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诱导

当天,韩绛便和范宁办了交接手续,押送一百五十万两黄金和无数珍宝返回京城。

范宁刚回经略府,曹评和高士林带着一群官宦子弟找到了他,曹家、高家、潘家、杨家等等数十个权贵家族都在泉州开办了商行,筹建数月后,商行先后建立起来,接下来是要寻找机会赚钱,各大家族纷纷派出精明能干的子弟来泉州坐镇。

机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跑出来的,尤其要和范宁关系搞好,十几名军方世家子弟济济一堂,坐满了范宁的官房。

曹评是曹太后的亲侄,曹国舅的长子,这次曹家拿出十万贯钱作为本钱,就是打算施展一番手脚,高家也不例外,高家拿出八万贯本钱,由家主高遵甫的儿子高士林全权负责,高士林是高滔滔的亲弟弟,关系更不一般。

“各位请安静!”

范宁摆摆手,吵嚷成一团的房间里渐渐安静下来。

范宁这才道:“我理解大家急切的心情,但赚钱不是伸手一捞就能到手,他就是抢掠了,其实赚钱的机会很多,关键看大家自己选择哪个方向。”

“范使君给我们说说吧!我们现在都一头雾水。”曹评高声道。

范宁点点头,“目前赚钱有四个方向,一个是贸易,一个是办工坊,一个是买土地,一个是开矿,贸易大家都知道,一个是对日本贸易,一个是对南洋贸易,还有就是对西方贸易,贸易是来钱最快,贩贱卖贵,赚取差价,这个只有本钱,一般商人都能做,说实话,现在做得人比较多,利润已经没有以前丰厚了,所以我建议你们做后面三项,但买土地和开矿由于朝廷的法令还没有下来,暂时不好做,如果能等的话,等一段时间也无妨。”

“使君觉得买土地的话,朝廷能放到开到什么程度?”曹评小心翼翼问道,曹家在鲲州淘金发了大财,他们更关注土地。

“这个很难说,但海外风险较大,必须要自保,我估计会允许私人武装存在,也会允许私人建设城镇,不管你拥有怎样的自治权,但有个原则不会变,你必须向大宋天子效忠。”

“使君的意思是说,现在就是自治权的大小朝廷还没有确定,对吧!”

范宁点点头,“是这个意思,我必须说实话,海外买土地风险比较大,朝廷还有考虑太多这方面的情况,我建议暂时不急着出手,可以先把基础打好。”

曹评连忙问道:“使君说的基础打好是什么意思?”

范宁微微一笑,“去海外发展,最关键的就是人,你买下土地,没有人你怎么开发?买下矿山也是一样,你要招募到劳工才行。”

“但听出金矿和银矿知政堂不肯交给私人。”这次问的杨宪,他是杨文广的幼子,原是宫廷侍卫,和高士林关系极好,这次是代表杨家来泉州。

范宁道:“你说是嘉佑五年的天子令,这道天子令目前只针对鲲州和琉球府,大家如果看到昨天的《小报》和《信报》,就会知道,大宋已拿下吕宋诸岛,面积相当于五十个开封府,各种资源异常丰富,目前经略府准备开发吕宋岛,这座大岛的面积相当于京东路,河流中金砂含量较大,还有几座大金矿和铜矿,易于开采冶炼,目前矿山开采权在经略府手中,但是否放开私人开矿却是由知政堂决定,昨天听韩相公的意思,知政堂只倾向于放开采矿,金砂田还是希望由官府主导。”

大堂内顿时吵成一团,这些官宦子弟大多数都冲着淘金砂田去的,曹家和高家在鲲州淘金发了大财,让很多家族都眼红,如果朝廷不放开淘金,那海外开拓还有什么意义?

事实上,主张不放开淘金的却是范宁,在上次知政堂议事上,范宁就提出鲲州的教训,放纵淘金会破坏农业,使移民人心不稳,最多允许私人开矿,开矿需要一定技术和本钱,普通人做不了,就不会像鲲州那样引发全民淘金热。

这时,高士林站起身厉声道:“大家安静,听范使君说话,要吵的话出去吵!”

高士林是太后亲弟,天子的舅舅,资历也比较大,他的威信很大,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范宁又缓缓道:“吕宋岛刚刚才拿下来,需要先移民、然后站稳脚跟,事情比较多,所以无论卖地也好,开矿也好,至少三年内不会批准,我刚才说了,如果能等的话,可以等上几年,如果只想赚钱,那么建工坊和走贸易路线是个好办法。”

这时,潘泉举手问道:“刚才使君不是说,现在贸易获利已经没有从前丰厚了吗?”

范宁笑道:“刚才我说,只做贸易的话,利益没有从前丰厚,这是事实,我用细麻举例,一匹细麻在大宋最便宜的收购价格是八百文,去年南洋市场上一匹细麻是三千文,而对方商人接手价格是两千文,那么一匹细麻的获利就是一千二百文,但我得到最新消息,细麻对方商人的接手价格已经跌到一千五百文了,除非你自己开店卖给普通百姓。”

“那一匹细麻还有七百文的获利啊!”

范宁摇摇头,“帐不是这样算的,你还有租船费用对不对,一匹细麻的租船费是两百文,那利润就只剩下五百文了,你这边开商行,还要派人去收购,市舶司还要收五厘的税,最后算下来,一匹细麻只有三百文的利润,还不如大宋内部,据我所知,大宋内部的一匹细麻还能赚到四百文钱。”

众人都沉默了,范宁看了一眼众人又继续道:“这就是纯贸易的利润,但如果走工贸就不一样了,你们都知道的,范氏商行建造了一座三千张织布机的工坊,已经开工了,每匹细麻布的本钱已经降到五百文,他们自己还有船队,那他们一匹细麻的净利就是八百文,如果他们再自己种麻,那么本钱还要再降一百文。”

这时,一直沉默的曹评道:“范使君能否安排我们去参观一下工坊?”

旁边高士林笑道:“这件事不用麻烦范使君,我去找那两个小子,我和他们关系熟着呢!”

.........

好容易打发走了这群权贵子弟,范宁才长长出了口气,这帮家伙一心想去淘金,那怎么行,必须要引导他们到实业上去,造船、建工厂、发展远洋贸易,这才是强国之道。

这时,门外传来的苏亮的声音,“我找他有急事,你赶紧给我通报一声。”

范宁笑道:“季常,让苏知州进来吧!”

片刻,苏亮快步进来道:“你快去看看吧!那帮移民都在闹着回家呢,大营内乱成一团。”

“发生了什么事?”范宁问道。

“还不是你变掛呗!”

苏亮没好气道:“朝廷之前说好让他们去琉球府,可你又说大部分人得去吕宋府,大家就炸开了,吵嚷着朝廷是骗子,要回家!”

“为什么不愿去吕宋府?”

“还不是嫌远呗!让他们去琉球府就说了好久,骗他们说就隔一座海峡,平时没事还可以坐船来泉州看看花灯什么的,所以他们才肯迁徙,现在又说去吕宋府,他们死都不肯去了。”

范宁眉头一皱,起身道:“走吧!我们去看看。”

两人离开经略府,带着随从骑马向城外的大营奔去。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楼密会第二十四章 石痴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证据第五百九十三章 一石激千浪第七十二章 隐蔽的相亲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会实践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九十九章 找关系要趁早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罗国(上)第二百二十二章 唇枪舌战第七十四章 四强赛(上)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发的血案第三百六十一章 鲲族内奸第五十八章 范铜钟要上进第一百八十八章 两堂会审(上)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发现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百四十六章 大喜之日(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蒸汽机第一百九十五章 过犹不及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调和第三百二十一章 临时回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二百一十章 宽言解惑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个学渣的抉择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后是谁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诏南下第七百四十章 朱楼论政第三百一十五章 给祖先交代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八十章 一号大案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迹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问君第二百零五章 意外来客第六百三十章 新岛消息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陆第七百二十三章 决战时刻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养商机第五百六十九章 力劝天子(上)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第一百零三章 两套茶具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职(下)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扑第二百五十三章 制定标准第六百七十章 安抚军心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报回京第三百一十四章 辽国来使第四百六十四章 钱铺调研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机处理第六十二章 有了借口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一百七十五章 科举报名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灯会(中)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第一百五十九章 险成损友第三百零八章 探矿协议第三十六章 老实人的抗争第五百零九章 关键人物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三百八十章 调令到来第一百零五章 连环毒计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国舅第四百零六章 买了新院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风波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来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谋退路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返回京城第二百七十章 走为上计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渊博罢相第九十五章 选教授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围盐州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礼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荐名额第四百一十章 潼关税吏第十章 神童对神童(上)第二百零三章 关扑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