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旱灾来了

三月,当善阳新城的城墙厚达三丈,高达五丈余的时候,再没有必要继续修建了,而这时,草原上的冰雪才开始慢慢融化。一秒.la】,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座由两万多人历时三个月建立起来的新城比朔州治所马邑还要大的多,西面和东面没有城门,只有两座水门,正好让桑干河水穿城而过,而由于城墙太过高大厚实,即便有人在上游拦河蓄水也不怕,大水到了这里会被城墙挡住,然后从河道快速流向下游走。

南面和北面设有六个大门洞,分别连通桑干河的两岸,不过这座城内目前也就是一个青砖修建的县衙还算气派,其它地方,都是空荡荡的,因为整个善阳县,就一千多户居民,这些居民还没有起房子的财力,所以,还都窝在不远处那座破败的老城里。

当然,孙享福不会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拆迁令他马上就会下,不过,正当他在新筑的城墙上欣赏自己的杰作的时候,一封信,将长安的噩耗传了过来。

贞观元年,长安冬无雪,二年直至开春,无雨,关中遭遇百年不遇大旱,农户们播到了田里的种子,连芽都长不起来,粮价开始暴涨,百官束手无策。

“完了,关中的一切都完了。”

看到马周的来信,孙享福已经想到了接下来大唐要面临的残酷场景,李唐过份的依赖关中之地,将全国将近一半的百姓全部迁居到了这里,导致今年绝收的农户将达到百万户,这足以动摇大唐国本。

“飞鸽传书长安,让船厂的所有水轮船火速南下,前往岭南运粮。”

其实孙享福自家五万多亩地产的粮食,去年底的时候已经运到了朔州,不然,朔州的百姓也没有大米粥吃,不过关中的情况与朔州不同,朔州只有一万多户百姓,不到五万人,而且是孙享福一言堂,他只消运个十几万石粮食过来,就足够这里的人维持到今年秋收了,所以,小地主和世家豪强,冲击不了这里的市场,因为需求量少。

而关中,一旦有了灾难的前兆,所有世家大族第一时间就会开始囤积粮食,不说在市场上大肆购入,至少不会再出售。

正常的年景,前一年收获的粮食足够吃到第二年秋收,关中去年小旱减产,但岭南的价格战让朝廷获得了不少低价粮食,补足了关中的不足,今年照说储备粮食足够吃到秋收的,可因为掌握了大量粮食的世家大族囤积居奇,市面上很快就会出现粮荒,与其说是天灾害人,不如说是*害人。

孙享福留了赵龙在岭南,他应该会按部就班的组织岭南的庄户种植占城稻,这个时候派船南下,差不多正好是第一季粮食收割的时候,当然,他那五万多亩地的产出,还不够关中百姓吃几天的,大头在冯盎哪里,只希望长安这边能够撑到岭南的粮食抵达之前,不要生什么民变就好。

当然,孙享福做出的应对还不止这些,他让赵强和几个工匠骑快马日夜兼程到洛阳等着船队,随同船队一起南下,到时候他们会将岭南的金子全部冶炼出来,一路兑换铜钱到长安,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蝗灾。

太极宫御书房内,李世民不知道是第几次按压自己的太阳穴了,关中之地整个绝收,百姓眼看着家中粮食日渐变少,田地里没有产出,心生恐慌,偏偏这个时候,市面上的粮食一天一个价,这才三月,斗米已经卖到一百五十钱,都快是去年一石粮食的价格了,照此下去,秋冬之际还了得?

“陛下,都水监的马周来了。”内侍王得用小声在李世民身侧传话道。

“传见。”

王得用领命而去,不一会,一脸疲惫之色的马周便被他带到了御书房中。

“朕听闻你去年一直在挖河修坝,可曾蓄足灌溉水源?”

“微臣无能,所蓄之水,最多只能用于饮用,灌溉是万万做不到的。”马周一脸羞愧之色的下拜道。

“你已尽心尽力,是朕没有足够重视,怪不得你,免礼吧!”李世民神情有些黯然道。

“陛下体恤微臣,微臣羞愧也,这几日臣苦思应对之策,觉得,即便关中之地今年不产粮,也未必渡不过这眼下危机。”

“宾王已有对策?快快讲来。”李世民闻言一喜,急道。

“陛下,去年初时,善阳县候孙正明便对今年的旱灾有所预见,是以,才南下去交趾引进了新稻种,如今,新稻种在岭南之地种植已有两季,以其产量,必然存粮巨大,陛下应下令征发舟船,前往岭南运粮,当能保证关中的粮食供给。

另外,淮南之地大豆储备充足,可多调些来关中,制作豆腐制品,低价出售,冲击粮价,有此两手准备,当能大大的缓解百姓的粮食危机。”

马周一提到孙享福,李世民才想起,这个让他琢磨不透,时常惹他不快的家伙,他的所作所为,竟然都是为了这个国家的安危,不由恍然。

“嗯,此前朝萧爱卿和房爱卿也提到过这两个策略,朕已经下旨执行,然而,黄河枯水,舟船难行,运输很是困难,只怕很难及时解决问题。”李世民点了点头,继续为难道。

“此两策只能为辅,不能为主。陛下,关中之地今年已然绝收,与其让百姓坐困愁城,不如让他们趁着手中尚有余粮的时候,走出去。”马周继续进言道。

“走出去?如何走出去?”李世民闻言眉头一挑,他可不想像隋文帝一样,带着百姓一起逃难,疑惑的盯着马周问道。

“陛下,关中今年绝收,即便明年风调雨顺,田地里有收成,也得等到明年秋收之后才有产出,如此长时间的供养关中数百万百姓,朝廷纵使有再多本钱,也负担不起,不如趁着百姓手上有余粮,将他们途迁到荒地较多的地方垦荒,趁着今年时候尚早,还能种出一季农作物,明年的时候,再视关中情况,看是否需要将百姓迁回。”马周建议道。

“迁民?”

李世民闻言眉头一皱,要知道,关中的百姓可是李唐立国之后,从各地迁过来的,为的就是朝廷能就近控制他们,掌握这个国家的核心力量,现在,把百姓迁出去,岂不是加大了地方官的权力,使中枢空虚?

要知道,唐代的地方官的权力是很大的,中枢的政令下到州一级执行能力已经很低了,下到县那简直是模糊不堪了,让李世民把好不容易迁到关中的百姓再迁出去?李世民的第一反应是不行。

“是的,臣以为,幽并之地,地广民稀,适合迁民。而一旦百姓开始大幅迁出,粮食消耗必然减少,屯粮的世家大族和商贾看到这一点,一定会将自己囤积的粮食放出一些来的,这样关中的用粮之危应该能得到缓解,撑到南边的粮食调运过来也不是问题。”见李世民面露犹豫之色,马周继续道。

“迁民之事,太过重大,容朕与众大臣商议之后再作决定,你且先下去吧!”

李世民让马周下去之后,又马上将萧瑀,房玄龄等人都请了过来,甚至刚从并州和幽州回来的李绩和李道宗也一同请了过来,一番见礼之后,直接就将马周刚才的提议拿出来商议了。

“陛下,其它地方臣不知道,朔州之地的孙正明肯定是希望多要一些百姓来充实他治下的。”李绩的言下之意,便是支持马周的建议了,并且,点出了边塞之地,有这样的需求,尤其是孙享福哪里。

“这个还用说,这小子早就自己动手了,太原,上党,晋阳等地的百姓已经被这小子用手段弄过去了两万余户,区区朔州之地,已经有民三万五千户,他能养活的了吗?”

孙享福早已将重新厘定过的户籍田亩册子奏报到了李世民这里,并且将自己这么做的原因跟李世民和盘托出,对于利用王家的人力物力资源开发边塞这种事情,李世民自然是乐见的,现在虽然还没有产出,但王家在草原上的二十个堡垒已经建立起来,相信开垦草地,种植所谓的香料,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前的奏折上孙享福说过,香料这个东西它不是粮食,种的再多,也不能养活人,所以,李世民有这样的担忧很正常。

“呵呵,陛下大可以放心,孙正明之能,便是开荒种地,就是再给他三万五千户,他也能养的活。”李绩悠然笑道。

“怎么说?”李世民意外道。

“此子对于朔州的管理不同于其它任何地方,就说那军屯制吧!据郭破给臣的传来的信上所说,他将团结营训练,耕种,养殖的时间,步骤,划分的十分详细,郭破说他很有信心,朔州团结营照此法执行,不仅能练出一支战斗力不输于各卫精锐的强军,还不需要朝廷支出军费,甚至能有所结余,给士兵们增加军饷”李绩解释道。

“将耕种和养殖和军事一样管理?”李世民和几位大臣闻言都是一愣。

房玄龄这时也出来说话了,“若是在别处开荒种地,那些迁出去的百姓最多也就能养活自己,但若是在孙正明哪里,却是有可能收获不少结余,陛下可别忘了那亩产四石多的麦田。”

“如此说来,两位爱卿也是赞同将关中之民迁出一些?”李世民的目光看向房玄龄和李绩道。

“陛下,如今之计,此策不仅能降低关中的粮食消耗,还能加大边地产出,为今后边地驻扎大军做准备,乃良策也。”萧瑀也出声建议道。

作为宰相,他现在已经开始在研究孙享福弄的这个军屯制了,这种新的地方军队管理制度,很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如此,便拟旨往朔州迁民三万五千户,朕要看看孙正明那小子能做到什么程度。”李世民见大家都赞同,便最终拍板道。

第688章 帝后品尝新作物第639章 制海权的重要性第四十八章 成亲第618章 九垸行第378章 农部的工作第二十章 监丞!奸臣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驾到第685章 清点收获第六十四章 早做准备第717章 到辽东第四章 做鱼笼子第391章 杜正伦来访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劝架第473章 编组百万工农兵第383章 抢风头的车子第208章 简在帝心第367章 南方局势第六十章 皇帝驾到第506章 招股大会第222章 抗下一拨第263章 善阳的冬天第296章 准备春耕第477章 列阵完成第259章 民生的比较第436章 朝臣们的成长第460章 到处都是大生意第556章 抓捕第623章 孙大力的办公室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252章 昂贵的午餐第373章 城门答辩第623章 孙大力的办公室第142章 封爵与否第718章 不断进步中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谈话第713章 新的十年计划第189章 建设封地第710章 计划继续推进第237章 商品推介会第765章 调控的问题第152章 齐民要术火了第229章 将星云集第682章 开田种植第七十八章 对山寨的反击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268章 夷男进善阳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门第696章 玉米面和红薯粉第327章 从点点滴滴做起第631章 制度出台第745章 圣辉已显第764章 启程归家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开第383章 抢风头的车子第749章 孙子语录第223章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第538章 主动跳出来了第268章 夷男进善阳第542章 武媚娘的天性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152章 齐民要术火了第285章 上朝第655章 思考和担忧第254章 一路高涨第171章 李承乾探监第394章 大唐的财税第137章 价格战爆发第332章 定下时间第285章 上朝第二十九章 国之利器第245章 两个疯子的碰撞第321章 善阳医学院第八十八章 年号贞观第五十六章 编排话剧第511章 人才培养第424章 给杜正伦出的主意第246章 治国难第633章 孙享福的预言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涟漪第301章 双喜临门第七章 集上冲突第243章 王浩来访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灭的痕迹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93章 去云南第420章 送别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细作的好处第118章 杀倭第五十四章 服务员到位第407章 夫妻夜话定计第678章 统治的意义第447章 后勤军的配制第119章 留在扬州?第149章 归来第563章 相互说服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659章 上门借人第570章 走场第395章 以往和未来第477章 列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