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欲速则不达

“长安的事怎么样?”李虎忽然低声问道,“可有遗漏之处?”

“大宋分裂,父子兄弟相残,国祚凋零,山河破碎,皇帝痛苦不堪,忧郁成疾。”黄涉一脸悲戚,“本月皇帝突闻黄河决堤,生灵涂炭,病情陡然加重,虽经御医全力救治,奈何天不遂人愿,终于撒手西去。这是大宋之不幸,中兴大业更是因此遭受重挫。”

李虎用力点点头,拍拍黄涉的手臂,想说什么,但终觉多余,于是又重重拍了两下,仰身靠在软垫上,闭上了眼睛。皇统的事顺利解决了,自己王霸天下的最大障碍去掉了,接下来的事就是要把皇权全部控制在手。

“宰相离开洛阳之前,对后事可有考虑?”

“按照惯例,未成年的太子继位,则由皇太后摄政,待皇帝加冠礼之后亲政。”黄涉说到,“今幼主三岁,理所当然由皇太后摄政。”黄涉看了李虎一样,目露不屑之色,“王太后的家人都随老皇帝逃到东南去了,她没有可以倚仗的外戚,再说,大宋律严禁后宫、外戚和宦官干

政,即使王太后的家人回到了长安,他们也休想进入中枢。”

“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李虎冷笑,“童贯、梁师成、杨戬之流算不算阉宦干政?”

“此一时彼一时。”黄涉说到,“老.皇帝之所以重用童贯、梁师成等内侍宦官,也是迫于无奈,是被蔡京一帮文臣逼出来的。蔡京一党把持朝纲,皇权受到严重威胁,老皇帝没有可以信任的外官,只好用内侍来制衡蔡京一党。事实上老皇帝这一手的确起到了作用,童贯和蔡京斗了二十多年,屡次击败蔡京就是例子。童贯的背后如果没有老皇帝的支持,他能斗败蔡京?”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祸根就是.党争,就是元佑党人案,始作俑者就是老皇帝和蔡京,假如老皇帝继续禀乘前朝两党共同执政的局面,假如蔡京能够容忍元佑党人的存在,那么就不会出现阉宦干政的事。假如没有阉宦干政,假如元佑党人继续执政,那么在党争延续的情况下,国策不至于矫枉过正,蔡京也不会只手遮天,而大宋也不至于在瞬间崩溃。”黄涉说到这里叹了口气,“在朝堂之上待久了

,受到大宋文臣沮丧和反思情绪的影响,我现在也常常为大宋的败亡而扼腕叹息,常常在反思,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国策应该如何改变,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呢?”

“我现在需要独揽权柄,而不是.反思大宋败亡的教训。”李虎对黄涉的东拉西扯有些不耐烦了。

“总帅,我现在正在告诉你宰相和一帮大宋文臣们.在皇帝驾崩后,如何处理后事,如何保证皇权顺利交接的思路。”黄涉正色说道,“总帅难道没有听懂我的意思?”

“你什么意思?”李虎的脸色顿时冷了下来,“李纲和李.复那帮人打算在朝堂之上再搞个党争?让虎烈党和大宋党互相制约、互相攻击?”

黄涉想了片刻,微微点头,“总帅这样理解也可以。.目前变革势在必行,我虎烈人要颠覆大宋律制,而大宋人则坚持在现有律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简单一点说,就是我虎烈人在变革上非常激进,而大宋人在变革上趋于保守,两党在变革上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策略必然导

致激烈的争论,继而导致在权力上的争夺。”黄涉指指李虎,“总帅现在独揽大权,大宋人在权力斗争上明显落于下风,为此他们要不惜代价保护皇权,利用皇权来抗衡和遏制总帅的权力,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变革遵循他们的思路来进行。”

“这种想法归结.到此刻的皇权交接上,就是太后摄政,宰执大臣共同辅政。”

“共同辅政?”李虎面如寒霜,脸颊上的肉剧烈抽搐着,强自按捺于内心的愤怒,“这是李纲一个人的意思,还是除我们几个外,其它宰执大臣共同的意思?赵明诚也是这个意思?”

“董帅、柴中书和你一直在中原,罗帅在代北,十位宰执有四位不在,我一个人的力量太过薄弱,当然无力阻止他们。”黄涉愤怒地说到,“李纲、李复和刘延庆、折可求等西北人联手与你抗衡,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侥幸的是,皇帝突然驾崩了,否则等你把中原的事处理完了,再回到长安,有些事恐怕就难办了,即使你有强悍的武力,也不得不向他们妥协,毕竟天下三分,你需要一个稳定的朝廷和地方,你能不妥协吗?

李虎慢慢眯起眼睛,两道带着凛冽杀气的目光落在黄涉的身上,让跛子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背后霎时冒出一层冷汗。

“你的意见呢?”

“欲速则不达。”黄涉唯恐激怒李虎,十分小心地说到,“黄河决堤,导致我收复河北之计完全失败,天下三分之格局就此形成,此刻正值皇帝驾崩,新皇继位,朝堂和地方无不惶恐之时,如果总帅强行摄政,过早暴露吞噬大宋之心,势必会引起大宋人的强烈不满,继而叛乱迭起,对我十分不利。”

李虎脸色稍缓,沉默不语。

黄涉看到李虎没有暴怒,胆气略壮,于是继续说道:“自大宋分裂开始到现在快一年了,在基本国策上的变革基本顺利,政经制度上的矫正也颇有成效,但更多的问题正在暴露并严重制约着发展,其中基本国策和中央官制的冲突,中央机构职能和地方机构职能的冲突正在加剧,而这些直接关系到王国的稳定和国力的

恢复,所以,中央权力斗争要尽力控制在一个可以允许的范围内,要把皇权和相权、政权和军权、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分配合理化,以适应当前形势,在确保稳定和发展的前提下,把它们引向正确的变革道路上,从而逐步完善,形成一个符合我们利益的、有助于王霸大业,有利于天下一统的崭新律法。”

李虎沉思良久,接受了黄涉的建议。

变革要符合形势的发展,王霸大业更需要一个稳定而坚固的朝廷,为了控制权力而牺牲稳定的内部局面显然与大业发展背道而驰,一切都要以符合大业发展为前提,否则败亡在即。

从这一天夜里开始,李虎把董小丑、黄涉、柴云和折可求召集到一起,具体商议发展策略。

李虎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把折家拉到自己的利益团体里。折家从与虎烈府结盟那一天开始,就把自己的利益和李虎的利益捆到了一起,虽然这几年双方的关系屡有波折,

但总体上还是紧密合作,没有发生直接冲突。

从长远来看,李虎需要折家的力量,折家在西北的势力不但有助于李虎稳定西北,更有助于李虎在北方的发展,人为的把折家排除在虎烈利益团体之外,显然不符合虎烈团体的利益。

李虎为此和折可求长谈了一次,双方开诚布公。李虎把自己王霸天下的目标直接说了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虎要铲除一切阻碍,折家如果愿意加入虎烈利益团体,那么大家就精诚合作,反之,李虎直言不讳,到了双方冲突激烈的时候,我不会手软,该杀的一定要杀。

折可求没有选择。在这之前,他和李纲、李复、刘延庆、赵明诚、张孝纯曾不止一次坐在政事堂里讨论过大宋的未来,在天下三分格局中,继续延续赵氏大宋的国祚显然不现实,但赵氏大宋统治中土一百六十多年,突然之间推翻赵氏大宋也不现实。当年曹操挟天子而号令天下,二十多年都不敢篡僭,直到他死后才由儿子推翻了四百多年的大汉国祚。今天的李虎若想代宋自立,没有二十年也要十年,而且在这之前他要统一中

土,实施中兴策略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土百姓,否则他没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李虎有耐心等待十年甚至二十年?这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事。

折可求面对李虎的坦诚,十分感动,也是实话实说。就李虎的目标而言,统一中土是其王霸天下的前提,在没有统一中土之前,没有灭亡东南宋廷之前,李虎若想吞噬大宋国祚,条件不成熟,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内乱,给中土造成更大的伤害。

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三国,曹魏最终未能统一中土,统一大业由司马氏的晋完成,司马氏则是在灭亡东南吴国后形成统一。比如南北朝,宇文氏的北周最终也是未能统一中土,而是由杨氏的大隋完成,大隋也是在灭亡东南的陈国之后形成统一。赵氏大宋的统一也是可以借鉴的,统一大业最终也是灭亡东南的唐国而形成。

折可求的意思和黄涉的差不多,希望李虎不要着急,不要乘着这个机会马上吞噬大宋国祚,这时候吞噬大宋国祚,等于把自己推到了大宋人的对立面,会成为众矢之的,中土会更乱,分裂的时间会更长。也正因为如

此,李纲、李复、赵明诚、刘延庆、张孝纯等人才联合起来,抗衡李虎,阻止李虎夺取大宋国祚。

“不管是为了中土百姓,还是为了大帅本人的王霸大业,当前都不是夺取大宋国祚的最好机会。”

李虎本来就没有即刻夺取大宋国祚的意思,这个要求他当然可以答应,于是双方达成约定,只待李虎统一了中土,折家就不遗余力帮助李虎建立王霸大业。

第9章 兄弟还争气第23章 再攻大同第25章 骊山争议第6章 只要给我钱粮第44章 皇帝也难做第6章 黄叶秋风第12章 草原雨季第81章 大家庭第7章 董帅决断第62章 天知道第66章 谈判(二)第5章 人有这么无耻的吗?第79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84章 吞并第53章 将计就计第58章 举旗造反第60章 半夜鬼叫第77章 美人计第36章 虎王疯了第90章 最好机会第25章 推倒童贯第31章 崩溃第89章 胃口太大第91章 诱惑?噩梦?第35章 山前山后第80章 惊雷炸响第94章 母爱第69章 白银货币化第56章 岳飞的疯狂第47章 国将不国第60章 损人不利己第69章 马哥走了第7章 致命要害第98章 包围了第74章 做人要低调第31章 犹豫第55章 比你更狠第84章 以耻为荣第54章 土地换和平第57章 缓兵之计第75章 仇人是谁?第66章 破城第92章 必须打败第64章 生存机会第97章 独断第9章 又是一个意外第85章 扮虎吃猪第11章 援助第10章 倒戈第77章 你喜欢她?第32章 下山第86章 兵逼江宁第41章 挡我者死第22章 扮猪吃虎第40章 成败在此一举第9章 逃离陷阱第52章 利大还是弊大?第44章 鹰崖堡第54章 太过儿戏第57章 前后夹击第67章 你是个疯子第93章 做最坏的打算第99章 化整为零第47章 养寇自重第23章 再攻大同第93章 澶渊之盟的翻版第50章 中国的草民第93章 点火第8章 追杀第36章 无奈的选择第9章 献城第70章 濮阳战场第25章 罗兰的不满第7章 董帅决断第75章 上钩的鱼第21章 盟约就是一张纸第7章 你要倒霉了第85章 十万贯买来的消息第42章 当头棒喝第1章 兵贵神速第40章 老子也拼命第92章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第50章 奔袭第70章 如此杀人第65章 手足相残第28章 意外第84章 破开死局第46章 生存计第43章 抢占先机第66章 一穷二白第82章 杀阵第14章 惊变第77章 联夏抗金第19章 我不能答应第84章 谈判第48章 东线调兵第13章 宋江和方腊第51章 极度被动第16章 张浚的选择第65章 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