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鲲州宣权

新齐镇还是属于汉县的一个镇,还无法任命知县等官员,管理这座县城的官员便是汉县县丞张临河,张临河也是嘉佑六年进士,打通了关系被派到汉县任职。

这也是鲲州独一无二的优势,所有派到鲲州任职的官员都直接从候补转为京官。

其他海外各州这项政策已经停止,只有鲲州依旧保持到今天,使得鲲州成为各路进士眼中的香饽饽,竞争极为激烈,每一个前来鲲州任职的官员身后,都有很硬的背景后台。

这种竞争看似不公平,但事实上,它给鲲州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鲲州有修路、造城、办学的特权,财政十分宽裕,有大量的资金去招募日本劳工,这里百姓和官员都很富裕,无论居住条件还是办公条件,鲲州在大宋也数一数二。

不仅如此,大宋官场还渐渐形成了一个鲲州系,以范宁为首,后面跟着余孝年、曹诗、李大寿、苏亮等一系列官员。

所以这次范宁重返鲲州视察,对鲲州官员意义重大。

范宁指北面的大片树林对张临河道:“退林复耕不能四面出击,要集中拳头开拓一大片土地,我认为要尽快铺平北面的土地,一直延伸到海边,这对齐县将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你把南面和西面的伐木停止,集中劳工推倒北面的大树,早日形成沃野,另外,你不能等待土地完全形成后再分配土地,现在就可以分配,赶紧把春耕抓起来,现在还来得及,争取秋天实现粮食自给,不能让齐县百姓再吃一年官粮。”

“卑职明白,事实上,各项土地分配事宜已经准备好了,这两天就会实施。”

范宁点点头笑道:“马上鲲州的官员们都要齐聚新齐镇,还有什么困难需要兄弟县帮助的,趁这个机会提出来,我上午也对你说了,修建城墙现在由经略使审批,这两天我就批下来,你赶紧和州衙协商,建城的劳工和工匠怎么调度,首先你自己要有一个方案,不能完全指望州衙。”

“卑职明白!”

范宁见他额头上已经出汗,便笑道:“凡事都有轻重缓急,如果劳工数量实在调度不过来,那你自己要判断,哪件事情要急办,哪件事情可以缓一缓,明白我的意思吗?”

张临河默默点头,“卑职觉得,还是砍伐森林,开辟土地更急切一点。”

“那可以,你先砍伐森林,但同时要开始烧砖,等森林砍伐完,建城墙的砖块也已烧好,这样就大大缩短建城工期,然后再修建码头和建一条通向码头的官道,还有仓库什么的,这些事情都要事先安排好。”

“卑职回去就着手草拟计划。”

两人正说着,一名士兵骑马来报,“启禀使君,梁知事和汉县、晋县的官员都到了。”

范宁调转马头,和张临河骑马向镇上奔去。

鲲州现任知事叫做梁春,年约三十五六岁,江宁府人,和范宁是同科进士,是前相国庞籍的女婿,他原任三司度支部副使,得司马光推荐,接替余孝年出任知鲲州事,迄今已有两年。

故人相见,又免不了一番叙旧,这时,汉县知县李扬、晋县知县罗放生、县丞程清以及唐县的卢挽江、赵子文都赶到了新齐镇,众人在一间还没有挂牌的大宅内坐下。

“各位,让大家都辛苦跑来新齐镇,主要是我自己想来新齐镇看一看,今天和大家聚一聚,明天我还得去各地军营,然后去日本平安京,所以我在鲲州的时间大概是六天左右,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的,尽量在这六天内提出来,我们当面解决。”

范宁开门见山,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简单给在座官员说了一遍。

一众官员都没有说话,知州梁春的笑容甚至有点尴尬,当然,并非是他们没有问题,而是范宁的这番话有点不合时宜,或者说,有点越权了。

海外经略府一直就有定义,管军不问政,经略府只是官府名义上的上级,比如当年范宁作为鲲州知事回京述职,就压根没有向经略府先述职,而是只是把述职报告转给了经略府一份,然后直接向知政堂述职,经略府便是州县名义上的领导。

今天大家赶来新齐镇见范宁也只是出于一种尊重,出于为以后官场上的考虑,能攀上交情固然好,就算攀不上也不能得罪,所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放下手中事情赶来了。

现在范宁居然提出给州县解决实际问题,着实让众人感到意外,大堂上一片寂静。

范宁明白众人的想法,便淡淡笑道:“各位或许不知道,当年我父亲去世,我丁忧三年复职后,先帝曾想让我出任海外经略使,那时我只是从四品太中大夫,而现在我却是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曾经出任东宫议事执笔,权力相当于副相国了,现在怎么又调头出任海外经略使?

所以很多人说我范宁被贬黜了,有拥立之功却被贬黜,谁听说过这种事情?事实是,我一点没有被贬黜,是我主动要求出任海外经略使,既然没有被贬黜,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范宁缓缓看了众人一眼,又继续道:“问题不是出在我的身上,而是海外经略使这个官职,名字虽然没有变,但各种权力却是为我范宁量身打造,我告诉大家,除了鲲州知事以外,所有州一级海外官员和鲲州知县我有推荐权,其他各州县级官员我有直接任免权。

海外矿山、牧场我有直接审批权,不需要三司审核,直接审批后上报备案,海外方圆五十里以下的土地我有直接售卖权,方圆五十里以上,需报知政堂批准,方圆百里以上,报天子批准。

还有军队,两万五千名海外经略府所属军队在海外由我全权调配,直接可以指挥作战,海外小国我有直接宣战权。

另外,海外经略府不再属于枢密院管辖,政务方面向知政堂汇报,而军事方面则直接向天子汇报,当然,现在是两位太后。

以后我的继任者会有什么权力我不知道,但现在我的权力很明确,我有权审批建立千户以下的中县,然后报知政堂通过,这些都是知政堂和我达成的妥协,说得好听一点,是知政堂支持海外扩张,说得难听一点,就是知政堂礼送范宁出京。”

范宁的一番话顿时让大堂炸开了,官员们都震惊万分,梁春结结巴巴问道:“我们....怎么....怎么还没有得到通知?”

范宁微微一笑,“因为知政堂和枢密院的牒文需要经略府的签署后才能正式下发,但正好我出来了,所以通知会晚几天,不过我既然我能在这里坦然告诉各位,自然有我的底气,我很快会批准齐县和魏县建立,并任命相应的县令和县丞,大家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范宁在这里像摊牌一般将自己的各项权力推出来,也是他反复考虑的结果。

鲲州是他的起家之地,是他的大本营,他希望自己依旧对鲲州保持重大影响力,威慑是一种很好办法,他这番言论既是一种权力宣誓,同时也是对鲲州官员的一种拉拢和警告,跟着我会前途光明,但如果对我阴奉阳违,那就不要怪我言之不预。

........

威慑也好,拉拢也好,范宁的一番话起了效果,官员纷纷变得活跃起来,提出了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范宁和众人一一商讨,议事足足持续了三个时辰,到了夜晚才终于告一段落。

众人都疲惫不堪,纷纷起身回驿站休息,范宁叫住了梁春,梁春也有点疲惫了,他勉强笑道:“莫非使君还要请我喝酒不成?”

范宁微微笑道:“明天中午我做东,请大家喝酒,但今晚就算了,大家都累了,我是有件事需要提前和梁知州打个招呼。”

“请使君直言!”

“是这样,琉球府也打算引入两万日本劳工,我准备去平安京和日本朝廷协商此事,但我没有翻译,所以想向鲲州借一个翻译。”

梁春想了想道:“鲲州能说日本国语言的人才倒是不少,但能写能说的只有程清,使君就带他去吧!”

范宁笑着点点头,“我也正是此意!”

第二百三十章 离京返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酒楼偶遇第六百五十八章 危机爆发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气象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后冲刺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五百九十章 紧急授命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四百七十三章 杀鸡儆猴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七百二十八章 欧阳之托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二十六章 百两银子的余波第五百六十七章 曹后的下注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六百四十六章 绝密布防图第二百一十六章 面试(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画明志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跷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六百零一章 辽国消息第一百章 打算开补习班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五百三十四章 说服朱元丰第一百二十一章 范铁牛打官司(下)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试辟谣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携后辈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记(下)第六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第五百零二章 危险气息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谋划策第一百七十六章 程氏兄妹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雳出击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动时刻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袭鲲南湾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四十三章 一招鲜第四百零八章 明仁的计划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四十二章 老底败露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一百五十九章 险成损友第五百一十二章 新皇登基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后真言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五百零九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七百零四章 北岛来人第一百七十章 头疼的家务事第七百六十一章 罗马商队第二百二十五章 书房长谈第六十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二百六十四章 发财新路第三百九十九章 针锋相对第七百四十五章 草原贵客第七百二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战(上)第六百四十章 惊天骗局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三十七章 乡村离婚案(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六百四十六章 绝密布防图第四十二章 老底败露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查立案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随势动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会实践第五百四十章 唯一选择第二十章 五件礼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一百六十章 寿山寻宝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遗忘的试卷第三百三十一章 父子三人第一百零八章 内讧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