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未来的大宋官学

李虎听懂了。在赵明诚看来,荆公的变法治标不治本,由此为新政而创建的学术理论也失去了支撑作用,所以,必须要创建一种全新的学术思想,以这种全新的学术思想来支撑新的变革策略,而新的变革策略首先就是改变大宋的基本国策,在中央集权的基础上实施变法,既不要过度集权也不要权力失衡,因此需要重新分配皇权和相权、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继而制定和实施新的官制,新的财经制度,既治标又治本。

赵明诚的改革思路完全符合李虎和虎烈府的改革思路。以李虎和虎烈府的想法,中兴大宋就是推倒重来,但这种办法目前看来不现实,大宋中兴还是要以大宋原有的礼法为基础,但不能修修补补,必须动一个大手术,既治标又治本。

李虎很兴奋,也很激动,他总算找到了一条看上去比较正确,也很符合虎烈府利益的治国策略,急切间,他非常想知道赵明诚所有的完整的变革构想,“叔父,那么在你看来,我们是不是要即刻构思一个全新的学术思想,创建一个全新的学派?”

赵明诚和李清照面面相觑,哭笑不得。这个孩子自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若论行军打仗还是不错,但说到做学问却是一窍不通,竟然闹出这么大的笑话。

“使相,这做学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构建一个学术思想更需要多年的积累和研究,至于创建一个学派,那不但需要一帮志同道合的大儒和门生弟子年复一年的努力,更需要有超绝的天赋和独特的创新,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李清照笑了起来,慢声细语地说道,“你不要急,这方面你叔父和我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想法们慢慢告诉你。”

李虎尴尬不已实这话说出来之后他就后悔了,太无知了。

赵明诚的眼神有些恍惚。想起了李长浩,还有自己和李长浩在太学的日子。李长浩在自己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亦师亦友谁能想到,李长浩的命运如此乖,而他在逃亡的过程中竟然没有把超绝的学识传授给李虎。难道说李长浩从逃亡那一刻起,他就放弃了一切?那李虎为什么又有今日不可思议的成就?李长浩永远都是一个迷一般的存在。

=

“变革是大宋唯一的路,你要承担大宋中兴之责,自然就要变法若想变法成功,你必须有一帮忠诚、坚定的支持者,这一点至关重要。”

赵明诚这时想到了王安石,当年重用亲故,并被台谏大臣斥之为堵塞贤道,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变法阻力之大中之艰险,岂是一般人所能想象。

“你起自辽东于代北。烈府目前地班底都是北方汉蕃大多数文臣来自于辽国。依靠这些人根本无力推行新政多只能立足于西北。”赵明诚一针见血。李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就地形势来说。你尚未在西北立足。也没有进入汴京。更无法确定你掌控大宋权柄发起变革地时间。所以。现在正是你为下一步地变革做准备地最好时机。

“要变法。先要推动变法地人。你原来地班底算一部分。而今你到了西北。要在西北扎根。那么西北地文士肯定也要算一部分。我说过。在变法这件事上。政治群体有南北地域之分。新党基本出自南方。旧党基本出自北方。我们现在既不要新党。也不要旧党。那么把这两部分文士除掉之后。你在西北只能重用支持变法地非旧党文士。”

“当今大宋。在学术思想上。并立三大学派。一王安石地新学。二是二程(颢、颐)地洛学。三是张载地关学。除此之外。还有温公(司马光)地朔学和苏氏父子地蜀学。这两个学派在学术思想上无法和上述三大学派并列。又都是反对变法地守旧派。是元佑党人。而且蜀学还远在西南。所以这两个学派地文士。我们不考虑。”

“二程地洛学同样是反对变法地守旧派。虽然在北方。但同样不考虑重用他们地弟子。”

“这样就剩下两个锐意改革的学派,新学和关学。”

“王荆公的新学,我们肯定不能用,元丰党人,更不能用。现在新学、新政就是皇帝和汴京用来推托责任的工具,谁沾上了谁倒霉。你在北方,却公开用王荆公的新学做为学术理论来推动变革,其阻力太大可想而知。另外,元丰党人大都来自南方,这次蔡京一系又遭到血洗,而吕惠卿、蔡确、章、曾布、蔡等新党派系在这十几年里陆续被蔡京排挤完了,尤其曾布,更是被蔡京列入了元佑党人藉,他和你祖父一样遭受了不白之冤,家人门生弟子被一扫而空。可以这么说,自蔡京一系遭到血洗后,元丰党人尤其是南方的元丰党人已经所剩无几了,也就是说,新学就此走向了没落,而新党步旧党之后尘,就此成为了历史。”

“这样就很清楚了,北方只有关学是支持变法的学派,关学的学术思想又是当今大宋三大学派之一,而你的根基又要扎在西北,那么你不用关学用什么?你不用关学的弟子你还能用哪个学派的弟子?”

=

李虎恍然大悟,喜笑颜开。

运气,我的运气太好了,谁能想到,长安的关学就是未来大宋变革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也太神奇了。李虎连连摇头,感觉不可思议。世上的事巧合者多,但像今天这样巧合的也未免太少了。

看到李虎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样子,赵明诚和李清照相视而笑。本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李虎不知道,他竟然要李清照出面,帮他把元佑党人都请到西北来,其实元佑党人的魁首级人物大部分都在西北,如果把他们的子孙后代请出来,那不要说变法,李虎能不能西北立足都难说。

“叔父张载先生是否在长安?”

“哦早就去世”李清照笑道,“算起来,他去世已经快六十年了。”

“那他的弟子呢?是不是都长安?”李虎追问道。

“他的弟子怎可能都在长安?”赵明诚笑道,“不过有几个弟子非常出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蓝田吕氏四贤和水先生李复,而水先生李复就在陕西为秦州知州。”赵明诚捋须而笑,“说起来,他还是你的下属啊。”

还有这样的好事?李虎嘴都笑开“那蓝田的吕氏四贤呢?”

“这四位兄弟名气太大”赵明诚摇头道“你一个都请不到。”

啊?有些傻眼。

“不要对子胡说八道。”李清照瞪了赵明诚一眼,然后对李虎说道,“吕氏四贤,最出名的是老二吕大防,他曾官至右宰相,和范纯仁共掌国事。后来章主政党复出绍述,这位章公报私仇把吕大防一贬再贬,活活把他气死了。吕大防的哥哥叫吕大忠他的两个弟弟吕大均和吕大临更了不起,尤其吕大临吕氏兄弟把关学洛学化的核心人物。”接着李清照叹了口气,“不过,这四兄弟都不在人世了。吕大防最后一个去世,距今也快三十年了。”

原来如此,怪不得赵明诚说一个也请不到。吕大防是元佑党人,是旧党,反对变法,那么吕氏四兄弟是不是都反对变法?关学既然支持变法,那吕大防为什么反对变法?吕大防为了反对变法,所以把关学洛学化了?

“吕氏兄弟反对变法?”李虎问道。

李清照知道李虎误会了,急忙解释道:“吕氏兄弟都是当代大儒,关学洛学化主要是指他们在关学的学术思想里融合了洛学。至于在变法这件事上,吕氏兄弟的分歧很大,老大吕大忠和老三吕大均就支持变法,而老二吕大防和老小吕大临就反对变法,不过他们属于旧党中的温和派,就像新党的曾布一样,曾布也是温和派,变法温和派。”李清照看看李虎,郑重其事地说道,“变革是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你不仅需要变革派,需要坚定的盟友,同时也需要旧党中的温和派,需要一些朋友。”

赵明诚用力咳嗽了一声,脸上的笑容有些僵,显然不同意李清照这句话。

“张载去世后,关学出现了两大趋向,一个是以吕氏兄弟为代表的关学洛学化,一个是以李复为代表的关学之正传。所谓关学之正传,是指以水先生李复为首的关学弟子禀承关学学风,独传太虚即气之说,坚持关学之正流,而所谓关学洛学化,是指吕氏兄弟在张载死后,转而师承二程洛学,以洛学的义理心性学说影响和同化关学核心思想。”赵明诚说到吕氏兄弟转学洛学的时候,眼里多了些轻蔑之色。

李虎稍加沉吟,问道:“叔父,如果我们以关学为变革的学术思想理论,那要不要承认关学洛学化?”

“当然要承认。”赵明诚毫不犹豫地说道,“学派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好事,这也表明了儒学博大的胸怀。”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关学和洛学本来就有很深的渊源。”李清照在一旁补充道,“洛学就在洛阳,它的门生弟子非常多,而洛阳的西京国子监和嵩阳书院又是各学派集中之地,如果你打算把关学做为未来变革的学术理论,那你就要走关学洛学化这条路,不但要让关学吸收洛学的精华,还要吸收新学、朔学、蜀学的精华,甚至包括象数学的优点,这样博采众长,关学才能发扬光大,才能给大宋国策以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将来关学如果成为官学,朝廷以关学取士,你还怕没有人推行变法?”

李虎连连点头,接着问道:“叔父,接下来我们干什么?”

第24章 御前司第10章 自取其祸第74章 鱼肉和熊掌第16章 张浚的选择第47章 迁都之议第13章 老牛打架第93章 前车之鉴第54章 决战前夜第83章 谁的错?第85章 皇帝的赌注第11章 等你的好消息第63章 一线曙光第11章 掘堤第1章 今晚杀人第95章 坏消息第76章 狼烟升起第85章 有舍弃才有收获第98章 黄金谷第33章 带钱了吗?第35章 我叫岳飞第78章 天妒红颜第13章 天亮了第74章 藩镇第39章 围杀第85章 皇帝的赌注第20章 绝不抛弃第95章 佯攻第23章 交子制度第58章 连蒙带骗第47章 等待就是等死第52章 无情的命运第37章 致命一招第59章 这是真的?第22章 风卷云第35章 北上兰州第50章 汴京惊变第54章 谁利用谁?第3章 调整第45章 老帅定计第46章 我棋品不好第25章 骊山争议第58章 举旗造反第26章 最后决策第75章 让他滚第16章 欲速则不达第87章 拿掉罗帅第7章 我有高招第74章 我会带你回家第48章 危机第21章 卖亏了第49章 谁去长安?第89章 各有高招第59章 暗箭难防第63章 撕开最后一道防线第81章 马哥被困第24章 再联手第52章 变幻莫测的汴京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32章 童贯的悲哀第48章 毒火球(二)第92章 大漠的吸引力第41章 破局第76章 狼烟升起第75章 与狼共舞第45章 又深又大的坑第66章 一穷二白第62章 卖国当真是为了救国?第75章 上钩的鱼第32章 童贯的悲哀第88章 你上当了第26章 良心的折磨第77章 美人计第99章 美丽的陷阱第67章 混饭吃第79章 接纳之策第92章 必须打败第15章 毁灭性掳掠第80章 平燕策第65章 突围第七日第64章 郓王之忧第51章 马哥的教训第34章 长孙康宁的危机第70章 灵魂掉进了钱眼第52章 今天有喜事第8章 质疑第70章 抱好大腿第29章 养寇自重第14章 东进、南下第80章 惊雷炸响第82章 杀阵第5章 包围与反包围第31章 打不死的小强第98章 合法掠夺第20章 绝不抛弃第25章 就是遭践你第37章 全新策略第98章 兵变第25章 紫色罗巾第37章 致命一招第69章 马尾胡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