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

两日之后,刘法带着奇袭邈川的人回来了,虽然他们兵不血刃的拿下邈川,但这一行的艰难,并不比苏阳在宁河简单。

邈川城高墙坚,即便是带着火炮,也不是那么好贡献的,所以,刘法使用了擒贼擒王的办法,带着少部分人混入邈川城,拿下了城内一些重要的人物,这才让城内三万守军投鼠忌器,兵不血刃的拿下邈川。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们依旧损失了五百人,一部分是在擒拿邈川城贵族的战斗中战死,但一大半,则是死于途中。

他们没有详细的地形图,为了赶路,不得不派人去探路,天寒地冻,这种环境下,失足跌落悬崖,甚至冻死在途中的,都有两三百人。

刘法等人回来之后,苏阳也就轻松了。

军事上交给刘法,政务则由赵籍暂时负责。

那吴弈,倒是有自知之明,接管了阎精堡之后,就没有再回宁河城,显然是想以这种方式让自己功过相抵。

щшш⊙ тtκan⊙ ¢ O 但他的想法太过天真可笑,在刘法等人回来的第二天,接连三道圣旨到达,第一道,就是给吴弈的。

指挥不利,临阵脱逃,于阎精堡斩立决!

对于这道圣旨,苏阳毫不意外,也没有任何兴趣去给吴弈送行!

第二道圣旨,则是对雅隆觉阿王的册封和赏赐,条件和苏阳跟吐蕃人谈判的一丝不差。

第三道,则是给苏阳的一道圣旨。

“擢升苏阳为正三品龙图阁学士,加封冠军大将军,权知熙河路经略使...”

如果没有这场意外,自己会领开封府尹,虽然开封府尹的职能相对单一,但苏阳却觉得担任开封府尹,更适合自己。

开封府尹,不仅仅是主管都城的政务,苏阳更看重的是,开封府尹兼具全国最高司法机关的职能。

这个职位,不在自己能够审理多少案件,苏阳也没有想过当什么包青天一样的人物,他看中的是在这个职位上,自己可以整治大宋的司法体系。

大宋积弊太深,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用数年时间,打造清明的司法体系,培养一批可用的司法人才,这才是苏阳的目的。

可是自己的腹稿都打好了,谁想到会出现吐蕃这边的变故,还让自己被栓在熙河路这边。

按理说,熙河路经略使,比开封府尹的分量更重,毕竟主管一路军政,相当于封疆大吏。

但是,这却不是苏阳想要的,但皇命大于天,自己除了接旨,还能如何?

事已至此,苏阳只能改变自己的筹划,他估计,自己这个经略使,也不会担任太久,顶多一两年,这也是苏阳给自己设定的期限,这一两年之内,训练出一支可用的大宋铁骑,同样十分重要。

这一战,崔远、刘法等将领同样功不可没,朝廷的封赏也会陆续下达,而苏阳的意见,朝廷可会考虑。

如果自己担任开封府尹,那这些人的职位,苏阳自然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现在出任经略使,苏阳就不能不考虑更多。

崔远是成都府路的安抚使,武将到了他这个级别,升迁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枢密院向来都是文人把持,即便是这一次能够因功擢升枢密副使,对于崔远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好事,甚至有点明升暗降的效果。

崔远虽然年纪不小,但却是一个可以信任的将才,但苏阳这边,没有什么职务给崔远,也只能让他返回成都府。

不过崔远的伤势未愈,还会在这里修养一两个月。

刘法,按照苏阳的意思,熙河路的军事让他主管,利用这两年时间,训练出一只精锐铁骑来。

黄龙军经此一役,估计那些少爷兵都会很快调离,而苏阳的打算,则是趁机选拔精锐,让黄龙军成为名副其实的精锐之师。

黄龙军的统帅,苏阳决定用种师中。

一来,种师中本就是创建黄龙军的统领,行军打仗也有一套,资历战功也足以担任这一职务,同时,擢升种师中也是种家人,种家军是宋国军方的中流砥柱,相较于记忆中名声更大的杨家军,种家军的影响力更强,所谓的杨家军,跟种家军的影响力根本没得比。

赵籍虽然担任了不少军职,但这并非他的专长,苏阳打算将政务这一块交给赵籍。

刘法主导军事,赵籍主导政务,苏阳基本上可以当甩手掌柜,做一些别的事情。

苏阳将自己能用的人员名单罗列出来。

刘法统帅全军,种师中为黄龙军主将,铁骁为副将,徐真为天武军主将,沈铭为副将。

黄龙军和天武军都会扩充到五万人,这十万人将是苏阳重点打造的铁骑。

至于地方军,苏阳没打算投入多少精力,因为兵贵精不贵多。

军务这块,这五个人暂时够用,但是政务,只有赵籍一个,熙河路就算是原本还有人才,自己一时间也摸不到头脑,手里能用的人,还是太少。

苏阳思量一下,写了一个名字,宗泽。

宗泽,可以说是文武全才,甚至日后可以培养成为一名出的的统帅。

宋国重文轻武的风气不是三年五载能够改变的,而宗泽进士出身,这更有利于他日后的成长。

苏阳打算将宗泽调过来,军务政务都让他接触一下。

一个赵籍,一个宗泽,自然远远不够,但赵籍并非孤家寡人,以他的身份,自然能够找到一大堆可用之人。

宋国,从来不缺人才,只是缺少伯乐罢了,文官还好,习武之人,更是让人惋惜。

历史上,宋国没有出现拥兵自重的事情,但落草为寇的武者比比皆是。

因为武者在宋国没有出路,许多人一身武艺,最终却连温饱都难以解决,落草为寇,打家劫舍,就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

向常胜,其武力值,如果按照水浒的标准,至少也是林冲秦明一个级别的,但只能当屠户,不得不说是一种无奈。

水泊梁山,南边方腊,虽然有小说家的夸大其词,但其中不少人物,还确有其事。

苏阳记得,与金人交战的时候,宋国民间的义军也是相当活跃,这无一不说明宋国不缺武者,只是没有用武之地罢了。

苏阳想起了西夏一品堂,宋国似乎没有这种机构。

如果能收罗一大群武者,无论对自己还是宋国,都是一件好事。

首先,武者有了出路,落草为寇的少了,挑选一些武力值出众的人,数量不用太多,也不会引来朝廷的猜忌。

那些世家大族,同样有豢养私人武装的传统。

而这件事,苏阳没打算大张旗鼓的做,而是准备扩充自己的私兵。

第七十二章 官仓硕鼠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巨大黑幕第二十三章 朝堂之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千里良驹第六十八章 状元及第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王都尉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儿第一百二十四章 高家宴会二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家宴会一第一百零一章 疏通运河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儿第八十九章 杀鸡儆猴第六十五章 科场舞弊二第四十章 苏家往事第二十二章 秉烛夜谈第一百三十四章 知开封府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会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造访刘法第七十六章 官仓硕鼠五第三十一章 瘟疫来袭四第一百五十三章 宁河之战四第四十四章 赴京途中二第三十四章 初次登门第二十八章 瘟疫来袭一第一百六十三章 烧钱的铁骑第一百一十三章 幼童沐儿第七十九章 鼠口夺粮第一百八十五章 临街刺杀第五十三章 科举考试一第八十七章 钦州生变第一百五十四章 宁河之战五第一百六十六章 儿女亲家第八章 食难下咽第一百四十八章 阵前定计第六十七章 绝户之计第一百八十三章 分歧与理念第五十二章 相逢意气第一百八十二章 苏阳的矛盾第六十七章 绝户之计第一百七十八章 蓝图第一百一十九章 惊闻辛秘第一百一十八章 葵候有请第一百三十八章 兵不血刃第一百五十四章 宁河之战五第十九章 林氏茗烟第一百四十八章 阵前定计第五十一章 梅州赵籍第一百二十五章 高家宴会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私盐案一第七十六章 官仓硕鼠五第六十三章 牡丹花会八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相斗艳第二十四章 宋国现状第五十章 恩科备考第一百零二章 疏通运河三第九十章 快速平叛第一百九十四章 将进酒第二十二章 秉烛夜谈第六章 如此兄弟第三十五章 见王安石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七十一章 急赴蜀地第九十六章 饮酒论策第一百六十三章 烧钱的铁骑第七十九章 鼠口夺粮第五十七章 牡丹花会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临街刺杀第二百零一章 私盐案十第二百零一章 私盐案十第四十五章 赴京途中三第三十二章 瘟疫来袭五第一百章 疏通运河一第八十九章 杀鸡儆猴第一百一十六章 太后召见第七十二章 官仓硕鼠一第九十五章 教化边民第一百四十章 率军出征第一章 入赘徐家第二百零二章 变法的序幕第一百九十七章 私盐案六第五十一章 梅州赵籍第一百九十章 私盐案三第二十八章 瘟疫来袭一第一百七十章 对话保定帝第一百九十三章 苏枫的窘境第一百一十九章 惊闻辛秘第三章 徐家婚宴第七十二章 官仓硕鼠一第一百三十三章 争相斗艳第八十一章 事态平息第十五章 人间美味第二十六章 琅琊山庄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任命第一百五十三章 宁河之战四第二十章 雪梅其一第十七章 徐家三叔第一百一十九章 惊闻辛秘第一百五十四章 宁河之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