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皇帝果然要对付世家

“贤侄,此诗写得不错,为何不把下半阙写完?”李世民拿着刚刚李征所写的那半首诗说道。

“陛下,臣刚刚想到这半首,就听到下人报说陛下来访,也就来不及想下面半首了,”李业诩说道,还真感谢皇帝的突然来访,使得他记起了这诗后面的半阙。

李世民反复看了这作了半首的诗,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朕看你儿子的字也不错,都要超过你了,你把下半首作出来,朕替你写!”

“陛下,这如何使得!”李业诩大惊,自己吟诗,皇帝来书写,这本末倒置了,被别人知道,肯定有很多人要说自己狂妄了。

“无妨,今日朕第一次到你府中来,别无他物可留,就留下一点墨宝吧!”李世民看起来心情不错,乐呵呵地说道。

“那就多谢陛下了!”李业诩也上前,替李世民磨起墨来。

李世民提笔醮墨,等着李业诩吟诗,李业诩也只得硬着头皮念道:“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需檀板共金樽!”

李业诩吟完,李世民问了李业诩诗的中几个词后,也很快地写完了,“贤侄,此诗前半首更有韵味,是否是因朕来,打搅了你的雅兴之故?”

“陛下,这诗原本…”李业诩差点冲口而出这诗原本就是这般的,幸好刹住口,“原本就是如此做的,臣才学浅薄,作不出好诗来,让陛下见笑了!”

李世民看着桌上写就的全诗,吟念了几遍,感觉回味还不错,“这诗细看还真不错,特别是这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点睛之笔啊,呵呵!皇后所居立政殿外也有许多梅花,只可惜不是临水而栽,看不到此种情景,朕回宫后,即命人在梅树旁挖个池子,将这两句诗刻于其上…”

“陛下如此抬举臣,臣甚是汗颜!”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竟有些感动,将自己“作”的诗刻在皇后所居的立政殿外,还因自己的诗挖池蓄水,那不是从另一个方面表示了对自己的恩宠吗?还有与自己的儿子合写一诗!

对李业诩这样探知客套话,李世民也只是笑笑,放下刚刚写就的诗文,在一旁坐下。

“贤侄,你可知道,这两年来,朕收到弹劾你的折子是非常的多,许多朝臣对你提议的举办教育,让寒门子弟都有上学的机会,及兵制改革、军事屯田的事颇有微词,此次出征辽东、倭国也是如此,认为那是边远蛮荒之地,物产贫乏,特别是倭国,还隔着海,我大唐要派不少的军士驻守,使得朝廷负担增加,只不过这些事朕都将其驳斥了…”

听李世民如此一说,李业诩心内一惊,这些事还真的不知晓,连李靖都没说,当下忙起身行礼道:“多谢陛下关爱!陛下如此爱护臣,臣感激不尽!”

听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摆摆手示意,继续道:“所幸朕还是听从了你的诸般建议,鼓励人口生育,开发江南,广种水稻,利用战俘兴修道路、水利,鼓励商业贸易,施行募兵等等,这些举措使得我大唐国力飞速提高,百姓富足安乐,对朝廷的政令也是极力拥护,朝廷的赋税收入也是连年增加,存粮也充裕,虽然这些年征战不断,但人口和国库存余还是在连年增长,这是朕之幸,大唐之幸!”

李业诩知道,据户部上一年最新的统计,如今大唐登记在册的人口已经从他刚到这个时代时贞观四年的差不多三百万户约一千五百万口,增加到如今的约五百万户约两千五百万口,增长幅度是非常的惊人,这其中可能是有一些原本没有入籍的流民,一些游落在塞外的游民,为了获取田地重新申报登记,还有一些俘虏的外族人口充实进来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人口出生的增多。

就看李业诩觉自己的府上,人口增长率就不是一般的猛,十多年时间都已经增加了十多口,按这个现状,都有进行计划生育的必要了。如今国泰民安,外夷根本不可能入侵,使得百姓安全感得到提升,生儿育女的愿望也是非常的强烈,生活改善了,谁不希望儿孙满堂呢?

这个人口统计的数字还是不包括安西、安北、安东、青海、西宁大都护府治下,这些地旷人稀,大多以牧民为主,牧民游动性强,人口统计非常的困难与繁琐,在前几年户部展开的人口统计及田地分授中,也暂时不将这些新置的大都府情况统计在内,考虑到这些因素,大唐实际治下的人口数是远远超过上前户部所统计的口数的。

对如此的时代来说,人口是最重要的基础,如今大唐治下最缺少的还是人,人口数量还是大大的不足,但李业诩也明白,只要大唐不出现内乱,照目前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的话,人口问题一定能解决的。

江南的开发,水稻的推广并大量种植,各地商业的繁荣,这些举措都大大地促进了大唐农业和经济的繁荣,李业诩也明白,现在的这个贞观时代,已经远比原来历史上记载的那个“贞观之治”来得繁盛了,更别说如今大唐军队雄霸天下,早多年将西突厥及西域各国、薛延陀、高丽、百济、新罗征服,还将历史上不曾征服过个吐蕃、大小勃律、倭国征服,这般的丰功伟绩足以笑傲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作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没有理由不得意。

而作为主导这一切改变的李业诩,也同样非常的自傲,当下说道:“陛下,大唐在您的领导下,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是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无法相比的,臣等为能在您这样英明的帝王下做事而感到荣幸,臣愿为大唐的繁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说这话马屁味太浓了,连李业诩自个都觉得有些过了,但是他此时心理的写照,李世民确实是个英明的君主,作为臣子的,能逢这样的君王,那真的是一种荣幸,更不要说李世民对自己这般重用和信任。

不过李业诩也想着,如今的大唐取得了这般成就,接下来的日子李世民应该会再做出一些大动作来的吧?李业诩想着皇帝今日就是与自己来说这些事的。

李世民听了李业诩的话,脸上得意之色更浓了,很坦然地接受了李业诩的恭维,“看到大唐日渐强大,朕也甚是欣慰,只要我们君臣一心,没有难得倒我们的事,”说到这,李世民话锋一转,叹了口气,“唉,只是如今我大唐的朝堂上还不平静,图谋不轨者有之,阻扰政令的施行,以崔卢李郑王五姓为首的世家,也常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朕甚是恼怒…”

这些年,官府在多个地方置办收费低廉的官学,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些官学,竟然常遭到世家的攻击,在里面念书的一些寒门子弟,也常受世家子弟的讥笑与奚落,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了书籍及官办学堂被人焚烧之事,地方官员在上奏朝廷后,李世民闻之是大怒。

还更可怕的是,一些世家出生的官员,消极对待出现的这些事,甚至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不执行朝廷所下的令每县至少要办一所收费低廉为寒门子弟提供就学机会的官办学校。

李业诩知道,印刷技术的改进,使得书籍普及程度空前的提高,寒门子弟上得起学,可以参加各种科举制度下的考试,这也使得世家的尊严和势力受到极大的冲击,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是正常,当下说道:“陛下,出现这样的情况臣觉得正常,毕竟一些人的利益受到冲击,他们要做出反应措施,臣想,只要陛下推广此道,就能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的,得民心之举,定是要多为,待以后寒门之中能出饱学之士,那世家的影响就会慢慢减少的…”

凭大唐治下不计其数的寒门子弟,还斗不过大阀世家?如今的大唐已经基本摆脱了对世家大阀的依靠,朝廷即使对他们下重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贤侄,朕这些时候在考虑一项政令,哪就是对所有的官吏与世家征税,与普通百姓家中一样的赋税,此事朕只与太子商议过,你是第三人,朕想问问你的意见,还有,此事不可与第三人知道,你可明白?”李世民话语虽轻,但很坚决。

李世民这话让李业诩大吃一惊,要知道如今官员和世家是不纳税或者少纳税的,李世民这番动作,向一直以来如堡垒般固守的世家门阀征收与百姓一般的税赋,那是要得罪一大批人的,如今朝堂上出自世家的官员也是占大半,当作一项政令提出来,那反对的声音将会是非常的强烈的。

李世民所说的太过于强势,李业诩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含糊地说道:“陛下,此举甚可,但臣觉得要在一定时候逐渐推行,不然反对之声将会非常的强烈,而且臣觉得,只在世家中推行此策并不可行,必须要官员带头!”

“这个朕自是知道,不仅官员要如此,皇家也是带头先行!”李世民对李业诩的话并没感到什么惊奇,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接着李世民把他这段时间考虑的对李业诩说了个大概。

从李世民所说的话里,李业诩也是知道,原来随着大唐国力的增强,原本对世家就有非常大成见的李世民,早就多年前就考虑要制定对策对付这些世家大阀,只是边患未定,还没太多时间来考虑这事,如今大唐周边大部的蕃国都已经臣服,外患没有了,该是解决内忧的时候了。

世家势力不削,那大唐国力的发展肯定受到制约…

第173章 复职第240章 倭王拒绝臣服于大唐第180章 我们四面都是强敌第76章 太子的事第35章 打了长孙无忌的儿子第170章 如此才情第14章 出征时刻第96章 太子监国第17章 我们要加紧备战第127章 松州之战(一)第168章 李恪相邀第17章 机会第154章 踏上征途第115章 检校行军大总管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71章 完胜第17章 机会第85章 长乐公主第157章 水师的战力第27章 共餐第21章 巧遇父亲第143章 凌烟阁功臣第17章 库山之战(上)第64章 不能回家了(下)第39章 寿辰(下)第5章 阿史那思摩第165章 张亮的战略计划第28章 李恪母子第185章 准备与新罗王会合第159章 发现敌情第26章 李靖想玩什么?第145章 回家真好第261章 李世民亲自来探望第126章 新案加旧案第231章 平壤城下阅兵第36章 收留第99章 李靖的吩咐第29章 大战牛心堆(下)第254章 长安风云四起(上)第146章 李佑叛乱的后果第174章 西北不平静第120章 带曼苏到我帐中来第181章 百济王扶余义慈被俘第110章 这是调查的结果第116章 会有好戏看了第113章 军歌--《大唐军魂》(下)第105章 不被接纳第126章 新案加旧案第100章 吐蕃人的新举动第17章 机会第175章 龙颜大怒第40章 我们是仁义之师第140章 水师的建设第29章 解惑第198章 新罗君臣的密谋第246章 倭王被俘第20章 李靖新的使命第26章 决定第115章 无奈接受第136章 驯服良马第37章 血战赤海(五)第19章 新事物第125章 轩然大波第35章 玉门关分兵第113章 军歌--《大唐军魂》(下)第113章 吐蕃大军压境第254章 长安风云四起(上)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12章 你对将军人选有何要求第136章 松州之战(十)第107章 你说朕这主意好不好?第173章 复职第21章 药王孙思邈第40章 伏俟城内第164章 李世绩所担忧的第120章 带曼苏到我帐中来第73章 闭门谢客第6章 成为军人第144章 齐王李佑谋反第68章 分兵第133章 松州之战(七)第196章 夜半时分,金胜曼单独来访第219章 金胜曼所讲述的新罗国内情况第25章 绝对不能出卖战友第110章 这是调查的结果第74章 组建情报网第9章 战神李靖第37章 利器第62章 只能成功第42章 遭遇突厥骑兵第158章 出海第112章 军歌--《大唐军魂》(上)第135章 武才人的驯马之道第62章 只能成功第151章 南北夹击第193章 新罗人貌合神离第80章 贞观五年是个好年份第8章 高山流水第135章 松州之战(九)第177章 怡香院的特殊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