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

我吁了一口气,因为在历史上种师道的两个儿子种浩和种溪是死在西北战场上的,弟弟种师中也是死在与金兵的沙场上,而现在种溪还在老家洛阳,种浩吗,我是不想让他走上历史的老路,不然种家可和老杨家有得比了。

而这些东西我怎么能透露,说出去也没有人相信,只好说是朱武说的,借鬼谷门人之口,让他们不敢怀疑。

“朱先生说你们种家是:生于西北、灭于西北。”

“生于西北、灭于西北。”这是朱武说的,种师道心中对这句象打机锋一样的哑谜怀着一种心理恐惧。

照这么说来,皇上不让种浩涉足西北却是为了他们种家着想,而不是猜疑和扼制。

“种尚书啊,你现在明白是什么回事了吧,朱先生说的一些话玄而又玄,朕也无法准确地猜出它是什么意思,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让种浩到西北去为妙,要是不出其它意外,一待西北战事一了,种师中也不要在西北了,就让他到北方去帮帮杨燕云吧。”

“谢陛下隆恩。”

种浩的心刚才是七上八下的,因为现在皇上是他和小李纲心中的崇拜,要是象刚才那样无端猜疑大臣,还是什么中兴之主,那还不如师父朱先生呢,幸好不是,皇上是在为自己的种家着想啊。

看着他们五人站了起来,个个好象是松了一口气的样子。难道我有这么可怕,我会是个暴君吗?

“沈总监,昨日朕在兵部听闻你发明了一个弓弩叫做神臂弓,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

“启禀陛下,这是一种弩弓,式样是微臣设计的。弩身长三尺二寸(约一公尺),弩弓长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两弭各长九寸二分(0.29公尺),弝长四寸,两闪(弝和弭之间)各长一尺一寸一分,弦长二尺五寸(0.78公尺),箭长数寸。以厌木为身,檀为梢,铁为镫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长三尺有二寸,弦长二尺有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入榆木半箭杆。我军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为二百五十步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却达到了三百四十余步。这样对敌人的骑军就构成了威胁,弥补我军骑兵太少而屡屡受制于党项人和契丹人的不足。”

“好啊,沈爱卿不愧是沈氏三杰中的杰出人物,有神臂弓在手,可胜多几十名骑兵了,要是此次西北有事,凭此神臂弓可增多几分胜算,沈卿则功不可没啊。”

“陛下谬奖了,微臣哪有什么功劳啊。”虽然沈良是谦虚地说,但是脸上还是一脸得色。

我想起昨日在兵部时种师道和我说的,沈氏三杰在军器上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神臂弓和突火枪。

中国的早期火枪,在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以前总以为是沈括发明的,现在我才知道是由沈良制造的,当时叫做“突火枪”,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枪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首先,由于**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又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再因为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高干脆炸膛,竹子哪里撑的住那样的爆炸。所以,一个二十人的火枪队,一次射击能有5个人成功的开火就已经是万幸了,这射出的五发子弹,有两颗能在到达敌人的面前之前不掉下来就又是一种万幸了,而到了敌人的面前可能又会有一颗子弹从敌人的身旁飞过,而最后的子弹,结果因为敌人的甲胄坚固。总而言之,威慑,威慑力量而已。

而当时沈括发明的火箭是在普通箭矢的箭身上绑上药管,靠**的推进力在空中做二次加速(一次加速是靠弓弦的弹性发射),这样箭矢的射程和威力就可以大幅增加。

虽然突火枪是比火箭进了一步,但是在如今的条件下,要想制成现代的枪支是不可能的,首先在枪管上依照现在的科技条件就无法完成,我在现代也不是什么理工科高材生之类的人,当然也不能造出***来。

不过**我还是懂得一些。

“沈卿家啊,你那突火枪显然比令尊的火箭更进了一步,看来你们父子俩对**颇有研究,不知近来对**的运用有什么好的想法,说来给朕听听。”

我微笑着向沈良道,话刚一说完,旁边的沈小蝶便插话道:“我两浙沈家是**世家嘛,当然对**有研究了。”

沈良一听沈小蝶如此没上没下地对皇上说话,忙斥喝道:“大人在说话,你小女孩子家插什么嘴,还不跪下来请皇上恕罪。”

说着,沈良马上跪了下来道:“请皇上恕罪。”

沈小蝶嘟着一张小嘴,很不情愿地跪了下去。

我笑了笑道:“沈卿家,朕都说了,今天朕是微服来访,大家不必太拘礼,起来吧。”

我见他们父女俩起来之后,向沈小蝶道:“你们两浙沈家是**世家吗?那你对**有何认识?”

沈良正要制止沈小蝶说话,种师道向沈良瞧了一眼,暗中点了点头,沈良想到刚才种师道向他说过的话,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回沈小蝶却学乖了,也不着急回答,向着沈良道:“爹爹,这个问题还是你来回答吧。”

沈良轻咳了一声,向皇上发问道:“不知陛下想要知道关于**的什么东西?”

沈良以为皇上只是一时好奇心起,想知道一些简单的**知识,不料皇上一开口,便让他大吃一惊。

“朕想知道现在你们沈家的**配方。”

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军第三十六章 沈家有女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七十五章 首战铁山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第七十三章 会聚秦州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六十四章 相机而动第八十四章 大宋海客第八十八章 危险试验第九十五章 雁门点兵第九十章 未雨绸缪第四十五章 人才辈出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一百零四章 主动出击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六章 将星纷现第四十五章 人才辈出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五十章 战争实质第三十三章 借题发挥第一百零四章 主动出击第四章 童贯之论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九十六章 除恶务尽第五十三章 郓城宋江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二十八章 西北局势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报第六十三章 惊天一击第二十二章 战云初起第五章 微服出游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十一章 四方势力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三十八章 贤王后人第七十七章 战事初期第七十一章 宣武换将第七十七章 战事初期第六十一章 姐妹重逢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十八章 六部尚书第五十六章 火器缺陷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六十二章 吐露心声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二十五章 王府风波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八十八章 危险试验第二十一章 名将出山第一百零八章 再下一城第一百零二章 运筹帷幄第四十一章 烽火重重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军第三十九章 大理寺卿第四十六章 各出心机第八十九章 河东旧事第六十章 韩氏遗孀第八十一章 西北捷报第十六章 雷霆万钧第五十五章 两浙沈家第十章 隐忍不发第七十八章 兵阻通会第九章 鬼谷传人第九十三章 杨家耳目第六十六章 错有错招第一百章 改变观念第二十六章 西北故人第四十二章 郑氏贤妃第八十七章 沈府地陷第一章 陆判说史第十二章 谋划北国第一百零二章 运筹帷幄第五十九章 定边伏击第二章 借尸还魂第一百零七章 破敌前夕第十九章 整军待旦第三十五章 互市框架第六十五章 身兼三职第一百零六章 长途奔袭第八十二章 德州回军第七十三章 会聚秦州第四十三章 所见略同第八十八章 危险试验第九十七章 驻军互市第九十二章 雁门关外第四十八章 漏洞修复第五十二章 上兵伐谋第五十四章 捉弄种帅第十五章 调兵遣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