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齐

在日本劳工运转正常化后,范宁率领一千军队以及三十艘万石大船离开了吕宋湾,前往三佛齐国都城末罗瑜。

三佛齐王国是唐宋时期南洋最强大的王国,存在了五百余年,控制着以苏门答腊岛为中心,北至马来半岛,东至爪哇岛西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

从宋朝建立时开始,三佛齐国王便连续不断地派使者前去大宋朝贡,几乎每个皇帝登基,国王都会派者前往大宋。

宋朝和南洋地区的贸易主要就是和三佛齐王国以及渤尼国进行交易,当然也有真腊和吕宋国,但贸易量远远比不上拥有数百万人口的三佛齐和渤尼国。

船队已经过了渤尼国,距离三佛齐王国已经不远了,同行的明仁对范宁道:“三佛齐王国看似对大宋恭敬,但这只是表面,这个国家从上到下都极为重利,如果无利可图,他们也绝不会来朝觐大宋。”

“你说的有利可图是指贸易?”

明仁点点头,“这个国家从前很落后,就和吕宋国差不多,但和大宋贸易后,带给他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到了就会发现,他们的衣食住行都和大宋有关,这还不是他们获利之处,而是他们作为中间商,买入大宋的货物,再高价转给卖给西方,从中谋取巨额利润,三佛齐却严禁大宋商人在他们这里开商行。”

“你和他们国王打个交道吗?”范宁又问道。

“当然打过交道,他们国王叫做占卑,能说几句汉语,我们也能说几句他们的土语,他们对大宋的工匠十分渴求。”

“为什么?”

“当然是想学技艺,比如他们塑造佛像的技术就是跟我们学的,还有建筑,造船,他们能造千石战船,还有冶铁、打造兵器等等,都有大宋的影子,军队也有十几万人,算是南洋第一强国。”

“如果我想在三佛齐国买一块土地,他们会同意吗?”

“看要买在哪里?买在主岛上肯定不行,如果是周围的副岛倒是有可能,而且必须是很偏远的副岛才行。”

明仁很清楚范宁的心思,又对他道:“这个国家的商人非常奸猾,对王室的影响很大,如果我们在海路要津上买地,他们肯定会意识到我们要自己做中转,抢夺他们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坚决反对,所以我不敢肯定能否买到土地。”

沉默片刻,范宁又问道:“三佛齐王国和渤尼国的关系怎么样?”

明仁冷笑道:“三佛齐国多次入侵渤尼国,杀了不少人,你说他们的关系能好到哪里去?”

范宁心中迅速制定了一个方案,他叫来一名都头,指着地图上对他道:“你带一艘船去渤尼国西海岸寻找,找一处天然良港,找到后就在渤尼国都城等我。”

“遵命!”

都头匆匆去了,不多时,一艘大船离开了船队,掉头向北面驶去。

次日一早,宋军的船队抵达了三佛齐王国都城末罗瑜,三佛齐国都城原来在东面的渤林邦,数十年前和爪哇国激战,结果都城被爪哇国占领,他们只得迁都到百里外的末罗瑜,后来三佛齐国又击败了爪哇国,并将西爪哇占领爪哇国被迫和三佛齐国合并为一国。

旧都渤林邦便是今天的巨港,而新都末罗瑜则是今天的占卑城,实际上也是用国王的名字来命名。

次日一早,船队抵达了三佛齐国都城末罗瑜,,码头上格外热闹,当地百姓载歌载舞前来欢迎大宋贵客到来。

宋朝这支船队并不是商船队,而是官方船队,国王占卑闻讯,派大臣地华伽罗前来迎接宋朝负责海外经略的高官到来。

范宁站在船头打量这座海港都城,这座城池地域广阔,城墙足有四十余里,城内佛教的气息浓厚,远处各种巨佛雕塑和大金塔清晰可见,码头上各种店铺林立,里面的货物琳琅满目,大宋的瓷器、丝绸、布匹、茶饼等各种货物,当地的香料、椰油、名贵木材,还有来自西方的地毯、银器、宝石等等物品。

这时,一名头上缠布,皮肤黝黑的官员在大群随从的簇拥下向这边走来,明仁认出了他,对范宁道:“那个官员是三佛齐国负责对外联系的大臣地华伽罗,是国王的心腹,在三佛齐国做生意都要经过他批准!”

范宁点点头,快步走下大船,一名精通当地土语的商人给范宁做翻译,他给地华伽罗介绍了范宁,地华伽罗很惊讶,大宋负责对外的高官居然会这么年轻,不过他依旧恭恭敬敬道:“欢迎范使君前来三佛齐做客,我代表国王和王后热情欢迎使君和军队的到来!”

范宁微微笑道:“我是作为海外经略使,例行公事前来南洋考察贸易,希望我的访问能更有力地促进双方贸易。”

范宁的话说得很清楚,只是来考察贸易,不是代表朝廷来回访你们国王。

地华伽罗脸上有些失望,他还以为是大宋新帝登基,特派使者来告之三佛齐国,没想到竟然是海外经略使自己的公事访问。

他勉强笑道:“请使君到王宫一叙!”

范宁随即下令,给士兵们放假一天,黄昏时分必须回船,他这才跟随地华伽罗去了王宫。

三佛齐国的王宫和吕宋国的王宫一模一样,但比吕宋国的王宫要大得多,范宁被请到贵客厅坐下,地华伽罗命人上了椰浆,笑道:“范使君是第一次来南洋吧!”

范宁从王宫的建造便可猜到三佛齐国和吕宋国的关系一定密切,甚至吕宋国或许还是三佛齐王国的属国,那么吕宋国被整体南迁,三佛齐王国会不知道?

范宁也不提吕宋国之事,点点头笑道:“确实是第一次来南洋。”

“使君对南洋的感觉如何?”

范宁听了翻译,笑道:“出乎我的想象,我没有想到南洋人口会这么多,人烟稠密,土地肥沃,三佛齐王国人口有一千万吧!”

“最强盛时有六百余万,现在大概有五百万出头。”

两人闲聊几句,范宁道:“南洋海域广阔,岛屿众多,时常有海盗出没,打劫商船,严重干扰了贸易,为了打击海盗,我打算在贵国购买一片土地,建一座军港,不知贵国可同意?”

地华伽罗脸色微变,紧张地问道:“贵国打算在哪里购地?”

“当然不会在苏木都刺购地,考虑在海峡北面购地,面积大概在方圆百里左右。”

“这个.....购买土地事关重大,我需要向国王禀报,请使君好好休息,明天一早给使君答复。”

.........

给范宁做翻译的商人叫林春,泉州人,和建造府宅的林俊生有点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他在三佛齐经商多年,主要是做香料生意。

下午,林春陪同范宁在城内参观,虽然地华伽罗很想安排人陪同,但被范宁婉拒了。

“林员外在三佛齐做什么生意?”

“我主要做香料生意,收购香料,然后卖给大宋商人,我们也只能做这种生意,不能和西方客商做生意,就算西方客商想买香料,我们也不能接单,这是他们本国商人的特权。”

“我也听说了,好像是做中间商,利润很高!”

“一倍的利润!”

林春道:“三佛齐商人收购我们的丝绸,每匹五贯钱,卖给波斯人却是每匹一两黄金,瓷器和茶饼更是两三倍的获利,最近来南洋来做生意的宋朝商人多了,三佛齐商人准备集体压价,将收购价再压低三成。”

“南洋各国不也同样需要大宋的货物吗?”

林春笑着摇摇头,“南洋各国的百姓都很贫穷,他们愿意买大宋的粗布、铁器、陶器、低档瓷器等生活用品,至于丝绸,主要是贵族、僧人和商人购买,但要的数量也不多,主要卖给西方,至于茶饼,南洋人不喝茶,全部卖给波斯人和大食人,他们就靠做中间商赚取巨额差价。”

两人来到码头上,正好一艘西方的货船来了,下来一些商人,居然都是欧洲人。

“那是来自热那亚的商人,他们来这里购买各种香料和东方的丝绸,他们的货物主要是珍珠、琥珀和银器。”

范宁倒有了几分兴趣,热那亚的商人居然来东方了。

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六百三十七章 抢占河套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键证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银盒密旨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机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记(上)第三百零七章 鲸州野马第五百五十九章 象胶车轮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六百九十八章 御驾亲征第六十四章 热情洋溢的发言第三百二十八章 最高机密第三百五十九章 两族火并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风洗尘第七百三十一章 北岛新貌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访欧阳修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零八章 冰河消融第二百五十二章 绝好的广告第十六章 退学记第四百零九章 调研西北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四百五十七章 抢米风潮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十五章 送礼记第六百零三章 坚壁清野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谋退路第四百七十七章 仇恨爆发第四十四章 买房记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五百零六章 背锅大侠第四百五十七章 抢米风潮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为大第六百一十章 血战保塞(上)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门第四百零三章 鼓动办报第一百五十一章 凤凰暖玉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证书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三百五十五章 小媳妇回门第一百八十一章 妓馆风波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一百四十章 痴人说梦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说服第三百九十六章 发现疑点第七百二十九章 内应暴露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齐第六百二十二章 两地激战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朱母之忧第一百四十六章 担心之事发生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场考试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齐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结果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个学渣的抉择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十四章 石痴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获全胜第六百零六章 完颜计划(下)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军南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远布局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军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兽之策第四百七十五章 匿名举报第七十五章 四强赛(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熟悉的马车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四百一十二章 两女相见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题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谋退路第四百二十九章 请君入瓮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举月来临第三百二十章 先下狠手第五十四章 上元花灯会(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实力碾压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一百二十二章 游学第七百章 夜攻幽州(下)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宫面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