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踏上归程

二止诩最终相信了夏外袍所说的纹个传寿故事般的毛四圳亲自带着伊列道的所有高级将领,宴请了夏外袍和他的手下族人们,并以伊列道行军大总管的名义,赐以他们财物和所用之物,族中的伤病者,也派军中医官为他们医治,还将他们的壮举在军中广为传诵,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鼓舞将士们的士气。..

夏外袍所领的这个小部落。所带的粮食物资,还有牲畜等并不多,而且在遭遇大雪时损失了一些,在突厥残部的袭击中也丢失了一部,若没有唐军以物资上的接济,走出西域困难都很大,更不要说出西域到中原还有数千里的路程。

军中其他将领对李业诩如此厚待一个来归附小部落的所有族人有些不解,他们觉得只奖赏部落头人即可以了,不需要对所有的族人都进行赏赐。但李业诩以这些人擒获欲谷设所立下的大功为由,坚持自己的做法。

西北的冬季很漫长,冰天雪地的,后续的补给物资无法送来。伊列河近的一些牛羊牲畜想送到西州去也没法儿,甚至连信儿也无法送出去,西北的寒冬里,李业诩所领的大军基本与外界隔绝了联系。

所幸这次大雪前朝廷送来大量的物资。还有数量多的没法清点的牲畜。数万将士及数万各部族人生存问题基本能保障,所有部落的头人们都被李业诩差人监视起来,免得他们图谋不轨。

几个月的冬季也安然地度过

贞观十五年的新年,李业诩也就和数万的大唐将士们在远离长安近万里的西北伊列河近度过,李业诩也下令用这次朝廷送来的物资,还有当作赏赐之物的一些好酒,及突厥人那里缴获的酒都拿了出来,好好的搞赏将士们。

除警戒部队外,其他的将士们都尽情地吃喝。

李业诩也按后世部队里的传统。组织一些士兵们表演一些节目,以助年节的兴。增加点节日气氛。

应部将们的要求,李业诩也亲自“赋话”一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总。

这诗也让将士们一阵狂叹,亲在军中争先传诵,让李业诩一阵得意。

夏外袍和他的族人们,也第一次和如此多正统的汉人们一道过年,感受到了他们从未体会到过的年节气氛。

最后差不多所有的酒都被喝光了,许多人醉到下,连李业诩也差点被部将们灌醉,到后来都是被李成和李万等几名亲卫们扶着回到自己的帐中。

头脑有些昏沉的李业诩却没睡意,翻来覆去睡不着,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人之常情,李业诩也想着那远在近万里之遥的妻儿和家人们,不知他们一切可否安好。

坚强的郑燕。娇弱的颜如冰小鸟依人般可爱的云儿,似郑燕般直爽的小月,一个,个身影在李业诩面前像幻灯片般飘过,接着那些淘气的小子们,李征、李衡等可爱的模样也在李业诩眼前浮现,这一刻,李业诩有百般想回家的念头。李业诩知道,家中几位娇美的妻妾们,也一定会在年节时候想念他这位出征在外的夫君的,甚至比李业诩还要多许多倍的想念;还有那些顽皮的儿子,可爱的女儿们。也一定记挂着他这位久出未归的爹爹,想到这,李业诩满怀的温情。

人都说温柔乡,英雄冢,但李业诩却觉得,没有温柔毒可归的英雄。无论立下多少战功,都是残缺的,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人物,有家庭,有妻儿,那才是完整的。

李业诩也想到自己的祖父母,还有父母亲,更想念的还是祖父李靖。不知李靖听到自己所部这样大捷的消息,会是如何的兴奋和得意,李业诩想着回长安时得到李靖表扬的情景。

能得到李靖的称赞,是李业诩最得意的事,甚至比受到李世民的赞赏还得意。

想到这些,李业诩更是希望能尽快地回到长安,与自己的家人们相聚,他也知道,军中的将士们也肯定有和他一样的心情,就在刚刚的年夜饭上,一些将士们都留下了热泪,谁都知道,许多人所流的是思乡的眼泪。

但即使大军班师,也不可能所有的军队都回到长安去,按朝廷的诏命。此次还要有数万的将士们要留下来,镇守这片大唐新置的土地。

李业诩不知道朝廷要这些将士们守边多长时间,若李世民采纳他的建议,大部留下的将士们驻守的时间要很长,有些人甚至可能是一辈子。

这些留下的士兵按朝廷新的诏命,组建第七卫军,第七卫军即是驻守在这安西大都护府的领旧。上牵随着形势的发展。再组建另一卫军镇守安西也是,

镇守安西的大军在戍边的同时进行军事屯田,以使大唐的力量在这里稳固下来,李业诩所提的计划里,是要动员这些将士们的家人,一道来西北安家,使得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那些家人不愿来,又自愿在这里屯田戍边的将士们,都可以娶当地的女子为妻,在此落地生根。

这次大部的近卫师将领都将班师回朝,除了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

阿史那社尔因其特殊的身份,在这片土地上具有不一般的号召力,不出李业诩的意外被留下任职。

郭孝恪的第四近卫师被留下小这是李业诩的建议。

李业诩甚至搞不清楚了,郭孝恪留任的结果,是他影响了历史还是历史影响了他,他这样的建议能否成就郭孝恪如原来历史上般在西域的威名,这一切还是看郭孝恪如何表现了。

只是李世民采纳了李业诩的建议,大军回长安后,第四近卫师要重新组建了。

刚刚经过战乱的安西不太平小五万的军队还不足以威慑安西大都护府这么大的地盘,现下大军主要镇守的还是西州到龟兹一带,还有伊列河畔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几处是西北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这是安西的本。

如何安定安西的局势,这也是很考验乔师望和阿史那社尔、郭孝恪这几位都护府高官的事,但李业诩相信。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年后,李业诩即要准备班师的事了,他所领的这几个近卫师,将全部带回,只留从西州增援过来府兵的一部给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将驻留在弓月城小行他的昆陵都护府都护的职,到时还要组建第七卫军的一部,镇守伊列河一带。

侯君集派来保护物资的这三千名府兵也将留在弓月城,年后还将有几万的府兵抵达这里,在伊列河一带屯田垦荒。

如今在焉者的侯君集也将率着第五、第十四、第十五近卫师及府兵一部启程回长安,府兵中许多的中高级将领却要留在这里,行使他们的职守,成为大唐新一代的戍边人。

而朝廷所派出的治理西州及昆陵、蒙池都护府的官员们也将陆续抵达。

还有差不多半来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有可能可以回到长安,与妻儿们团聚了,想到这,大半天思考事情下来的李业诩有些困了,沉沉地睡去,一梦到第二年。

贞观十五年二月初,天气已经有些转暖了,依朝廷诏命从西州过来的两万府兵,已经抵达弓月城,领兵的将领是右武候将军梁建方、左领军卫将军刘伯英和右武卫将军孙贰朗。

这两万名士兵加上去年抵达的三千人,再从一些归降的部落中招募一部分突厥人,将组建第七卫军的三个师。

第七卫军人数编制是大唐所有卫军中最多的,总人数将达到六万左右。有六个小师的编制,每师有一万人左右,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一片土地上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在进行系统的练后。执行他们的使命。

二月底,一百多名朝廷派来的官吏抵达弓月城,这些官员是在年前抵达伊州,天气转暖后即快速往西州和弓月城一带赶来。

伊列河一带所有的军务移交给阿史那社尔,民政事务交由朝廷派来的官员,大部的物资,还有武器,特别是火器都留下给镇边的将士们。

一切事务交接妥当,三月初小李业诩率着九个近卫师近七万人踏上班师的路。这九个小近卫师在行进和征战损失了四千多名将士,这些将士的骨灰也埋藏在弓月城近,他们长眠在这一片土地上,守望着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所获取的这一片大唐新置的土地。

回程的路与当时进军的路线又不同,这次是取道遏索山南侧,经鹰娑川一带过原焉者境内,先抵达焉者,与侯君集汇合,再经西州。与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乔师望会面并交御军务。补充物资后,从莫贺延碴西侧经沙州回长安。

依兵部的军令,此次回程。交河道行军部下所属的兵员,还有战利品,俘虏等,与伊列道行军部下各自掌管。伊列道的行进序列,也在交河道后面。

也就是说,侯君集和李业诩将各自率领自己所属的军队班师。

从伊列河畔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行进,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所属的诸近卫师抵达焉者城,在后世被称为博斯腾湖的大湖边休整。

而李业诩则进焉者城和侯君集商议班师的事,

第49章 过年了第254章 长安风云四起(上)第225章 会师于平壤城下第52章 过年杂事第76章 千刀血第177章 抵泗沘城下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66章 天大的事儿第131章 军事学院开学典礼(中)第121章 赞聂部没有动静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18章 训练继续第63章 大义的契苾何力第190章 新罗人不得不听令第69章 布置任务第18章 库山之战(中)第37章 不可思议的第一战第30章 开战是不二的选择第46章 好马第250章 准备班师回朝第85章 长乐公主第7章 较量第18章 训练继续第126章 新案加旧案第9章 这是爱情吗?第75章 封赏第96章 特战队之功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80章 贞观五年是个好年份第159章 吐蕃称臣第201章 皇帝的诏命送达第62章 诸将的封赏第54章 上元节第239章 鸡林州大都督府第33章 皇帝巡视第71章 完胜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3章 口服心更服第20章 将军,我们胜了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75章 女助手第173章 复职第22章 剖析第3章 三月三第18章 库山之战(中)第1章 吐谷浑寇边第30章 接下来的安排第30章 开战是不二的选择第93章 怎么会这样?第49章 安西都护府的设立第149章 有佳人第11章 训练营成立第270章 李靖病故第36章 血战赤海(四)第12章 未来的名将苏定芳第128章 李恪又回京了第8章 关于吐谷浑的情报第172章 太子来访第77章 大度设溃败第180章 开城请降第108章 吐蕃人的行踪第198章 新罗君臣的密谋第172章 攻击熊津城(下)第271章 守孝,夺情第253章 终于回家了第149章 高丽、百济自找死第10章 开始募兵第7章 巾帼不让须眉第52章 双河之战第201章 皇帝的诏命送达第76章 大婚第20章 初探终南山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举动第3章 组建军事学院的重要性第55章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第238章 你这下可是满意了?第105章 遭遇魏王第122章 伏击战(上)第223章 高藏必须向我大军投降第81章 攻击夷男牙帐第102章 皇后之虑第84章 大度设被擒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139章 终于明白第237章 愿内附归唐第45章 伊列道行军大总管第140章 水师的建设第5章 给李恪的忠告第8章 高山流水第16章 《出塞曲》第205章 朕决定:大军直击平壤第53章 军队整体战斗力要提高第27章 拜访房府第39章 麹文泰被吓死第148章 有人上门来敲诈第29章 解惑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106章 因谁之故?第16章 战争迫在眉睫第62章 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