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帝王之心

富弼那里敢信?

别说眼前这位国公这段时间表现出来的种种了。

便是他真的确实只是一个两岁稚童,富弼也不敢等闲视之。

因为,这个国公背后,可是当朝的天子、官家!

于是,富弼立刻上前报告道:“托国公之福,今岁选人的质量与考绩,都较往年大为提升!”

“身言书判试,优胜者竟足有百人之多,良者三百余,余者仅有不足百人未能过考……”

赵昕听着,点点头,他知道,这应该是题中应有之义。

毕竟,他这个寿国公可是格外降恩,帮选人去掉了一个最不受控制的因素——相貌。

自然成绩大大提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这些人,则从此都将在他们的脑门上贴上了一个‘寿国公门生’的标签。

封建社会就是这样!

人情大于礼法,礼法大于制度,便是君王也不能不承认这些潜规则。

许多后世人无法接受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如今,是司空见惯,甚至被人以为是合情合理的。

旁的不谈,后世的资本家们,若是来到北宋,必定会欣喜若狂,因为在这里,雇工是不允许随意跳槽的,而扣发工资,甚至随意开除患病雇员,则是他们的权力。

当然了,他们也得接受,当官的可以随意揉捏和盘剥他们的现实。

就听着富弼汇报说:“臣已经将本次身言书判试的头三甲,上禀政事堂,请宰辅执政们陶铸!”

“哦……”赵昕听着,便微笑着问道:“今岁流内铨有哪三人将得造化神功?”

在大宋,普通选人,通过铨曹试的优胜而举于正府,被宰执官堂除,称为陶铸,所谓陶铸,神功造化所成也。

“回禀国公,今岁流内铨所举政事堂三人,分别是江宁府教谕戚恩民,应天府左司理马文君、泾原路行营参军傅耿!”

赵昕一听,心里面就清楚了,这又是文官们擅长的那一套分猪肉。

你看,江宁府一个,应天府一个,为了照顾沿边,也给泾原路分一个。

于是,赵昕微微抬眼,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富弼。

富弼连忙恭身拜道:“微臣死罪!”

在这位幼年圣王面前,他自然知道是瞒不过的,若瞒过了还叫圣王吗?

只好是老老实实的俯首乞罪:“此乃旧制,臣虽有心,却也无力,只能尽量选擢良吏!”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传统的惯性是如此巨大,以至于他这个判流内铨,也无能为力,根本无法更改。

他若贸然变动,恐怕三京的官员一闹腾,他就得滚去地方州郡待罪了。

“戚恩民是睢阳先生的后人?”赵昕忽然问道。

富弼的头低的更低了:“臣万死!”

因为选戚恩民,这确实是他的私心。谁叫人家姓戚呢?戚同文的戚!

这要放在春秋,就是孔子的子孙啊!

徒子徒孙哪里敢不供着?

但赵昕并没有追究,只是道:“孤闻孔子曰: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睢阳先生这一代还未出三代,所以,戚恩民当受先人遗泽!”

睢阳先生戚同文,那可是大宋的文宗!

大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府书院,前身就叫睢阳书院,是应天府文人戚同文和他的老师兼姐夫杨悫亲手建立起来的。

这对师徒,一生都醉心于教书育人,于是桃李满天下。

这师徒教育出来的弟子或者受他们资助成才的儒生,光是做到宰执官的就有十几个。

如今的朝堂上,从应天府书院或者睢阳书院读书出来的重臣,也不在少数。

著名的如范仲淹,不那么有名的如王洙,都是猛人。

于是,对这样的人物,便是活着,也会被礼遇,何况已经死了?

死了的,那就是活菩萨啊,会被供起来的。

便是赵昕,也只能接受这种事情。

但还是给富弼提了一个醒——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戚家下一代就要靠自己了,不能再靠这种关系来当官。

有一个曲阜孔家,赵官家就已经很难受了。

再来一个应天府戚家,这谁受得了?

至于那大名府马文君和泾原路的傅耿,赵昕自然也就不再过问了。

这提点要适可而止。

咄咄逼人的话,就可能会适得其反,起反效果了。

富弼于是长身而拜,知道,这位国公的话不止是对他说的,也是对他身后的人说的。

“好了……”赵昕站起来,对刘永年招手:“孤乏了,刘卿替孤送送正言!”

富弼于是连忙起身,对着赵昕再拜而辞。

看着富弼消失在自己的宫阙之外,赵昕忽地笑了起来,然后拿起了富弼方才呈来又被他放在一旁的那封名单,仔细的看了起来。

“富弼果然不愧是将来能做到宰辅的人物!”

“年纪轻轻,便已深谙了权术之事!”

拿着这封名单,赵昕笑了起来。

他所点名的人,一个不少,全在名单上的优胜之列,虽然都排在中间或者末尾,但评语却相当高。

这才是做事的人!

过犹不及,矫枉过正,在正治上都是大忌。

毕竟,出头的鸟是要挨枪子的!

所以,其实在大宋,真正爱护臣下的方式,不是一下子就把他提拔到显眼的地方,而是先压一压或者先放到一个不显眼的地方,慢慢栽培。

放下手里的名单,赵昕走下床榻,对他来说,现在的这些人事安排,其实不过是随手为之罢了。

已经经历了一世失败的赵昕,心里面非常清楚。

这一世要成功,其实,并不在于他手下能有多少历史上的名臣或者曾经证明过能力的大臣。

因为,这个世界,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但从来没有背叛阶级本身的阶级。

王安石够厉害了吧?

但终究也逃不出他的出身与见识的限制,眼光和视线,只能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无法放眼天下、未来。

哪怕赵昕将一个新世界放在他面前,他也无法接受!

富弼、文彦博、韩琦、欧阳修、曾公亮不可谓不聪明能干精明了吧?

但也终究只能知道农民、地主、土地、赋税,纵然清楚这个世界已经出了问题,但终究无法悖逆他们自己的出身,于是成为了保守派,变成了顽固分子。

故而,赵昕在前世就已经明白了。

名士贤臣救不了大宋。

士大夫儒臣更不能。

因为个人的力量,在历史大势面前,微不足道。

只有集体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才能抗衡那浩浩荡荡而来的历史车轮,才能避免被大势碾成碎末,沦为灰灰。

而这个集体,必须是一个新的阶级,而不能是旧阶级。

因为旧阶级必然保守,必然会守护他们的那一亩三分田,必然会死死的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随手将富弼送来的那封名单丢到火盆中,看着它被烧成灰烬,赵昕微微笑了起来:“此世,朕有的是时间,陪卿等慢慢玩!”

于是,他转过身去,问着面前的一个宦官:“京东路都巡检甘昭吉何时回京啊?”

“回禀国公,大抵应该就是这两日了吧……”

“哦……”赵昕点点头:“甘昭吉回京后,立刻命他来春坊听事!”

比起刘永年,显然,赵昕还是更信任甘昭吉一些。

毕竟,刘家,也是既得利益的群体。

现在是很可靠,但将来就未必了。

经历了一世风雨锤炼的大宋帝王,早已经对世界冷漠了。

他已不再相信童话,只愿相信自己手中的力量与财富、权力。

于是,他知道,没有什么东西能永恒。

现在的忠臣,未必不是将来的逆贼,史书上的奸臣,也未必不是君王身边忠心耿耿的猎犬。

忠奸善恶?

那只是统治阶级想让被他统治的人知道的东西。

所以,后世有句话叫: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又曰:胜利者不受任何指责!

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第一百章 听政(2)第二十二章 国公千秋(2)第一十六章 参政(1)第七十五章 实验的想法第九十八章 孝子(2)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第九十章 缘由第三十四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3)第一百章 听政(2)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第九章 立威(2)第一十六章 参政(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第七十八章 实验(2)第二十一章 国公千秋(1)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五章 祖宗(2)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五十四章 打草惊蛇(1)第六章 祖宗(3)第一百三十一节 入寇(2)第六章 祖宗(3)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六十章 小报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丑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第一百二十三章 庆暦之盟(3)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2)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第八十章 实验(3)第二十八章 风流官家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八十二章 潜龙在渊(2)第八十八章 青唐来使(1)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第十章 交易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馈赠(2)第二十章 参政(5)第一章 读书救不了大宋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计议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二十章 参政(5)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二十三章 国公千秋(3)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九十三章 惊变(1)第九十八章 孝子(2)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壮年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三十七章 元昊被气晕了(3)第五十七章 牛痘一出天下惊(2)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毙第十一章 南厅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拨离间(2)第一千零四章 父子的不同第一百二十四章 暴君第四十三章 国公圣明(6)第八十九章 青唐来使(2)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第一十八章 参政(3)第九十四章 惊变(2)第三十二章 忽闻汴京有圣王(1)第四十八章 屁股决定脑袋第二章 天降圣王(1)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拨离间(1)第八十五章 大宋掷弹兵(1)第七十四章 人质第七十章 头大的官家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第七十四章 人质第六十一章 滚刀肉第三十八章 国公圣明(1)第六十四章 君心如刀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七十九章 实验(2)第二十四章 国公千秋(4)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第十章 交易第五十五章 打草惊蛇(2)第四十一章 国公圣明(4)第九十章 缘由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九十一章 爱是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