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半路杀出的王绾

秦子戈将分封与郡县的优缺点点明后,将选择的皮球扔回嬴政手中。秦子戈离开后,嬴政沉思了许久。直到日薄西山时嬴政才回过神来,再次做出选择的嬴政不再犹豫开始准备为明日的朝议上其他人的反对未雨绸缪。

嬴政将李斯、王贲召进王城,还有在书房值事的蒙毅,要与他们三人事先会商一番明日朝会上该如何决议治式。三人走进嬴政批阅奏章的书房,身上依旧穿着上午参加即位大典时穿的那身厚袍子。嬴政没有见外的向他们招手道:“来来来,脱了厚袍子坐!”不料,三人都没有应答,而是按着爵次顺序,王贲在前李斯居中蒙毅在后,一起向他躬身行礼,毕恭毕敬地齐呼了一声:“臣等参见皇帝陛下!”

被喊“皇帝陛下”的嬴政恍然大悟,如今他已经不是过去的秦王而是天下共主了。心神摇曳过后,嬴政并没有因此而拿架子大笑道:“免了免了,书房折腾个甚!大朝会摆摆架势罢了,事事如此折腾还做不做事了?日后书房议政还是老样子,谁再喊皇帝陛下,我就叫他出去晾着!”一串笑语申斥,被三人烘托起来的气氛瞬间消散,气象顿时和睦如初。

三人就座,在内饰的帮助下脱去朝服冠带,长发散披,通身一领麻布长衫,再饮下一碗冰茶,顿时大觉凉爽。身体舒服的同时,三人心中也感念嬴政的亲近。

嬴政将自己对于郡县制和分封制的选择以及因此产生的忧虑对三人和盘托出,李斯不禁一声感喟:“惜哉!若尉缭子身体能行动,此事就容易多了。”王贲和蒙毅听罢也是一声叹息。嬴政低声道:“先生风瘫,太医无以救治。我已请一东海神医看过,却依然未见起色。还有老将军,但有他在朝,夫复何言!”听嬴政说道说到王翦,王贲和蒙毅也都双眼潮湿了。

“君上,还是先议事吧。”最后还是王贲主动开口岔开了话题。

嬴政顿了顿说道:“希望明日朝会能一次议决郡县制,以便早日在全国上下推行;另外朕预料群臣中可能有主张诸侯制者,故须得预为绸缪。”李斯听罢禀报道:“郡县制之实施方略经多次补正,已经确定了,只待议决推行。”蒙毅见状也出言道:“重臣之中明白主张郡县制者,只有素常小朝会的王翦、李斯、王贲、蒙恬、尉缭几人,而如今能在大朝会动议者,大约只有李斯了。”

嬴政点头,李斯也没有出言拒绝。不过一直默然的王贲却突然说道:“廷尉动议不宜!”

“这是为何?”嬴政不解的问道。

王贲看着嬴政说道:“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大多将军不甚了解,大多文臣则无甚定见。若有重臣主张诸侯制,很可能群臣便跟着走了。那时,才该廷尉杀出。”

嬴政大笑道:“说得好!朝会也是战场,好刚要用在刀尖上。”

不过蒙毅出声问道:“若如此,谁来动议?”

王贲断然道:“我来,我与尉缭前辈联具如何?”

嬴政李斯蒙毅三人异口同声说了声好。如此商定之后,王贲李斯便驱车去了尉缭子府邸先行知会。嬴政则吩咐蒙毅立即为两人草拟上书。三更时分,王贲李斯返回皇帝书房。与尉缭子情谊笃厚的李斯禀报说,卧在病榻的尉缭子欣然允诺了联名的请求。听到这儿,嬴政心头顿时踏实了许多。随后王贲拿了蒙毅起草的上书底本,立即回府准备去了。

信心满满的几人谁也没有料到,朝会局势会发生如此突兀的变化。

朝会伊始,嬴政刚刚申明了主旨,丞相王绾便第一个出班奏对。依照博士学宫弄出来的那套新朝仪,王绾站在自己的座案前捧着上书高声念诵道:“臣,丞相王绾,昧死有奏皇帝陛下,主张新朝奉行分封制。臣呈上奏章!”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殿前御史接过了新朝的第一道奏章,双手捧到了始皇帝案头。大殿群臣始而惊讶,一向只处置政务而从不提政见的老丞相居然也能发端大政!惊讶之余众人恍然:新朝遵奉何等治道,非他丞相王绾发端莫属!

王绾上书完毕后,博士仆射周青臣也霍然站起,高举上书高声念诵:“臣,博士仆射周青臣,昧死有奏皇帝陛下,呈上博士七十人联具之《请行分封书》。”随着周青臣的声音落罢,殿东一大片博士整齐站起,齐声高诵:“臣等昧死启奏皇帝陛下,请行分封,以固大秦!”如此声势,又一齐口称昧死,秦国庙堂见所未见,一时群臣彷徨,素无定见的那些元老便要站起来呼应。

“臣,通武侯王贲有奏。”就在这时王贲站出来朗声说道。

一声浑厚而沉稳的宣示,让喧闹的大殿中立刻肃静下来。在场的众臣谁都知道,王翦王贲父子连灭五国,单凭这份军功他们王家在新朝就具有无与伦比的份量。更有一点,父子两人性格上都是寡言之人,在朝会上素来极少开口,但一旦开口就绝不中途退缩。当此之时,这王贲挺身而出,定然大事无疑。

举殿肃然之间,只见王贲前出两步,捧着一卷竹简高声道:“臣与关内侯尉缭联具奏对,请行郡县之治,今呈上奏章。”殿前御史接过竹简,王贲坐回了班次。听王贲与尉缭两位重臣与丞相王绾的主张大相迳庭,主张郡县制。那些像墙头草一样的元老大臣们才稍见清醒,不再急于附议,咸阳殿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老臣有奏!”见到那些墙头草退缩,王绾再度站出来慷慨奏对。

“朕有决断。”嬴政没有任由王绾说下去。

第一次在众臣面前使用“朕”这个自称,嬴政的话语显得有些生硬。看着众臣嬴政朗声道:“丞相、博士宫、通武侯、关内侯,各有奏章,且主张已明,当下议决,未免太过仓促。朕之决断:发下今日三则奏章,各官署集本部官吏议之,或酿成共识,或两分亦可。旬日之后,再在朝会上一体决之。散朝。”

说罢不等众人回应,嬴政就迳自离开了。嬴政的强行退出为这场关于治式决议的朝会叫了暂停键,意见不同的双方都下去积攒更多的力量应对不久之后的最终决战!

第一百七十七章 楚虽三户第一百九十七章 后胜的人生际遇第一百六十八章 背叛大秦的人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第七十一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四百七十四章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更何况是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天意在秦第一百九十七章 后胜的人生际遇第一百二十三章 吃醋是女人的天性第六十五章 一朵珠花引发的血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鼎鼎大名的盖聂第四章 杀机第二百零五章 左前方,跟我来!第十三章 比武论剑第二百四十二章 真香定理,人人适用第四百一十二章 世上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第九十六章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第一百六十九章 人在屋檐下第一百三十章 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直爽第三十七章 意外的发现第三十八章 锐士营第二百八十三张 墨家禁地的真实面目第一百四十章 孤星照命第四百八十五章 墙头草第四百四十八章 将计就计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同祀第五十八章 想知道?打赢我再说!第四百零三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一百零五章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第九十五章 一人不成,那就三人成虎第四百三十章 到大叔身后来第四百二十二章 始皇东巡第六十五章 一朵珠花引发的血案第二百七十四章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第十六章 故人第九十八章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第二百五十四章 买卖不成仁义在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虎添翼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以真心换真心第一百一十八章 反派总是死于话多第三百二十三章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谁给你的勇气第四百一十九章 嚣张的人说嚣张的话第二百六十二章 鸩羽千夜第七十九张 李斯,你怎么看?第一百七十四章 争或不争第四百三十三章 实力不够第四百六十一章 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第三百五十七章 擦肩而过的五百万第一百六十章 感同身受第二百七十八章 胜者通吃,败者食尘第三百一十五章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算计都是纸老虎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赵第二十八章 新败第三百三十一章 绝地天通第二百三十二章 怪人有怪才第二百五十八章 情场小白荆天明第五十九章 噩耗第四百三十八章 口是心非第三十五章 满城红妆换白绫第四百零七章 善、恶和对、错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第一百三十四章 后院失火第一百一十章 爱恨交加第一百三十章 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直爽第二百九十八章 虽不可及,但心向往之第八十九章 解释就是掩饰第四百章 人的名,树的影第三章 濮阳祭祖第二百九十五章 有情剑第五十二章 单挑还是群殴?第二百四十七章 人在场中坐,锅从天上来第二百五十三章 你喜欢简单的?那我就给你简单的!第七十五章 歪打正着第一百九十章 最好的韩国第一百七十一章 幸福都是比较出来的第四百五十五章 杀鸡儆猴第二百八十四章 如果世上没有龙,屠龙的剑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怒不形于色,悲欢不溢于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姓什么?第四百三十二章 山呼海啸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罗地网第二百三十八章 和女人讲道理,天真!第三百三十四章 取回长乐侍君王第二百七十六章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第四百九十八章 不咬饵,鱼怎么上钩第九十七章 武能安国,却不能安己第四百三十六章 死马当活马医第四百零三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五百零二章 刚出虎穴,又进狼窝第四百一十四章 天明的小九九第四百二十六 功名祗从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第二百四十五章 以讹传讹第二百八十五章 你别过来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马非马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皇封神如封臣第三百四十章 秦国路政(下)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同祀第二百零一章 闷声发大财第七十一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七十一章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第一百零三章 终嬴政之世,绝不妄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