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面见知县

三人出了市场,吴梦正在思索间,忽然间前方传来几声怒喝的声音“速速抓住那厮,别让他跑了。”

“大郎你往东边去截住他,某家顺着街道追去”。一个声音继续吆喝道。

吴梦抬眼看去,只见一个壮汉左手抱着个两三岁的小娃娃,右手提着篮子,慌慌张张的往这边跑来,后面跟着三四个武吏一边吆喝一边追赶。

壮汉刚刚跑到吴梦跟前,那后面的武吏已经赶到。

壮汉慌乱之间一跤跌倒,篮子里的鸡蛋顿时全打破了,蛋白蛋黄流了一地,小娃娃摔倒在地吓的哇哇直哭,路人们纷纷闪避。

两个武吏上前也不管那娃娃,一边一个揪住壮汉的胳膊把他从地上拽了起来。

白脸武吏阴阴的笑道:“韦六郎,看你这厮往哪里跑,随我等往衙门走一趟吧。”

壮汉一脸惊惶,哀求道:“二位官人,且待小人将孩儿抱起再去可否,孩子还不知晓摔坏了没有。”

丁睿不待那武吏回应,抢先一步将孩子扶起,蹲下身去擦了擦他的眼泪,拍了拍他身上的尘土。

看到孩童还在哭泣不休,他掏出方才收起的兔子糖在孩童眼前晃了晃,那孩童看到有糖吃立时停止了哭声,鼻子一抽一抽的接过兔子糖舔了起来,还挂着泪珠的小脸上又绽开了笑容。

旁边退散的人群一看有热闹好瞧,顿时又围成了一个圈。

那壮汉韦六郎感激的看了丁睿一眼,对着武吏说道:“二位官人,小人家中兄长重病在身,老母又无人赡养,膝下还有两个小的,这差役实在是服不了了,求两位官人在押司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那红脸武吏恶狠狠的说道:“韦六郎你莫消遣洒家,洒家上哪去找人来服这力手的差役?你还是老实些跟我等回县衙再说,不可耽误了功夫,免得知县老爷重重责罚。”

壮汉看了看自己那不谙人事,舔着糖人一脸欢笑的孩童,不禁掉下几滴眼泪,带着哭声道:“官人,小人若是去了,孩子无人照看如何是好。”

白脸武吏摇头道:“这须怪不得某等,某家只奉命抓捕于你。”

丁睿大怒,这武吏分明是欺侮韦六郎老实,坊市前人流如织,稍不留意这孩子便会走失。

小时候丁大胜就告诉过丁睿,苏州地界有拍花子的,拐带了小孩卖钱或是去卖艺,甚至故意弄断手脚去当乞丐。

想到此处,他小胸膛的怒火上涌,径直走到三人跟前,抬起手臂指着那武吏骂道:“你算什么公人,做事如此不公道,这孩子尚小,没有大人被拐走了找你要么?”

那红脸武吏一愣,居然冒出个不怕死的孩童,正要发作,旁边的白脸武吏眼瞅着丁睿唇红齿白,衣着光鲜,知道是个大户人家的衙内,忙扯了扯他的袖子让他噤声。

白脸武吏上前笑笑说道:“这位小哥不知是哪家的衙内,我等皆为衙门的公吏,韦六郎逃避差役,我等奉命捉拿,并非有甚私怨。”

旁边的人群一听,嗡嗡的议论声大作,这个刚说:“这劳什子差役真是害死人。”

马上有人接嘴道:“某家那二叔被弄了个仓子,差点没赔个倾家荡产。”

“就是,你看多可怜啊,家里病的病,老的老,小的小,服了差役谁来养家糊口。”

“没法子啊,官字两张口,没理也有理,民字一张口,有理说不清。”

“武吏都是些为虎作伥之辈,我等百姓们真是可怜。”

丁睿一张小脸憋得通红,却又没词反驳,得罪官府可不是好玩的。

吴梦见丁睿吃瘪,当即吩咐李五推车上前,对着两个差役拱手道:“两位官人请了,这两父子眼瞅着可怜,不妨先把孩子送回家再去衙门不迟。”

红脸武吏被丁睿一激,又被众人围观,心下甚是着恼,看到一个双腿残疾之人还敢出头,顿时一脑门子官司全对着吴梦来了。

他放开韦六郎的胳膊,嘴里吼道:“你这死瘸子,干你何事。”说罢伸出胳膊,岔开五指就向吴梦抓去。

说时迟那时快,吴梦还未反应过来,后面的李五一个箭步上前,闪电般探出右臂,握住武吏的手腕,用力一拧。

那武吏“哎哟”痛叫一声斜歪着身子,脸色涨红,嘴里不服输的叫道:“你是何人,胆敢当街殴打差人。”

白脸武吏“唰”的抽出背后铁尺,紧张的对准了李五,他看得出来这个家仆模样的壮汉身手可是不一般。

李五放开武吏的手笑道:“某家先生也是你能动手的,知不知道某家的林掌柜还在知州老爷处做客,你莫非是不想活了。”他拉起林贵平的大旗当作虎皮用。

别说这虎皮还是挺好用的,两个武吏顿时安静了下来。

白脸武吏将铁尺插回背后,叉手行礼道:“在下不知先生的大名,得罪之处莫怪,可抓捕逃避差役之人乃是县尉老爷均令,某等也是奉令行事而已。”

丁睿走到吴梦身边,摇了摇他的胳膊道:“师父,你就帮帮这个汉子,小娃娃看着怪可怜的。”

吴梦在后世看过不少历史书,知道古代的差役是老百姓身上沉重的负担,想不到富庶的苏州城也有这一幕,丁睿要帮就帮吧,无非是出点钱而已。

想着林贵平的那大刺刺的模样连知州都丝毫不畏惧,张财神又能直通宫里,他倒也不怕事。

当下略略沉吟一会说道:“两位官人,你且放开这壮汉,在下随同二位去趟县衙。”

两个武吏看看这围观的人也多,强行带走怕是不容易,反正有人出头自己何乐而不为。

白脸武吏放开韦六郎,拱手道:“如此有劳先生了。”

韦六郎急忙走到吴梦跟前跪下磕头,吴梦连忙扶起他道:“不必如此,皇帝都不让人随便跪,何必跪某家,李五,与他一贯钱,让他好生回家赡养父母。”

不待李五动手,丁睿从轮椅后面的背囊中摸出一贯串着的铜钱给了韦六郎,韦六郎推辞着不肯要。

李五道:“你这汉子恁地小气,鸡蛋都打破了,怎能换得到钱,回家让孩子喝西北风么。”

韦六郎听了此话才勉强接过了铜钱,对着三人千恩万谢,抱起还在舔舐糖果的孩子眼泪婆娑扭头走了。

那孩子甚是乖巧,走时还挥舞拿着兔子糖的小手,含糊不清对着丁睿喊道:“多谢小哥哥。”

丁睿挥了挥手,朝着小娃子做了个鬼脸。

待得韦六郎走远,吴梦道:“两位官人引路吧,我等去县衙走上一趟。”

白脸武吏作了个请的手势,五人往县衙方向而去,围观的人群见没热闹好瞧了,一哄而散。

吴梦五人走出坊市,来到大街上,李五却是知道县衙离此处甚远,雇了俩大马车拉着五人前往。

这两个武吏见吴梦几人刚才打赏就是一贯钱,雇车连价都不问,顿时收起了轻视之心。

不过一炷半香的时辰,马车就驶到了长洲县衙的大门前。

吴梦下得车来,只见这衙门颇为气派,大堂两侧摆着两只张牙舞爪的石狮,门墩、跪石、喊冤鼓、放告牌一应俱全。

大门的东西两侧有两座亭子,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宣诏亭(榜示朝廷的诏谕之用)、颁春亭(颁布皇帝劝农诏令之用)。

衙署前立着偌大的一个石牌,碑阴书刻着太宗皇帝龙飞凤舞的手书:“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戒石碑了,太宗皇帝在太平兴国八年手书后,颁布天下州县衙门刻碑警示。

吴梦感慨到古代的皇帝对贪腐之官也是同样的愤恨,看来严惩贪腐之官是古今共识。

白脸武吏上前向县衙大门处守卫的同僚询问了几句,回过头道:“这位先生,知县、主薄、县尉此刻都在二堂议事,请问先生尊姓大名,待在下前去禀报。”

吴梦轻笑道:“鄙人姓吴名梦,不过是吴山学堂区区一名教授而已。”

武吏倒也未对他只是个学堂教授而轻视,行了个叉手礼便进去了。

过了片刻,却跑出几个差役来,纷纷上前向着吴梦行礼道:“吴先生,知县老爷有请,命小人们抬先生进去。”

吴梦如坠入云雾之中,搞不懂长洲县衙的知县老爷和自己无亲无故,为何如此客气。

几人抬着吴梦和轮椅进到大堂来,只见大堂中间悬挂“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抱柱上挂着一副对联,左右各书九个大字: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

正上方悬挂“明镜高悬”金字匾,暖阁正面屏风上挥着一轮红日跃出大海的水彩画,看来衙门里悬挂《海水潮日图》自宋朝便开始了。

图画前方的知县案几上摆放着惊堂木、签筒、印盒、红黑两个砚台、笔架上悬着朱笔、墨笔、签筒,整个大堂显得威武庄严。

阁外一侧放着十八般仪仗兵器,另一侧放着男女各种刑具和板杖。

吴梦心道这若是有人来告状,普通百姓先看到刑具,再被旁边的衙役弓手一声吆喝,只怕刚一上堂就被赫赫声威吓倒了。

几个壮汉抬着吴梦的轮椅穿过大堂屏风左侧,走过了一道连廊,来到了后堂的知事厅,一个身穿绿袍的年轻官员和两个青袍官员站在门口相候。

按照北宋官袍定例来看,前方是个七品的县官,后面是从七品以下的官员,估计是主薄和县尉。

吴梦第一次看到大宋的官员,只见这三人戴着的幞头上别着两根长长的帽翅怕有七八十公分长,他心下暗自奇怪,帽翅这般长不影响行动么?

吴梦被推到三人跟前,他连忙抱拳行了团揖道:“草民吴梦见过知县,见过两位官人。”

三人连忙抱拳回礼,为首的年轻知县约莫二十来岁,面色儒雅,书卷气甚浓,他对着吴梦说道:“本官早就听过吴先生的大名,欲待上门讨教,不料先生今日亲自到来,幸甚幸甚。”

知县说罢作了个请的手势,吴梦连忙拱手回礼客气了几句,吴梦命李五在知事厅外等候,让丁睿推着自己进了知事厅。

120章 太子赈灾316章 太后驾到(中)第七十三章 十里飘香第五十六章 酒楼选址173章 迎宾馆论政(2)96章 周良史的决心295章 莆田移民(五)第十三章 三师授业第三十二章 行会一霸203章 怒揍宋将319章 蒸汽车船入东京(上)330章 朝议交子(下)450章 天圣二年底(四)152章 运河见闻(1)第七十章 中秋佳节(下)267章 西北榷场399章 广州之行(上)379章 双雄对决(二)第三十四章 苏州讼师220章 折服范仲淹373章 真腊风情(上)355章 绝处逢生270章 西北射天狼(一)397章 丰原县立(三)437章 国子监辩论(一)236章 筹建金矿227章 遗民归附241章 欣欣向荣107章 洪水之祸(中)467章 众生百态(上)第三十九章 农户调查185章 火药之威362章 交趾云屯岛280章 吴梦的危机355章 柳七的情缘第八十六章 各怀心思第三十二章 行会一霸232章 生番投降142章 分工合作310章 天圣元年元日的东京(上)332章 开拓东平(上)380章 双雄对决(三)194章 大索京城197章 夜探无忧洞(下)214章 经营东京316章 太后驾到(中)239章 海边交易392章 医治蕃人351章 考察淡水(下)200章 掳至契丹185章 火药之威98章 换相风波(下)120章 太子赈灾331章 刘娥新政441章 国子监辩论(五)180章 中秋夜宴.智斗辽使127章 宰相皇后交恶271章 西北射天狼(二)305章 少年成长之烦恼(上)456章 契丹年末(上)第八十章 酒楼开业(上)307章 党项之殇348章 培训进士(四)152章 运河见闻(1)145章 戏剧登台(下)291章 莆田移民(上)454章 西北边境(下)166章 游历东京(3)227章 遗民归附197章 夜探无忧洞(下)346章 进士培训(二)第九章 枫桥授艺416章 赵祯的婚姻(中)311章 天圣元年元日的东京(下)第五十九章 繁琐的婚事(上)194章 大索京城第三十章 筹划鱼档116章 海边灾民第十章 进学资善堂180章 中秋夜宴.智斗辽使378章 双雄对决(一)260章 元日后的规划(中)174章 官家亲临(上)第九章 枫桥授艺371章 国王亲迎153章 运河见闻(2)164章 游历东京(1)131 事发善后457章 契丹年末(下)465章 谣言四起(上)372章 占城授农139章 稳步发展的工业197章 夜探无忧洞(下)444章 政事堂激辨第七十九章 吴梦论水(下)235章 蒸汽机出世第十三章 三师授业399章 广州之行(上)266章 未雨绸缪第一章 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