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邪方:土司制度

“将大理纳入大宋的统治?”

曾布此言一出,一众宋将都纷纷默然。

他们都是军人,让他们领兵打仗还行,若是让他们治理地方恐怕就要为难他们了,不过他们亲自征服大理,对此地最为熟悉,也有权利提出意见让以供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朝堂百官参考。

种朴却自信道:“以末将看,想要彻底将大理纳入大宋,不如效仿吐蕃之策,均分各部的土地财产给西南蛮夷,如此一来,足以让大理如同吐蕃一般归心。”

曾布微微一动,如今吐蕃经过解放农奴之策,大部分农奴都对大宋归心,西路军离去之后,吐蕃一片安定,而且西路军一路上的粮草就是吐蕃供应,此策居功至伟。

“大理不同于吐蕃,吐蕃的农奴地位极其低下,生活极为困苦,大宋解放农奴让其吃饱穿暖,就能对大宋感恩戴德,更别说还有吐蕃佛家相助,最终让吐蕃彻底归心;而大理则不然,其气候温暖湿润,林莽联绵,物产丰富,哪怕是普通人进入林莽就能得以存活,西南各族百姓的生活并不艰难,大宋推行解放农奴之策,恐怕事倍功半,依旧不能让大理百姓归心。”曾布最终否定这一提议道。

一来,大理的形势和吐蕃不同,大理气候温暖、地形复杂,各部都藏于林莽山洞之中,若是使用解放农奴此策,定然会让西南各部反抗,藏入林莽之中,四处袭扰宋军,让原本平定的大理再起波澜,根本不利于大宋对大理之地的统治。

更别说解放农奴乃是范正之策,曾布自然不愿意让范正再立功劳。

“范太丞认为呢?”曾布向范正试探道。

然而出乎曾布意料的是,范正竟然拱手配合道:“枢密使大人所言甚是,医家讲究一人一方,大理和吐蕃形式不同,自然不能使用同样的医方,使用吐蕃的方法治理大理,虽然可以成功,但是却事倍功半,此乃下策也。”

看到范正如此配合,甚至称解放农奴之策用在大理乃是下策,不禁让曾布有些意外。

曾布这才得意道:“以本官看,经过西南各部的烧杀劫掠,整个大理人口损失惨重,而大理之地气候适宜,乃是上好的宝地,不如大量移民宋人前来大理之地,再让朝廷派遣流官治理大理各地,如此一来,既能解决朝中的冗官之弊,又能彻底将大理彻底纳入大宋统治。”

曾布同样也有敏锐的眼光,大理之地的物产太丰富了,就算在大理推行解放农奴,那也是惠及大理各族,还不如将好处送给大宋百姓,只要大理之地宋人占据了多数,大宋派遣流官自然也会心向大宋,那这片土地必将彻底对大宋归心。

一众宋将恭维道:“枢密使大人英明,此乃良策也。”

曾布颇为自得道:“本官也是偶然所得,具体如何实行还需朝廷批准,不过范太丞素来有邪医之称,不若诊断一番本官此方如何”

曾布心中得意,他又岂能不知道,范正利用西南各部,在西南之地犯下了大量的杀戮,造成大片的空白区域,就是为了日后移民宋人打下基础,如今他率先提出此策,正好为他做了嫁衣。

范正闻言眉头一皱,不动声色拱手道:“枢密使大人缪赞了,移民宋人,朝廷派遣流官治理大理,既能保证大理归心,又能避免大理再次动乱,此乃上策也。”

“上策!”

曾布亲口听到范正称其策为上策,不由心中得意。

他素来知道范正出方喜欢用上中下三策出方,其三策虽然皆有可行,然而上策却是最佳选择。

曾布进一步相逼道:“范太丞莫要谦虚,如今种将军和本官都已经提出了治理大理之策,范太丞统领西路军,若没有提出治理大理之策,恐怕说不过去吧!”

曾布自然不会如此轻松放过范正,他自认为已经将范正的邪方琢磨透,提前据为己有,如今让范正仓促之间,让其想出上奏给朝廷的策略,定然会黯然失色,这一次,终究会让他赢了一局。

范正以退为进道:“有枢密使大人的上策,下官就不班门弄斧了。”

曾布摇了摇头道:“天下谁人不知,范太丞的邪方金身不破,此次攻打大理,两次斡腹之谋运用的神乎其神,让本官佩服不已,若是有邪方能够一劳永逸,尽管道来,本官一并送回开封让官家定夺。”

曾布今日是铁了心要范正再出一方,他自认为找到了治理大理之策的最佳方法,无论范正所出何方,只能沦为他的陪衬。

范正眉头一皱,状似无奈道:“下官一路东来,发现无论是西南夷还是滇东三十六部皆生活在林莽之中,再加上西南之地有十万大山,所谓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朝廷想要派遣流官治理可谓极为艰难,以范某看,不如根据西南各部部落众多,各部一盘散沙的局面,让朝廷封各部首领为土司,世代世袭为官,管辖其族人,定然能够让西南各部归心,更能够让大理甚至整个西南之地稳定,还能为日后进攻蒲甘国,打通西洋出海口提供兵员。”

“封各部族长为土司,让其世代世袭?”

范正此策一出,顿时引来了一众宋将的侧目。

土司就是土官,用更通俗易通的话就是土皇帝。

要知道无论是种朴的下策还是曾布的上策,都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大理,让大理彻底归心,而范正提出封各部族长为土司,让其世代世袭,岂不是保留了西南各部自主权,犹如在大宋境内安插一个个独立的王国,甚至日后有哪一部做大之后,或者等到朝廷虚弱之后,定然会背叛大宋。

曾布听到范正的方法,顿时不忧反喜,当众哈哈一笑道:“范太丞的方法虽然思虑不足,不过也是一道安定西南的良方,当为中策!”

“中策?”

种朴闻言嘴角一抽,这哪里是中策,甚至连他的下策都不如,此法推行,注定让西南各部尾大不掉,只能给后人留下一大堆麻烦,还不如趁此机会一劳永逸,彻底解决西南弊端。

种朴不明白能够想出解放农奴的吐蕃之策的邪医范正,为何会提出如此漏洞百出的对策,然而他将余光扫过的嘴角掩饰不住喜悦的曾布,顿时若有所思。

“官大一级压死人,就连赫赫有名的邪医范正,恐怕也难以避免。”

“范太丞在藏拙!或许他知道自己的方法会被弃用,故意如此说罢了!”

种朴和姚雄对视一眼随即避开。

如今三军汇合,枢密使曾布官位最大,大权在握,就连邪医范正被曾布抢了良策,只能忍气吞声,而他们乃是备受文臣打压的武将只能保持沉默。

“好!来人,将种将军、范太丞以及本官的三策,连同平定大理的捷报一起送到开封,向官家报捷!”曾布大手一挥道。

“报捷!”顿时,巨大的喜悦冲淡了刚刚的一点点不愉快,他们已经攻克了大理城,灭掉了大理国,此捷报传回开封城,他们定然皆有封赏、从此飞黄腾达。

当下,曾布立即派遣人马,前往开封城报捷。

…………………………

回到东路军的大营内,一直跟随范正的杨邦乂恨恨的说道:“堂堂枢密使未免太过于霸道了,竟然强抢下属功劳。”

种朴沿用吐蕃旧策的下策很显然通不过,范正的中策有很严重的后遗症,恐怕朝廷会毫不犹豫的同意曾布的上策。

而这上策的功劳本就是范正提早布局的,甚至早就和他谈过,杨邦乂对此早有耳闻,如今却被曾布抢了过去。

范正不以为然的摆摆手道:“无妨,所谓上中下三策,不过是我等的建议罢了,具体采纳哪一种,还需要朝廷定夺,万一满朝大臣都认为中策合适呢?”

杨邦乂微微一怔,若是其他人如此说,他或许认为是自我安慰,然而范正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事情太多了,莫非此事另有转机。

范正心中冷笑,土司制度可是在西南盛行几百年被历朝历代所采用,自然有其合理之处,更别说如今大宋对大理仅仅是初步掌控,自然不会动用西南各部,只能加以笼络,土司制度注定是最适合的制度,他不相信朝堂众臣看不到这一点。

“传令,让西南各部族长前来商议要事!”范正大手一挥道。

如今大理战事已经结束,正如曾布所猜忌的那般,范正同样也有担忧,十七万西南悍匪在宋军周围,哪怕是其一盘散沙也是一股巨大的威胁。

如果宋军和西南各部产生了冲突,恐怕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祸患,既然如此,不如让各部率领人马返回各部,也能皆大欢喜。

传令兵离去之后,很快,一众族长纷纷闻讯而来。

“我等见过范太丞!”

一众族长忐忑的看着范正,如今大理已经被宋军控制,他们已经失去了价值,所谓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他们也是懂得。

范正环视一众族长,开门见山道:“之前诸位想要离开,一方面粮草不足,另一方面则是高氏未灭,范某这才极力挽留,而如今大理城已破,高氏父子已经伏诛,范某自然不好意思再耽误诸位的归程,从现在起,各位可以筹备粮草准备返程了。”

“多谢范太丞!”

滇东三十六部和西南夷各部族长都纷纷大喜,要知道在东路军时,西南各部可是占据人数优势,而且宋军、西南夷、以及滇东三十六部三足鼎立状态,各部的安全自然无忧,再加上范正带着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自然拧成一股绳。

而如今他们攻破了大理城,近十万精锐宋军突入大理城,一下子打破了东路军三足鼎立的局面,让宋军的力量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让西南各部感到不安。

再加上刚刚进城的曾布颇为强势,和他们亲近的邪医范正处于下风,他们更有离开的想法。

而当他们从范正口中听到可以撤离的好消息,不禁喜出望外。

“多谢范太丞!”

西南各部感激道,他们此行跟随邪医范正西征,可谓是收获满满,而且风险极小,让他们满载而归。

“可是我等足足有十七万人之多,粮草之事还请范太丞多多费心!”杨昌春小心翼翼道。

他们刚刚攻破大理城,就被曾布率领宋军赶了出来,粮草基本上都在大理城内,他们所获无几。

“当然,我等不会让范太丞白帮忙!定然会重金感谢。”宋万章也配合道。

当初出征的时候,就曾经约定劫掠归各部所有,但是需要粮草自备,如今各部缺少粮草,自然会如同之前一样,向东路军购买。

范正点头道:“此乃小事,尔等听从安排,距离较远的西南各部率先离开,滇东三十六部随后,各族之间不得发生争斗,我会在大理城为诸位筹集一部分粮草,本官曾经的下属樊三明在鄯阐府为诸位准备好的粮草,足以让尔等安全回到各自部落。”

范正安排樊三明负责一部分粮草大有深意,樊三明代表的是商部,其所准备的粮草,自然也并非免费赠送,而是需要各部购买,同时也可以让樊三明和西南各部熟络,为下一步交易打下基础。

“多谢范太丞相助!”

西南各族族长纷纷感激道。

如今大宋占据大理已成定局,他们自然不愿意再生事端得罪邪医范正,尤其是一众小部落,更是对范正感激涕零,他们人少势弱,若是大部落强行劫掠他们,他们定然保不住手中的钱财,如今有邪医范正出言相护,足以让他们安全的回到部落。

当下,西南各部开始收拾行囊,最远的播州杨氏收集粮草率先出发,越过龙尾关向东而去。

看到宋军并没有阻拦,各部这才放心下来,开始陆陆续续的撤退。

与此同时,西南各部撤退的时候,一道八百里加急冲出林莽穿越益州,随即马不停蹄的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疾驰,所到之处一片沸腾,短短的八天时间,传令兵便赶到了开封城。

“西南大捷,大理国灭!”

传令兵一边高呼,一边疾驰而入开封城西城门,整个开封城再一次沸腾!人人欢呼。

第304章 灭夏之策冷战第40章 变法 保守 中立第299章 解决厢兵之患456.第456章 转运使范正第178章 宋辽夏和谈(二)第177章 宋辽夏和谈(一)475.第475章 圣公方腊第438章 邪方:卫生纸第323章 万万贯青苗钱第209章 医城第二方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战第275章 贵妃醉酒第238章 硫磺皂除螨第384章 苦蒿治疟疾第16章 诗仙之酒——白酒第425章 争灭国之功第17章 范正心疾第80章 问世间,情是何物第105章 赵煦的反击(二合一)第19章 隐括词第103章 变法蹴鞠第226章 大婚誓言第180章 邪方人工授精第114章 赵煦变法,小试牛刀(二合一)第132章 邪方——以毒攻毒第94章 赵明诚,徒三年(加更)第206章 生产建设兵团第262章 医疗保险第112章 下旬离京(二合一)479.第479章 战争再起第421章 攻打龙首关第195章 司马光四大罪第44章 开创兽医一脉第159章 平夏城468.第468章 方腊第174章 辽国调停 (二合一)474.第474章 杀邪医第120章 组建太医院第176章 范正归来第375章 宋商第129章 新党现第241章 暴利的丝绸之路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开封城墙第208章 医家实验法第12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第317章 偏方:陈芥菜卤第339章 李清照不孕不育第289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第307章 人参的风波第151章 辽国调和第296章 青塘后续第16章 诗仙之酒——白酒第405章 丛林法则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战第309章 完颜阿骨打的谋划第142章 ‘正方’即时候补第340章 范李和离第288章 李师师的选择第282章 范正护妻第410章 石城关破第179章 保马法第190章 辽帝南巡雁门关第363章 潘意的计谋第327章 第三次平夏城之战488.第488章 抬棺出征第58章 女为悦己者容第392章 范氏消毒法第160章 二十天筑城第322章 变法青苗法第386章 及时雨宋江第296章 青塘后续第225章 天下皆贺第363章 潘意的计谋第299章 解决厢兵之患第196章 功过三七分第272章 破解麻沸散!第430章 螃蟹效应第378章 制冰作坊第75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第248章 范正为首功第94章 赵明诚,徒三年(加更)第83章 重现华佗绝学489.第489章 兵临城下第144章 医家灭虫灾第371章 休克疗法第214章 牛痘之术第39章 高太后第150章 西夏来袭第337章 高太后驾崩第316章 海上怪病第232章 邪术:巫蛊之祸474.第474章 杀邪医第68章 给本书开一个邪方第345章 监管皇家银行第344章 开封犹太人第38章 医灯长明第134章 清算赵挺之第150章 西夏来袭第231章 听诊器问世第246章 铁浮屠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