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制海权的重要性

王旭是失魂落魄的回去的,孙享福直接将他那颗骄傲的心给击碎了,原来,自己这些年所做的一切,在孙享福看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给大家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大门,如果王家不进门,别说远远的甩开别人,就是想跟上别人的脚步,都难。

所以,连王氏这种种最顶尖的家族,也要考虑家族改革的问题了,不过,他们改起来,难度之大,耗时之久,可是要超过韦氏很多,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足够最先改革的长孙氏,韦氏,甄氏,虞氏等家族追上他们好大一截了。

一个国家,大型企业多了才好,才能将全民都带入有福利保障的地步,才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到了此时此刻,大唐已经不用再担心他们太有钱了,当世家的钱财产业,折算成股份,分散到了每个族人手中的时候,他们的危害性已经降低了一半,而当他们接受了朝廷的公司法,以及看上去更为严谨,靠谱的资产监管之后,他们的危害性,就再度降低了一半,他们与地方合作,发展一些低盈利的产业,虽然将自己的利益捆绑在百姓身上,加强了自身的安全保障,但也彻底将自己捆绑在了这个国家上,他们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这个国家只会更好。

八月,李世民难得的在岭南过了一个中秋节,这里的糖产丰富,做的月饼也极甜,在吃着最爱的甜食,看着长安送过来的奏报的时候,他的心情愉悦到了极点。

海边,整齐的号子声响起,数万水军将士,赤膊着身子,跳入了滚滚卷来的海水中,李世民打着赤脚,往沙滩边上慢悠悠的走去,这些海员们,游水冲浪的训练,非常具备观赏性。

亲自在海里面游过几次泳之后,他才知道,在海里游泳,跟在御花园修好的戏水池里游,根本不是一回事,巨大的海浪,总是能拍在他的脸上,让他呛水,在北方算是会水的人,到了南方,压根不值一提。

远处的码头上,整齐排列的二十艘包钢大船已经做完了最后的修检,渭南船厂和岭南船厂最顶尖的一批船工从船上撤离后,各种物资开始陆续被船工们搬上船舱。

此次,他们的航行时长,可能达到两年以上,除了充足的必须品的准备,他们的船上,还配有很多捕鱼,滤水,可使他们的持续航行能力增加的各种工具和新技术,像医师,甚至是用文娱活动帮助船员解压的文工团员,船上都有配制,孙享福几乎把自己能够想到的方方面面,都让赵龙他们做了准备,而看到了这些准备的李世民,才切实的感觉到远海航行的不易。

“陛下,这边装船的物资,只是一部分,因为一旦出海,他们就会开始消耗,在吕宋岛,臣已经先一步派了五十艘三万石的大海船准备了另一批物资,他们会在那边,将整个船队的补给加满,还会随船队一同出海,为船队补给物资,不过,以那些船的航行能力,最多只能把探索船队送至八千里以外的海域就要返回。”

李世民点了点头,继续沿着沙滩,往船队的方向走去,他知道,八千里海路,听上去好像很远,但却未必有整个航程十分之一的路程,据孙享福预计,船队如果绕着这个世界行走一圈的话,至少需要航行十万里。

当然,这不是说,绕地球一圈有十万里,如果是走直线,算赤道长度的话,是四万多公里,八万里多一点,但是实际航行,是沿大陆架绕行的,那么,距离就会多出很多,甚至超过一大半,以包钢大船顺风,或逆风,综合平均起来,每天三百多里的航行速度来看,就是完全不停歇的跑完全程,也需要三四百天的时间,而实际上,停留补给,登陆探索的时间,肯定不短,所以,李世民想知道远海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等两三年以后了。

“冯卿,为何这些船工们,要搬这么多茶叶,罐头之类的物资上船,装更多的粮食,不是能让他们吃用的时间更久吗?”走到了码头旁边,李世民看到了船工搬运的东西,不解的发问道。

“陛下,这个您就有所不知了,船到了海上,有各种捕鱼的工具在,一般是不缺食物的,最缺的,是燃料,饮水,绿叶青菜和蔬果,人要是长期吃不到这些东西,是容易出现各种病症的,所以,远航的话,反而是这些物资需要多准备。”

“难怪此前往日南郡,那些船工水手,更愿意吃这些青菜水果,却对美味的海鱼视而不见。”李世民恍然大悟道。

冯盎的心理却是在吐槽,你要是天天在船上跑,天天都是吃海鱼,能喜欢吃才怪,有些人甚至闻到那股海鱼味都想吐。

所以,此刻,闻到海鱼气味就想吐的赵河和张林几个小家伙,正用箩筐将一些从山林里收集过来的腐叶土往船上挑,他们会在没艘船上弄一块地方,种植一些如生菜,苋菜等,能快速长成的绿叶子菜,还会发豆芽菜,给海上的船员开开小灶。

见到李世民朝船队这边走来,赵龙将一个大皮箱的盖子盖上,一把将其抱起,从船上下来,向李世民所在的位置走了过来。

“陛下,这是海外探索船队三千六百五十七名出海人员的遗书,如果我们意外葬身大海了,您是这个世界上最有可能帮我们完成遗愿的人,所以,请您收下它。”赵龙行了一个半跪的大礼,将皮箱高举过头顶道。

对于这次超远程航行,即便是在海上跑了好几年的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非常有必要。

“遗书?何至于此?”李世民接过赵龙交过来的箱子,递给跟他身侧护卫的独孤谋之后,面色沉重的将他扶起来道。

“大海之上,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出现,做此准备,能在出发的时候,便激发起海员谨慎求生的意识,在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茫茫大海中,这种意识十分重要,能够帮他们避免很多危机。”

说到这里,赵龙的眼眶有些微红,他至今依然记得几年前自己带着岭南刚刚训练出来的三千船员往澳洲去的时候的那次翻船事故。

当时正值夜晚,海上突然起了大风,,一丈多高的大浪,将两艘由新船员操控,来不及调整方向稳定船身的水轮船掀翻了,船上大多数水手落海之后,只得中吹起羊皮气囊求生绑在身上在海浪里漂浮,夜晚的能见度太低了,巨大的海浪,根本由不得尚未被掀翻的船只向他们展开救援,等到次日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些落海的水手早已与船队失散,而这时,他们遇到了鲨鱼。

有过一些海上知识培训的水手们知道,鲨鱼,会因为血腥味,而越聚越多,他们,就是闻着了那些受伤的船员身上的血腥味,才寻找过来的,想要逃生,必须舍弃那些受伤的船员。

当时,很多自知在劫难逃的伤员,大声的喊出了自己的遗愿之后,就义无反顾顺着海浪,朝下风位游了过去,为了给没有受伤的船员争取一条活路,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

当赵龙带领着船队搜寻过来的时候,两三百船员,只剩下一百人左右了,这是船队几年行船的过程中,损失最大的一次,让所有活着的船员,至今仍然耿耿于怀。

自那以后,船员由于各种意外情况减员的情况依然会时不时的发生,但逐步的在减少,因为,由于碰到的事情越多,他们预判和应对紧急情况的处置方法,也越来越有效,到了近两年,基本就很难有类似情况能夺走他们的生命了,尤其是应用上吃水更深的钢结构龙骨包钢大船之后,一般不是正好遇上台风,他们都不用担心船身被海浪掀翻。

“好,朕答应你,如果万一你们中间有人在海上出了意外,朕会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遗愿。”李世民拍了拍赵龙黝黑的肩膀道。

“臣,多谢陛下。对了,这是我们这些年在海上行船,摸索出来的一些应对突发情况的心得,其中包括预测天气情况,调整船身,应对海浪冲击,应对暴雨天气,应对回旋逆流等等海上比较常见的危险情况的处置方案。还有配上了新式装备之后,在海上作战,能够使用的有效的战术战法,它对我大唐的海军训练,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也请您交付各海军部队研究学习。”

李世民接过册子,很是赞赏的朝赵龙点了点头,道,“大海这么凶险,你们这些人,用命换回来的这些宝贵经验,朕当然会视若珍宝。只是,你们这么多船员,为了远海探索而赌上自己的性命,不怨,不悔吗?”

赵龙摇了摇头道,“不怨亦不悔,孙老师曾经说过,在未来,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天下,因为通过它,可以去到天下任何的地方,而只要掌握了它的脾性,整个大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马平川,这样,咱们就能对外保持贸易和军事上的主动。

就比如现在,波斯人和天竺人,迦楼缕波人,都无法在海上对我大唐展开进攻,但是,我们却能随时进攻他们,他们一旦想与我大唐为敌,那么,他们整个海岸线大后方,都将会暴露在我们海军的打击之下,我们很多条线路,可以直捣黄龙,攻打他们的都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所以,臣和属下的人,即便是付出生命,也愿意为我大唐开辟出一条对外的海路,为将来至关重要的制海权,打下基础。”

“谁掌握了制海权,谁就掌握了天下······”李世民嘴里喃喃的重复着赵龙刚才说的这句话,顿时心里有了明悟。

今天,是大唐的船坚,具备往海外走的能力,来日,若是海外之国的船也坚,那么,大唐的万里海岸线,以及海上不下于大唐本土面积的土地,就都将暴露在别人的面前,那时候,还真不知道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懂得了这个道理的李世民,更加懂得了赵龙交过来的这本册子的重要性了,稍后,必定会将其传抄给诸部海军学习训练,提升大唐向海外的能力。

第二十一章 皇家农庄第290章 慰问百姓第250章 一号地块第709章 军人正确的价值观第114章 变样的妥协第440章 李世民的忽悠技能第419章 回长安第369章 论长安的经济发展第168章 情报组织第四十七章 酒楼开建第367章 起塘第664章 新春游园会第682章 开田种植第三十五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第137章 价格战爆发第208章 简在帝心第434章 王浩的阳谋第414章 谈妥第470章 夜袭第346章 开幕仪式第209章 情报的作用第382章 满月酒第八十三章 县衙对质第603章 幸福村的产业也需要扩张第407章 夫妻夜话定计第665章 游园会开始第454章 军议第730章 人类的新时代第518章 大明宫的设计第149章 归来第488章 春上的东北大地第569章 忽悠希拉克略第244章 与王浩的交锋第427章 开始圈钱了第533章 巡视第725章 吓尿了第165章 忽悠第160章 如何善后第137章 价格战爆发第384章 又是一场好宴第584章 九垸县第270章 戏剧院第五十七章 视察膳监司第十章 赏钱第236章 给李靖的装备第323章 又出招第729章 说服第223章 拳头大才是硬道理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谈话第十五章 好处不少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291章 花钱的规划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九十一章 欢乐继续第347章 农门的新课题第七十五章 牧监署的窟窿第757章 糖衣炮弹发射第338章 返城第276章 俘虏的归属问题第658章 农学院毕业新生的任务第367章 南方局势第534章 出手第428章 渭南大势第402章 迎新宴第五章 淳朴的孙大力第666章 书画第373章 城门答辩第355章 剖腹产子第十四章 秦府下厨第281章 金融体系的构想第542章 武媚娘的天性第590章 长孙无忌上任第372 人才缺乏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610章 对吐蕃的布局第120章 急至岭南第五十二章 武士彟贬官第761章 家事第151章 临走钓条鱼第120章 急至岭南第十五章 好处不少第518章 大明宫的设计第360章 矿的问题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322章 跨界一下第397章 张公瑾出征第553章 国际借贷第118章 杀倭第501章 幸福村的财富第741章 家庭琐事第139章 见韦李第173章 出征前夕第689章 到处都是热闹的大唐第531章 王爷训练班开始第471章 没有难度第717章 到辽东第二十一章 皇家农庄第110章 经营之道第618章 九垸行