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唇枪舌战

在开封府衙左堂内,包拯正在审理范明仁状告富贵桥关扑店一案,堂外看审案的百姓挤得里三层外三层,站在最外围的百余人根本看不到大堂,但依旧不肯离去。

唯一离开的人是富贵桥东主张尧承,他觉得在这里应诉有**份,便全权委托吴大掌柜代表关扑店应诉。

事实,原告和被告都不需要出面,而是他们各自委托的讼师出面陈述。

大堂两名讼师唇枪舌战,斗得十分激烈。

郭讼师的声音较高亢,指责对方的语气十分严厉,他是想从气势压倒对方。

“我们都知道买关扑的规矩,单子一分为二,关扑单给客人,底单留在关扑店,同时关扑店要进行记录,有这么严密的手续,范官人怎么可能讹诈你们?

但你们不但关了旧曹门关扑店,原来的掌柜也不知去向,这分明是不想承担这笔高昂的关扑赔银,居然还说范官人讹诈你们,简直是无耻之极!”

富贵桥关扑店委托的讼师姓王,也是京城很有名的讼师,经验丰富,善于抓住实质。

这位王讼师很清楚关扑店确实有些理亏,从常理来看,关扑店确实有点站不住脚,他们不该关掉旧曹门关扑店,也不该换掉那名掌柜,明眼人一看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他抓住对方没有确凿证据,也没有证人这一点做章,毕竟常理是常理,律法是律法,官府不能靠常理的判案,必须要有证据和证人。

他振振有词道:“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很一种人明知道一些事情不能做,但他偏要去做,像我们都知道,冬天汴河水面不能走人,很容易冰裂落水,每个汴京人都知道,这是常识,但每年冬天还是有人会落水淹死,同样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关扑票做假没有用,但你能保证,真没有人做假票来领钱?”

王讼师看了一眼包拯,见他没有打断自己,又继续道:“至于你说的关闭旧曹门分店,调走原来的掌柜,那是关扑店内部的事情,和这件事无关,你们也知道,旧曹门关扑店关了,跑去找总店,难道总店不知道?它们关旧曹门分店又有什么意义?”

这时,郭讼师向包拯行一礼道:“启禀包大官人,关扑票都是连号印刷,原告一共提供五份关扑票,其第三份是五两银子押注童子试第一,结果押了,赢了一百六十两银子,关扑店已经兑换了。

那么第一份和第二份,第四份和第五份,明明与第三份都是联号在一起,关扑店却不认这四份,岂不是很滑稽,为什么前后不认,独认间这份,因为它金额小,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包拯点点头,对衙役道:“被告在哪里?本官有些话要问问他。”

衙役跑了出去,片刻,吴大掌柜快步走来,躬身道:“小民是富贵桥关扑店大掌柜吴群,受东主委托,代表关扑店应诉此案!”

包拯倒没有挑刺,因为范明仁告的是关扑店,不是张尧承,所以张尧承让大掌柜出面也可以,只要能代表关扑店便可。

包拯问道:“你们关扑店怎么认为这四份单子是假冒的?”

“回禀大官人,因为我们店里的记录簿没有这四份单子的记录,也没有相应底单,所以我们很容易判定。”

“但据本官所知,关扑店的单子都是连号的,既然间一份你们兑换了,那前后四个号的单子应该也有,本官没说错吧!”

吴大掌柜心暗恨,不知道那个掌柜在混乱之把间一张单子给兑换了,导致他现在十分被动,虽然他做了准备,但毕竟是假的,不到万不得已,他绝不想把造假之物拿出来。

但现在证据摆在这里,他不得不认,他只得点点头,“我们确实有单子!”

“那请大掌柜把四份同样号码的底单拿出来,记录簿也请一并拿来,证明你们的认定。”

吴大掌柜万般无奈,只得吩咐一名伙计回去拿单子和记录,包拯让一名书令使带着几名衙役一同前去,这种证物,官府是有权调用的。

潘楼街距离开封府衙不远,在包拯喝完一杯茶时,书令使和对方的伙计已经回来了。

书令使手拿着一只大盒子,里面是厚厚一本登记簿,旁边还有四份关扑底单,这名书令使很精明,顺便将已经兑付的五两银子的那张底单也一并取来了。

书令使低声对包拯道:“他们东主让我转告少尹,他说此案涉及贵妃的颜面,请少尹注意这一点。”

包拯冷笑一声,动不动把贵妃搬出来,张家是这个德性,张尧佐是这种人,他兄弟也是一样,他们却忘了,包拯是什么人?

包拯把四份单子摊开,和手原告的四张单子进行对,四份底单都是押注一贯钱,押汴梁县张秋夺得童子试第一,显然都没有押,赌客自然也不会来了,四份底单都盖了未的印章。

由于对方的四份单子是底单,而原告的四份单子是正单,格式不一样,纸张也不一样,笔迹也不一样。

当然,这正好证明底单和正单不是一份单子,不是原告造假,是被告造了假。

包拯又将已经兑付的五两银子的底单拿出来对。

一对看出一些端倪了,纸张不一样,虽然都是黄麻纸,但已兑换那张底单的纸张略有点发黄,有点旧了,而这四张底单纸张较新,印刷体都是一样,都是同一个板子,号是用手写去,字迹虽然很像,但还是能看出不是一个人所写。

包拯又将四份原告的正单和五两银子的底单对,完全是一样,纸张相同,笔迹也一致。

包拯冷笑一声,又翻了翻记录薄,他发现这本厚厚的记录薄的装订细麻绳居然是新的,而记录簿已经很久了,说明这本记录簿被拆开过,再找到登记的两页纸,也是较新,和前后都不太一样。

包拯一拍惊堂木,对吴大掌柜厉声道:“你的四份底单和记录簿分明是伪造,不是原件,你当本官看不出来吗?”

吴大掌柜一时语塞,旁边王讼师却不慌不忙道:“大官人觉得底单不符,是因为原单子已经销毁,但官府需要它,所以才临时补做四张。”

吴大掌柜连忙点头,“确实如此,这些没有用的单子我们都会及时销毁,因为单子太多,留着它们非常碍事,所以不会保留。”

“那为什么这张不销毁呢?”包拯扬了扬五两银子那张底单。

王讼师笑道:“这是奖单子,当然要保留,这是一般关扑店的惯例,吴掌柜,我说得没错吧!”

吴大掌柜连忙道:“正是这个原因,原单子确实已经被我们销毁了,这份奖保留三个月后也要销毁,关扑店都是这样。”

郭颂师在一旁道:“既然你们也拿不出证据,为什么一口咬定我们这四份单子是假的?”

王讼师得意一笑,“关扑店当然认为你们的单子是假冒,你们也认为我们是假冒,既然双方各执一词,你们可有证人?拿出证人来,说不定你们能翻盘。”

这时,堂外传来一声爽朗的大笑,“很不幸,我可以替原告作证!”

一个穿着白色锦袍的年轻人拿着折扇不慌不忙走进了大堂,后面跟着范宁,明仁大喜,范宁真把这个姓曹的太学生找来了。

包拯看见这个太学生一下子愣住了,年轻男子向包拯眨眨眼,示意包拯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

包拯看了一眼他身后的范宁,心着实好笑,看来范宁也不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半晌才他才笑着问道:“衙内怎么来了?”

第三百四十章 催妆铺床(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四百九十二章 时来运转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试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二百三十六章 国子监报到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国舅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机处理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赏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一章 范家小神童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四百九十章 关键一步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残酷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四百一十五章 银弹攻势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一百零八章 内讧初生第二百四十九章 俏语解惑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馆风波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权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于半儿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为营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四十二章 老底败露第一百六十五章 幕后人物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鲲州第四百零三章 鼓动办报第六百六十三章 吕宋偶遇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来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四百八十八章 赵宗实入坑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灯会(上)第二百三十六章 国子监报到第四百七十四章 清散大会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举报名第五百章 翁婿解冻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补缺口第一百六十六章 旧曹门瓦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战(上)第三百一十六章 鸽信基站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五十六章 难定的人选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键人物第七百二十八章 欧阳之托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担心之事发生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吕宋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三百七十七章 论功再赏第七百五十三章 辽国灭亡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六百四十八章 怀州陷阱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气象第五十章 新年将至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第十八章 再遇小萝莉第二百六十九章 说客上门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八十九章 终于进帐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无人可求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一百九十八章 冯京和马凉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围盐州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况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