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托孤?

在天气将转凉时候,李世民也再次病倒了,这次病得很严重,几日不能起身,把所有军国大事都交给太子李承乾负责。

李世民生病间,李业诩也和其他大臣一样,进宫去探望了多次。

依李业诩的观察,李世民可能是因亲征辽东时候,受了风寒,一直没有痊愈,再加上年内这么多重臣先后过世,特别是特别倚重的马周、房玄龄,及上一年的高士廉等,这些一直跟随他多年,一直倚为左右手的重臣们一一而去,使得身心俱受打击,病势因此加重。

所幸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在秋末冬初那段天气晴好的日子里,李世民也慢慢地康复了。

这天,正在兵部衙内处置事务的李业诩,接到宫内来人的传报,说是皇帝召见。

李业诩也不敢耽搁,马上放下手中的事务,跟着来人进入宫内。

李世民这次是在凌烟阁内接见了李业诩。

边上没有其他大臣,李业诩抵达后,连旁边侍候的人也都退了下去。

李业诩上去施了礼后,也打量了几眼面前的皇帝。李世民虽然康复了,但身体情况也明显不如前面了,精神方面更是差很多,特别是眼神,前几年那英武锐利的目光都不见了,眼中竟然有些落寂。

这段时间以来,李世民在一些朝事的处理上也很是犹豫,特别是在南方作战的事项上。房玄龄去逝后,李世民也曾考虑过罢兵,召南进的兵马回京,但在太子李承乾及李世绩、李业诩等人的力挺下,李世民最后还是没有改变最初的命令,依然令大军继续征战。

李世民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让李业诩很是心忧!

“贤侄,朕今日召你来,是有一些事要交付与你!”李世民坐在阁内的一个矮榻上,示意李业诩也在一边坐下。

“是,陛下!”李业诩依言坐了下来,等待李世民说话。

“朕当初绘凌烟阁功臣时候,是想把你也一并绘入…”李世民看着挂在墙上那二十四幅真的大小的功臣像道。

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心里一跳,忙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不求图画凌烟阁,只为家邦致太平,臣这些年领兵作战,也没想过要什么高官厚禄,只是想为陛下征战四夷,开疆拓土,壮我军威国威,铸我大唐雄风,使我大唐不受外敌侵犯!”

“朕也知道你的心思,这也是朕最欣赏你的地方,”李世民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只是一下就没了,眼神又变得锐利,盯着李业诩看,“你立下的战功比这些功臣中的许多都要大,你就没有不服过?”

“陛下,说实话,臣是有过那么一点想法,但马上就没了。放眼我大唐朝堂上,如臣般年少就居于高位者,唯臣一人,如何还敢奢望绘图凌烟阁!”李业诩脸上浮现出回想之色,“当年陛下不以臣年少无知,听取臣的一些胡言乱语,臣的一些异想天开之举都得到陛下的认可,大唐因之得益,也成就了臣的名声,陛下的知遇之恩,臣一辈子也是报答不了的!”

听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脸上出露出一丝感怀的笑,“贤侄当年虽然年少,然而告诉朕的诸多想法,朕觉得都是非常有益之举,也是许多人想不到的,一些事,连朕都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朕是赏你之才,才对你重用的…”

“陛下如此说,太抬举臣了,臣当时只不过年少狂妄,看到祖父为朝廷立下如此多的战功,也想为国尽一份力,就冒昧把一些幼稚的想法与陛下说了,臣觉得这些年来,陛下待我如良师,如益友,即使臣的一些不妥之举,也是不计较,予以包容,臣愿意为陛下,为我大唐一辈子尽忠尽责…”李业诩说着,口气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这般感情的流露,虽然有一些做作,但李业诩确实有这样的念头,若李世民是那种守旧的皇帝,不思进取的,那如何会对自己这般重用?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发挥作用,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李世民知人善用,对人才也都给予重用,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李业诩心里都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听李业诩如此说,李世民眼中的精光再现,“贤侄,你才情出众,抱负远大,朕甚是欣赏你,正是因为你文采武功俱是不凡,朕才会让你居于如今这位重要的职位上,如今太子主理国政,朕希望你能如当初辅佐朕一般,尽心尽力帮太子做事,太子还年轻,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深入民间,不知百姓疾苦,许多事情都是要你们这些朕身边的老臣帮助他,朕也希望,朕百年之后,你能一直尽心为太子做事,把我大唐帝国打造的更加强大…”

“陛下,”听李世民如此说,李业诩吓了一跳,一下子站起了身,对李世民行了大礼道,“陛下,太子聪慧,处理朝事颇有见地,臣只是一介武夫,于诸多事上并不明了,如何敢言辅佐太子,且臣资历尚浅,实不敢当陛下如此重托!”

这叫什么,这叫托孤吗?

“贤侄,你坐下说,”对李业诩这般反应,李世民似并不意外,示意李业诩还是坐在一边,却并没在这事上进一步解释,而是缓了语气道,“朕一直喜欢你一声‘贤侄,’想当年,你把皇后从病危中解救回来,朕与皇后,还有太子都是感激不尽,连长乐的病症也一并治好了…”

“陛下,那也是机遇得巧了,臣偶然间知道那样一个药方,没想到还真的有效!”冥冥中的事太多了,一些机遇巧合的事让李业诩无法解释,他宁愿相信延续长孙皇后与长乐公主这么多年寿命,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事。

长孙皇后在身边,李世民少犯很多错,使得大唐少生乱,连武则天这样强势的女人都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李承乾也没有造反,李治没有机会得天下,这大唐后面会如何发展,没有人知道,但李业诩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会比原来历史上的那个大唐强盛了。

李世民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朕知道长乐一直倾心于你,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只是朕也改变不了这些…这些年,长孙无忌一直对你有隙,或许与这有关系,或许是眼红于你得到重用,但许多事,朕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说得这么直接与明白,让李业诩一下子不知所措,张了几次口,也不知道如何回话。

“我大唐以武立国,但也不能只以武治天下,贤侄你所举一些处置之道,朕甚是赞同,这些年下来,在用于治理各地方来看,效果不是不错的,朕知你不只武功不凡,于其他朝政上的见地也在诸臣之上,太子也是很敬仰你的才学,数次向朕提及,要予以你重职,所以朕这次委你以重职,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朕的期望,不要辜负了太子的荐举…”

“陛下,臣一定兢兢业业,努力做事,为我大唐鞠躬尽悴,死而后已,”李业诩挺直胸脯道。

这次李世民不但复了原来的职,还再授以检校吏部尚书职,总理两部职司,这样的任命本就让李业诩觉得不简单,今日再听李世民这般言语,终于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

李世民要选自己当李承乾的辅佐之臣了。

李承乾虽然只比李业诩小几岁,数次监国下来处理朝事也颇有见地,但再能干的君主,也需要有一帮得力的重臣们辅佐的,李世民也是知道一直生长于皇宫中,没有遭受过什么挫折的李承乾在许多方面远不如自己,无论是见地还是自身的品性。而李业诩是这方面的佼佼者,李承乾对李业诩都是充满了敬仰与崇拜,这是李世民所乐意看到的,也是他所担心的。

正因为李业诩的形象过于高大,立下的战功又是非常的巨大,再加上其祖父李靖多年领军,军中不乏其追随者,李世民担心李承乾驾驭不了李业诩,还有诸如李世绩等李靖的门下,因此还是把长孙无忌重新启用,以求制约和平衡。

还有,李世民正在谋划的事,正是想把李业诩与李承乾绑到同一艘战船上,让他们共进退,结成同一条阵线,这样李业诩才会对李承乾听服。

这两年来身体病症反复发作,让李世民不得不做出一些安排来,以防万一。

“贤侄,朕准备嘱阎氏兄弟,将你像绘于凌烟阁内,将你的事迹与其他人一道书写,供后人敬仰!”李世民沉默了一会,语气平淡地说道。

“陛下,臣没有资格陈像于凌烟阁内,”李业诩抬着望着阁内所绘的这些图像,“这些都是跟随陛下征战多年,出征入死的功臣,臣的功绩如何能与他们相比,若臣这般不知天高地厚,会让天下人贻笑大方的,祖父也是会迁怒于臣的…”

李世民给的诱惑一个比一个大,李业诩都有些把持不住了,权力与名声,对人还真不是一般的大,李业诩都不知道如何回应李世民的话了。

“以你的功绩,比挂着其中几人要大得多,如何没有资格,”李世民指着刚刚不久被杀的张亮道,“这功臣序列里面竟然还出列谋逆者,你说朕看着这些画像会是如何感想?”

这是赤luo裸警告,李业诩如何会不知,只是不知道如何回应,只得含糊应道:“陛下,臣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甘愿冒天下之大不讳,不惜毁了自己名声,做出谋逆之事,臣也甚是恶之…”

“朕希望,列于凌烟阁内的功臣,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是我大唐的英雄,可以为后人万世敬仰的…”李世民说着还瞄了李业诩一眼,再缓了语气,话锋一转道:“过一些日子,太子会提出一些税赋方面的改革措施,想必太子已经与你相商多时了,朕希望以你之力,助太子将此事定下来…”

“陛下,臣明白!”

第6章 成为军人第10章 李恪告诉的秘密第31章 如此大好河山第29章 训练不能受影响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156章 老搭档又到一块了第54章 上元节第185章 准备与新罗王会合第122章 伏击战(上)第175章 皇帝都知道第112章 你又要出征了?第120章 河曲之战(下)第50章 吐谷浑残部的叛乱第46章 取高昌城第41章 玩的过火?第138章 做好伐高丽的准备第203章 伏兵四起第133章 松州之战(七)第11章 李靖的忧虑第32章 出征在即第55章 抵达并州第210章 破任存城第127章 松州之战(一)第243章 抵达难波外海第243章 抵达难波外海第2章 李世绩所荐之人第113章 军歌--《大唐军魂》(下)第71章 朝会第102章 皇后之虑第155章 高丽人请罪,迟了第152章 出征高丽、百济第188章 李道宗的计谋:奇兵袭平壤第19章 一群公主来闹腾第23章 阿史那社尔的奇怪请求第26章 汉化,是最好的征服手段第19章 库山之战(下)第7章 较量第247章 攻占飞鸟城第60章 归来第65章 特卫第55章 安西大都护府和安西四镇第162章 熊津江口之战(下)第25章 奔袭曼头山(下)第111章 迟到的封赏第31章 重兵出击第150章 为中国报子弟之仇第79章 出征平叛第61章 皇帝的心思真不少第183章 长孙无忌被冷落第13章 不一样的训练(下)第264章 连番重大举动第54章 上元节第40章 受到攻击?第39章 伏俟城外第35章 玉门关分兵第176章 李世积回京第88章 安北大都护府的设立第227章 攻进平壤外城第237章 愿内附归唐第189章 关于是否进军平壤的争论第29章 大战牛心堆(下)第43章 再次得手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258章 替朕去看看皇后的病第93章 劝和第31章 丫头云儿第61章 紧急事件第65章 惊喜事儿第140章 水师的建设第107章 拜访温彦博第119章 大唐军事学院祭酒第80章 不堪一击的颉利苾部第94章 太上皇驾崩第206章 好消息传来第12章 不一样的训练(上)第135章 松州之战(九)第93章 劝和第39章 伏俟城外第130章 松州之战(四)第170章 攻占新城、卑沙城第198章 新罗君臣的密谋第114章 五万足矣第8章 高山流水第153章 又见皇后第24章 一场闹剧第68章 回纥人归降第3章 新式武器问世第211章 与苏定芳会合第6章 长安西市第100章 各角色的目的是什么?第107章 拜访温彦博第86章 流落塞外的汉人秦飞羽第45章 伊列道行军大总管第32章 出征在即第57章 一边倒的战斗第259章 因病请辞第156章 李恪回京第145章 不过是一场闹剧第180章 我们四面都是强敌第38章 生擒阿史那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