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朝堂新气象

只要上朝的日子,皇城门口总是天亮之前最热闹的地方,天冷的很,大臣们都喜欢窝在马车里聊聊天,像今天,就有很多人叮嘱自己的车夫,等孙正明的马车来了,只会自己一声,当然,够资格直接钻进孙享福马车的人可不多,魏征算了一个。x23us.com更新最快

“哟,正伦比老夫来的还快啊!”

“玄成你可是猜错了,我是和孙都督一起来的。”

魏征和杜正伦明显是好友,两人一左一右在马车两侧的沙发上坐定,都不需要孙享福招呼,魏征就将车内炭炉上的茶壶提起来,给自己倒了一杯奶茶,还给杜正伦碗里添满,没办法,这就是老人家的特权,即便是官阶不如你高,也不需要尊重你个年轻人。

“你的事问完了没有,老夫这里,还有也有不少事情要问呢!”

要说大唐新成立的部门,其实法部也算其中一个,它的成员构成虽然是来自于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但新的职权,却与以往大不相同,只是现在法部还处于立法阶段,正真如何把整个职能体系全部树立起来,推行到全国,还得一两年以后,对于新的审案,判罚方式,朝廷都需要制定一套新的规则,对此,并非法家出生的魏征,其实也是两眼一抹黑。

“你先问吧!我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时,等正明去了渭南,咱们再详谈也不迟。”

杜正伦谦让了一下,魏征就不客气了,完全不理会孙享福被动成了大唐各部免费门顾问的心情。

“正明以为,此次,明法科的考生,我法部应该取中几何?对于之后的管理,又有什么看法?”

法家,自从被儒家兼并之后,就变成了儒家子弟的一门兴趣选修课,由于此前御史台,大理寺,刑部和地方主官,都要求精通一些律法,是以,有意出仕的许多儒家子弟都会涉猎一些关于律法条例的书籍,但真正全职研究这个东西的人,这个时代几乎没有。

在孙享福看来,能够去考明法科的学子,在学问造诣上,已经不浅了,至少他们是读的懂有关律法书籍的,那么,在文化上的硬指标就足够了,只要剔除一些浑水摸鱼者,就可以将剩下的人全部取中,之后让他们去法部帮忙修法,同时,就能顺便把新的律法条例学习完了,在思想教育上再稍微下点功夫,那么他们判罚起案件起来,就没那么难了,毕竟,当下这个社会,是没有后世那么复杂的。

但即便是这几点,正在要跟魏征掰扯清楚,也不是三言两语的事情,于是孙享福道,“这样,我稍后也给您写一个陈条,让您拿去参考,至于此次科举取中明法科考生的数量,应该会高达**成,因为您这边在地方,还是一片空白,而朝廷的要求是每个县都要有一名法官,一所法庭,这样,法部法官,尤其是基层法官的缺口可就十分巨大了。”

法庭,法官到县,其实就是皇权到县的一种象征,即便这样做的投入比较大,但李世民也觉得必须要做,在人员不能到位之前,新一批的法官,也会先派往人口较多的上州,上县去上任,之后,再逐步的向中下县发展,这个过程,只怕要好几年,魏征,倒是有时间慢慢来理。

魏征就是这个目的,点了点头,又道,“今日只怕有官员会上奏陛下,说科举取士的事情,你可要有准备了。”

“是法部官员?”孙享福有些意外问道。

“非也,法部新立,大多数官员品级都有所提升,现在为了尽快将职权体制构建起来,忙的不可开交,哪里有时间关注科举的事情,上了朝,你便知道了。”

大臣之间,尤其是够资格上朝的大臣,要弹劾说事,一般都会事先商量好,临时起意的情况很少,可一旦相互商量,就会走漏消息,魏征作为原本言官之首,掌握的最多的就是这种消息,不过,现在法部成立之后,他们的职权全部变了,已经丧失了闻风奏事的权利。

所以,在朝堂上打嘴仗吵架,相互攻击的事情,现在基本没有了,现在多是各部官员对一些新的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因为现在你要举告谁谁谁的不法事,直接去法部衙门举告,由刑部取证,法部审理,给皇帝批阅就行,没有这一块乱七八糟的事情,朝堂就逐渐的变成了真正的商量国家政治的地方。

别看原先的六部变成了十部,貌似增加了四个部门,其实,现在上朝的官员,比以前少了差不多一半,除了三省十部在京主要官员,以及诸卫实权的主要将领以外,其余杂牌官员大多都没有了,加起来也就一百来号人而已。

话头说到这里,皇城的大门已经打开了,魏征喝掉了杯中的奶茶,带头下了马车,杜正伦和孙享福随后跟上,与众多汇聚过来的官员相互见了礼之后,本想再跟魏征再说道几句的,却被尉迟恭这个老货一把拉过去,索要自行车。

“自行车没有,乐队要不要拿一个去玩玩?”

“乐队?”

即便尉迟老黑的神经随时处于大条状态,也被孙享福这样的神转折弄的有些发懵。

孙享福边走边道,“我准备上奏陛下,建立文工团。”

“啥是文工团?”

“就是给你属下的兵将,专门配个乐队,没事的时候唱个歌给他们听,跳个舞给他们看,鼓动他们的士气,释放他们的压力,你说好不好?”

尉迟恭依旧有些懵道,“有这好事啊?”

“有,回头你只要跟着陛下去渭南,随我附议上奏,就可能实现。”

“那好,那好,老夫我一定跟着你上奏。”

岔开了话题,还顺道手拉了个同盟,让孙享福觉得,还是武将打交道简单些。

很快,朝臣们就在太极殿列班,孙享福虽然是农部尚书,但有安北大都督的职位在,在文官序列,仅列于房玄龄,李靖和萧之后,等李世民出场,打击按照惯例,拱手弯腰参拜了之后,就开始议事了。

“诸位爱卿,咱们接着昨天的议。”

孙享福从李世民的嗓音中听出了一些沙哑,看来这几天李世民下了朝之后,没少说话,改革的事情,各方面都不好协调平复,需要一条一条的讨论厘定,光是官员职权方面,他在下了朝之后,也要跟一个一个部门主官讨论拟定,对于最初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需要修改,谁叫他下了那么大的决心,一下子改动那么大呢!

“臣有事奏。”

李世民的话音才落,便有财部左侍郎于志宁上奏道,“陛下,财部新立,急缺能写会算之人,清算账目,还请陛下尽快将今科取中的明算科学子调配到财部,以解燃眉之急。”

李世民一股脑的将原先所有管钱粮的衙门全部合并成了财务,那么,光是将原先各个部门分管的钱粮全部集中清算一遍,工作量都非常巨大,更加别说,还要查处其中一些贪污亏空,有很多扯皮倒灶的事情,是以,进度十分缓慢。

“陛下,臣有异议,新科取中的学子原本只是白身,有些甚至是商贾出生,贪利寡义,怎可骤然之间让他们接触中枢要务,管理对于朝廷重中之重的钱粮事,臣以为,先要对他们的品德进行考察,不然,大量的钱粮到了他们手上,只怕不安全。”

说话的乃是因李孝常事件被罢了工部尚书,后来又被李世民重新启用为工部右侍郎的长孙顺德。

‘到了他们手上不安全?估计只有进了你腰包,才算安全。’

孙享福听了长孙顺德奏报之后,在心里讽刺了一句道,想当年长孙顺德还在做工部尚书的时候,修建水库的钱粮款项,过了他一道手,就少了三成,此人可谓是贪污成性之人,但他是长孙皇后的亲族,孙享福没事可不好弹劾他,因为即便是他犯了罪,李世民看在长孙皇后的面子,都不会怎么处罚他,这不,就算是和谋反之人有牵连,他也能很快被重新任命为从三品的高官,可见为了贪污这样的事弹劾他,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弹劾他的人,会跟长孙皇后之间起隔阂。

李世民咋一听上去,还觉得他说的蛮有道理的,然而,这话要是别人说来,他或许就认真对待了,但如果是长孙顺德来说,那么,熟知他秉性的李世民便感觉不对,这是有人想阻挠,或者说延缓财部对于有司财产账册的统计。

想想李唐大军刚刚攻破长安的时候,国库里面的钱粮物资堆积如山,再看看现在的国库里,空空荡荡,可以跑老鼠的景象,李世民不由心里一悲,他老爹李渊就算再大手大脚,也不可能几年时间,就把隋朝留下来的财产全都败光了,这里面肯定存在各种贪污现象,而且,涉及人员很广,但是,现在却又不是他大举惩治贪腐的时候,因为这可能牵连到很多人,从而,产生巨大反弹,最终,让整个改革流产。

于志宁本就是忠直之臣,历史上,做了东宫左庶子之后,不断的劝谏李承乾,甚至在守孝期间,都被李世民复情夺起,是李承乾谋反案发后,东宫唯一没有获罪,还得到太宗安慰的人。

后来他又成为了新太子李治的左庶子,并且成功的将他调教了出来,是唐初唯一一个活着的时候,就享受了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师三个显贵无比的头衔的人。

可见,高宗李治能够很好的抓住太宗治国的核心治国思想,于志宁在其中起了关键的作用,而这样一个有政治领悟力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傻子呢!

听了长孙顺德之言,他顿时就不干了,反驳道,“取中的考生只是负责清算账目,如何能够贪污钱粮?莫不是有人怕账目清算出来,暴露了自己的贪污不法之举,故意找借口拖延吧!”

于志宁言语犀利,被他一反驳,长孙顺德顿时眼神飘忽,有些心慌,然而,还没等他窘态毕露,进一步找借口阻挠的时候,李世民却是开口道,“此事朕知晓了,明算科今科取中的考生,还要帮助其它各科的考生核算考分,要等几天才能去各部任职,朕希望有司,届时已经自行整理好了各自的账目,有亏空的填补,有结余的上报,在全面清查的时候不要出现什么纰漏,否则,朕必严惩不贷。”

第198章 接种试验第170章 农门建立第560章 审问第297章 忙碌的幸福村第133章 种稻第232章 善阳的衣食住行第174章 第一代望远镜第473章 编组百万工农兵第169章 慢慢累积第155章 合作第190章 旱灾来了第372 人才缺乏第763章 亚欧一统第636章 家族改革头号先锋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劝架第684章 满载而归第630章 设计管理制度第九章 送鱼第502章 新的投资计划第三十二章 重阳登高第二十九章 国之利器第750章 争相做源头第172章 被罚充军第361章 军事装备升级的运作第605章 贞观七年第三章 馋了吃蚂蚱第400章 再对质第277章 玩脱第646章 找上门来的麻烦第409章 妖孽般的武媚娘第308章 准备迎接第281章 金融体系的构想第581章 醉酒谈话第499章 拜访魏府第667章 动画片第128章 轻松获胜第358章 今年科举不授官第392章 文工团的构想第386章 广场商城游乐场第306章 关中计划的推进第573章 开赛第364章 日新月异的技术第627章 好皇帝难做第655章 思考和担忧第一百零四章 避不开第三十一章 经营思想第659章 上门借人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320章 长孙冲的成长第171章 李承乾探监第458章 必须板正第315章 喝茶吃饼第九十七章 育种育苗基地第一百零八章 水轮船第618章 九垸行第295章 贞观三年第253章 竞争开始第117章 见武士彟第十五章 好处不少第539章 形势没人强第九十四章 孙享福的目的第251章 中场休息第472章 急回关中第379章 对于蜀中的建议第499章 拜访魏府第137章 价格战爆发第123章 和冯盎的合作第711章 诬告第八十五章 组建护卫力量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447章 后勤军的配制第326章 阅兵开始第212章 惊觉第387章 开考第692章 扩张的引子第270章 戏剧院第427章 开始圈钱了第346章 开幕仪式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细作的好处第616章 悄然变化的世界格局第748章 武媚娘的建议第268章 夷男进善阳第240章 都到坑里来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02章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第749章 孙子语录第191章 朔州的规划第436章 朝臣们的成长第306章 关中计划的推进第七十六章 盘账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五十三章 膳监司第721章 开工第五章 淳朴的孙大力第七十六章 盘账第215章 冷静应对第五十七章 视察膳监司第281章 金融体系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