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急功好战

第212章 急功好战

从昌平君那回来后沈兵就去向蒙武报告。

不过当然不只是报告。

沈兵简要的说了下昌平君的情况……当然是捡好的说,然后就向蒙武请示道:

“将军,大梁军装备不齐战力不强,属下以为这后方城池应交与大梁军驻守。”

蒙武听了这话是舒坦无比。

原因是他领着十万秦军沿汴河东岸打,一路虽是辛苦却战果寥寥。

而沈兵所领的大梁军却在前夜一役大败楚军伤敌三万余,且大梁军自身伤亡不过千余人。

这伤亡比便是一向自负的秦军都十分难得。

这一度让蒙武十分郁闷,其实不只是蒙武,便是秦军兵士颇为不快。

而此时沈兵却主动承认大梁军军力不济自愿守城,蒙武心下自然十分受用。

于是蒙武想也不想就应了下来:

“此言有理。”

“不过,副将要防大梁军……”

蒙武话虽没说完,但沈兵却听明白了。

蒙武这是信不过大梁军,担心大梁军会在后方作乱。

沈兵赶忙回答:

“将军放心,这大梁军是魏国降兵,陈城已是楚国城池。”

“大梁军若是作乱亦不得楚国百姓支持。”

“何况陈城百姓还尽是些老弱病残,大梁军不至愚蠢至此会据陈城作乱。”

“属下以人头担保,大梁军不敢造次。”

一座城池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价值,除了兵力和粮草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百姓。

陈城的百姓可以说几乎没有价值,甚至还是累赘,大梁军会以其为根据地那就是脑子进水了。

蒙武想想也觉得有理,就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便交由你部驻守。”

于是沈兵就留下了一支五千人的部队驻守陈城。

其实蒙武是中了沈兵的计了。

沈兵之所以想驻守陈城,是因为担心昌平君举事不利。

昌平君手下不过百余人,百姓不过数千老弱,便是加上城外被赶进城内的村落百姓只怕也只有数万人。

以数万手无寸铁的百姓而且还没有青壮,对五千秦军兵士那可不是易事。

虽说史上昌平君最后成功乘乱逃走,但历史已被沈兵改变,万一昌平君被秦军抓住或杀死呢?

沈兵的一番苦心岂不白费力气?

统领这支五千驻军的是个叫王徨的校尉。

五千人的驻军原本交给军侯统领就可以了,但考虑到陈城地处交通要道是秦军进攻楚国的前进基地,有大批军备和粮草会在这里进出事务繁琐,于是就分配了一名校尉。

关于这王徨,沈兵还向魏呴打听了下,知道此人曾是魏呴的亲卫对其忠心耿耿,沈兵这才敢用。

沈兵找来了王徨,摒退了身旁的亲卫,问道:

“王校尉可知驻守陈城的重要之处么?”

王徨赶忙回答:

“属下知道,陈城乃我军后方补给重地。”

“副将放心,属下必全力以赴确保陈城不失。”

沈兵点了点头,然后就压低声音说道:

“此次驻守陈城,我要的不是陈城不失,而是陈城有失。”

王徨听着就不明白了:

“副将,这……”

沈兵直接把话挑明了:

“过些日子,城内楚人恐会作乱。”

“王校尉切记,勿需赶尽杀绝,尽可放楚人出城。”

“你只需将粮草事先转移至它处,造成损失惨重的迷惑楚军,你可明白?”

王徨不是傻瓜,话说到这份上了哪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当下点头回答道:

“属下明白,副将放心,属下定会将此事办妥。”

沈兵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之所以不明说是昌平君,是因为这昌平君当上楚王后还指不准会不会降。

若昌平君不降而沈兵又有今天有意放昌平君走这一着,到时被嬴政知道那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但如果没指明道姓是昌平君,就完全可以说是预料到“楚民”会作乱于是将计就计。

这样虽说无法推个干净,但至少还有个借口。

如果昌平君最后还是投降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就算嬴政知道整件事的前因后果也只会有功。

陈城安排妥当后,大军便再次开拔。

毕竟兵贵神速,越早赶到楚军防线就意味着留给楚军的准备时间越短。

从陈城发兵依旧是兵分两路:

蒙武带着秦军直奔城父,而沈兵则带着大梁军在其后慢行。

之所以会以这种方式行军,依旧是蒙武所领的秦军战斗力更强……

至少沈兵也很愿意这么认为。

能少打点仗少点危险有什么不好?

争什么军功来着?

活着不好吗?

蒙武就不是这样的想法,所以就很乐意带兵先行。

这样蒙武的十万大军就能先一步赶到楚军防线前给楚军更多的压力。

而沈兵的部队,则在后方一边前进一边清理河道,然后沿途再搜索并占领重要的村落和城邑。

此战河道当然是重中之重,因为粮食和援兵可以顺流而下运来。

因此沈兵占领的城邑通常也是沿河或河道交汇处的城邑。

这些都算不上什么,虽然封河木桩及铁链的确烦人,但对数万大梁军及黑甲军来说却并非难事。

难就难在……大梁军一路这样占领、驻防下去,七万余人就变成了五万人,而且还在持续减少中。

魏呴见此就有些担心了:

“副将,大梁军原本就兵力不足。”

“此时又分散到各地驻守,这般下去到了汝阴城下,只怕只余三万人。”

“到时又如何能攻城?”

沈兵回答:

“到汝阴城下自然不会只有我等三万人。”

“我等首要任务便是清理河道,到时上将军领着十万人便会沿河而下与我军一同攻城。”

魏呴应了声后就不再言语了。

其实魏呴是心下有些不快,他还道此番大梁军可以多立些战功以便晋爵后配甲,谁想此战却是用来清理河道及保障补给线用的。

如果不是之前被楚军夜袭,此战只怕连楚军主力的影子都摸不到。

沈兵看着魏呴若有所失的样子心下不由暗笑,这魏呴似乎也被秦军的军功制度给同化了,变得急功好战了。

(本章完)

第363章 基塘农业第387章 山地部队第265章 买涨不买跌第115章 火锅水饺第142章 大水第318章 售卖第528章 擒贼擒王第74章 这只是客套话……第512章 训练第296章 弩第242章 撤军第68章 督阵第318章 售卖第68章 督阵第501章 炮战第125章 心理第237章 围城第484章 仙药方子第342章 市场化第25章 心在滴血第379章 党项第492章 远征军第314章 织布机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72章 动摇第348章 羡门子高第337章 发展第461章 改革第548章 书信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404章 教育权第93章 姬丹第541章 姑师第271章 敌人第280章 变法第414章 炮弹第124章 水攻第65章 厚礼第507章 出逃第285章 议和第446章 巧合第454章 大将军第449章 改革第165章 骑射第194章 副将第94章 荆轲刺秦第246章 围城第314章 织布机第370章 收购第251章 陷阱第381章 交易第188章 军魂第37章 借刀杀人第16章 变局第385章 保命第298章 战法第492章 远征军第100章 由头第459章 讨价还价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260章 水力第212章 急功好战第479章 挑明第365章 原料第510章 联盟第429章 榜样第17章 攻大于守第221章 回师第92章 家书第259章 冶铁作坊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135章 沙袋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496章 塞琉西帝国第73章 榨酱面第292章 涅石第111章 暗渡陈仓第346章 骑军第122章 浮力第434章 将计就计第170章 收购第225章 将计就计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56章 官大夫第303章 猎鹰第250章 将计就计第358章 潜力第7章 除非……第150章 使节第38章 调虎离山第226章 层层防御第214章 较劲第122章 浮力第336章 配方第194章 副将第11章 上坡下坡第549章第326章 命令第290章 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