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谋退路

这次从草原赶来援助辽军的部落有三个,一个是乃蛮部,一个叫达旦部,还有就是烈山部,三个部落各出骑兵一万人。

烈山部的酋长叫做都卜罗,这次他是被强迫出兵援助西京大同府,其实不仅是烈山部被迫出兵,乃蛮部和达旦部同样也是被迫。

一顶大帐内,都卜罗正在和另外两个部落的领兵主将低声协商。

烈山部是酋长亲自领兵出战,而另外两个部落主将虽然不是酋长亲自领兵,但也是部落中的重要人物。

乃蛮部的主将叫阿伊克,达旦部的主将叫做宁布,阿伊克是乃蛮部老酋长的儿子,宁布也是达旦部酋长的兄弟,在各自部落都是核心人物。

他们之所以能和都卜罗坐在一起,也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各自酋长的命令,尽一切可能保住军队不遭受损失。

“耶律洪基从骨子里并不看重大同府,他只是不甘心失去它,从大同府的辽军构成就知道了,两万最初的军队中,只有五千契丹士兵,一万五千是奚人和渤海人,后面的三万增兵却是女真人,听说是从熟女真中强征而来,然后又是我们三万铁勒人,很明显,耶律洪基重点还是在东京辽阳府,那边的主力基本上都是契丹人。”

宁布沉吟一下道:“听说宋军的优势是水军,取得诸多战果都是靠水军的功劳,他们甚至没有组织过一次大规模的两军作战,而这次大同府战役,宋军将失去水军的优势,他们会不会在实战中一战而溃?”

旁边阿伊克也道:“毕竟辽国的军队还是很强大,越到后期作战,宋军的优势就会减少,我们担心过早站队会重蹈女真人的下场。”

都卜罗心中暗暗恼火,之前说好一起撤回草原,现在他们立场又松动了,难道自己之前派儿子和宋军联系是白费力?

费点力倒是小事,关键是怕宋军以为自己使诈,将来辽国灭了,宋军会放过烈山部吗?

都卜罗又耐着性子劝道:“宋军并不是靠水军才取得今天的战果,水军只是其中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辽国自身衰落了,以及宋军拥有强大的兵器。

两位都是明白人,在西京辽军构成就知道了,契丹人才五千人,西京主要的豪门巨富都迁去了上京,我看不到耶律洪基想守住西京的诚意,恕我直言,西京这次必然失守,我们能不能保持兵力北撤,就看两位今晚的决定了。”

宁布连忙道:“大酋长误会了,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北撤,只是想找一个两全的策略,既不被辽军怀疑,也不想损失太多,之前说到的佯败北撤,我们都觉得有点不妥。”

“那依你们的意思呢?”都卜罗又问道。

“最好是在两军决战之时,我们寻找机会北撤,这样既帮助了宋军,又能找到理由向辽国解释。”

都卜罗叹息一声道:“你们想法倒是不错,就怕决战之时,耶律万山让我们为前锋出战。”

“不可能!”宁布和阿伊克异口同声道。

宁布连忙解释,“之前我们已经问过耶律万山,我们是负责两翼,前锋是由女真人来担任,这是耶律洪基的意思,他怀疑熟女真和高丽人有勾结,想用战争来消耗熟女真人。”

都卜罗半晌摇摇头道:“你们怎么没有想到,耶律洪基会不会同样也想用战争来消耗我们呢?”

宁布和阿伊克一下子呆住了。

都卜罗又道:“算了,你们的方案其实也不错,关键是要取信宋军,让我考虑一下吧!”

………

都卜罗回到自己大帐,负手来回踱步,他其实不仅仅是不看好西京战役,他是对辽国不看好了,辽国财源枯竭,国力衰弱,被宋军打得节节败退,丢失了南京道,眼看又要失去西京道,国力只会继续减弱,而不会突然打鸡血似的强大起来。

都卜罗很清楚辽国衰败的原因,在于辽国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契丹人由俭入富,战斗意志消退,随着宋朝渐渐强大,两方力量此消彼长,辽国最终败亡也是难以避免。

这时,他儿子都山出现在大帐门口,躬身道:“父亲找我?”

都卜罗点点头,“你先进来,我有话对你说!”

都山快步走进大帐,都卜罗挥挥手,让帐中两名侍女退下,大帐中只剩下父子二人。

“情况有变!”

都山一惊,“那两个浑蛋出卖了我们了?”

都山一直不愿意和其他两个部落合作,他信不过他们,但父亲坚持要三个草原民族共进退,他也没办法。

都卜罗狠狠瞪了他一眼,“你在说什么呢?他们若出卖了我们,我们还能坐在这里说话?”

都山不敢吭声了,都卜罗又道:“我原打算三万草原军队单独去和宋军作战,然后佯败撤退,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点不太现实,首先耶律万山不一定准许我们单独出战,其次就算准许了,我们佯败也同样会让他疑心,所以我们三方商议的结果是在决战中撤退,这就需要你再去一趟。”

“孩儿今晚就出发!”

都卜罗摆摆手又道:“关键是如何取信宋军?”

“大战一起,我们立刻撤退,他们不就相信了吗?”

都卜罗叹息一声,“我们不仅要取信宋军,还要不让辽军怀疑,这就注定我们不能马上撤退,必须有一个度,我就担心宋军不相信我们,反而对我们重点打击,那就损失惨重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

都卜罗负手走了几步,他看了一眼儿子道:“我想让你留在宋军为人质。”

都山半晌道:“孩儿愿意为人质,可宋军如果不相信我的身份,该怎么办?”

都卜罗点点头,“我把金狼头令交给你,有金狼头令,他们自然就相信了。”

都山心中大喜,金狼头令是大酋长至高权力的象征,父亲把金狼头令交给自己,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他立刻躬身施礼,“孩儿绝不让父亲失望!”

………

金城县城内,范宁在知州苏辙的陪同下巡视县城。

县城很大,属于中大型城池,人口约五万,城外的农民都搬进了县城,白天出城劳作,晚上回来睡觉。

县城内原本十分喧杂,但自从宋军搬到城外驻营后,县城内又恢复了原来的安静。

大街上没有从前家家关门闭户的情形了,一切秩序都很正常,几家酒馆生意还不错。

“你说白天农民出城劳作,晚上回来睡觉,那夜里玉米田遭到敌军破坏怎么办?”

苏辙摇摇头苦笑道:“事实上,敌军倒很少破坏玉米田,破坏玉米田的罪魁祸首是野猪,它们特别喜欢啃食香甜多汁的嫩玉米杆,普通农民拿它们没办法,巡哨遇到了,由巡哨去收拾它们,所以农民夜里去不去守田都一样。”

这时,路边两名正在聊天的老者看见苏辙,连忙躬身行礼。

苏辙也在马上给他们回礼。

这已经是范宁看到第三十几人给苏辙行礼了,他忍不住笑道:“看来应州的百姓都很敬重子由!”

苏辙叹口气道:“他们的敬重只会给卑职施加更大的压力,令卑职一时一刻都不敢怠慢,唯恐辜负了百姓。”

范宁大笑,苏辙还真会说话。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躬身禀报道:“启禀范相公,杨老将军请范相公去军营,有急事!”

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陆第六十五章 两强相争(上)第一百四十六章 担心之事发生第四百六十七章 组建变法司第六百一十五章 占领易县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三百七十六章 姜是老的辣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战第五章 勇斗小曾布第三百七十三章 视察金田第三百一十六章 鸽信基站第四百五十三章 登门赔礼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游记(下)第七百二十四章 决战爆发第四百九十二章 时来运转第四百九十章 关键一步第二百二十六章 吏部报到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级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五百零九章 关键人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零二章 省试结束第二百四十三章 长远布局第三百零九章 朱佩离去第五十九章 启程去吴县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六百零五章 完颜计划(中)第七百三十五章 锦州失守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第七百一十章 视察民营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杨渡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讨嫁妆第一百二十章 范铁牛打官司(上)第四十八章 趁虚而入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第七百五十二章 辽国西迁第五百九十四章 出了难题第一百二十四章 县衙前的血案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携后辈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确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二百三十六章 国子监报到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宫面圣第七百一十九章 应州春至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试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内异状第六百五十三章 盐州夜战第四百七十一章 触动利益第六百二十三章 噩耗连连第四百九十七章 连荐二人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罗国(中)第一百零四章 剑社风波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见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第三百六十三章 杀一儆百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式述职(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汉民第七百零九章 扬州公干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礼风波第六百五十章 谣言四起第九十九章 找关系要趁早第四十四章 买房记第四百零一章 让他彻底闭嘴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二百九十章 寒冬来临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车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七百五十五章 开京之战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四百八十一章 发俸之日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寿(二)第三百七十五章 监察到来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恼第五十六章 难定的人选第一百六十八章 陪美逛街(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第五百八十六章 横空出世第六百六十一章 准备出海第六百二十六章 回京述职第二十二章 范大郎改行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一百六十章 寿山寻宝第一百六十七章 陪美逛街(上)第七百五十九章 他乡遇旧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来外援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五十三章 上元花灯会(中)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内异状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虑不周第四百七十八章 恽州钱铺第一百一十九章 关键人物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六百六十章 低调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