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上元佳节

余额不足

既然圣旨已经下达,朝中各部便迅速运转了起来,最早选择了投降的阿史那杜尔和契苾何力,他们的部众自然受到了格外的优待,只是被打散了之后,分别内迁到了雁门关之内的各道,执失思力以也能享受到类似的待遇,是因为太宗的分化瓦解政策,他是颉利的铁杆支持者,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倍加恩遇,封他为左领军将军,并且将太上皇李渊的第八女九江公主许配给了他,这让执失思力也是感恩戴德。

至于其他的那些突厥部众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纷纷被发往了全国各地,参与修路,筑城,开通河道的繁重工作。

虽然朝中的反对声依然不小,但是看到了利益之后,这种不和谐的声音毕竟小了几分。

看到大局已定,太宗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年来为了北伐,宫中一切用度,除了太上皇李渊处,都是减了又减,便是太宗这个天下之主,想要修建一座像样的宫殿,也做不到。

如今总算是好了,突厥被诛灭,颉利也被擒回了长安,做了一个无权无势的小王,太宗的心病尽去,眼看着上元佳节将至,憋屈了数年的皇宫也总算是可以热闹一把了。

散朝之后,太宗便到了长孙皇后居住的雍德宫(瞎编的,我查不出来),将几个长成的皇子,公主全都召了过来,一时间宫室之内,倒也显得热热闹闹。

看到丈夫如此开怀,长孙皇后也是喜上眉梢,这些年来,因为北伐之事,太宗一直殚精竭虑,还要时常忍受着风湿带来的痛楚,长孙皇后看在眼里,也是急在心中,现如今,突厥边患尽去,这皇宫之中的紧张气氛,也总算是要散去了。

一众皇子围着太宗,一个劲儿的歌功颂德,文采学问最好的李泰还即兴做了一篇赋,引得太宗也是抚掌大笑。

“此次北伐,你们的太子哥哥也是立功不小,你等今后当以你们太子哥哥为榜样,也努力成为国家柱石!”

太宗老早就知道,诸皇子之间争储不休,此时纷纷扰扰,搅的朝廷和后宫之内也是乌烟瘴气,他实在是不想前一代人的旧事,在自己的儿子当中重演,便一直想着能趁着一个机会,缓和一下诸皇子之间的关系,顺便帮着李承乾树立长兄的威信,断了其余皇子的野望。

太宗话音刚落,李泰便第一个站了起来,对着太宗和李承乾拱手道:“太子哥哥此次北伐,亲冒矢石,确实为我们这些弟弟的楷模,小弟再次也恭贺太子哥哥立得大功,指望下次再有战事,父皇能许儿臣也从军征战,儿臣所求不多,只愿做一马前卒,便心满意足了!”

李泰插科打诨的话,引得太宗一阵大笑,道:“青雀,你年纪还小,尚不知战阵凶险,想要为国征战,还是等你长成以后再说吧!”

李泰倒也不再强求,而是围着李承乾一阵曲意逢迎,让一旁的蜀郡王李恪不禁嗤之以鼻,突然朗声道:“小弟不知太子哥哥此次北伐,杀得几个突厥人!?”

李恪的一句话,让原本父慈子孝的氛围顿时一阵冷场,太宗的脸色也不禁难看了几分,只要是明眼人,有哪个不知道所谓的太子从军,不过就是一场政治秀,为的只是让太子在军中积累人脉,此时要是让在其他朝代,确实会引起君王的对太子的猜忌,但是太宗毕竟不同旁人,他对自己的皇长子相当满意,此次北伐不过就是一种历练,希望可以磨练李承乾的性子,难道还真的要让太子这一国储君都上阵杀敌不成。

李承乾也是一阵尴尬,此次北伐,说起来他还真没做什么大事,到得李靖大营之后,李靖只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参赞军机的差事,可是他对军阵之事一概不懂,又哪里能参赞的了,要说做了什么,也不过是一些直应粮草的小事。

太宗的脸色愈发阴沉,心中对李恪的不满更甚,这让一旁的杨妃心中大急,忙道:“恪儿!说得什么混话,你太子哥哥乃是一国储君,岂能等同于他人,便是当朝大将军李靖,你有听说他临阵杀得几人!”

李恪尚自不服,自打上次侯君集贪贿之事被捅出来之后,他不但被削了封邑,更是由亲王被降为了郡王,心中一直便不服气,此次寻得机会向李承乾发难,要是放在平时,以他的指挥自然知道什么是大体,但是方才看着李承乾一个劲儿的受人追捧,心里也是大为不服气,才出言责难。

“母妃这话说的不在礼,既然是随军北伐,自当将自身当一小卒,岂能因为自恃身份,躲在后面,以图安乐,要是都似这般,岂不是人人都可以随军了!”

太宗心中怒极,冷言道:“既然你这般说,朕也倒要问问,你与你大哥只差了一岁,平日里也自恃英武,却不知拉的几石弓,武德年间,你在封地之时,经历过何许战阵?”

李恪被太宗问的,此时也清醒了,只是低头不能言。

太宗却是越说越气,大声道:“你自小外放封地,太上皇怜你年幼,将你置于襄阳鱼米之乡,奉享安乐,可你大哥呢?从八岁起便封王中山,每年与突厥大小战阵不下三十余次,你可曾想过?平日里只知夸耀自家事,却不曾想过他人的苦楚,朕来告诉你,当年本该是你去中山的,可是你大哥愣是小小年纪在太上皇的面前跪了两个时辰,方才以自身将你换了下来,你大哥的这份兄弟友爱之心,你可曾想过半分?”

训斥完李恪,太宗便也没了欢聚的心思,挥袖而去。

突厥已定,压在大唐子民心中的那块大石也总算是被挪走了,武德九年,太宗为了顾全大局,不得不通过近乎于贿赂的方式,才买退了颉利,这让大唐的百信愤恨不已,加上还有不少受害者,比如家人朋友被突厥杀死的。

如今,那些突厥人沦为了奴隶,还有不好好招待他们一番的道理,总而言之,尽管那些看守的兵丁已经很注意了,还是有不少突厥人被恶意的杀死了,除去被恩遇赦免的几大部族之外,近二十万奴隶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就只剩下了不到一半。

又是一年的上元佳节,以前,因为要北伐的缘故,各个节日无论是皇家,还是民间都是从简操办,这一次,为了庆祝北伐大捷,太宗也特意颁布谕旨,取消了上元节期间的宵禁,长安城内显得格外热闹。

毕竟,天下太平,外加府库充盈,民心思安,已经有了一派盛世气象。长安街上悬挂着不知多少盏灯笼,形态各异,城内到处都不时传来欢呼的喜庆声。

宫中照旧举行了一场宫宴,京中三品以上的大员都来赴宴,也算与民同乐。宴会举行的时间并不长,总得照顾到那些臣子的家人,总要让他们回家团聚一番才是。

太宗本打算让李承乾把杜睿也叫来的,但是左思右想之下,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杜睿虽然回到长安之后,就闭门不出,但是关于北伐的事情还是通过种种渠道被传了出去,一个十岁稚龄便随军出征,北伐匈奴,此前更是凭借着才名,声动长安,种种事端被联系在了一起之后,杜睿的身上居然都多了几分被神话的色彩,更加坐实了他文曲星下凡的名号。

太宗确实也不想让杜睿的风头更盛了,这个天下毕竟是李家的,如今被一个十岁少年给盖过了风头,无论是对皇家,还是对杜睿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五章第二十章第62章 善后事宜第64章 大海战第六十章第七十八章第25章 鸿篇巨著第七章第31章 突袭第60章 媚娘心思第63章 安定地方第35章 有教无类第八章第39章 骑兵出击第42章 战战兢兢第50章 交河道大总管第10章 密谋第69章 二世祖第21章 家事第86章 长孙皇后第37章 新澳洲第四十四章第17章 参奏第92章 情敌第二十二章第90章 昆仑奴第73章 愿做杜陵一农夫第79章 因材施教第67章 佛道之争第48章 横生枝节第98章 霸权意识第28章 一触即发第4章 财政预算为哪般?第63章 一触即发第96章 和亲!第75章 内王外霸第十五章第8章 怒极第77章 阴损第十八章第7章 耿臣第71章 暗战第1章 重生第81章 杜府十二钗第十章第20章 不朝第43章 容他一时第67章 追随第4章 杜陵第二十三章第12章 悔婚第54章 后宫之主第十八章第1章 我们回家了第11章 皇后出宫第58章 慈不掌兵第65章 弹丸小国第49章 请缨第八章第五十六章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16章 暗战第六十七章第五十一章第46章 明照万里第12章 朝中来人第37章 继续进军(上)第51章 井底之蛙第73章 一战功成第72章 登州军港第十六章第7章 田赋第六十七章第七十八章第四十九章第十八章第四十二章第68章 庆功宴第38章 朕挺你第67章 偷袭班加西第四十四章第61章 阿拉伯世界第54章 信仰第10章 第一桶金第37章 杜府四春第74章 自卖自身第67章 弹劾第12章 文采不减当年第17章 密议第五十二章第81章 杜府十二钗第8章 纷纷扰扰第十三章第65章 大获全胜第62章 善后事宜第58章 追求你的幸福去吧第10章 可怜天下父母心第95章 急症第79章 因材施教第8章 怒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