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章 运河见闻(5)

沙船扬帆过了洪泽湖,再经过泗州到达宿州,这一日停在宿州过夜。

宿州为保靖军节度,属淮南路,早在五千年前就有徐夷、淮夷等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是一座古城。

吴梦注意到大宋的经济中心确实是逐渐在往南方转移,泗州、宿州比之江南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真州北上后其他州县码头处的帮工个个衣衫褴褛,面有菜色。

吴梦在船上呆的闷了,吩咐几个水手将他抬下了船,李五推着吴梦在码头上散着步,丁睿在一旁跟随。

来到码头旁边的集市,吴梦草草看了看,集市里的货物成色不好且品种不多,人流也不旺,三三两两门可罗雀,完全不是润州、真州那般人流如织的煌煌盛世模样,更不要说与苏州相比。

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市场一侧还有人市,北宋不允许蓄奴,这些人市也不是打着卖身为奴的旗号,而是签订契约,为主家服务十年二十年这种方式。

虽然契约家仆本质上与奴隶有区别,但实际上还是作为奴隶来用,唯一比奴隶有优势的就是主家不可随意伤害仆人,否则告到官府,主家便要吃官司。

丁府的家仆不少就是签了十年以上契约的雇工,这几年丁府日益兴旺,丁大胜早就将签订的契约给烧了。有了好的薪水,那些家仆死心塌地呆在丁府了,根本不会跑,根本无需契约的约束。

吴梦吩咐李五推着近前仔细看了看,人市里足有两三百人,最多的就是孩子,那些孩子一个个骨瘦如柴,脸上没有几两肉,饥寒交迫加上对生活的无望,过早的让这些孩子们的大眼睛里失去了光彩。

一个行人经过,见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用希冀的眼神盯着自己手中的包子,喉咙一动一动的不住吞咽着馋水,心一软,拿出一个包子扔给了他。

那孩子伸出又瘦又黑的手臂赶紧接住,狠狠的咬了一口咀嚼起来,旁边跑过一个稍大些的男娃,一手抢过包子便往口里塞去,那黒瘦的孩子顿时哭的眼泪汪汪。

丁睿一看顿时大怒,跑过去拽住那抢包子的男娃,挥拳要揍,一看那男娃同样是瘦的不成人形,嘴巴里鼓鼓囊囊的,正一脸惊惧的望着自己,他攥着的拳头放松了下来,挥挥手让他走了。

吴梦瞅着眼前的情景心酸不已,他知道大宋官府不会让这些人饿死,每日里都有稀粥续命,可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一两碗稀粥根本吃不饱。

丁睿回到吴梦身边问道:“师父,孩子们真是可怜,有什么法子能救救他们。”

吴梦摇了摇头,不是没有粮食,而是当地的粮食百分百都在大户手里,这些大户说不定巴不得有挨饿的孩童卖入自己府中作为廉价的仆人。

台湾现在的粮食刚刚自保,没有能力来救济天下的灾民,他拦住一个行人问了问缘故,那行人简单说了几句,他便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天禧三年,黄河在今滑县决口,洪水经澶、濮、曹、郓等州注入梁山泊,又合清水、古汴渠夺淮入海,三十二个县受灾。

陈尧佐按照吴梦的提示让灾民上山,八月,黄河在该县再次决口,黄河在此折向东南,由泗水合淮水注入黄海,这是历史有记载的第七次大改道。

两次决口,导致江淮一带灾民遍地,百姓们流离失所,壮汉们去了徐州挖微山湖、修水利,可不少孩童都失去了父母,只能到处流浪,接受官府的救济。

有些孩童被迫无奈,为了生存只能卖身。这里许多孩童都是十岁以下的,有些大户人家嫌弃养着费事,就一直羁留在此处。

吴梦想了想说道:“想救济这些灾民,只能找你舅舅帮忙,调集漕船顺流而下运到苏州,此处的官府自身难保,哪有多余的粮食能喂饱他们。”

待到众人回到船上,丁睿与林贵平一说,林贵平道:“区区两三百孩童倒是好办,可一路上的灾民怕是不少,路费都没有,否则早就去了苏杭的富庶之地。”

吴梦道:“苏州虽是缺乏劳工,但太多的灾民也容纳不了,君烈还是先想法子把这些孩童运走吧,再呆上几月,只怕病倒无数。”

林贵平下了船往衙门去了,丁睿却从船上拿了几个包子,来到了集市,找到刚才被抢了包子的孩童处,那黒瘦的孩子脸上泪痕未干,还在抽噎。

丁睿蹲下身子,露出个笑脸,将包子递给那孩子,孩子怯怯的望着丁睿,小心的接过包子大嚼了起来。

丁睿摸了摸他的小脸说道:“慢慢吃,明日里就有船送你们去苏州,到那处就能吃饱饭了。”

黒瘦孩童年纪尚幼,理解不了丁睿的意思,也不说话,只是睁着一双大而无神的眼睛懵懂的点了点头。

丁睿怕有大孩子过来抢食,守着这孩子吃完了包子才回到船上。

翌日晨间,林贵平调集两艘南下的空载漕船将孩子们都运去了苏州,吴梦修书一封给王嘉言,交于船上的厢军带上,送走远去的漕船,众人登船继续北上。

站在船头,丁睿望着运河的潺潺流水,想起黄河的洪水,问吴梦道:“师父,黄河多次泛滥,莫非真没有法子治了么?娄江现下不也是安宁多了。”

吴梦道:“黄河最大的问题就是从上游带来的泥沙过多,不断淤积在河道内,经年累月,河道越来越浅。现下治水,无非两个法子,一个是加高河堤,另一个是束水冲砂,都为治标之法,所以为师建议朝廷开挖微山湖,分成两到三条水道入海。

娄江不一样,它的淤积来自于海潮上溯带来的泥沙,只要船闸建成,那泥沙便无法上溯,只需定期清理河道和入海口的泥沙即可。”

丁睿接口道:“师父所言的上游禁耕禁牧,恢复植被,才是治本之法么?”

吴梦点头道:“除却恢复植被,再无他法。”

他知道黄河以后的几十年里还会有决口,要暂时性解决问题,需要把五丈河处的百姓迁走,那处实际上也同样可以开挖一个大湖,作为泄洪之用,关键是这帮百姓愿不愿意走,朝廷又会不会同意。

沙船继续北上,进入了汴河,北岸官道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骑马的,驾车的,走路步行的,男女老少都有。

最有趣的是吴梦看到有个赤膊大汉肩膀上搭着一根齐眉棍,棍子上穿着一串中间开孔的大饼。

吴梦好奇的问林贵平道:“君烈,那大汉棍子上串的是饼么?”

林贵平笑道:“那便是环饼,中间有孔,易于串起来携带,远行的脚夫在家中做好,串在棍棒上或是挂在车马上,饿了便取出来吃。”

沙船再往应天府(今商州)方向上溯,汴河的水流越来越急,靠摇橹和划桨已是不行,这时只能依靠纤夫了。

此处有大批厢军分段拉纤,林贵平为了加快船速,每段拉纤的厢军都给赏钱,让他们加把劲,快些拉动沙船向上游驶去。

夕阳斜下,一群光着膀子,露出古铜色皮肤的厢军们佝偻着腰身,迈着沉重的步子,蹋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

他们的身子向前倾着,浑身肌肉紧绷,时不时喊着“嗨嗬,嗨嗬,嗨嗬嗬……嘿哟嘿嘿……“的号子拉动沙船前行,夕阳照射在厢军的身上,拉纤的肩膀一片通红,晶莹的汗珠反射着点点碎光。

领头的纤夫是一个胡须浓密、一声腱子肉的中年人,显得很有力气。

中年人身边跟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应该是他的儿子,那孩子过一阵子就拿出手绢给父亲擦汗。

看着父亲辛苦的模样,他一脸心疼,伸手拖着父亲身后的绳索,帮忙使劲,中年人慈爱的望着儿子笑笑。

景灵看着那孩子对父亲孝顺的模样,禁不住眼圈都红了,捏了捏吴梦的肩膀道:“这些纤夫真是可怜,还带着孩子一起,先生要抓紧蒸汽机的打造,早日让他们脱离苦海。”

丁睿也颇觉不舒服,自己在船上的悠闲是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于是对吴梦说道:“师父,弟子觉得不管是移民还是漕运,蒸汽船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本,请师父将那蒸汽机的制造工艺编写一番,我和师兄们试着来打造。”

吴梦苦笑,哪有那般容易,如果要实用型的锅炉,先要有蒸汽输送管道,须打造出轧管机,配合游动芯头轧制无缝钢管。

还得有锅炉胴体、气缸、密封环、连杆、变速箱,螺旋桨一系列配件,润滑油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台湾的润滑油用的是蓖麻油,但是高温高压的气缸不能用这种润滑油。

还有个最大也是最关键的问题,船底螺旋桨轴承的润滑油密封没有橡胶很难实现。

但是看到景灵、丁睿希冀的眼神,吴梦又不忍心拒绝他们。正在为难间,一艘车船哗啦啦的从他们旁边经过,两侧四个车轮般的桨叶飞速转动,行驶的比沙船快上许多。

吴梦被车船触动了灵感,对啊,自己何必老是想着螺旋桨,再说运河水位低,螺旋桨只怕派不上用场,还不及明轮管用。

嗯,是了,先搞明轮船,把运河内部的运输解决掉,再来考虑远洋海船的螺旋桨推进。

看到吴梦先是紧锁眉头,忽然眉头舒张露出微笑,景灵知道他想出了办法,忙问道:“先生可是想到了解决之法。”

吴梦点了点头道:“想明白了一个关键之处,睿哥儿,到了东京,你且与那薛神医去给官家治病,师父将那蒸汽机想透彻,把加工工艺制定好,回到台湾就试制。”

丁睿高兴的跳了起来,忙道:“师父英明,弟子定然努力去做。”

吴梦笑着伸直了手摸了摸他的发髻,这孩子长高了许多,再过一年,只怕自己坐着摸不到他的头顶了。

236章 筹建金矿259章 元日后的规划(上)第七十六章 樵夫砸场(下)457章 契丹年末(下)第七十八章 吴梦论水(上)305章 少年成长之烦恼(上)310章 天圣元年元日的东京(上)285章 福建百姓(下)第八十五章 商议海外拓殖315章 太后驾到(上)184章 投石机与火药399章 广州之行(上)181章 中秋夜宴.少年扬威第四十二章 天禧煤烟(下)第四章 冬至224章 打造蒸汽机375章 真腊传道363章 登陆云屯120章 太子赈灾131 事发善后254章 治水规划(上)212章 丁睿返宋426章 房产崛起第四十二章 天禧煤烟(下)364章 宴请官员(上)第十章 进学资善堂449章 天圣二年底(三)第三章 吴山少年236章 筹建金矿118章 移民远航(下)134章 平炉炼钢449章 天圣二年底(三)第八十五章 商议海外拓殖306 少年成长之烦恼(下)150章 前往京师112章 丁睿的抉择(上)254章 治水规划(上)第三章 义利之辨(下)276章 攻防易势(中)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362章 交趾云屯岛338章 金明池畔(上)318章 太后驾到(下)402章 朝议水利128章 权力之争349章 洗脑大法第四章 冬至97章 换相风波(上)311章 天圣元年元日的东京(下)291章 莆田移民(上)139章 稳步发展的工业367章 佛玛耍横341章 府州炼油464章 天圣三年元日大朝会(四)417章 赵祯的婚姻(下)306 少年成长之烦恼(下)365章 宴请官员(下)第一章 灭蝗之法126章 建设基隆(下)361章 南下儋州第六十八章 渡口集市226章 闽越遗民134章 平炉炼钢322章 朝仪与春闱。269章 党项入寇第七十二章 润州矿难(下)401章 广州之行(下)250章 乾兴二年大朝会(一)251章 乾兴二年大朝会(二)378章 双雄对决(一)309章 崖州之事(下)353章 进士授官(上)415章 赵祯的婚姻(上)409章 始乱终弃(上)第六章 渡口遇乞221章 希文入台(上)373章 真腊风情(上)159章 迎宾馆再遇419章 登陆琉球(中)280章 吴梦的危机第二十九章 混合所有制第四章 冬至332章 开拓东平(上)358章 初恋情怀(上)第十三章 招募矿工第二十章 蝗虫末日第九十一章 赋税之论149章 下定决心309章 崖州之事(下)196章 夜探无忧洞(上)第二章 义利之辨(上)260章 元日后的规划(中)269章 党项入寇301章 东京房地产窝案(六)135章 钢刀雄心257章 进军西北(上)200章 掳至契丹第六章 渡口遇乞471章 牛鬼蛇神悉数登台153章 运河见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