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占地之计

李世民在两仪殿内召见了李道宗和李业诩,李靖和候君集也在一旁作陪。

赐座后,李世民先问了此次出征的具体情况。李道宗和李业诩分别大致地讲解了过程,特别是李业诩讲到突袭斛薛人的大营,轻松获胜时,连李靖也忍不住发出赞叹。

李世民称赞了一番李道宗此次领兵出征取得的重大胜利,又夸奖了李业诩率兵出其不意地袭击斛薛大营,一战即平定斛薛人的叛乱。

“陛下,此次平叛的胜利,全是李翼所领前军的功劳,臣虽为领兵主将,并未参战,也无功劳可言,”李道宗站起身,对着李世民恭敬一礼道。

唐时武将是最看重军功的,武将的封赏和升迁,也主要以军功论,作为统帅,李道宗不争功,把全部功劳都说成李业诩的,让李业诩对这位宗室亲王有了更多的好感。

“陛下,大帅此言有失偏颇,若没有大帅同意我的这个作战计划,还有率领主力在后方迷惑敌人,瞒过斛薛人的耳目,何言出其不意,一击成功,此战胜利还是大帅用兵得当,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所取得,”李业诩也忙站起来说道,主将都不争功,那他这个前锋更不能去抢功劳。

李业诩微微一侧脸,却见李靖投过来赞许的一憋。

“主帅之功,当不可没,承范你也不要推辞,但业诩贤侄,你也不能太谦让,此战你当记首功,到时朕自有封赏,”李世民笑着说道。此次一战平了斛薛的叛乱,俘获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如此快速地解决了北边的隐患,也让其他部落不敢轻举妄动,李世民怎么会不高兴呢。

“谢陛下!”

“贤侄,你没辜负朕的期望,这一战,证明了所训练的特卫和,有着非凡的战力,朕甚慰,”李世民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取得此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李业诩所领的,用新式方法训练出来的特卫和特战队,这就表明,当初自己所作的决定是正确的。

“谢陛下夸奖,臣当尽心尽力,带好兵,把特卫训练好,”李业诩起身施礼。

“贤侄此番初次征战,用兵却是老道,敌方情报探听清楚,行动快速隐蔽,且将敌方主将都刺杀,以如此微小的代价取得胜利,用兵当可称神,药师,贤侄当是深得你真传了,”末了,李世民以赞叹的口气对李靖说道,只是李业诩听在耳里,怎么感觉几个人的赞赏之话都是类似的,像似串通好了一般。

“陛下,此战的对手只是族人不过几万,战斗人员不及万的斛薛人,不能说强,而我方也只出动了几千人,兵不多,若要指挥更多的军队与更强的对手作战,恐没有这么简单了,”李靖对李业诩初次领兵初征,所施的战法和取得的胜利也大感满意,甚至出乎意外之外,只是面对李世民的夸奖,也不得不谦虚一下。

“药师不能心急,好的战将都是慢慢磨砺出来的,”李世民得意地大笑着说道,“此战也镇住了那些蠢蠢欲动的部落,除了吐谷浑,至今,灵州之北,再无异动,我大唐兵威之盛,天下间何人敢与相抗之?!”

“我大唐国势日盛,全因陛下圣明,用人得当,群臣齐心,百姓拥戴,”一旁的候君集也趁机拍记马屁,“那小小的吐谷浑,定会慑于我军威,而不敢再造次的!”

一通吹牛打屁后,殿内几个人都是眉开眼笑。

“陛下,此战后,一路回程时微臣想到一些事儿,”李业诩站起身说道,趁热打铁,眼前的李世民心情不错,得把回程路上一个考虑良久的现实问题说说。

“哦?!贤侄还有什么想法要和朕说?”李世民止住笑,一脸严肃地看着李业诩问道。

李靖看着李业诩却是满脸疑惑。

“陛下,”李业诩看了眼李靖,面对李靖质疑的眼神有些惶然,但还是把一路回程时想到的问题说了出来,“其实,有一个问题微臣一直想不明白,北疆为何一直不太安宁。”

“哦,这问题朕也非常头疼,北边之患,终未能完全消除,你有何看法?”李世民稍一迟疑,反问道。

这话题也引起了在座的李靖、李道宗和候君集的兴趣,几个人都以一副探询的眼神看着李业诩。

“那微臣就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唐突之处,请陛下莫怪,”李业诩被众人盯的有些不自然,稍显紧张地说道。

“你说,朕不会怪你。”

“微臣以为,北胡士兵天生是为打仗而生,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精湛,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如今北边的战争,还是以骑兵出击为主,若不考虑将帅的因素,士卒骑射功夫的强弱,还有马匹数量和质量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方士卒兵源多在中原内地,平时以农耕为主,相比较北胡士兵,单兵素质上显得弱势;且我大唐能牧马的地方又少,马匹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也都处于弱势,这些差异不是短时间而能改变的,北胡各部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的骑兵能快速机动,所以也就时常侵扰我边民。”

几位大佬静静地听着,没有插嘴。

“如何消除我方的弱势,除了训练士卒,改善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外,将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一个领军将领的战略意识,往往决定战争的成败。祖父在以往的征战中,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快字包含快速,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奇兵更能出效果,让对方骑兵的快速机动失去优势。而我们这些年几次出征,从长安出发,劳师远征,已经失了先机,快速突击已经打了折扣…不仅形势上有所不利,而且后勤、给养供应上也非常困难,战线拉长,作战周期漫长,兵员及后勤消耗增多,这是我方一个致命的弱点。”

“此次出征,灵州以北,我方曾经攻占的地方,并未见我大唐一兵一卒驻守…微臣以为,若在新占之地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

“可是北胡之地,大多地方并不适合百姓居住,”李世民皱皱眉说道,当初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朝中占据多数的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李业诩很坚信地说道,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

“贤侄,说的有理,继续说,”李世民想了下,没在这个问题上多问,催促道。

“是,陛下,微臣觉得,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战略是,防守反击,平时在边州以防御为主,有敌来犯了,才起兵反击,这种战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动,而此时往往已经有边境州府被敌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伤害,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因此,微臣以为,得先发制人,消除敌患于荫芽之中,方为上策。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若以一支或数支精锐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主动出击,攻击我方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让其臣服于我大唐,使交战地远离中原,让大唐子民免受战争的祸害,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军队,非常出色的将领,还要有良好的后勤补给,一支军队出征,士兵要吃喝,马要草料,而北胡之地远离我中原,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将会是非常困难,因此微臣前面所说的正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李世民及几位军中大佬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这几位都是狂热的好战分子,李业诩所说的,很多都是他们曾想过的。

“贤侄这番话,言之有理,朕会细细考虑的,朕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只是如此做有着太多的困难,”李世民一脸凝重的神色,“这里面牵涉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大唐现在还没能力去做好这些,且一些做法有违礼制,朝堂上反对之声定然不小,你们几位觉得呢?”李世民问在座的几位重臣。

“业诩贤侄之深谋远虑,我等都未曾想及也,汗颜,”李道宗和候君集都是非常赞同李业诩的话。

“对大唐百姓有利,对朝廷有利,就是对的,损害大唐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李业诩终于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话说完,一阵轻松。

“好一句损害大唐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贤侄之心智,朕也低看了,”李世民脸上复杂的神情让李业诩看不懂。

“多谢陛下不怪我胡言之罪,”李业诩相信在场地人都会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战争并不只是击败对手,而是要让对手永远没有还手之力,那就是派兵占领其领地,永久统治,还有一点,就是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主动出击,就此收场,让李世民自己去考虑吧。

李世民先把李道宗和候君集打发走后,独留下李靖和李业诩。

“贤侄,还有一事,朕当初说过,待你立下首功后,朕即同意你成婚,如今你已经立下大功,朕决不食言,待定了吉日后,朕亲自为你主婚,”李世民有些牵强地笑着。

“微臣多谢陛下,”李世民说这话,李业诩听着感觉到有些不情愿,但这流氓皇帝这次终于同意自己成婚了,这就是最好的事,想着久未见面的郑家美人儿,过些日子终于可以擒在身下了。

“老臣也多谢陛下,”一直没说什么话的李靖也上前朝李世民施礼谢恩。

第144章 皇帝的理由第109章 夜探回纥人的驿馆第251章 踏上回程路第28章 军事屯田第146章 温柔乡,侈靡夜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60章 潜规则?第25章 长孙无忌太讨厌了第49章 慕容顺被杀第70章 本帅要入回纥人的大营第44章 阿史那步真投降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224章 待朕抵达后才可攻击平壤第132章 松州之战(六)第66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24章 一场闹剧第123章 兵进吐蕃第102章 太子带来的消息第10章 开始募兵第96章 特战队之功第178章 战与降,百济高层的分歧第67章 接下来要征伐的目标第148章 有人上门来敲诈第138章 做好伐高丽的准备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157章 上了李恪的当第190章 新罗人不得不听令第82章 夷男被杀第178章 看望美人儿第73章 闭门谢客第23章 阿史那社尔的奇怪请求第124章 纵欲过度了第23章 很多意外第175章 龙颜大怒第48章 新的布署第240章 倭王拒绝臣服于大唐第92章 酒后乱性第3章 组建军事学院的重要性第102章 太子带来的消息第96章 太子监国第45章 伊列道行军大总管第179章 她是我的女人第45章 龙涎第22章 意外第73章 闭门谢客第214章 几路大军直取平壤第26章 李靖想玩什么?第156章 老搭档又到一块了第88章 各地的情报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119章 大唐军事学院祭酒第4章 拍板第212章 不战而取乌骨城第139章 松州之战(十三)第18章 训练继续第141章 曼苏归来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81章 太子的抱怨第152章 此人是谁第264章 连番重大举动第49章 安西都护府的设立第60章 潜规则?第28章 无可奈何第114章 五万足矣第27章 大战牛心堆(上)第42章 善后事宜第103章 战事即将发生第44章 慕容顺何意第126章 新案加旧案第94章 太上皇驾崩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166章 百济伏兵撤走了第65章 皇帝新的打算第102章 太子带来的消息第147章 安北有乱第132章 松州之战(六)第129章 长孙无忌为何会如此?第199章 高延寿的决定第106章 因谁之故?第228章 高藏被俘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147章 悠闲的日子第150章 为中国报子弟之仇第22章 意外第182章 高丽大军援辽东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71章 威吓回纥人第165章 很是意外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66章 胡无人,汉道昌第21章 吐谷浑人的火攻第26章 决定第39章 麹文泰被吓死第59章 踏上归程第89章 吐蕃使者请婚第16章 《出塞曲》第5章 给李恪的忠告第92章 吐蕃人的意图如何第158章 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