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衙门差役

长洲县衙在州衙东北三里处,其实步行也不甚远,三人片刻功夫便到得县衙。

走近县衙大门,那书吏问守门的弓手道:“知县老爷还在知事厅否。”

弓手呵呵笑道:“还在,知县老爷和那瘸腿先生正在二堂的知事厅说话。”

书吏领着两人来到后堂,李五正在门口候着,林贵平和丁进宝点头跟他打了招呼。

走进知事厅一看,吴梦正和王知县、县主薄、县尉聊的正欢,丁睿在一旁似懂非懂的仔细听着。

林贵平上前给三位县老爷作了个团揖,然后问道:“在下林贵平,不知王知县请在下来有何贵干。”

林贵平还真是够嚣张的,一不自称草民,二是说知县“请”他,要知道能在苏州附廓县担任知县的可不是一般人,主薄和县尉都是眉头一皱。

王知县还意犹未尽,丝毫没有在意,反倒拱拱手回了个礼道:“林掌柜来迟了,本官与吴先生正在共商本县大计,来呀,沏茶、看座。”

吴梦赶紧拱手道:“王知县,今日便谈到此,知县若是真有此意,不妨另约日子时辰详谈细节。”

王知县想了想,确实改日再详谈较为妥当,点头道:“那吴先生先请回学堂,本官日后必定来访。”

告别长洲县衙三位主官,李五推着吴梦和丁睿走出县衙。

王知县、县尉、主薄三人竟然送到县衙门口,再三说好日后来访才告辞众人。

林贵平甚是不解,长洲县衙里的三巨头对吴梦怎的如此客气。

他先吩咐丁进宝去州衙报个信,然后问道:“吴先生,你如何跑到县衙来了?”

丁睿抢着回答道:“今日申时我与师父出来游历苏州城,在市场里碰到抓逃役的,我去阻止,就被一起带来了。”

林贵平摸着丁睿的发髻道:“你这小顽皮,就知道捣蛋,那后来怎么又没事了。”

丁睿望着吴梦崇拜的说道:“还是师傅厉害,三言两语就把知县说服了,还请我们吃茶。”

吴梦笑道:“小家伙,若不是给你圆场,某这良人岂会被逮到衙门去,恁地找了场官司。”

林贵平问道:“逃役是何等人,吴先生说来听听。”

吴梦叹气道:“唉,还不是衙门差役害的。”边走边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了出来。

…………

今日一大早,吴梦想着自己双腿也残疾,难得进城一次,不如看看这苏州城,然后再去市场瞧瞧古代社会的物价如何。

随即唤醒了难得睡次懒觉的丁睿,三人洗漱完毕吃过早饭,向小厮问了市场的位置便出了客栈的门。

三人走在苏州的河畔青石板街上,只见碧波荡漾的河流上飘着十数条小船,那条条小船上满载货物、酒水吃食沿河转圈。

船上的小厮在船头尖声叫卖,河畔民宅内看中某样,便大喊一声,垂下竹篮放入铜钱。

船家取出铜钱放入酒水菜食或其他货物,民居内有人便将竹篮扯上岸去,当真是童叟无欺。

街道上人流如织,立于店铺门前大声招揽顾客的小厮……

沿街挑担挎蓝叫卖的农妇,讨价还价的大婶……

身穿儒衫洒脱进出酒楼园林的衙内哥……

只看不买,眼珠子却四处搜寻美食、奇货、美貌小娘子的游客……

间或还能瞅见一两个金发碧眼或者皮肤黝黑的夷人……

城中四处四熙熙攘攘,人声鼎沸。

吴梦坐在轮椅上悠闲的观看这一幕幕太平盛世的景象,内心感叹人到底要追求什么,像这样悠闲自在活着不是很好,为什么要有杀伐纷争、称王称霸,真是不可理解。

再又想到两百多年后此处被蒙古铁骑残踏,好好的壮丽河山一片狼藉,不由暗下决心,既然来到这片时空,定要让历史不再重演。

黄鹤楼客栈所在的位置是苏州城内很热闹的地方,大的坊市和酒楼都位于此处,三人行了半柱香时辰便来到了市场。

还未进市场的大门,就看到街道两侧都是茶馆、客栈、布庄、当铺、杂货铺。

各铺子前摆满了摊子,有卖胭脂水粉的、摆弄首饰的、炫耀字画的、扎风筝的、兜售香囊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而耳。

遥望前方人越来越多,狭窄的小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吴梦皱着眉头看着这乱糟糟的情形,心里寻思着莫非大宋没有“城管”么,挤成一团如何做生意。

他刚冒出这个念头,只见街道尽头冒出一群头戴曲翅幞头、身穿皂色缺裤衫子,腰缠行藤的壮汉,个个儿手持水火棍和皮鞭,吆喝着将摊贩往市场里驱赶。

小商贩们慌乱的呼喊着“武吏来了,快跑啊“,纷纷收拾摊子往坊市里面窜去,街道上顿时一片鸡飞狗跳。

吴梦感慨道古今都是一个样,摊贩们四处游击捉迷藏,城管们则猫捉老鼠般驱赶。

李五把吴梦推到一家商铺门口一侧,用身体护住吴梦和丁睿,丁睿一脸好奇的看着这一幕慌乱的情形,眼睛一眨一眨的不知在思考什么。

等待这些大宋“城管”将商贩驱赶一空,三人才向着坊市大门走去。

路上丁睿问道:“师父,坊市为何要设在住宅处,像吴山村设在村外多好,还免得有衙门的公人驱赶。”

吴梦笑道:“还不是百姓们懒的跑,即算把市场设在城外,此处还是免不了有摊贩。”

丁睿“哦”了一声,眼睛便被坊市进门处一个吹小糖人的老汉吸引了过去。

那老汉手艺甚好,拿着融化的粘稠糖水边淋边吹,不一会就做成了一个糖猴子。

等在一旁的小娃娃迫不及待的接过糖猴,又蹦又跳的跟着大人走了。

吴梦看着丁睿那艳羡的目光,问道:“睿哥儿,是不是想吃这糖人了。”

丁睿有些难为情的点了点头,吴梦笑笑道:“李五,你去给睿哥儿买个小狗模样的糖人。”

丁睿摇摇头道:“小山是狗,我不吃小狗,要小白兔的。”

那老汉闻言笑道:“小官人,老汉做的兔子又好看又甜,一文两个,稍待就好。”

果然片刻功夫老汉就吹出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小兔子,丁睿拿着兔子糖笑的大眼睛弯成一道月牙,吴梦暗自叹道这孩子玩的日子确实太少了。

不多时老汉将四个兔子形状的糖人递了过来,丁睿给吴梦和李五一人一根,自己舔着一颗,另一颗宝贝般的收了起来。

吴梦看着糖人哭笑不得,几十岁的人还吃这玩意,眼见李五舔的津津有味,才想起这里是北宋,糖在此时可是奢侈品,李五平日里怕是也不舍得拿铜钱买糖人尝鲜。

于是他也入乡随俗,舔着糖人吃了起来,虽然不算很甜,但却有一股别样的清香味。

正在吃着,一个麻衣妇人走到旁边的菜摊子,挑拣起地下的菘菜,然后问道:“卖菜的汉子,这菘菜和萝菔几钱。”

卖菜的菜农是个老实巴交的壮汉,憨厚的笑道:“客官若是真心想要,那就三文钱四斤。”

麻衣妇人鼻子一哼,嗤笑道:“这等腌臜货色,也不见你洗洗,还要三文钱,二文钱卖不卖。”

壮汉用恳求的语气道:“这都是小人家里自种的,辛辛苦苦几个月只有几百斤收成,实在是小本经营,请客官勿还价。”

麻衣妇人嘴巴里嘟嘟嚷嚷的念叨着什么“菜叶发黄”、“长了虫子”之类的牢骚话,顺手掰掉外层的菜叶,拿起两颗扔给菜农。

菜农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接住菘菜,塞进一个篮子里,用杆秤勾住,推着秤砣称量。

称量的结果是不到四斤,两人争执了半天,菜农拗不过那妇人啰嗦的嘴巴,只好挑了一颗小点的菘菜补上,妇人丢下三枚铜钱扬长走人。

吴梦看完这一切深感农民生活的不易,便对李五道:”把糖快些吃完,我等再往里走走看看。”

坊市里一片喧嚣,买的卖的争得脸红脖子粗,各种猪肉、羊肉、野味、蔬菜,熟食、调料、日杂用品应有尽有。

唯一遗憾的是卖鱼人面前堆放的全是死鱼,和后世八十年代类似。

坊市里有挑着小担的菜农,也有推着独轮车的商贩,和后世也是基本一样。

看到这一幕,吴梦感慨到自宋代开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五、六十年代,华夏的农民从耕作方式到生活方式一直未曾有重大的改变。

看到市场里的人实在太多,轮椅避让又不甚方便,吴梦吩咐转头回客栈。

出市场的路上他盘算了一下,蔬菜价格极低,而肉食甚贵,猪肉要30文/斤,羊肉要50文/斤,老百姓是吃不起肉的,在肉摊前买肉的一看都是大户人家的管家模样。

江南水乡的鱼自然便宜,根本不论斤卖,那些自己打鱼上来的满满一篮子鱼足有十几斤,一篮子只卖六七十文。

还有这钱币,四川的铁钱流入的不多(一文铜钱当十枚铁钱),导致百姓们一买菜便需大量购买,否则无法找零,一文铜钱的购买力太大了,估计村里的市场上买点针头线脑还得用大米换。

吴梦思忖着要让吴山村的村民搞些多种经营,树立一杆旗帜,将四周百姓的头脑带的灵活起来。

就眼前来看卖活鱼不失为一条好路子,就是不知这市场里是否和后世一般,有什么菜霸、鱼霸、肉霸之类的没有。

再有大宋的商税有住税和过税,如果进城时交了百分之二的过税,在市场里是否还要收百分之三的住税,这些都要搞个清清楚楚。

第十章 进学资善堂417章 赵祯的婚姻(下)182章 中秋夜宴.雄曲明志124章 建设基隆(上)284章 福建百姓(上)197章 夜探无忧洞(下)187章 官家来访(下)455章 广南西路年末第十三章 三师授业375章 真腊传道437章 国子监辩论(一)230章 淡水初建202章 逃离虎穴174章 官家亲临(上)第七十五章 樵夫砸场(上)342章 京师授官(上)374章 真腊风情(下)284章 福建百姓(上)第十六章 学堂开学207章 展露厨艺154章 运河见闻(3)255章 治水规划(下)332章 开拓东平(上)第四十六章 官营雪盐第七十六章 樵夫砸场(下)138章 机械加工(下)422章 泸州盐井(中)366章 交趾互榷321章 蒸汽车船入东京(下)125章 建设基隆(中)239章 海边交易311章 天圣元年元日的东京(下)220章 折服范仲淹182章 中秋夜宴.雄曲明志421章 泸州盐井(上)374章 真腊风情(下)218章 吴梦论夏284章 福建百姓(上)第六十九章 中秋佳节(上)295章 莆田移民(五)322章 朝仪与春闱。289章 禁军家眷(上)440章 国子监辩论(四)228章 大战生番(上)382章 天圣二年元日(一)250章 乾兴二年大朝会(一)95章 三门湾航帮(下)187章 官家来访(下)170章 游历东京(5)241章 欣欣向荣137章 机械加工(上)第七十二章 润州矿难(下)252章 乾兴二年大朝会(三)第七十四章 十里飘“香”387章 海峡谈判(上)110章 朝廷批复(上)226章 闽越遗民第六章 天下灭蝗226章 闽越遗民140章 丁睿小夫子324章 天圣春闱(2)291章 莆田移民(上)445章 吴梦上场469章 众生百态(下)258章 禁军西北(下)第七章 喜庆佳节(上)第十一章 出宫秋游第九十一章 赋税之论194章 大索京城324章 天圣春闱(2)294章 莆田移民(四)454章 西北边境(下)338章 金明池畔(上)96章 周良史的决心第四十三章 天禧元年吴山村的变化351章 考察淡水(下)140章 丁睿小夫子466章 谣言四起(下)320章 蒸汽车船入东京(中)402章 朝议水利442章 弟子婚事(上)277章 攻防易势(下)367章 佛玛耍横389章 海峡谈判(下)379章 双雄对决(二)444章 政事堂激辨第四十四章 天禧二年的新年352章 进士实习第二十五章 面见知州341章 府州炼油255章 治水规划(下)255章 治水规划(下)105章 士子之问(下)275章 攻防易势(上)第七十一章 润州矿难(上)315章 太后驾到(上)392章 医治蕃人第二章 义利之辨(上)385章 天圣二年元日(四)216章 强行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