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回赠龙渊

“哈哈哈,我的兄弟,长生天保佑,你我就知道你会安然无恙的!”

雅隆觉阿王眼里带着几分羡慕嫉妒恨的神采,这千里马,他也是很想驯服成为自己的坐骑,但可惜,始终无人能够驯服,最终才拿来做人情。

“多谢大王了!”

苏阳拱手道谢,然后下马,后面赶来的一名亲卫接过缰绳,而苏阳从马背上取下一把宝剑。

这是沈括锻造的,之前苏阳的佩剑给了刘法,所以又让林炎来的时候给他带了一把!

“大王,此剑乃是我宋国一名炼器宗师打造,吹毛断发,锋利无比,大王赠我千里良驹,我就以这宝剑回赠大王,愿大宋与吐蕃的友谊万古长存!”

苏阳将宝剑双手递给雅隆觉阿王,而雅隆觉阿王也双手接过,这显然不仅仅是一个礼尚往来,甚至可以视为他们双方盟约的仪式。

不过从雅隆觉阿王的眼神中,苏阳看出,对方并没有将这宝剑当一回事。

“铮!”

雅隆觉阿王心里虽然不以为然,但样子还是要做的,他抽出宝剑,一声清脆的剑吟声传出。

“好剑!”

雅隆觉阿王这时候,眼中透出惊喜之色,因为这把剑,比自己想象中好太多了。

“此剑真的能吹毛断发?削铁如泥?”雅隆觉阿王问了一句。

“削铁如泥或许有难度,但寻常兵器,三剑之内必断无疑!”这一点,苏阳还是相当自信的。

宋国的锻造水准,比其他地方高明不少,现在吐蕃西夏等国,打造的兵器铠甲也都是以生铁为主,宋国的兵器,已经有了部分精钢,虽然只是初步锻造,但也比其他国家先进许多。

不过宋国的兵器,就像其他地方的战马一样,都是严格控制的战略物资。

雅隆觉阿王听了,立刻就准备测试。

他将自己的头发割下来一束,这么割自然容易,然后将头发放在剑刃上,吹了一口气。

“呼!”

头发纷纷坠落,虽然不是每一根都断开,但却足以说明问题。

“大王!”一名万夫长从士兵手里取来一把制式长剑!

雅隆觉阿王将手里的宝剑扔给另外一名万夫长。

两名万夫长握着长剑,相互对砍。

“铛!”

两剑相交,虽然没有断掉,但是那把制式长剑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而那宝剑,却丝毫未损!

“好剑!”雅隆觉阿王兴奋的喊了一声,“继续!”

两名万夫长实力也都不俗,自然可以控制两剑碰撞的地方还在那豁口处!

“当啷...”

一剑过后,制式长剑只剩下一半,流外半截被斩断,落在地面的石头上发出脆响。

“好,好,宝剑,此剑真乃绝世无双!”雅隆觉阿王兴奋的接过那把宝剑,爱不释手!

这时候,旁边的上官虹上前一步,对雅隆觉阿王道,“大王,此剑是吐蕃与大宋和平的信物,不如取名龙渊,象征诚信和平!”

龙渊!

曾经有一把七星龙渊,乃是上古欧冶子和干将两位铸剑大师锻造的宝剑,被誉为诚信之剑。

此剑命名为龙渊,自然也是这个意思。

而雅隆觉阿王对于龙渊之名,也是极为满意,龙渊,潜龙在渊,他必然会一统吐蕃各部,一飞冲天,化为真龙。

...

看着退去的吐蕃人,钟伏虎还有些难以置信。

“大人,这就结束了...”

吐蕃和他们结盟,还有正被士兵赶回宁河城的五万匹战马...

“结束了,死的人已经够多了,至少十年之内,吐蕃人不会再跟我们开战!”

战斗暂时平息,但并未完全结束,苏阳临机独断,和吐蕃结盟,虽然一心为国,但如果直接这样上报,只怕那些御史免不了要参自己一个僭越的罪名。

所以苏阳还需要传信朝廷,突破议和的使者,也会大张旗鼓的前往洛阳。

第二天,苏阳让人给雅隆觉阿王送去十万石军粮和部分草料,这些军粮草料,可以让他们用十天。

吐蕃人的草料依旧部族,苏阳不可能现在就给他们提供充足草料,否则这些人赖在这里不回邈川,除非苏阳和他们翻脸,否则还真没办法。

吐蕃人得不到更多草料,只能将大部分牛羊又跟苏阳交易,换取更多军粮和兵器。

得到的羊群,大部分被宰杀供大军食用,牛群却运送去各州府,宋国农耕发达,但是耕牛一直不足,因此在宋国境内,随意宰杀耕牛,是很严重的罪名,即便是老死的耕牛,也需要官府核实之后,才能宰杀贩卖。

第三天,让苏阳有些差异的是,在广河县的吴弈,又急匆匆的跑回宁河,安排人去接管吐蕃归还的阎精堡。

“大人,这吴弈分明是来抢功的,您怎么就让他去了呢?”钟伏虎郁闷不已。

苏阳无所谓的道,“他现在还是熙河路经略使,这是他职责所在,功过是非,不是做做样子就能消失的,朝廷自有旨意,无需我们操心,纪念堂筹划好了吗?”

“已经安排人在建了,不过铭文还需要大人您来作,能够得大人铭文,那些兄弟也足以欣慰了!”钟伏虎带着一丝落寞,他跟随王安石的时候,就参加过数次战役,生生死死见得太多,但却并未麻木。

那些战死的袍泽,又有几个人还能记住他们的名字呢?

苏阳走到书桌前,取出两张宣纸。

一份是铭文,记述了这一次宁河战役的战况,另外一篇则是一首军旅诗。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钟伏虎读了一遍,也不禁热血沸腾。

而看了苏阳在铭文中详细的记录了宁河战役的经过,对于阎精堡失守的经过,同样没有遗漏,他不禁乐了。

“大人这个写得好,您的文章可是天下知名,我倒要看看,这一次,谁还敢给那姓吴的脱罪!”

在宋国,花钱打点脱罪,甚至冒领军功,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苏阳的名气太大,哪怕是这一篇墓志铭似的铭文,也必然会受人追捧,那吴弈的表现,贪生怕死,指挥不利,临阵逃脱,甚至不顾一些将领的反对,从阎精堡逃走,这才导致大溃败,否则,这一战,绝对不会如此艰难。

第三十章 瘟疫来袭三第五十章 恩科备考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运河三第三十五章 见王安石第三十章 瘟疫来袭三第十一章 雪梅诗会一第五十五章 科举考试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长第一百零六章 升职赐婚第二章 初次见面第一百八十一章 变法的序幕第十六章 月到中秋第三十八章 开办酒坊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见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暗赴钦州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六十六章 儿女亲家第二十四章 宋国现状第九十五章 教化边民第一百四十章 率军出征第一百三十二章 以美为题第八十六章 慧君有孕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儿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长第五十八章 牡丹花会三第一百七十章 对话保定帝第一百零四章 探查军营第二十八章 瘟疫来袭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推荐蔡京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与理念第十四章 精炼食盐第四十三章 赴京途中一第一百二十章 为帝择后一第六十章 牡丹花会五第八十章 麻姑制饼第一百四十九章 千里奔袭第八章 食难下咽第一百零九章 终成眷属第一百七十章 对话保定帝第一百九十九章 私盐案八第十四章 精炼食盐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长第六十七章 绝户之计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令如山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气第一百五十二章 宁河之战三第七十二章 官仓硕鼠一第一百九十二章 私盐案五第九十八章 巧遇金台第一百九十五章 崇敏的野望第七十三章 官仓硕鼠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沈括的礼物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运河三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儿第五十一章 梅州赵籍第三十九章 庐陵郡公第二百章 私盐案九第九十五章 教化边民第四十二章 离开江宁第七十三章 官仓硕鼠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宁河之战四第十章 苏阳志向第一百七十二章 章淳与曾布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嘱托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五十一章 梅州赵籍第一百七十三章 蔡卞第三十三章 义女凤儿第一百九十四章 将进酒第一百零八章 安国公主第一百一十章 奔丧江宁第一百七十七章 对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吐蕃王的野望二第二十四章 宋国现状第五十章 恩科备考第三十九章 庐陵郡公第九十三章 齐人之福第三十九章 庐陵郡公第二十一章 雪梅三首第一百六十章 回赠龙渊第二百零五章 太皇太后的嘱托第九十章 快速平叛第二章 初次见面第四十八章 游览开封第一百四十三章 黄龙军营第三十六章 治国之论一第九十七章 水调歌头第一百八十七章 救治第九十三章 齐人之福第四十章 苏家往事第八十章 麻姑制饼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五十四章 科举考试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盐案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用人之长第一百一十五章 刺杀到来第一百八十四章 铁剑滴血第一百五十二章 宁河之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