一个智慧与帅气并存的巡洋舰大人,只听巡洋舰大人说道:“朕今天大更12000字!众卿家赶快票票打赏送上来!喂!看什么,就说你丫的,以后记得催更票投六千滴,再投一万二滴话,诅咒你吃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第496章 单兵装备第532章 借口的背后第260章 北洋新军第64章 两个牛人第273章 魅魉PK忍者第588章 龙卷风行动第246章 马普托战役第421章 美国海军抉择第528章 海军战舰条例改革第224章 北风之神第170章 廷议第192章 狙击第227章 世界海军军备竞赛(上)第53章 鸠占鹊巢第483章 中美海军对峙第111章 暗流涌动的菲律宾第492章 平起平坐第563章 转折第290章 “陈”与“沉”第337章 计中之计第210章 底牌(下)第472章 托诺山大捷第123章 回国(中)第328章 清朝灭亡第514章 欧洲的墙头草第294章 掌控东北第338章 闪击朝鲜第151章 潜艇的诱惑第88章 万事俱备第404章 青岛效应第240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第408章 说服窦纳乐第344章 联合舰队出动第432章 十大集团军群第232章 大沽口要塞第596章 暗藏危机第114章 北洋蒙难第319章 风起云涌(3)第128章 疯狂的远东(四)第403章 海军战术革新(下)第167章 北洋悍将第369章 中途岛海战(一)第413章 康梁回国第543章 德国闪电战第48章 美国威胁论第302章 狮子与羊的区别第511章 电力革命第二十一章第235章 《明定国是》诏(上)第332章 炮击朝鲜第338章 闪击朝鲜第159章 B计划第539章 G3集团瓦解第42章 珍珠港第277章 敛财计划第541章 林堡会战第485章 发财大计随手指来第273章 魅魉PK忍者第303章 第六帝国第433章 祸不单行(上)第457章 所罗门海战第397章 青岛要塞攻坚战(十)第455章 所罗门海战(四)第398章 攻克青岛第480章 扳手腕的艺术第122章 回国(上)第78章 该硬时就得硬第152章 英国也很囧!第474章 流血星期天第273章 魅魉PK忍者第82章 英国的抉择第112章 海防危机(上)第162章 舆论的力量第587章 奴隶交易第513章 欧洲的火药桶第532章 借口的背后第95章 偷袭马尼拉第608章 犹太国第618章 触犯众怒第388章 青岛要塞攻坚战(二)第375章 溥伟第126章 疯狂的远东(一)第540章 塞尔维亚灭亡第59章 挽不住的心(下)第332章 炮击朝鲜第99章 西班牙求和第221章 小朝廷第526章 中美军备竞赛第363章 列强观摩团第425章 疯狂的训练第429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481章 中俄北京缔约第536章 烈日要塞第290章 “陈”与“沉”第344章 联合舰队出动第269章 处境第511章 电力革命第404章 青岛效应第329章 帝秦伊始第284章 飞艇与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