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难以抉择

豆,也称之为菽,在华夏种植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华夏本土的原产粮食之一。

豆所具有的营养价值自然不用多说,但到目前为止对豆的开发依旧很是缓慢,其更多的还是被作为饲料来使用,是喂养战马的必需品。

人也不是不吃,汉朝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但是呢,豆腐的口感很差,很难吃。

虽然经过上千年的技术改进,但现在依旧不算好吃。

一个不能作为主粮的粮食,百姓的种植热情并不高,加上没有科学系统的观察研究,以至于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种豆能够帮助土地恢复肥力。

除此之外,华夏的另一个问题就在于百姓口粮太过单一,夏季的时候还能有点蔬菜配着,但到了冬季,往往就是一碗主食,大米在北方是奢侈品,更多的是黍,以及很费功夫的麦。

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女人几乎每天一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去折腾吃的,这时候家中储备的粮食都是没有脱壳的,而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帮助下,他们只能依靠人力去解决这些问题,基本就是当天吃,当天做,然后一整天就过去了。

生产力的全面落后,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对此李元景只能表示无奈,他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方法思路自己可以提,但是技术条件却根本达不到。

“还是那句话,我提议尽快在全国各县设立学堂,降低费用,吸引更多的寒门前来读书,其前途出路不仅仅只在于入朝为官,也可以是学习各种技术!”李元景再一次建议道。

这个问题他已经建议了不下三次,但每一次不是被直接打回来,就是无疾而终,作为一个王爷,他能怎么办?

“这事没那么容易!”李世民摇了摇头。

“不做,永远也不可能,只有做了才有希望!”李元景表示很无语的叹了口气,接着道:“等到船队建好以后,我就打算出海寻找封地了,基本可以预见,三五年内,必然会有第一批离开大唐本土的世家门阀,遗留下来的这些空缺怎么办?就算朝廷能够勉强将这个坑填上,但离开的那些人才怎么办?

这些人的底蕴并不比朝廷差,而一旦有了自己的封国,他们必将更加疯狂的去壮大自身,若朝廷不采取新的措施来反制,也许百年之后,以朝廷的实力就无法继续保持现状了。”

“那你说朕该怎么办?设立学堂所遇到的阻力根本不是你能想象的,不仅仅只是那些世家门阀,几乎全天下的文人都会成为这股阻力,朝廷不动则已,动了,则可能引起更大的隐患!”李世民有些纠结的说道。

知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样有利于他们对未来的规划。

虽然天下文人也分为无数个派系,但是在面对一些大问题的时候,他们又是同一个派系,设立学堂,大力培养寒门子弟,对天下而言是一件大好事,但对于朝廷而言,可就未必了。

这些寒门子弟将来必然会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在这个本就竞争激烈的官场,再一次将战场搅的更混乱,没有人愿意来增加自己的难度,没有人想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个小县令。

在这些方面,哪怕你做到了宰相,在这个圈子里,你也是遭受排挤的那一位,这是阶级的对立。

再一个,朝廷拿什么去教他们?教会了他们又会不会心生歹意?

普通百姓谋反什么的,朝廷镇压起来并不算难,可若是大家都有文化,都懂策略,到时候谁镇压谁可就不一定了。

愚民政策其实是一直都存在的,即便是后世各国,也是同样存在的,只不过经历了时代的洗礼,这种政策已经进化到了3.0时代。

李元景努了努嘴,没有继续在说下去,而是选择了妥协:“我只是提个建议,采纳与否,是皇兄才能决定的!这段时间臣弟的精力会放在肥料上面,先解决这个问题在说。”

家大业大,其实某些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没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是不太可能获得更好的结果的。

当了几年的皇帝,李世民身上的锐气已经在渐渐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妥协,是稳重,换个更激进一些的说法,就是瞻前顾后。

当然,考虑的方面多了,有这样的改变也不足为奇,毕竟皇帝不是其他人,他的一个决定,影响的将会是一个国家的未来。

“你说,海外真的有那么多领土来安置他们吗?”李世民也不再去较真这个问题。

“有!我甚至可以保证,在两年内找出所有能安置世家的地方,所以皇兄在这方面还是要做好准备的。”李元景很确定的点头回应道。

这个时期海外的领土大多数都属于未开发阶段,远的不说,鬼子国的九州岛,也就是倭国南部藏着不少倭寇的岛屿,虽然被发现了,但就是没有进行开发。

一是倭国内部正在进行战争,而是人口不足,本岛都开发不完,哪有精力去其他地方?

而北海道就更恐怖了,倭国人直接放弃了那里,压根就没有登陆的意思,实在是冬天太冷了,人上去会受不了。

除此之外,菲律宾的原住民还是一群土著,而且还没有扩散到全岛,马来等地到处都是无人大岛,或者只有少量土著的岛屿,更不要提一个人也没有的澳洲,新西兰等岛屿了。

朝廷要是真的不怕事大的话,单单一个澳洲就足够安置这些世家了,而且将他们安置在一座大岛上也是有好处的,万一哪一天他们自己打起来了呢?朝廷只要保证任何一方不被消灭,就能永远的保持这种状态,这是让他们内部消耗的最好方式。

当然,李元景还在澳洲和美洲之间考虑着,两者各有各的优劣,反正他现在是有些拿不好主意。

“两年……”李世民微微看着远方,两年发现,在运作几年,开始封国,运作得当的话,大唐将会有十年至二十年的缓冲期。

虽然看似不短,但是在国家层面来说,并不长,特别是人才方面,二十年也许能够填上这些坑,也许填不上……

第十五章:本王送你一场造化第二百五十六章:想想就兴奋啊第一百二十章:查!狠狠的查!第三百一十八章:大婚第三百零三章:都坐好,装X时间到了第四百零一章:争论第二百五十章:大唐必须硬第三百三十七章:上梁就没打算正第一零四章:李世民的小心思第四十一章:房二封爵第一百一十一章:程大,来一伙?第三百一十二章:难以抉择第一百四十五章:人工挖掘机第二百三十八章:欲擒故纵第一六九章:老孙,搞他第三百六十一章:调教太子第五十三章:给李世民画个饼第九章:来自赵王的启示第三百三十八章:吕宋岛第五十六章:老夫不玩了第九十五章:今晚吃粥第四百章:后悔的李世民第二百四十七章:驻军新罗第三百一十一章:问策第三百零一章:烂摊子第五十九章:本王要开炮了第一零三章:我!赵王!签字!盖章!第一零九章:私心第二百四十七章:驻军新罗第一百六十六章:不识字证明你有吗?第十四章:铁公鸡之程知节第二百五十二章:变革第一百八十章:一步盘活第二百五十五章:走吧,陛下有请第一百二十二章:本王要改变历史啦第十五章:本王送你一场造化第一百七十二章:王珪:我有点方啊第三百一十三章:本王也是民科啊第五十二章:要赏!要钱!要权!第六十章:不怼不舒服斯基—徵第二百五十六章:朕一直很放心第一百三十八章:钱庄出事第四百二十三章:高手寂寞了怎么办第四百二十五章:时光冉冉第三百七十九章:兴奋的李世民第一百一十三章:广告的效应第一零三章:我!赵王!签字!盖章!第三百零一章:烂摊子第一百四十一章:谁输谁滚蛋第二十五章:禁足第二百五十一章:礼仪之邦,岂容胡来?第一百七十八章:没那么简单第三百六十七章:暴怒的李靖第一六九章:老孙,搞他第六十章:不怼不舒服斯基—徵第八十三章:殿下,那是友军啊第一百四十一章:谁输谁滚蛋第二十三章:事情闹大了第二百四十七章:驻军新罗第三百二十八章:你哥还是你哥第八十五章:爹坑儿,儿坑弟第一百一十章:臣只是个修桥的第二百零六章:买卖不一定要赚第九十三章:我有一个想法第三百零八章:房二的帽子问题第二十八章:最寒酸的王府第三百零一章:烂摊子第三百八十四章:蒸汽机的未来第一百八十六章:大唐以北再无战事第二百八十六章:给你个任务第一百六十三章:搞一个大的第一百五十八章:初试成功第二百七十章:该赵王头疼了吧第二百零八章:名相落幕第三百四十七章:病患缠身的郡王第八十六章:把李世民忽悠瘸第一百二十八章:给本王狠狠的敲第三百七十二章:你差的还远第一百二十七章:大喷子李元景第二百五十九章:摊牌第一百七十三章:好大一个局(3/5)第二百七十四章:暗流涌动第一百一十五章:掰直了第三百三十三章:出航之前第三百四十七章:病患缠身的郡王第一百二十九章:房二他不行第六十九章:冰火两重天第三百七十三章:一句话搞定第十一章:给朕也尝尝第一百七十五章:要脸和不要脸的区别第三百五十八章:急流勇退第六十九章:冰火两重天第一百七十六章:绿帽何必为难绿帽(4/5)第二百零六章:买卖不一定要赚第六十章:不怼不舒服斯基—徵第二十四章:嗜赌风波第二百八十五章:新罗之乱第一百二十八章:给本王狠狠的敲第一百五十八章:初试成功第十五章:本王送你一场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