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始皇帝交换的?

第430章 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始皇帝交换的?

封……赵王?

这确实是赵泗想都没想过的事情。

不过这玩意也不可能始皇帝现在说封下一刻赵泗就直接登基加冕。

这样的大事再怎么说也要和朝堂的衮衮诸公商量一下。

“封王之事且先等等,继续念奏。”始皇帝摆了摆手止住了话头。

嗯……胡思乱想之中的赵泗被始皇帝揪回现实,继续辅佐始皇帝批阅奏折,接受始皇帝的一对一单人辅导。

一天时间飞速结束,赵泗的加入并未明显提高始皇帝的政务处理速度,虽然赵泗确实给始皇帝省了分析冗杂奏折的时间,但相应的始皇帝也会根据奏折的处理和批阅做出一定的指导。

因此一天下来,不多不少,刚刚好天色暗淡下来,一天的政务也刚刚好批阅完毕。

今日总体来说事还是那些事,大秦的兵马全面出动,正在有条不紊的按照王翦的战略部署展开行动,并且和大秦内部的反动势力展开第一次大规模正面交锋。

唯一和以往不同的是,多出了议论立储之事的奏折。

始皇帝只是叫简单的批阅,并未回复,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和态度,但是这却已经足以因此掀起来一场轩然大波了。

“关于立储之事,陛下只是批阅,并未有其他多余回复。”冯去疾跪坐在王绾面前开口说道。

“连西支仑的奏折陛下也不曾有所议论?”王绾开口问道。

西支仑是御史的一分子,以性刚烈好严辞而著称,说白了就是嘴臭,说话不考虑后果,并且有点喜欢将事情后果夸大其实,以此来达到劝谏的效果。

同时,也是老氏族的一分子。

很显然,今天始皇帝批阅的那份可以称得上胆大包天,认为始皇帝迟迟不立储君才导致天下乱相频生,人心迟迟不能安定的奏折,就是出自西支仑之手。

扶苏的支持者很多……

更不用说西支仑其实年年都在坚持不懈的向始皇帝上书立储之事。

西支仑的奏折并非出自于冯去疾的授意,冯去疾要做的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暗示,西支仑就会按照他的预想写出他需要的奏折。

至于剩余几份中规中矩挑不出来什么毛病也并不冒犯的关于立储之事的奏折,那就是纯粹出自于王绾和冯去疾之党羽之手了。

其他人是中规中矩,西支仑的奏折是破格。

因此始皇帝虽然没有发表任何评价,但本身始皇帝不发表评价,真正的老狐狸也已经得知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看样子陛下并不排斥臣下议论立储之事?”王绾沉吟着开口。

“王相看,陛下是否有立储之心呢?”冯去疾开口问道。

连这种明显有些冒犯的奏折都不驳斥,虽然也没有赞同,但是也说明这远远不是始皇帝的底线。

“或有!”王绾想了想开口。

“或有?”冯去疾皱了皱眉毛。

“这样的事情我们作为臣子是不可能完全了解陛下的心思的,因此我们只能大胆猜踱,却得小心行事。”王绾开口说道。

因此针对于始皇帝的无反应,在王绾的建议之下,冯去疾开启了第二步作战计划。

首先,还是上书制造舆论……这一点就不用说了,要比以前更多,说的更加言之有物,要让始皇帝看到臣子们所需要的。

其次,私底下也可以议论一下关于立储的事情,只需要注意言辞就行,闲杂人员不能妄谈国事,但是在职的官员是不需要避嫌的。

总之就是在流程和规矩允许的情况之下,让舆论缓慢的扩大化,踩着始皇帝给他们放出来的界限在一点一滴的往边缘试探。

至于死谏?

这玩意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真到了这一步那就是彻底撕开了遮羞布选择了掀桌子,并非治国处政之道。

于是接下来几天……赵泗每天都得苦哈哈的读着关于立储的谏言奏折,眼睁睁的看着这方面的奏折越来做多。

而始皇帝还是一如既往的只是批阅,但是并不表态。

而同时私底下冯去疾等一应官员私底下开始讨论关于立储的事情。

上行下效,上面人议论什么,下面人就议论什么,因此他们麾下的官员纷纷关于立储的事情展开了议论。

实际上,始皇帝五十多岁了,却迟迟没有立储。

不管是放在任何一个朝代,臣下心有猜忌,私底下议论都是正常的。

与其说是冯去疾等人刻意引导,倒不如说是放开了对手下人的约束。

是的……在此之前他们是要约束自己的手下不主动议论这种事情,主要是为了避免始皇帝听到以后认为是他们用舆论倒逼君王,因此产生一些什么不好的事情。

否则倘若没有最上面这一批人的约束,官阶低微但是胆子大的大有人在,关于立储的事情早就争论开了。

还是那句话,在立储这件事上,放在当下这个时代,以目前的情况,臣子们急是合情合理且充满了正义性的。

无可指摘的那种!

天家无后,人心实在难以安定。

始皇帝太强势了,才导致事情走向了现在的局面。

不过随着他们的主动试探,以及始皇帝一直不表态刻意放纵的表现,因此进言之人越来越多,私底下大家都认为大秦确确实实需要确定一个储君来稳定局面安抚人心了。

只不过,随着奏疏和舆论不断的增加,始皇帝依旧是仅批阅,不回复,不表态。

“如今陛下的喜怒无法猜测,就连到底是不是要立储我这个做臣子的也看不出来,现在局面陷入了僵局,陛下不愿议论,难道非要等到朝会的时候公然的提出这样的事情么?”冯去疾皱着眉头开口问道。

“陛下应该是不反对立储的……倘若陛下没有立储之心,在第一次上书之时陛下就会驳斥,不会留中。”王绾也皱着眉头沉吟。

“眼下的局面,或许是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在有些事情上没有让陛下满意,没有尽到为臣子的本分,冯大夫可以多自省也。”王绾开口道。

冯去疾一听就知道王绾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自我反省个鬼……

王绾的意思是始皇帝迟迟不表态,不给出他们更进一步的许可,是因为有一些始皇帝需要办的事情他们还没有满足。

交换罢了……

始皇帝是打算握着立储之事,来向臣下交换一些东西。

“我接下来会留心陛下的一言一行,而不使耽误大事……可是王相,我有一个问题。”冯去疾眉头微微皱起。

“倘若……我是说倘若,这天底下真的有什么事情是陛下需要向我们这些臣下来交换的么?”冯去疾脸上带着几分不确定和犹豫。

王绾闻声也因此眉头紧皱,哥俩表情同步的像机甲驾驶员。

“我不清楚……” 这样的事情,王绾自然也看不真切了。

而另一边……

皇宫之中,花园之内,爷孙二人,亭下并坐。

始皇帝许是觉得终日待在屋子里批阅奏折有些困顿,这两天白天太阳出来以后就会换到开阔的地方来批奏。

可惜,天气逐渐萧瑟,花园也没甚好景观赏。

但萧瑟的景色并不妨碍爷孙之间的对话。

“大父的意思是让我居于咸阳,遥封赵地?”赵泗看着脸上带着笑容的始皇帝开口问道。

“你手下的门客能力不错,你哪怕不在封地,他们也能够治理一方,因此你自然就不需要再离开咸阳,前往赵地了。”始皇帝点了点头理所当然的开口。

这一点确实……

张苍,萧何,曹参,周勃,樊哙……

几乎军政顶级人才都有……别说治理赵地了,历史证明,这些人都是有经国治世之才,沛县天团的含金量自然无需多说。

“那既然如此……”赵泗眼前一亮。

“想提议朕遥封诸王?”始皇帝轻笑了一下。

“封王的同时,或许可以限制一下他们的权利,譬如军权,财权……只给诸王治理之权呢?”赵泗开口发问。

“没有权利又如何治理封国呢?”始皇帝闻声忍俊不禁。

“这是封国,是要去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是要废除他们的文字,习俗,让他们用和大秦一样的钱币,同样的度量衡,兵,财,权,少了哪个都是难以完成的事情。”始皇帝摇了摇头。

封国是要干大事的。

目前大秦完成的大一统,只能说是字面意义上的大一统。

即疆土统一,提出了后续理论和实践方向,但是大秦在这条路上仅仅走了十分之一,制定了大概的框架。

而仅仅是让天下人成功达成为同一国人,写同样的字,用同样的货币的共识,汉朝都几乎直至命运终结才堪堪做到。

没有权利的封国,和郡县制又有什么差别可言呢?

换了个名字的州牧刺史罢了……

这又何谈比分封制更快的实现制度统一呢?

赵泗挠了挠头,收住了自己不太成熟的想法,发出了另一个疑问。

“大父倘若只是想让我成为赵王,将赵地封给我,用不着这么麻烦吧……”

赵泗当然知道始皇帝为何留中不发,他就在始皇帝身边,始皇帝也不避讳跟他谈这些事情。

让赵泗奇怪的是,如果仅仅是封王的话……

那最多也就是私底下跟李斯王翦提前打个招呼。

有这俩人支持,再加上始皇帝,封王之事可以说是小事一桩,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诺大的朝堂,不止有李斯王翦二人。”始皇帝摇了摇头。

“至于封王?”始皇帝笑了笑,却并未接着说下去。

封王当然不值得大费周章……

储君确实该立,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大秦的储君之位空置的时间确实太久了一些。

至于人选也早已经确定,除了扶苏没有人能够胜任。

就算扶苏不能胜任,单单是看在赵泗的份上,始皇帝也愿意效仿周天子故事,单纯为了赵泗而立储扶苏。

可是,立储已经确定了是扶苏。

但扶苏的孩子,可不止赵泗一个。

始皇帝终归是比扶苏要大上许多的,站在始皇帝的角度,他自然也会比扶苏更早的离开人世。

死后之事,不能干涉。

唯有当下,可以计较。

李斯和王翦年纪可不小,指不定和始皇帝谁先入土。

赵泗的未来,恐怕可没有太多可以依靠之人。

况且,王翦始皇帝到底信得过,但是李斯,始皇帝真要是撒手人寰,始皇帝还真不敢肯定。

他如何看不出来臣下的试探和徐徐图之?

同样的手段始皇帝顺手也用了罢了。

他确实霸道,但他知道,他死后多半是不能再横加干涉,肆意的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闲话稍过……一切如常。

转眼几天,已至朝会。

当然,并非涉及文武百官的大朝会,而是每个月两次的小朝会。

参与人员乃三公九卿,各部要员,基本上都是两千石起步。

属各部门领导人碰头大会,固定每个月两次向始皇帝汇报工作总结。

群臣见礼,依次站定,分别做出工作总结。

始皇帝现场批阅对照,审查一下由三公呈上来的奏折和各部领导人说的有没有不能照应的地方。

就这么一道流程下来一个时辰就差不多过去了。

汇报结束,始皇帝点头进入了下一个流程。

现在是自由探讨时间,臣子们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始皇帝有什么要求或者觉得他们有什么纰漏一般也在这个时间段总体提出。

到了这个阶段,已有人似有按耐不住的神色,所为无非立储之事。

只不过这一次,由始皇帝率先发难。

“如今天下各地都还不曾安定,燕赵之地大的叛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地方上依旧乱相频生,赵国旧地土地肥沃,又有险关,还和东胡匈奴接壤,朕想尽快的让赵国旧地安定下来,让这里的庶人能够安心事于耕种徭役,诸卿可有良策?”始皇帝开口问道。

群臣闻言,纷纷开始思索。

冯去疾因为得到了王绾的提醒,也开始思索始皇帝的深意。

赵地?尽快安定?

(本章完)

第52章 恭喜你,成为不更!第88章 为朕驾车!第486章 标点符号的诞生和准备溜溜球的始皇第447章 赵泗是唯一的选择第520章 大朝会,帅师伐国和单身税第267章 新的开始第231章 礼贤下士?赵泗正在成为恶霸的路上第531章 天下的改变第20章 食材不可被辜负第351章 贵胄啊!第153章 李斯赵泗始皇帝三人组第505章 泗诏即朕诏第206章 始皇帝酷暑难耐,赵泗点水成冰!第117章 始皇帝的恶趣味第286章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泗之神勇,尤第499章 大父真是料孙如神!第213章 从秦王到陛下,从秦王走狗到主公,第213章 从秦王到陛下,从秦王走狗到主公,第461章 始皇帝汝可欲为皇帝呼?第199章 石见银山和左渡金岛找到了!远海探第79章 和王翦的第一次会面第272章 刘邦:大丈夫当如是!第449章 始皇帝的生日第107章 夏无且:可恶,到底缺了什么药!第417章 赵泗,可不一定仅仅是赵国宗室之后第346章 坏了,秦国要好起来了!第302章 从秦之将亡到国祚绵长第242章 来自始皇帝的新年红包第420章 父与子,爷于孙。(为暖阳1314大佬第193章 刺客服诛,李斯震怒!第71章 这小子真是个福星!第13章 王贲对于王离十分不满意!第50章 蒙毅对赵泗的小好奇第246章 赵泗门客的人事任命第132章 自古如此,便对么?第471章 八恶不赦,始皇帝的小傲娇。第500章 准备开溜的始皇帝第137章 始皇帝的小傲娇第234章 捷报传驾撵,赵泗喜欲狂!第320章 赵泗明白自己是一个佞臣!第287章 扬名江东!第287章 扬名江东!第203章 赵泗康复啦第3章 上一次献图的倒霉蛋是谁来着第438章 封王事定第26章 万一弄出来了呢?第152章 李斯和始皇帝的爱恨情仇第82章 一颗金丹吞入腹!第182章 陛下,您就宠着他吧!第336章 轰动第493章 匈奴欲和亲?赵泗的霸道!第118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第394章 五口之家的收获之年第387章 算缗告缗颁布第133章 赵泗的提议,迁六国旧贵入关中!第477章 熊心死,楚地定!第68章 赵泗堪称炸裂的骑兵战术第28章 始皇帝绝不会容许旁人染指!第17章 大巡未尽,始皇思归!第103章 沙丘?这地方可不兴走啊!第148章 赵高正逐渐被赵泗替代。第221章 迁贵令给张苍的震撼,张苍的决定!第105章 造纸术和印刷术!第130章 始皇帝的良苦用心!第115章 始皇帝的贴身秘书第22章 王离,被撕下了标签第531章 天下的改变第415章 我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第444章 张苍归心!第532章 新秦律成!第248章 李斯再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第214章 这条命,给他赵侍郎了!第514章 护犊子的始皇帝第513章 始皇帝的快乐生活第160章 徐福的意外来了!第442章 富贵险中求第425章 说好一块上路,你上的继位之路是吧第509章 孔雀国?那就打!第175章 大秦迷途的未来!(,完!)第65章 医家驳杂,始皇遭殃第480章 始皇帝差点忘了好圣孙有挂第506章 李斯软了,赵泗得帮李斯硬起来!第235章 赵泗和群臣,在始皇帝心中已然区分第379章 哄皇帝开心是个技术活。第433章 和张苍的会面!第135章 赵泗:那臣就只能死给陛下看了!第216章 又要get两个五马分尸的小伙伴咯!第244章 捉了吧!第243章 胯下之辱!第327章 英雄迟暮第347章 半年已过,秦国变化。第325章 王翦做出了选择!第65章 医家驳杂,始皇遭殃第253章 宠物第52章 恭喜你,成为不更!第259章 病重第110章 赵泗的缺点就是太谦虚了!第300章 纳妾虞妙戈(完)第36章 两千年前的太阳不是很热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