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

这时,旁边朱佩眼珠一转道:“这件事应该广为宣传,不管官司打输或打赢,对张家关扑店声誉都会有巨大的不良影响。”

“说得对!”

一旁的明仁恨恨说道:“既然关扑店想赖我们的钱,应该让京城人都知道这件事,这种人连最起码的信誉都没有,还开什么关扑店?”

范宁还有一点犹豫,打击张家声誉他完全同意,但他不想明仁受到牵连。

朱佩善解人意,她小声对范宁道:“让徐庆去做,他替我三祖父做过这种事,手段很隐蔽,效果也很好,最后算张家查出来,他们也会发现是竞争对手干的,和明仁无关。”

范宁沉思良久,便点了点头,富贵桥被告状,另外两家关扑店九和关楼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宣传。

朱佩立刻招手,身材高大的剑梅子随即走进来,朱佩在她耳朵低声说了几句,剑梅子点点头,转身离去了。

朱佩不再提这件事,又笑道:“我们说说田黄石,我得到确切消息,田黄石已经被列为贡品,今年五月之前,第一批田黄石贡品要进京!”

说到田黄石,明仁顿时眉开眼笑,“这些天几乎所有的店铺都来问我,田黄石在哪里买到的,我告诉他们,我们的田黄石是在邓州买的,不知道是不是南阳玉的伴生矿,让他们去南阳折腾吧!”

朱佩担心地问道:“那你不在店铺,会不会有人去偷?”

明仁狡黠一笑,“我大相国寺旁边又租了一座仓库,前天晚已经把所有田黄石都秘密转移过去了,然后找了不少鹅卵石放在架子,我还巴不得他们都偷走呢!”

见明仁如此狡猾,范宁和朱佩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

次日一早,明仁去开封府衙应诉,宋朝人最热衷于打民事官司,法律服务方面极为完善便捷,有专门的诉讼牙人替双方跑腿协调,还有专业讼师写状纸,并出堂应对。

原告和被告只需在大堂由审判官确认一下身份,然后他们基本没有事情了,案子审完判决后,便各自回家,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不知是什么原因,富贵桥关扑店赖帐而被赌客告到官府的消息迅速传了出去。

一早,数百名好事者齐聚府衙大门外,准备旁听这场官司,几名来历特别热心的‘好事者’正唾沫四溅给两边介绍这次事件的前因后果。

张尧承乘坐马车来到开封府衙,他见府衙大门外竟然聚集了数百人,让他暗暗吃了一惊,一般打官司,来看热闹的人最多几十人,今天怎么会来这么多人?

这时,吴大掌柜匆匆走到马车门口,低声对张尧承道:“东主,情况有些不妙,我发现有不少九和关楼的人混迹在人群,在拼命诋毁我们的声誉。”

张尧承顿时醒悟,他居然忘记还有两头恶虎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三家竞争异常激烈,如今富贵桥被人告状,九和关楼怎么可能放过这次诋毁对手的机会。

尤其是刘家的九关扑店,去年被自己黑了一次,信誉大损,这次他能不报复自己?

张尧承心焦急起来,连忙道:“原告方来了吗?”

“我已经让牙人去找了。”

“不要等牙人,你也去找人,找到原告方,我可以全额兑付他的单子,让他立刻撤诉。”

“我明白了,这去找原告。”

张尧承心有点烦躁,昨天他只想到告状者没有什么后台背景,以张家的势力不怕他告,但他却忘记了竞争对手。

这两家店一定会抓住这次机会把自己分食,昨天大哥张尧佐语焉不详,张尧承并不了解范宁之事,他现在隐隐怀疑,这次事件是不是九和关楼联手布的局?

.......

明仁已经抵达官衙,正在和郭讼师商量一些细节,郭讼师当然也不完全是为了钱,如果能打赢这个官司,对他的名声将有极大的提升,居然能把张家告赢了,那将来他的生意还不滚滚而来。

尤其是包拯亲自来审这个案子,让他信心更足,一般官员都怕得罪张家,包拯却不怕,这是个好兆头。

“你堂弟怎么没来?”郭讼师发现范宁不在,便关心的问道。

他发现范宁才是这个案子的主导者,昨天范宁居然找到包拯,说服他接手这个案子,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

明仁笑道:“他去太学了,去找一个关键证人,当时和我们一起下注,他自己也下了重注。”

郭松师顿时大喜,如果有证人,那获胜的把握更大了。

这时,牙人汪林儿匆匆跑来,他是范宁和明仁最先找的诉讼牙人,正是他把郭讼师介绍给范宁。

然后开堂跑腿,去通知证人,取证物等跑腿之事都由他来办。

汪林儿跑到明仁面前低声道:“富贵桥关扑店的吴大掌柜刚才找到我,想和小官人和解这个案子,不知小官人是否愿意?”

郭讼师眉头一皱,若和解了,岂不是没他的事情了,他虽然不赞成和解,但是否和解决定权还是在原告手,他不能随便多嘴。

明仁问道:“他开出什么条件?”

“对方说,愿意全额给小官人兑奖。”

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录音机,若有录音机把吴大掌柜的话录下来,变成了最好的证据。

明仁冷冷道:“除非他答应全额兑付以外,再赔偿同样金额的银子,我可以和他和解。”

郭讼师心一松,这位显然没有和解的诚意。

牙人很快将明仁的条件传给了吴大掌柜,吴大掌柜不敢做主,又匆匆找到了张尧承。

张尧承顿时大怒,“既然给脸不要脸,那把官司打到底,我不信他能把官司打赢?”

........

太学位于外城城南,是一座占地数百亩的大型学府,现在规模不算很大,要到王安石变法,大力推广官学,太学才赢来一次大发展。

而到宋徽宗时期,宰相蔡京再次扩大官学,太学又赢来第二次大发展,地位很高,已能和科举分庭抗礼。

现在太学虽然也不错,但人数不是很多,正式学生只有五百余名,不过旁听生却有数千人之多。

太学最大的资源不是校舍,而是它的教授,太学是京城大儒的集地,九成的教授都参加了科举审卷。

像江唯和左云山这样的名教授一堂课,本身太学的学生只有数十人,但旁听生却至少有数百人之多。

进太学当旁听生也较容易,交九十四贯钱能成为太学旁听生,在太学听课三年。

正因为太学旁听生人数众多,所以当范宁问到曹宗实这人时,太学生们都认为他可能是一个旁听生,在正式学生没有这样一个人。

旁听生在外面自称是太学生很正常。

在太学寻找了一大圈,范宁也没有找到这个人,着实令他失望。

时间已不容许范宁再继续找下去,他只得离开太学返回开封府衙。

但事情这么巧,在范宁走到太学北门时,一辆宽大的马车迎面驶来,后面跟着几个骑马的随从。

马车在范宁面前嘎地停下,车帘拉开,露出一张年轻男子的脸庞。

“范少郎,真是你!”年轻男子惊喜地问道。

范宁才是又惊又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会忘记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连连第六百四十八章 怀州陷阱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九十三章 去县学读书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第十二章 神童对神童(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码长崎第二百三十六章 国子监报到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机会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后冲刺第四百九十二章 时来运转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查立案第六百七十六章 军国议事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第五十七章 规则改变了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县令审案第六十八章 乙区第二轮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来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崎的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七百零三章 说服太后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后冲刺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第五百二十一章 初临琉球第一百六十四章 监视者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访请命第二百三十二章 县学演讲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险船只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画明志第六百八十六章 血战关城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职(下)第二十八章 生财之道第六百七十六章 军国议事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诚惶诚恐,老高稍微说两句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谋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军优势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宫第三百七十七章 论功再赏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七百零六章 联名上书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职(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辽使到来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四百零一章 让他彻底闭嘴第五百六十二章 摆脱迷惘第六百四十八章 怀州陷阱第七百四十九章 辽阳城破第一百二十八章 当局者迷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七百二十四章 决战爆发第六百九十六章 远程火攻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临行前敲打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八十九章 终于进帐了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议第十八章 再遇小萝莉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七十九章 放长线钓鱼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后人物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会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战(下)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四百零三章 鼓动办报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记石刻第一百零七章 闻弦知雅意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领土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决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吕宋第五十一章 运气来时挡不住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二十一章 范铁牛打官司(下)第二十二章 范大郎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