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

范宁提出购买土地的要求后,王国占卑立刻召集十个著名的三佛齐大商人商议此事。

宋朝想在三佛齐王国购买土地的消息传出后,整个大堂像炸了锅一样,十名大商人纷纷反对。

“王上,如果宋朝控制了一座港口,那么宋朝商人必然会在港口建立商行,绕过我们和西方贸易,我们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王上,不能卖土地给对方,甚至租借也不行。”

为首的商人是商会首领蒲开支,他的家族经营着三佛齐王国最大的商行,垄断了四成的西方贸易,他兄弟和儿子同时也是军队高官,在三佛齐国势力庞大。

蒲开支的意见得到了在座商人的一致赞同,不准宋商和西方商人直接贸易是他们和官府的共识,一旦宋朝在三佛齐王国建港,宋商就有了立足之地,这种事情绝不能让它发生。

国王占卑有些为难,商人们的担忧他能理解,但他也不想因此得罪宋朝。

地华伽罗起身道:“王上再考虑一下吧!怎么回绝宋朝官员比较好。”

商人们都告辞了,国王占卑这才问地华伽罗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地华伽罗低声道:“王上,宋军已经强占了吕宋国,打击南洋海盗也完全有基地,依我看,他们还是在找借口,想把势力渗透进南洋。”

“我也明白,但我怎么拒绝宋朝呢?”

“王上,我们可以在爪哇岛东面给他们一块地,远离商贸要冲,商人们也没有意见,宋军离我们核心区也比较远,然后也能堵住宋朝的嘴,可谓一举三得。”

这个办法不错,远离商贸要地,而且那边是大片原始森林,土著人凶悍,让他们去那边,也算是一个交代。

占卑点点头,“那就这么决定了!”

次日一早,国王占卑接见了来访的范宁,并谈及大宋新帝登基,三佛齐王国需要派使者前往朝觐一事。

在最后谈及土地租赁一事上,占卑表示,原则性同意出售土地给宋朝,但具体方案还有待商榷。

在接下来和地华伽罗的具体协商时,地华伽罗拿出了地图,对范宁道:“经过内部反复协商,大家都欢迎大宋军队在南洋剿匪,不过之前范使君说的那片土地,鄙国另有他用,准备修建一座城池,所以无法提供给贵国,我们考虑在爪哇岛中东部画出一片土地给贵国建港,希望使君能理解我们的难处。”

这个结果在范宁的意料之中,他听说国王召集商人们协商此事,便知道自己的想法要落空了,他是想要后世新加坡那片土地,但对方也很精明,不给他机会,而是把三佛齐王国最东面的一块土地给自己,那边距离马六甲海峡足有数千里之遥,他会要那边片土地吗?

这样的话,他还不如去锡兰购买一片土地。

范宁淡淡笑道:“实不相瞒,我们在吕宋国已经取得了一片土地,只希望在西面再建一座港口,和吕宋国的港口呼应,所以我看中了海峡对面那片土地,不过既然贵国不方便,那也无妨,我们可以去真腊国再买一片土地,贵国的好意我心领了。”

既然对方不想给自己机会,那他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三佛齐国身上,找渤尼国也是一样,范宁同样回绝了三佛齐国把爪哇东部卖给自己的想法,随即告辞离去。

中午时分,九艘军船带着九百名士兵离开了末罗瑜城,起航北上,明仁则要留在三佛齐采购香料和一批训象,地华伽罗站在码头上为范宁送行,他望着宋军船只远去,他心中沉甸甸的,不知道三佛齐拒绝宋朝究竟是福还是祸。

...........

渤尼国也是一座古国,占据了今天加里曼丹岛大部分地区,但渤尼国一直没有被灭,只是领土越来越小,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文莱国。

渤尼国同样一直派使者朝觐唐宋,但无论从人口还是国力,渤尼国都逊于三佛齐国,一直被三佛齐王国窥视,三佛齐国曾经入侵渤尼国多次,双方结下了极深的仇恨,甚至三佛齐国扶植吕宋国,也有从东西夹击渤尼国的想法。

正因为这个缘故,当范宁在渤泥国提出购买土地的要求后,渤尼国国王拉提一口答应,除了都城以外,大宋可以在渤尼国任何一地购地建港。

船队在渤尼国西部沿海航行,这里是加里曼丹岛的西海岸,这里虽然没有马六甲海峡口的优越性,但对于西方船队而言,这里也并不算太远,距离末罗瑜城也只有一天的航程,一旦大宋商人在这里开办商行,大量囤积货物,凭借价格优势,会轻易从三佛齐国商人夺走客户。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渤尼国也同样盛产各种香料,价格低廉,品质并不比三佛齐国的差。

这样一来,三佛齐国的转口贸易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这就叫敬酒不吃吃罚酒,三佛齐国长期歧视宋商,垄断巨额利润,难道宋朝就收拾不了它?

宋朝内部的各种产能将迅猛增加,范宁必须要给它们的产品寻找出路,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三佛齐国身上,还不如依靠自己,打造几座宋朝的南洋大港。

给范宁带路的是之前派出的都头,他在西海岸仔细寻找,找到了好几处天然良港。

都头在简易绘制的地图上给范宁汇报道:“启禀使君,卑职一共找到三处天然良港,北部、中部和南部各有一处,但卑职推荐中部良港,正好是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土地肥沃,有大片平原,港口也很宽阔,可以直接停泊万石大船。”

范宁抬头问左右道:“我们现在就是去中部的备选地吗?”

“正是!再过半天左右就到了。”

宋军找到的这座天然港口便是后世的坤甸,正好是卡普阿斯河与兰达河的合流点,里面纵深是大片沼泽地,但沿海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却地势平坦,树木覆盖不多,有少量的渤尼人在这里生活,靠捕鱼和狩猎为生。

这个位置不错,范宁一眼便看中了这里,回头对陪同他前来的渤尼国官员道:“这里周围百里范围内,宋朝都想买下来,你们可以开一个价格。”

渤尼国官员微微笑道:“我们国王已经明确表态,如果是宋朝想买,只要在百里之内,我们只收一文钱。”

范宁摇摇头,“我明白你们国王的好意,就是把土地送给大宋,现在是没有问题,我担心以后会有后患,还是明码标价,大宋按照正常的价格来买。”

官员为难,“这件事我做不了主!”

“那你告诉我,这片土地正常值多少钱?”

“这里的土地不值钱,贵国一定要公平买卖,那最多一千匹绸缎就能买下。”

“那就一千匹绸缎,大宋买下河口百里范围内的土地。”

..........

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块抽签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三百三十二章 之美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六百三十五章 变法之灯第十九章 吓煞人香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四百一十章 潼关税吏第一百一十章 最重之权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围盐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第一百四十四章 兴农九策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风洗尘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一百五十三章 码头偶遇第四百七十一章 触动利益第五百一十九章 买下山宅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应天府第五百二十三章 斩草除根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七百零二章 精钢契机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纺车的启示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四百零七章 罢相传闻第五十五章 学堂有本难念的经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七百五十一章 伤势沉重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五百二十八章 贸易谈判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再遇老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一百零九章 县令来视察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顶第九十六章 何处不相逢第二百四十章 金银彩帛店第五百三十二章 煞费苦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六百八十八章 关键人物第三百七十六章 姜是老的辣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六章 假亦真时真亦假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兵河北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第五百七十五章 岳父曹佾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获颇丰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宫面圣第五百五十二章 家增儿女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三十五章 广记牙人行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乡来人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杀驴第四百五十九章 时间紧迫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见天子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访欧阳修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辩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寿(三)第七十六章 四强赛(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别鲲州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寿(下)第六十三章 居然病倒了第九十八章 兴趣社第三十八章 乡村离婚案(中)第一百一十五章 叶子戏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发远征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灯会(中)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游记(上)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发现第一百三十四章 两个学渣的抉择第六百四十八章 怀州陷阱第六百六十八章 发展之道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第三百六十八章 战争红利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七百二十五章 从容部署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会忘记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第七百一十九章 应州春至第六百七十二章 教改法案(下)第五百六十章 路闻噩耗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内战第一百七十章 头疼的家务事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