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突袭锦州(上)

受兵力不足限制,辽军主力主要分布在锦州、大定府和辽阳府三地,这样布兵虽然保住了要害地区,但也放弃了大部分东京道城池的防御。

宋军显然抓住了辽军步兵的漏洞,先从外围着手,不断蚕食辽国的城池和土地。

就在宋军攻占了鸭绿江口保州和宣州的同时,一支由百艘大船和一万宋军组成的船队再度从鲸州平夷城出发,驶入混同江,也就是黑水,溯江南下,展开了对契丹生番的第二次清剿。

指挥这支军队的主将依旧是章楶,他是鲲州知事,同时兼任海外经略副使,事实上,宋军早就出兵了,就在十天前,平夷城海峡和混同江解冻后不久,宋军船队便进入了混同江。

只是这次北方船队很低调,没有引人瞩目,耶律洪基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去年契丹生番被宋军连续清剿,损失惨重,耶律洪基便出面劝说各地生番搬去上京,留在混同江沿岸的契丹生番部落已经很少。

章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出兵十天,也仅仅剿灭了两个契丹生番部落,而地图上标注的二十个去年漏网的生番部落都不见了,茅屋还在,但人去财空。

统制刘昆对章楶道:“使君,应该是我们去年对契丹生番部落的清剿引起了辽国朝廷警惕,辽国朝廷把他们迁走了。”

章楶点点头,“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这只是推断,需要得到证明。”

“这个容易,卑职去审问一下抓到的生番就知道了。”

刘昆匆匆去了,章楶负手站在地图前沉思,心中渐渐生出一个大胆的计划。

不多时,刘昆便回来了,他笑道:“果然被我们猜中了,去年秋天,辽国朝廷就将各生番部落都转移到上京,这两个部落不愿意离开,被我们干掉了。”

章楶沉吟一下道:“既然已经来了,咱们也不能无功而返,我考虑,我们要不要改变计划。”

“使君有什么想法?”

章楶指着地图上的黄龙府道:“我们距离黄龙府只有两百余里,不如直接攻占了黄龙府,刘将军觉得如何?”

黄龙府是东京道最北面的重镇,攻占黄龙府,加上船队控制混同江沿岸,东京道北部实际上就落入了宋军手中,章楶早就有这个想法,现在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刘昆一拍大腿赞道:“这是个好方案,卑职这就派斥候去探查黄龙府的情况。”

当天晚上,百艘大船重新在夜幕掩护下出发了,向两百里外的黄龙府驶去。

.........

辽军虽然几个月前大胜宋军,军心士气高涨,但胜局并没有改变辽军兵力微薄的困境,西京失守后,辽国军队已锐减到不足二十万,而草原各部落已公开拒绝出兵,令耶律洪基十分无奈。

而老盟友奚族已经被辽国榨干,最后三万军队也编入辽军,现在奚人只剩下老弱妇孺,至于渤海人差不多兵尽粮竭,无力再征兵了。

唯一能征兵的来源就是东京道各城百姓,主要以契丹平民为主,但他们现在是辽国唯一的财税来源,若强征他们入伍,就等于彻底断绝了东京道的财税源头。

耶律洪基不得不慎重考虑这个严重后果。

但更让耶律洪基烦心的是,他得到京城消息,范宁又重新被启用了,这个消息令他如坐针毡,韩绛这种文人不会打仗,但范宁就麻烦了。

萧惟信安慰耶律洪基道:“陛下,既然范宁已经上任,我们就要面对现实,只要我们牢牢控制住辽河流域和锦州一线,发挥自己的骑兵优势,就不怕范宁复任。”

“也只能这样想了。”

耶律洪基叹口气,“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传闻黄龙府已经被宋军攻占了,估计就是从鲲州过来的宋军,但消息还不确切,枢密使觉得我们是不是要派一支军队北上?”

萧惟信想了想道:“黄龙府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契丹生番管理,但大部分生番都移到上京,黄龙府的作用就不大了,况且黄龙府人口不足万,微臣觉得没必要耗费宝贵的兵力去争夺,不过倒是要防止宋军以黄龙府为基地南下,微臣建议增兵通州,守卫辽阳府的北大门。”

通州也就是今天四平,位于黄龙府和辽阳府之间,扼住黄龙府南下辽阳府的必经之路,也是辽阳府的北大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萧惟信的提议十分理智,也符合辽军现在兵力不足的现状。

“爱卿说得对,现在我们兵力不足,确实不能太在意一城一地得失,要抓住重点。”

耶律洪基赞同了萧惟信的建议,令大将军耶律苏率一万军队北上,接管北面通州的防御。

锦州便是辽军防御的重中之重,目前锦州有两万辽军驻扎,由梁王耶律洪泰统领,但光靠两万军队守锦州显然不够,平州一线可是有五十万宋军。

耶律洪基便用了一个变通之策,在锦州和辽阳府之间的西辽州驻骑兵三万,从西辽州到锦州和辽阳府都是一天的路程,不管宋军攻打哪一个方向,西辽州的骑兵都可以在一天之内赶到。

同样道理,辽军在大定府和锦州之间的建州也驻扎骑兵两万,距离大定府和锦州也是一天的路程,若大定府宋军想突围,建州两万骑兵可以随时追杀上去,若宋军从平州杀出,建州的两万骑兵和西辽州的三万骑兵也能及时杀到,使锦州一天内拥有七万守军,而且是骑兵,完全可以在辽西走廊发挥骑兵强大的战斗力,和宋军主力决一死战。

这种两面兼顾的战术也是因为辽军兵力不足而采取的权衡之策,假如宋军同时攻打辽阳府和锦州,辽西州的三万骑兵就两头难顾了,只能选择保卫辽阳府。

对这一点耶律洪基也心知肚明,如果真的发生宋军两线进攻,他就只能指望建州的两万骑兵去支援锦州。

一更时分,一支庞大的船队缓缓抵达了觉华岛,觉华岛因为辽军没有水军而放弃了,只有一千多僧人住在觉华岛的寺院里。

但宋军的目标并不是觉华岛,而是觉华岛北面的安昌县,安昌县是锦州的下辖县,距离锦州州治永乐县仅二十里,永乐县的海岸难以登陆,但安昌县却可以。

一百艘万石大船满载着五万精锐大军在安昌县登陆了。

在视察莱州一个月后,范宁终于对锦州下手了。

要打破辽西州和建州对锦州的联防,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出兵开始,一天之内拿下锦州,等敌军骑兵赶来时,锦州大势已去。

但从平州出兵,光路上就耗费三天时间,显然无法完成这个重任。

唯一的办法从海上运兵登陆,后来的辽沈战役,五万国军就是从海上撤离。

宋军有海上优势,当然要充分利用起来。

之所以选在晚上登陆,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争取时间,最大程度延迟辽军向辽西州和建州求援。

如果是白天,锦州守军可以发送鸽信,及时将消息送达两地,而夜间鸽子无法飞行,对方要么派骑兵赶去求援,要么等到天亮后发信,这又给宋军争取了大半天的时间,加上援军路上的一天耗用,实际上就给了宋军至少一天半的时间。

五万人登陆是宋军训练必须的课程,宋军已多次演练,除了五万精锐士兵外,还有一支由五百艘千石货船组成的物资运输队,它们将从渤海进入小灵河,直接抵达锦州城下。

两更时分,五万水军便已登陆集结完毕,由统制杨英率领,向二十里外的锦州城扑去。

杨英便是杨文广的侄孙,杨家将的新一代领军人物,年纪还不到三十岁,却智勇双全,胆大心细,越是大场面越冷静,在夺取娄烦关和保卫娄烦关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范宁赏识,他特地将杨英从大同府调来,令他为主将,率领五万大军夺取锦州。

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一百八十九章 两堂会审(下)第七百四十四章 大军压境第一百二十一章 范铁牛打官司(下)第七十七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第六百七十五章 辽国情报第四十九章 生财寻道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罗国(下)第七百零二章 精钢契机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敌第三百八十四章 酒楼遇旧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第三百八十二章 难以开口第四百六十三章 麒麟宫面圣第四百四十六章 丢车保帅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岛第一百二十一章 范铁牛打官司(下)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题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来外援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问君第四百八十三章 莱州遇旧第五百五十四章 战争升级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机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二百九十九章 南巡建议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年大宴第二百四十六章 看房记(中)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开出海(上)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块抽签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根基第十四章 回家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跷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十三章 辞京归乡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幕后真相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养商机第二百八十五章 插手日本内战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视领地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试牛刀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来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七百零八章 御书房解惑第一百六十三章 意外发现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袭锦州(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殷勤过头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见宋商第四十四章 买房记第四百一十四章 齐人之福第六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六百六十八章 发展之道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赌怡情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发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一百七十四章 发现矿脉第十八章 再遇小萝莉第二百三十五章 寻找寿礼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袭天德城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试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三百零八章 探矿协议第五百七十章 力劝天子(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会忘记第二百九十七章 新船到来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学闲职第一百零一章 六个师弟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线第二百一十章 宽言解惑第一百三十五章 县考第五百四十一章 夺取吕宋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争执第五百九十一章 狭路相逢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陆大战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诱第三百九十五章 调查立案第四百章 新官第一战第六百八十章 夜袭娄烦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绝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欢而散第二百三十一章 还是回家好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军营第四百三十三章 不会忘记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临幽州第四百三十九章 详细调查第二百三十章 离京返家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一百零八章 内讧初生第一百一十七章 两年后的初春第八十三章 买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