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长大的皇子要分家

如果李二陛下能够封王,对于李家的宗室来说,自然是皆大欢喜。

然而,这件事情并没有成功。

他们等来的封王,的确是封了,在第二次朝会的时候,李二陛下就宣布了。

但是封地,却没了!

没了!

李元昌顿时气愤不已,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发雷霆!

已经是梁州大都督,且为汉王的李元昌摔完了瓷器,眼看着旁边的丫鬟战战兢兢,上前就一把拥入怀中。

不到一会儿,完事之后,李元昌这才稍微泄了气。

“当真是可恶至极!”

一想到自己的封地将会再一次变大,还可能世袭,结果这样的天大的好处,被国师江枫阻挡了,心中的气焰就升起来了。

抱着丫鬟又是一顿操作,直到自己的腰实在是受不了,这才放过了丫鬟。

想了一会儿,直接给同样为潞州都督的韩王李元嘉写信,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之情。

不过李元昌也知道李元嘉乃是一个修身洁己的人,对于这种世袭罔制的制度可能并不在意。

然而,这天大的好处,岂能就这样飞了。

李元嘉在那李老二面前说话,还算是有一些重量,他们这些,因为惹是生非,不知道被李老二责怪了多少次了。

因为担心李老二还会举起屠刀,这才不敢真正地为非作歹。

但是心中对于李老二痛下杀手,连亲兄弟都杀这种事情,也是不齿,还有着怨恨和害怕。

所以这些兄弟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站在李老二那边的,大部分都是心中对李老二篡谋夺位,幽禁父皇在太极宫,非常不满。

李元昌的信中也没有说自己不满,反倒是把自己写的真的像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一样,诉说着自己愿意为了大唐可以抛头颅、洒热血。

只是这朝中有人作梗,竟然要让他们这些皇子为难,实在是太欺负李家人了。

李元昌把书信寄出去不久,自己也收到了好几封其他封地中的弟弟们的书信。

苏州刺史江王李元则、宋州刺史虢王李凤等等,都是和李元昌来往比较密切。

关键是这些太上皇李渊的儿子们,也都是参差不齐,好的好,坏的坏。

李元昌等人就属于那种蛇鼠一窝的人,仗着自己乃是太上皇李渊的儿子,还是当今陛下李老二的兄弟,便胡作非为。

只是他们所犯的罪行并不是很大,大部分人对于他们的胡作非为,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然,按照大唐律法,有一些王公,已经可以去工地上做苦力了。

韩王李元嘉收到了不少书信,不用看内容就知道这些书信写的是什么。

所以他直接让人全部给丢到火堆里面了。

因为他并不支持封王的世袭罔制,这对于大唐的长治久安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大唐能够走到现在这一个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如若继续发展下去,以后说不定会更加强大,而这种强大自然也体现在地方上。

毕竟真的要是用心治理一个地方,四五年的时候,就能够拥有一个很大的人口,还有这比较大的威望,要是不加以限制,野心必然会自己长出来。

李元嘉是真的不赞同世袭罔制的皇子,也不是唯一一个。

比如徐州刺史霍王李元轨也不太赞同世袭罔制,他可是清楚自己的那些兄弟们,到底是什么货色。

真要是世袭罔制了,三代之内,必然会乱。

只不过,他们没有理会李元昌等人,也并不代表着李元昌等人就死心了。

他们又联名给身在太极宫的太上皇李渊写信,同时,还用自己的家产去贿赂长安城的一些官员,让他们在朝堂之上多多为这个世袭罔制发声。

这样做的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

让李二陛下看清了自己的那些兄弟们的心思,朕给你的,才是你的,不给你的,那就不能奢求。

所以直接下令,把封王不封地列为祖制,也就是说,以后就算是有着再多的皇子,也不可能拥有更大的封地了。

这一下子,李元昌等人对于李二陛下的恨意也就更大了。

可惜,他们身在封地,也做不了什么,只好继续胡作非为来泄气,却又被御史给参了一本,被李二陛下严令责罚。

……

长安皇宫内,已经十七岁的李恪对着他的母妃深深一拜。

不久之后,他将会去齐州,任齐州都督。

十二岁就开始离开了长安,去了秦州,任秦州刺史,如今在外任职差不多有五年了。

这一次,还是因为封王,被李二陛下特召回长安接受封王,且改换为齐州大都督。

“恪儿你从小就聪慧果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些年在外,苦了你了。”

杨妃伸手摸着李恪的面容,看着离开了自己五年多时间的儿子,心中自然十分不舍。

李恪摇摇头,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不觉得这些有多苦,反倒是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阿娘,孩儿不累,也不觉得苦,因为身边有着先生在指导,孩儿觉得,孩儿已经学到了很多。”

杨妃叹息一声,说道:“你那位先生的确是好先生,你要好生听他的话,跟着他学。

然则,先生还是有些刚直,你之身份,又实在是……,所以,要懂得审时度势,大丈夫,能屈能伸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你可知道?”

李恪点点头,他知道母妃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虽然聪明有大才、英武果敢,可是身份却十分的尴尬,母妃杨妃乃是前朝皇帝杨广的女儿,也就是说,他的身上流着的是前朝的血脉。

这一点,便让他只能成为一个王爷。

就算是他把自己的每一个地方都治理的非常好,能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只能是一个吴王,是一个都督。

“多谢母妃教诲,孩儿知道了。”

拜别了杨妃之后,李恪去了御书房,拜见了李二陛下。

李世民对于自己这个很像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宠爱,还引以为豪。

前不久,李恪因为一个小小的过错而被弹劾,李二陛下当时就生气了。

直接把这个过错责怪到了李恪的老师,也就是权万纪的身上,结果直接被大臣柳范给怼回去了。

柳范进谏道:“房玄龄辅佐陛下,都不能够阻止陛下游猎,怎么能独独怪罪权万纪?”

李二陛下听了之后,当场就生气了,拂袖进入内殿。

过了很久,单独召见柳范问道:“你为什么要犯颜指责我?”

柳范就直言回答:“我听说人主圣明臣子正直。陛下仁德圣明,我不敢不进自己愚钝的正直。”

而这件事情之后,李二陛下自然下了旨责问了李恪,后来还写了《诫子书》,告诫李恪要用义来处理政事,用礼来节制欲望,面对歌舞淫乐的诱惑,不得不慎重。

这样才能使国家像磐石一样坚固,永远做到宗室连成卫国,外有忠君的美名,内有孝顺的美德。

而有了这一次的试探,加上这一封诫子书。

李恪便立马改变了自己的作风,成为了一个兢兢业业治理一方的皇子。

从秦州到益州,所到之处,百姓们都是安定了业,面对雪灾的时候,也都能够积极主动作为,帮助百姓们度过了雪灾,获得了不小的称赞。

连大唐时代周刊上面都已经刊登了李恪的为官一任,清廉一生的美德。

李二陛下留着李恪一起,父子两人,享用了一顿宫廷宴,好生教导了一下李恪,这才送走了他。

到了齐州的第二天,李恪就私自会见了宇文士及。

“姨夫。”

宇文士及点点头,对李恪示意,让他坐下。

“这一次回京,可有什么收获?”

李恪把自己回到长安的所见所想,也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宇文士及再一次点头,亲自给李恪倒了杯青茶,说道:“你的母妃这样做,也是为了你好。现在太子贤德,陛下不会动什么心思,所以就算是你做的再好,也没有用。”

李恪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当初宇文士及的谋划,他也都知道了一些。

有着国师江枫在,李二陛下的声望也会无比强盛,而李承乾这位太子,还是国师的半个弟子,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大过错。

而且,这几年,李承乾表现的也是非常好,不复以前那个有些木讷,还有一些自以为是。

再加上,就算是李承乾真的出事,还有一个魏王李泰,以及八岁的李治。

这两人都是嫡出,比他这个庶出,还有这前朝血脉的皇子要更适合那个位子。

所以他想要登上那个位子,必然要手中有权,最后也会走上他父皇的老路。

“不过,你也不必担忧,事在人为。现在来看,陛下其实还是比较喜欢你的,只要是你继续做好你这个贤王。以后但有意外,你的机会也非常大。”

李恪抱拳施礼说道:“恪儿明白。”

……

长安城的皇宫,魏王躬身对李二陛下说道:“父皇,孩儿也想要外任,去治理一方。”

身边的兄弟,除了太子李承乾意外,还有一些年龄尚幼小,其他都已经去了封地,又或者是外任。

李泰也觉得自己现在也可以,毕竟已经是十六岁了。

李恪当年十二岁就可以外任,他可是比当年的李恪大多了,足以有能力外任。

李二陛下稍微有一些不满。

“你就这么不想呆在父皇身边?”

第五百八十一章 江上仙白日飞升第两百六十四章 江烨的人缘第六百五十二章 国学院、让人人都可以读书第五百八十九章 哈哈哈,这就是朕的好臣子第六百五十一章 教育学、这是一个很深的学问第五百八十七章 奸臣啊,你还我命来第九十四章 江枫的怀柔手段第五百四十四章 赵官家求仁求德第一百零一章 是谁犯了死罪?第两百八十七章 设局第一百五十二章 王玄策游击战场,青衣之谋第三十一章 第一次正式问政第五百二十七章 江上仙法力无边第一百八十二章 亲征第十八章 动起来,建造帆船第一百三十三章 一胎两宝,国师爹地别想逃第七十二章 有路就有自行车第三百零七章 风波不平第三百一十五章 找人帮忙第一百四十四章 聪明人的谋划第一百八十五章 时机第三百八十六章 诗魁与钓鱼第一百三十五章 谣言止于谣言第三百零九章 元老功臣第四百五十六章 灵气复苏了吗?第四百八十四章 让谣言先飞一会儿第三百三十六章 海岛余生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厥使者的刁难第两百九十四章 国士无双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六百四十章 三种意、看山看水看人乎第三百二十九章 隐瞒身份第三百二十八章 武后的小心思第六百七十八章 范文程、我要我最后的倔强第五百三十六章 李乾顺异想天开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国师,有趣的灵魂第两百三十三章 新的线索第八十四章 郑宛也想要有自己的事业第四百一十五章 被迫开始营生第五百六十三章 李世辅建言良臣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痛快的太平找痛快第七章 一不小心泄露了天机第五百五十六章 江上仙建造学院第三十一章 第一次正式问政第五十一章 扬国威,征突厥第四百八十一章 谁挡我的路,我杀谁第两百九十四章 国士无双第两百零一章 征途第三百七十七章 天下之绝,独占其二第四百六十五章 白袍救驾第五百四十八章 淮南路人心各异第十九章 扬帆出海,巨浪来袭第十八章 动起来,建造帆船第五百三十三章 岳鹏举大杀四方第三百零二章 江家才女第五百零八章 再斩奸臣第三百三十四章 江山秀色第三百零三章 仙岛之上第三百九十章 慈母多败儿第六百五十六章 洪承畴、我预判了你的预判第七十九章 国师的魄力无人能敌第四百零七章 大郎,老夫摊牌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九晚五第一百九十一章 攻城第三百零二章 江家才女第二十六章 王君廓VS李世民第两百章 合作第三百三十三章 才女的陷阱第三百四十一章 离开海岛第四百二十二章 江枫被夸了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甘心的薛绍第三百零九章 元老功臣第六百六十五章 李自成、我的未来在哪里第十二章 商人重利轻别离第三百四十八章 不平坦的回长安之路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国师、散仙丹的老好人第七十四章 合理地岔开了话题第两百四十四章 军饷找到了第四十六章 仙人带着太子和公主飞天了第六百一十五章 崇祯帝,是时候减轻三响第五十二章 大军还有五分钟到达战场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国师、我去教导教导他们第三十二章 被抛弃的皇子第两百三十章 迷雾第四十七章 大唐时代周刊第四百三十四章 卷土重来第一百二十九章 学说第七十八章 人心思异第五百五十章 求上位私自叛变第三百零五章 永徽年的大唐第五百四十一章 张相公以权谋私第三百零五章 永徽年的大唐第三百一十一章 地火灭世第十九章 扬帆出海,巨浪来袭第四百六十二章 越来越让人失望的李显第四百六十六章 天凤附身第两百零三章 佛国第六百二十四章 范景文、这个任务臣接了第五百八十五章 崇祯啊,你那朝堂全是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