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沧州

林茗要举荐人。

“说。”

林茗却没有直接说人的姓名,而是提到了粮食问题:“沧州、棣州、滨州都临海,大军可以在海滩上晒盐,又可以扑捉海鱼,一面可以自己吃用,二来若是有剩余的,便能卖出去赚些银钱。”

“哎呀,制盐。”呼延庚心想,我白看了那么穿越小说,怎么就忘了这个呢,“快说,你要举荐谁。”

林茗从辽国逃过来之后是做师爷的,“小可要举荐两位豪侠,”他说得客气,其实就是两个通缉犯,“李俊、李立两兄弟。这两兄弟纠集数百亡命,垄断了整个河北东面的鱼市,和渤海的海盐。”

李立是个贩私盐的,顺手做些没本钱的买卖,这个呼延庚有印象,催命判官李立嘛。李俊怎么跑到北方来了呢?不是混江龙吗,应该在长江啊。不过这不是他现在关心的问题。

“李俊、李立两兄弟,林茗你可能召来?”

“这个小可倒不敢保证。”

这时,边上张横说道:“李家兄弟,末将倒也认识。”

“你认识。”呼延庚心想,你张横可不一样啊,你可是被宇文虚中写进史书的人物,你怎么能和他们认识呢?

“李家兄弟和某张横一样,都是在黄河上讨饭吃。”

“在黄河上讨饭吃,为什么叫混江龙呢?”呼延庚终于忍不住问。

“将主知道李俊人称混江龙?”张横解释道,“混江龙”是一种治河刷扫河沙的工具。朝廷为清理黄河泥沙,发明了一种巨大的铁耙,搅动水底泥沙,使沙顺水流走。李俊因为在黄河横行无忌,故而被称作混江龙。

“那好,张横,你去将李俊等人招揽来吧。”

“遵令。”

第二天,呼延庚便和庞山诺带了十名卫兵往沧州马场去。

一路上,庞山诺向呼延庚解释沧州马场的来历:

景德二年,设监赐名。在外之监十有四:大名曰大名,洺州曰广平,卫州曰淇水,并分第一、第二。河南曰洛阳,郑州曰原武,同州曰沙苑,相州曰安阳,澶州曰镇宁,邢州曰安国,中牟曰淳泽,许州曰单镇。

天圣五年,废单镇监。六年,废洛阳监。于是河南诸监皆废,悉以马送河北。

由此河北成为宋朝最重要的养马地。靖康战事起,河北群牧怕战马有失,故而将战马集中到不在金兵攻击路线上的河北东路,而且沧州又有大军草料场,可以暂时供给马料。

“所以现在河北战马,大部分都在沧州?”

“是啊。”

“大约有多少呢?”

“去年的时候还有三千匹,不知现在如何了。”

三千匹战马!呼延庚兴致大增:“赶快带我去看。”

几个人兴冲冲的催马前去。突然,几匹马驹从前面穿过。

庞山诺大叫:“好马。”催马追了上去,瞅准了扔出套索,就套中了一匹。慢慢收拢套索。那马驹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轻轻的哀鸣着。

这时,听见一个清亮的声音:“好贼子,怎的偷我的马。”

呼延庚问声看去,只见一个瓜子脸的少女,明眸皓齿,全身穿着一套雪底黑斑的豹皮甲,手持九尺长枪,枪头上一朵白色的长缨。

庞山诺道:“你家的马?你喊它一声,看它答应你不?”

那少女也不多话,一踢马肚,把长枪抖动得像一朵绽开的花,直取庞山诺。

呼延庚看出门道,叫道:“山诺,快跑,这是高家枪。”

庞山诺扔掉手中的套索,打马就跑。

少女到了马驹前,将套索解下来收好,就要拉着马驹走。

呼延庚追到附近:“麻烦姑娘把套索还给我们。”呼延庚毕竟未满二十岁,见到漂亮小姑娘就上去搭话。

“你这偷儿,认得是高家枪,还来找打。”

北宋军中枪法,分为呼家枪、杨家枪、高家枪三大流派。杨家枪是河朔大枪的代表,呼家枪则是从塞北胡骑的马槊演化而来,快马长枪,十荡十决。

高家枪与这两者都不同,是花枪,最为绚丽好看,连带高怀德这种猛将,在演义里都成了小白脸,因为白马银枪耍得漂亮而被赵匡胤的妹妹看中。

“高家枪也不能抢人东西啊。”

“好贼子,反倒污人清白,找打。”少女挺枪刺来。

呼延庚险险让开,枪头带着风声从身旁擦过。如果呼延庚没躲开,可真就给扎中了。他不由得怒喝一声:“真打啊。”

“你这轻浮贼子,谁跟你假打。”说完又是一枪扎过来。

卫兵已经催马过来。

呼延庚已经摘下铁枪,左手握枪用枪一格,将少女的枪挡开,少女咦的轻喝一声。呼延庚不由得心中暗叫一声惭愧,这少女单就枪法而论,似乎不在呼延庚之下,只是力气太小了。

少女将长枪舞动起来,如同朵朵梨花,在呼延庚身边飞舞,但十分小心,不和呼延庚的铁枪相碰。

呼延庚知道她力量远不如自己,必要时磕飞她的花枪便是,自己绝无性命之忧,见这少女枪法耍得好看,便有心多观赏一会。这样明媚的少女,他下意识的想多纠缠一会。伸手向后拦住卫兵:“不必过来。”

他将铁灰色的长枪前刺,少女看见铁枪挺然刺出,又怒又喜,怒的是这登徒子居然敢还手,心中却道:“看将来果然好一条铁枪,姑娘家学的花枪,还未曾与外人交手,且待我在他身上试他一试。”忙展开花枪望铁枪缠来。

呼延庚已看得分明,今见花枪,遂将铁枪虚虚一迎,往旁一拨,使少女刺一个空。

少女见刺不着,只得收回枪去,呼延庚却乘他收回,遂劈头打来,少女急用枪往上架时,呼延庚枪又不在头上,复向腰间直捣。

少女方闪开柳腰,那枪又横着一扫,少女用长枪一架,饶是呼延庚收了些力,还是震得她两臂发麻。

呼延庚见上、中、下三处都被他躲过,又用枪就两肋里夹攻。那少女果是惯家,东一摇摇开,西一摆摆脱,并不容铁枪近身。

呼延庚看见少女身体轻盈,也自欢喜道:“好身手!率性奉承你几枪吧。”

他自出征以来,虽说诸事顺利,但心中却感如履薄冰,谨慎小心。与这少女对枪,却好似去了游乐场,暂时什么也不用想,只好好生消遣。

他存了娱乐的心思,又起了少年心性,戏耍起这少女来,举起铁枪攥紧了凝一凝,先点心窝,次钻骨髓,直拨得那少女意乱心迷,提着条玉白樱枪舞得如同鲜花,花蕊直随着铁枪上下高低乱滚。

呼延庚初时用枪还恐怕伤了她,但远远侵掠,使到后来,情生兴发,偏弄精神,越逞本事,将一条铁枪就如蜻蜓点水,燕子穿帘一般,专在她身前左右忽起忽落,乍来乍去,引得少女扭动腰肢,左躲右闪。

少女战了二十余合,只觉铁枪与白樱枪针锋相对,眼也瞬不得一瞬,手也停不得一停,精心照应只仅可支持,哪里敢一毫怠惰。又杀了几合,直杀得少女香汗如雨,喘息有声。

呼延庚看见光景,知道少女又乐又苦。乐是乐铁枪耍得畅意,苦是苦铁枪利害恐伤性命。

呼延庚心内想道:“这少女神情已荡,不趁此时与他一个辣手,更待何时?”复将铁枪直捅,少女横枪架住,呼延庚用铁枪在白樱枪的枪杆上轻轻磨蹭,枪杆下压。少女忽然浑身颤抖,松掉花枪,哭到:“你这轻浮子,欺负人。”掉头打马逃走,连马驹也不管了。

呼延庚让庞山诺收拢马驹,自己打马追去,他直觉这少女与马场必有渊源。追了一阵,看见前面来了一个少年拦住了少女,两人交谈了几句,少女用手把呼延庚一指:“就是这坏人欺负姐姐。”

那少年声音如雷:“哪里来的纨绔,待吾高宠教训教训你。”

高宠!呼延庚看这少年也就十四五岁,还未束发,他正要说话,高宠已经冲到面前,挺枪刺来。

呼延庚不敢怠慢,举枪招架。高宠的枪法比他的姐姐还要好,力气也比姐姐大些,呼延庚又怕误伤了他,招架起来格外费力。

好几枪堪堪躲过,呼延庚觉得这样不是事,在拖下去非让高宠给杀了不可,他看准机会,从背后抽出银锏,狠砸在高宠的枪杆上。

高崇终究还是少年,力气还是弱了些,虎口震裂,呼延庚再用铁枪一磕,将高宠的长枪磕飞。

少女叫道:“休伤大郎。”

呼延庚收了枪,正要说话,高宠突然从马背上跳过来,将呼延庚扑下马来,将呼延庚按在地上,对着他就是几拳。

呼延庚将高宠推下来,在地上打个滚,站起来喝道:“枪都丢了还打?”

高宠不说话,又扑上来。少女在一旁叫道:“不要打了,不要打了。”

呼延庚道:“我不想打,你拉住你弟弟。”

少女拉住高宠:“姐姐说错了,没有调戏我,是较量武艺。”

高宠松了手,仍旧忿忿的说:“和女人较量什么武艺。”

“你们姐弟俩的枪法耍得好啊,可是渤海郡王之后?”高怀德死后被追封渤海郡王。

少女正色行礼,一伸手介绍高宠:“高家家主,高宠。”她没有说自己的名字。

真的是高宠啊,难怪在十四五岁,就这般厉害。呼延庚问:“敢问汴梁禁军都统制髙师旦,与小兄弟怎生称呼。”

“是某的从父。”

“果然是高家后人,你们的伯父为国捐躯,皇后颁下重赏,要抚恤高家后人,荫一男为牵牛都尉。”

“你是什么人。”高宠仍旧气鼓鼓的。

“吾是河北河东宣抚司走马承受,右军统制,呼延庚。”说完,呼延庚拿出令牌给高家姐弟看。

求月票、收藏、评论。今天书评区有读者反应本节太突兀了,做了些修改,作为主角放松时的性格体现来处理。演艺化的文风也作为“存心戏耍”来安排

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第一百零九节 过赵第一百五十三节 暴雨第四十九节 邀击第二十二节 郑伟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二节 豪强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一百二十三节 择道第一百九十三节 历史的惯性第八节 金栗山第一百七十一节 拒绝第三节 真相第四十六节 救赵州第二百五十一节 良机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二百零七节 嘲讽第九十节 保塞第七十六节 领袖第四十一节 堵截第一节 出军第二十三节 围歼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一百六十五节 草莽建炎篇 誓扫胡尘不顾身 第两百零二节 豪强第一百七十四节 前途第一百四十二节 一碗粥第十七节 镇抚使第一百零三节 理顺第六十三节 老营第一百八十七节 斩首第一节 平阳之围第四十九节 任命第一百一十一节 缺点第一百七十七节 吾为建炎天子守第一百九十二节 耳光第五十二节 花装第五十六节 河岸第十一节 奖惩第一百六十六节 死战!保家!第二百五十四节 细红线第八十六节 团练第四十节 赛跑第一百九十五节 首谋第九十节 保塞第五十三节 解脱第二百二十七节 冒险第十七节 镇抚使第六十七节 何庆彦第六十六节 茂德第一百八十三节 僵持第六节 沧州第一百八十节 历史上留下名字第二十四节 开战第三十二节 新乡第两百一十七节 内乱第九十七节 合不勒第一百九十节 龙威第二十六节 霸州第八节 激进第一百二十三节 择道第一百四十四节 信誉第十五节 夜惊第五十五节 混乱第九节 红巾第二十二节 援鲁第一百九十七节 时代的转折第七十节 压力第六十节 刘彦宗第十三节 塘沽第二十一节 梁山第九十八节 改元第八十节 刘彦宗三策第一百七十节 河北独安第一百八十节 历史上留下名字第二百二十三节 取汾州第二百四十八节 自转抢更新字数,请大家先不要购买第三十五节 年底第一百八十节 历史上留下名字第十六节 争嫡第一百八十七节 斩首第六十五节 借粮第六十五节 借粮第二十节 练兵第一百七十一节 拒绝第二十七节 家破第二百五十节 半年以来的江南第二百三十二节 计成第十一节 战长安(三)第两百一十八节 平乱第七十九节 张益谦第一百八十八节 太皇太后第二百二十二节 河东开局第三十四节 无力的宗泽第五十二节 和戎论第一百零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少第一百七十五节 设计第三十六节 偃旗息鼓第二百五十八节 抢位第四十七节 陛见第六十五节 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